「我真的是糊塗,要是第一次就聽您的話,早早手術,我老伴的視力會保留的更好,真得太感謝你們啦!」王阿姨(化名)的丈夫緊握著湯建軍主任的手,感激地表示。
原來,王阿姨近日進行了顱內靜脈竇支架植入手術,手術非常順利。然而這場手術,其實本該在 3 個月前完成。
這一輾轉曲折的求醫經歷終得圓滿並獲東方網、中國新聞網等多家媒體報導。
視力模糊,病根竟在大腦
今年 8 月份,江蘇啟東 57 歲的王阿姨突感視力模糊且持續性下降,便前往上海德濟醫院就診。「經過影像檢查和綜合診斷,我們判斷患者是因為『顱內靜脈竇狹窄』引發的視神經萎縮。」醫院神經內科湯建軍主任表示,「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很可能會導致失明,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建議她儘快做靜脈竇支架植入手術。」
明明只是眼睛老花,視力下降,怎麼就到了動腦科手術的程度了?眼前這位醫生的判斷讓王阿姨夫婦難以置信,他們婉拒了湯建軍主任的建議。然而最近,王阿姨在北京就診時,也被告知病根在腦血管。「我們這才意識到湯主任的診斷就是正確的。」王阿姨的丈夫說。而此時,距離他們第一次確診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個月,王阿姨的視力也到了近乎失明的境地。王阿姨夫婦決定連夜從北京趕回上海就診。
在上海德濟醫院,當湯建軍再次看到患者感到很驚訝——都 3 個月了,怎麼還沒動手術?湯建軍立馬安排醫生完善患者各方面檢查,並連夜召集神經內科團隊進行術前會議,將手術定在了第二天。
靜脈竇植入支架,患者視力得以保留
手術中,湯建軍主任在血管造影下發現,王阿姨顱內靜脈竇重度狹窄,並且血管呈九曲連環狀,要將支架準確無誤地放在靜脈竇狹窄處非常困難,稍有不慎便會造成患者血管損傷,乃至生命危險。
準確無誤地定位病灶後,湯建軍將球囊擴開狹窄段,嫻熟地操縱著導絲,並沿著導絲送入支架,然後精準地釋放在狹窄段。至此,王阿姨狹窄的靜脈竇便得以充分打開。釋放過程沒有造成任何血管損傷,僅耗時 15 分鐘。術後 24 小時,王阿姨恢復下床行走,視力也沒有再出現下降的現象。
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湯建軍正在手術中(資料圖)
手術成功完成了,可湯建軍主任卻還是感到了些許遺憾:「如果患者在 3 個月前就及時手術,她的視力還能保留地更好。」
頭暈眼花,當心腦血管病找上門
「顱內靜脈竇相當於頭部的『下水道』,當靜脈竇發生局限性狹窄時,血流量發生改變,刺激血管及血管周圍神經,產生疼痛;狹窄嚴重者可導致顱內高壓、視盤水腫進而出現劇烈頭痛、視物模糊甚至失明。」湯建軍說。
他表示,類似王阿姨的病情,猶如下水道堵塞一樣,若不及時打通引流,壓力會越來越高,以致造成無法預估的後果。專家提醒,若出現視物模糊尤其是視力的持續性下降,在眼科得不到準確的診斷,要警惕是否存在腦血管問題,應當及時到專業的腦科醫院就診,明確病因、對症治療,避免貽誤病情。
作者簡介
湯建軍,副主任醫師,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上海德濟醫院腦血管病重點專科主任,日本藤田醫科大學留學歸國學者。
擅長領域:擅長各種神經內科疾病的診療,尤其腦卒中、頭痛、頭暈、記憶障礙的診斷治療;各種腦血管病包括頸動脈狹窄、腦動脈瘤的介入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取栓治療。
從業經歷:湯建軍主任於 2006 年以高分入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2014 年赴北京天壇醫院參加神經介入培訓,2014 年 10 月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墨爾本醫院交流學習,2017 年 5 月應邀赴日本藤田醫科大學醫院腦卒中科臨床學習。長期工作在腦卒中的臨床診療一線,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率先開展了腦血管病的治療性介入工作。
*聲明:本內容僅代表文章來源方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內容僅供醫學藥學專業人士閱讀,不構成實際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