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6月8日訊(通訊員 楊茜)我國是世界上盲和視覺損傷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今年,全國愛眼日主題定為「視覺2020,關注普遍的眼健康」,意在進一步增強全社會愛眼護眼意識。專家提醒,不僅要注意青光眼、白內障等「致盲殺手」,還切勿輕視近視、乾眼症等幾種常見眼科疾病的致盲隱患。
這三大眼病致盲機率最高,及早治療是關鍵
白內障、青光眼和黃斑變性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三大致盲性疾病。
白內障,位列致盲眼疾之首。青光眼由於其不可逆的致盲性,被認為是世界首個不可逆性的致盲疾病。而根據愛爾眼科2019年底發布的國人眼底病變大數據,20%的人有眼底病變,對於其中嚴重的患者,要特別關注。
「所有人都應該關注眼底病變,因為眼底病會嚴重損害視力病變,最終致盲。」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總院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院長唐仕波提醒,糖尿病如果到了中晚期眼底病變,一定會致盲。還有一部分50~70歲的人群,要注意黃斑病變,由於發病時不紅不痛不癢,極易被忽略。
面對致盲不可逆的眼病,只能被動等待失明嗎?
因眼病致盲的現象並不少見,且呈上升趨勢,主要原因在於日常未養成一個良好的眼保健習慣,尤其是本就患有眼病的高危人群,應定期到醫院做眼部健康檢查,建立眼健康檔案,而不是惡化後不得不治時才選擇去醫院,實現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
愛爾眼科青光眼眼科學組組長、長沙愛爾眼科醫院院長林丁說:「患病早期,我們醫學上是有辦法讓患者不失明的,但如果你已失明了,目前是沒有辦法的。」專家建議,一旦被確診為青光眼,就要進一步找青光眼專科醫生進行諮詢,按照醫生治療方案,失明的機率會小於1%。
常被忽視的「致盲殺手」更應警惕
那麼,只有以上三種眼病會致盲嗎?顯然不是。
近視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眼病,但它的危害遠比人們想像中大得多。尤其是發展成為高度近視後,其眼底病變、黃斑病變的程度也更高,由此產生的多種併發症,如視網膜脫落、眼底出血等都可能致盲。因此,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楊智寬提醒,科學近視防控應成為兒童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課」,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避免近視,或儘量延緩近視發展,讓眼睛處於更健康的狀態。
如果眼睛常常乾澀、疲勞、對風與空調比較敏感,偶爾出現視力模糊,也要警惕了,這可能是現代人高發的眼病乾眼症。數據顯示,我國5個人中就會有1人患乾眼症。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博士生導師、愛爾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所長李紹偉說:「乾眼症是一個慢性疾病,常常被忽略。一旦加重,則會引起角膜的感染,甚至穿孔,最後失明。」有些人會選擇用各類「網紅眼藥水」來緩解乾眼症狀,專家強調,這些眼藥水往往都含有藥物或防腐劑成分,長期使用會損害雙眼,故勿輕信非專業人士的建議,而應根據眼科醫生建議對症下藥,嚴重者需接受手術。
國際護眼天團齊聚 提高公眾科學護眼認知
今年是《「十三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16~2020)》最後一年,按照規劃,要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眼健康水平。
6月6日,愛眼日之際,愛爾眼科全球醫療團隊組成「愛爾國際護眼天團」,針對公眾最關心和常見的眼科問題,給予科學專業的建議,集全球智慧,共同守護國人光明。
「愛爾國際護眼天團」由愛爾眼科遍布中國、美國、歐洲、東南亞的醫療團隊組成,包括屈光學組、視光學組、白內障學組、青光眼學組、角膜及眼表學組、眼底病學組、眼眶及眼整形學組、小兒眼科學組、淚道學組九大學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