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阿姨突患「老花眼」險失明,致盲原因令人意外​

2020-12-11 丁香園

「我真的是糊塗,要是第一次就聽您的話,早早手術,我老伴的視力會保留的更好,真得太感謝你們啦!」王阿姨(化名)的丈夫緊握著湯建軍主任的手,感激地表示。

原來,王阿姨近日進行了顱內靜脈竇支架植入手術,手術非常順利。然而這場手術,其實本該在 3 個月前完成。

這一輾轉曲折的求醫經歷終得圓滿並獲東方網、中國新聞網等多家媒體報導。

視力模糊,病根竟在大腦

今年 8 月份,江蘇啟東 57 歲的王阿姨突感視力模糊且持續性下降,便前往上海德濟醫院就診。「經過影像檢查和綜合診斷,我們判斷患者是因為『顱內靜脈竇狹窄』引發的視神經萎縮。」醫院神經內科湯建軍主任表示,「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很可能會導致失明,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建議她儘快做靜脈竇支架植入手術。」

明明只是眼睛老花,視力下降,怎麼就到了動腦科手術的程度了?眼前這位醫生的判斷讓王阿姨夫婦難以置信,他們婉拒了湯建軍主任的建議。然而最近,王阿姨在北京就診時,也被告知病根在腦血管。「我們這才意識到湯主任的診斷就是正確的。」王阿姨的丈夫說。而此時,距離他們第一次確診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個月,王阿姨的視力也到了近乎失明的境地。王阿姨夫婦決定連夜從北京趕回上海就診。

在上海德濟醫院,當湯建軍再次看到患者感到很驚訝——都 3 個月了,怎麼還沒動手術?湯建軍立馬安排醫生完善患者各方面檢查,並連夜召集神經內科團隊進行術前會議,將手術定在了第二天。

靜脈竇植入支架,患者視力得以保留

手術中,湯建軍主任在血管造影下發現,王阿姨顱內靜脈竇重度狹窄,並且血管呈九曲連環狀,要將支架準確無誤地放在靜脈竇狹窄處非常困難,稍有不慎便會造成患者血管損傷,乃至生命危險。

準確無誤地定位病灶後,湯建軍將球囊擴開狹窄段,嫻熟地操縱著導絲,並沿著導絲送入支架,然後精準地釋放在狹窄段。至此,王阿姨狹窄的靜脈竇便得以充分打開。釋放過程沒有造成任何血管損傷,僅耗時 15 分鐘。術後 24 小時,王阿姨恢復下床行走,視力也沒有再出現下降的現象。


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湯建軍正在手術中(資料圖)

手術成功完成了,可湯建軍主任卻還是感到了些許遺憾:「如果患者在 3 個月前就及時手術,她的視力還能保留地更好。」

頭暈眼花,當心腦血管病找上門

「顱內靜脈竇相當於頭部的『下水道』,當靜脈竇發生局限性狹窄時,血流量發生改變,刺激血管及血管周圍神經,產生疼痛;狹窄嚴重者可導致顱內高壓、視盤水腫進而出現劇烈頭痛、視物模糊甚至失明。」湯建軍說。

他表示,類似王阿姨的病情,猶如下水道堵塞一樣,若不及時打通引流,壓力會越來越高,以致造成無法預估的後果。專家提醒,若出現視物模糊尤其是視力的持續性下降,在眼科得不到準確的診斷,要警惕是否存在腦血管問題,應當及時到專業的腦科醫院就診,明確病因、對症治療,避免貽誤病情。

作者簡介

湯建軍,副主任醫師,上海德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上海德濟醫院腦血管病重點專科主任,日本藤田醫科大學留學歸國學者。

擅長領域:擅長各種神經內科疾病的診療,尤其腦卒中、頭痛、頭暈、記憶障礙的診斷治療;各種腦血管病包括頸動脈狹窄、腦動脈瘤的介入治療;急性腦梗死的取栓治療。

從業經歷:湯建軍主任於 2006 年以高分入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博士,2014 年赴北京天壇醫院參加神經介入培訓,2014 年 10 月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墨爾本醫院交流學習,2017 年 5 月應邀赴日本藤田醫科大學醫院腦卒中科臨床學習。長期工作在腦卒中的臨床診療一線,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率先開展了腦血管病的治療性介入工作。

 

*聲明:本內容僅代表文章來源方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內容僅供醫學藥學專業人士閱讀,不構成實際治療建議

相關焦點

  • 五旬阿姨突患「老花眼」險失明 致盲原因令人意外
    王阿姨(化名)的丈夫緊握著湯建軍主任的手,感激地表示。原來,王阿姨近日進行了顱內靜脈竇支架植入手術,手術非常順利。然而這場手術,其實本該在3個月前完成。視力模糊,病根竟在大腦今年8月份,江蘇啟東57歲的王阿姨突感視力模糊且持續性下降,便前往上海德濟醫院就診。
  • 小心眼睛的頭號殺手,人類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
    醫/聊/科/普 警惕青光眼 人類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 青光眼是導致人類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總人群發病率為1%,45歲以後為2%。
  • 65歲大伯老花眼突然自己好了!醫生卻說:危險了
    近日,65歲的李先生突然發現自己的老花眼神奇的好了,以前看書看文件都要戴個老花眼鏡,現在不用戴也看的很清晰。在好奇心的趨勢下,李先生來到浙大一院眼科驗光,醫生檢查後告訴他,這可不是老花眼好轉,而是波動性屈光不正,是糖尿病症狀加劇的表現!
  • 一臺手術:白內障、老花眼、近視、散光全搞定!
    在我國眼病致盲的原因中,白內障佔比最高,是危害老年人眼健康的一大殺手! 白內障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療,手術是當下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通過手術治療大部分患者可恢復到正常視力。而我們所需要做的是,多多了解白內障的知識、自我發現潛在問題、及時就醫,消除致盲隱患。 6個症狀提示您,可能患上了白內障!
  • 這些易忽略的症狀,可能是「致盲眼病」的早期徵兆,別不當回事
    這些眼病極易致盲說起「失明」,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是意外或年齡增長造成的,離自己很遙遠,實際上:報告顯示,全球視力損傷或失明人數高達22億人,而我國各類視力缺陷患病人數約有5億,且視覺健康惡化形勢嚴峻,視力損害患病率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 「健康」近視眼變成老花眼,就不用戴眼鏡了?
    傳言:近視眼變成老花眼,就不用戴眼鏡了。真相:想得美。鑑別要點:如果把眼睛比作攝像機,那麼晶狀體就是會自動調焦的「鏡頭」。近視是「鏡頭」到「幕布」的距離過長,或者晶狀體本身太凸了。老花則是隨著年紀變大,晶狀體失去了彈性,變形能力下降,也就是「鏡頭」能調節的範圍窄了。所以,當近視眼得了老花,原來的病因不僅不能被抵消,反而添了個新毛病。
  • 常見的致盲性眼病有哪些?
    部分眼疾患者「眼中的世界」用眼比較多的人群:比如久對電腦的白領上班族、應付考試的學生;老年人:他們隨著年紀的增大,眼部結構變的萎縮乾涸,因此容易患上白內障、青光眼一類眼部疾病;本身眼睛就比較脆弱,容易出狀況的人群:比如存有迎風流淚、紅眼病等眼部疾病的患者。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腎病等都會引起眼部疾病。
  • 老花眼早治早好
    老花眼是病,是肝腎虧虛,各臟器機能衰退在眼部的體現,不治療會每年加深50-100度,且會導致白內障等致盲性眼病及腦早衰、腎早衰等各類早衰疾病。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何偉森博士在對傳統性功能改善藥的研究中意外發現:自己所研製的複方抗衰老膠囊對老花眼效果極佳!這一戲劇性發現導致了老花眼專用特效藥「花復明」的誕生。
  • 警惕國人高發的5大致盲眼底病
    30%,農村人群中沙眼患病率達80%~90%,人群中沙眼致盲率高達5%。反覆感染沙眼可導致瞼結膜瘢痕及倒睫,倒睫可以對透明的角膜造成機械性損害,直至角膜混濁而導致視力損傷,甚至完全失明。  王寧利介紹,我國防治沙眼工作是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的,醫療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整體醫療服務能力的提升,以及衛生生活習慣得到廣泛推廣,使得我國的沙眼流行狀況得到有效遏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目前我國已經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根治致盲性沙眼的標準。
  • 9歲孩子視力下降以為近視 檢查發現患青光眼已幾乎失明
    9歲孩子視力下降以為是近視 檢查發現患青光眼已幾乎失明據梁婧教授介紹,她們科室在前段時間就曾收到過一位9歲因患青光眼而導致一隻眼睛幾乎失明的患者,令人惋惜的是,這個9歲的孩子到達醫院後患病的那隻眼睛只有手指光感,無法看清任何東西。
  • 老花眼突然改善,小心白內障「找上門」!一文教您如何正確區分
    例如頭髮變白,腿腳不再那麼靈便,視力會下降等,而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白內障和老花眼。對此,株洲三三一愛爾眼科醫院院長歐陽紅專表示,這跟眼睛功能老化相關,都是不痛不癢但造成視力下降,不易區分。老花眼消失?白內障來了有些白內障老人在患病初期,可能會出現老花眼症狀減輕的現象,甚至不需要老花鏡就能看清楚近處的東西。有些老人可能還很慶幸,其實這可能是白內障「上門」了。
  • 老花眼減輕?小心白內障找上門
    白內障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晶狀體逐漸老化、混濁,形成白內障,早期可能會出現視物模糊、炫光、重影等症狀,由於老年人對白內障認識不足,不易引起重視,等到晚期很可能會導致失明,影響老年人生活。那麼白內障早期有哪些徵兆,又該如何預防呢?
  • 患先天性青光眼5歲男孩面臨失明危險
    N本報記者 林寶珍 5歲男孩亮亮最近感覺「身體不好」,走路老是覺得頭暈,但不會發熱、發燒,家人以為他患了感冒或者腸胃炎,就帶著亮亮到醫院看病,可是走了好多家醫院,藥也吃了很多,仍然沒有效果。直到五天前,亮亮說眼睛脹脹的難受,家人趕緊帶他到福州東南眼科醫院檢查。
  • 愛眼日專家提醒:警惕幾種常見眼病的高致盲風險
    專家提醒,不僅要注意青光眼、白內障等「致盲殺手」,還切勿輕視近視、乾眼症等幾種常見眼科疾病的致盲隱患。這三大眼病致盲機率最高,及早治療是關鍵白內障、青光眼和黃斑變性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三大致盲性疾病。白內障,位列致盲眼疾之首。
  • 老花眼突然轉好 警惕是白內障找上門 - 山西新聞網
    喜歡讀書看報的黃阿姨發現一件奇怪的事兒,十幾年的老花眼突然「不花」了,甚至最近看報紙也不用戴老花鏡了。黃阿姨以為自己服用保健品後「返老還童」了。近日,68歲的黃阿姨陪朋友去大同飛視眼科醫院參加眼健康公益講座,她問醫生,是不是眼睛有「返老還童」的可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臉上的鮮紅斑痣 容易被忽視的致盲原因
    可是,除了先天性出生盲人外,有一大部分是後天因素致盲,當中青光眼致盲又佔到大多數情況。  鮮紅斑痣,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不久出現,多發於面、頸和頭皮,大多為單側性,偶為雙側性,有時累及黏膜。被患者稱為「天使之吻」。
  • 四種眼病成老人「視力殺手」 嚴重的可致盲
    如老年人患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也是促使老年性白內障發生的原因之一。第五,屈光不正。近視眼,尤其是高度近視可加重晶狀體營養代謝紊亂,從而產生晶狀體混濁,加速白內障形成。2.青光眼:是致盲性眼病,導致的失明不可逆沙翔垠介紹,青光眼是以病理性眼壓升高導致視力和視野損害為特徵的一類疾病,晚期出現特徵性的視神經凹陷性萎縮。「青光眼有急、慢性之分。」
  • 若從圖中看到扭曲線條,那麼你離老花眼不遠了!還有可能失明!
    若從圖中看到扭曲線條,那麼你離老花眼不遠了!還有可能失明!人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可以讓我感知到人們的喜怒哀樂、看到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能幫助我們辨識物品,讓我們的生命活動變得有滋有味。但是如果眼睛出現問題,或者是視力模糊,那麼我們的正常生活就會受到威脅。中老年朋友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個器官都會漸漸衰老,眼睛也不例外。
  • 白內障是致盲首要因素,40歲以上人群警惕這些症狀
    原創 人衛健康 人衛健康各種原因如老化、遺傳、代謝異常、外傷、輻射、中毒等引起的晶狀體代謝紊亂,導致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發生混濁,稱為白內障。
  • 五種致盲性眼病 第一種人人可得
    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下較常見的 5類致盲眼病 願失明能遠離每一個人 一、人人可得的白內障 各種原因導致晶狀體由透明慢慢變得混濁,阻礙光線和圖像進入,引起視物模糊,甚至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