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為什麼管老丈人叫泰山嗎?

2020-12-22 禾禾愛生活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禾禾愛生活。各位男性朋友們,你們知道為什麼管自己的嶽父叫泰山,而不是叫衡山或者華山呢?

原來在唐朝的時候,唐明皇李隆基開創了開元盛世以後,有些洋洋自得,便在大臣的建議下,學漢武帝來到泰山進行封禪,祈福保佑他的皇位能夠平安,國家能夠風調雨順,於是他就封當時的中書令張說為封禪使,中樞令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家總理。

按照當時的習慣,一起去參加封禪活動的人回來以後都可以官升一級,於是張說就利用自己的這種特殊的權利,將自己的女婿鄭鎰也一同帶了去,讓他從一個芝麻小官一下升為四品的官職,

在一次的宴會上唐明皇李隆基,看到張悅的女婿鄭鎰,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怎麼一下子官職升了好幾級?便問他,張說的女婿鄭鎰一下子答不出來,旁邊的宮廷戲子黃幡綽笑著說道,這都是泰山的力量啊!

從那以後,老百姓便把妻子的父親稱為泰山。可見古時候,朝廷有人好做官,說得很對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老婆的父親叫老丈人或者是嶽父呢?
    在如今民間的口頭語當中,稱呼自己老婆的父親為老丈人或者是嶽父。而在一些文學作品當中,我們還看到稱呼自己妻子的父親為泰山。那麼這些稱呼都是怎麼來的呢?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男子對配偶父親的稱謂是很有講究的,比如說老丈人這個詞兒,老丈人當中的「丈」其實是一個通假字,他通的是拐杖的杖。那麼老丈人的意思就是拄著拐杖的老人。再引申一點,就是說這個老人可以用拐杖來打你。我們再來說一說泰山,要知道泰山可是古代帝王最尊敬和最嚮往的地方。從秦始皇起,古代帝王都會帶著文武群臣到泰山進行封禪裡。
  • 為什麼老丈人又稱作嶽父,男人們你們該知道啊!
    今天咱來聊聊老丈人,相比這個話題,已婚的男人們都叫的嘴起泡了吧(偷笑……)請繼續你的表演那你們知道,老丈人或者嶽父的由來嘛?要說清楚「老丈人」這個詞,古時候啊。好可怕咳咳!那是唐朝時候,唐明皇要封禪泰山,泰山往往是最高,最大,最的代名詞。按照以往的慣例,封禪之後,三公以下官員都要晉升一級。然而呢,宰相張說(音悅)的女婿鄭鎰卻驟然從九品小官上到五品,在唐明皇李隆基大宴群臣時,問到鄭鎰:你為何升的如此之快啊!
  • 泰山嶽父連襟妯娌,這些名稱都是怎麼叫出來的?順口編的嗎
    還有丈人、泰山等稱呼。不過最先是丈人,早先丈人是對老年男子的統稱,後來為顯得對妻子的父親親近,所以慢慢地變成對妻父的尊稱。「你覺得為什麼叫泰山、嶽父?」文博士問。「是不是嶽父重於泰山?」封禪泰山是個體面的事,照例參與的人都會加官進爵。所以張說把自己女婿也安排進來。封禪事畢,同行官員加官一級,可張說的女婿鄭鎰卻從九品直接跳到了五品。後來玄宗也看到鄭鎰穿著五品朝服,就問這是為什麼?鄭鎰回答不上來,旁邊人卻譏笑他說:這都是因為泰山啊。後來人們就因此把妻父稱為泰山。又因為泰山是五嶽之首,所以又被稱為嶽父,而有了嶽父,那嶽母也就順理成章了。
  • 中國人用「泰山」指代「老丈人」,那麼「泰水」又指的是什麼呢?
    為什麼人們習慣管老丈人叫「泰山」呢,這一稱呼背後的淵源又是什麼?今天,筆者便為大家剖析「泰山」與「嶽父」之間一語雙關的原因。在唐人所著的《酉陽雜俎》中,收錄了這樣一則故事:公元725年,李隆基做了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封禪。
  • 老丈人為啥稱「泰山」?讓唐玄宗來告訴你
    通稱有嶽丈、泰山、丈人、嶽公等;方言俗稱有丈老、嶽老子、丈人佬等。這麼多字眼,一眼掃過去,最牛逼響亮的絕對是「泰山」二字。嶽父稱為泰山,其實跟唐玄宗「封禪」期間發生的一件糗事有關。開元四年(726年),志得意滿的唐玄宗率領文武百官,到泰山封禪。按慣例,封禪後,凡是隨行官員,丞相以下的都可晉升一級。封禪結束後,老大那是相當滿意。
  • 「東床快婿」、「嶽父泰山」這些尊稱你知道是怎麼來的嗎?
    那些掛在嘴邊的俗稱,你知道它的由來嗎?所以當時就流傳下來了"丈人"這一說法,不過到了漢代後期就已經把所有的老人都統稱為了"丈人"。而我們應該了解的是,"丈"在古代還有"長"的意思,可能是取自諧音,所以"丈人"也可以說是老年人、長輩。 在古文"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
  • 為什麼丈人也叫嶽父?
    為什麼我們稱呼老婆的爸爸媽媽為嶽父嶽母呢?與山川有什麼關係嗎?陶淵明,五柳先生,在《歸園田居》裡說過自己的性情是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說自己從小就是愛山川的人,喜歡丘喜歡山。孔子孔子,為什麼叫孔丘呢?孔子的爸爸是叔梁紇,叔梁紇的正妻沒有給他生下任何兒子,小妾生了一個兒子,可惜天生殘疾,腳不太好。
  • 為什麼「爬」泰山叫「登」泰山,而第一次登泰山又不能登頂?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匿旅的旅途,我是匿旅,讀你讀過的書,走你走過的路,與你共賞美景,這期帶大家走進五嶽之首-泰山。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反正匿旅的朋友圈最近被泰山旅行刷屏,大部分都是爬泰山觀日出。泰山是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從古至今泰山有著很多的美譽五嶽獨尊、天下第一山。日出,雲海玉盤,晚霞夕陽和黃河金帶,這些都是依託著泰山獨特的地貌和優勢而出現的自然現象,也是一大奇觀。
  • 有計劃去泰山遊玩嗎,分享你可能不知道的泰山傳說跟景色
    為什麼不能?泰山有哪些傳說?這些你都知道嗎?下面我就來給大家具體的講解一下, 這是為什麼?有心臟病和慢性病的人不能爬山,體力不好的中年人也不能爬山。因為泰山有很多神靈,所以童子命的人也不能爬山,泰山童子可以降服妖怪和很多小神仙,但是就怕泰山老奶奶,聽說之前有個人去爬山,結果爬山回來沒過多久就死了,後來才知道那個人是童子命,被泰山老奶奶收去了,不過信不信由你。
  • 「泰山」一詞的文化意蘊 泰山十八盤
    (漢朝楊雄《解嘲》)「我與你情似泰山,恩同東海,誓同生死。」(《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最   有影響的莫過於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寫的《為人民服務》一文中引用了這句話,以此讚揚因公犧牲的中央警衛團戰士張思德同志:「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 泰安人賀慣「登」泰山被拒,家鄉記者爆料博眼球?
    或許是聽聞山東魯能泰山保住了「山東泰山」名字,與上海上港還有一年合同就將到期的山東泰安籍球員賀慣動了回家鄉踢球的念頭,據泰山晚報記者爆料,賀慣曾向山東泰山毛遂自薦,結果沒有被對方看上。這真是泰安人想「登」泰山卻遭拒。
  • 民間故事:泰山女兒茶的傳說
    文/姜廣富泰山女兒茶,中外馳名,說起泰山女兒茶的名字,還是大清朝乾隆皇帝給賜的名哩!相傳當年乾隆皇帝來泰安祭祀泰山,下榻岱廟東御尊。知縣趕緊用泰山泉水浸泡,茶色清澈剔透,碧綠帶黃,香氣四溢,沁人心脾。乾隆爺一品,清香爽口,唇齒留香,問這茶叫什麼名字,知縣把茶的來龍去脈一一稟報。乾隆隨口回答,怪不得這麼好喝,原是少女所採,經過口含,就叫泰山女兒茶吧,乾隆皇帝的話就是金口玉言,當然比現在的明星廣告還有效應,於是,泰山女兒茶就成了品牌,有了名氣。
  • 泰山並不高,為什麼卻能成為五嶽之首,原因你知道嗎?
    自古以來,泰山便有「直通帝座」的神秘傳聞,據說,秦漢以前共有72代君王在此封神,秦漢至明清先後有13代帝王親臨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還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被多代帝王親cue的泰山,更是坐實了「神山」的地位。
  • 泰山又一景點走紅,景色秀美,你知道在泰山什麼地方嗎?
    大家知道泰山有登山的捷徑嗎?在泰山的天外村,這個村子是泰山有名的觀光地之一,有12根龍柱,「天圓地方」廣場,作為泰山眾多登山入口之一,選擇這一登山方式無疑是最方便的登山方式,乘坐公交車可以直接到達天門,在從天外村北部到黑龍潭中部的泰山西溪地區,有這樣的遊樂園,是全家出遊的好去處。
  • 泰山造句和解釋_泰山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楊朔《雪浪花》:「日久天長,老人家就變成大夥依靠的泰山了。」]嶽父的別稱。或說泰山有丈人峰,故稱。[楊朔《雪浪花》:「老人家就有這個脾性,一輩子沒養女兒,偏愛拿人當女婿看待。不信你叫他一聲老泰山,他不但不生氣,反倒摸著鬍子樂呢。」]
  • 泰山奶奶的老家,你知道是哪裡嗎?
    在很多人的文化認知中,泰山的千年文化積澱,尤為殊勝的莫過於祈福文化。大凡登過泰山的,都要到山頂碧霞祠拜拜泰山奶奶--碧霞元君。有的慷慨解囊,施捨錢鈔;有的虔誠叩首,五體投地。碧霞元君全稱為「東嶽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經稱為「天仙玉女碧霞護世弘濟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鎮泰山,尊稱泰山聖母碧霞元君,俗稱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萬山奶奶等。在全國很多地方,虔誠的信眾為碧霞元君廣修廟宇,上香供奉。
  • 泰山西天門在哪,不是謎,只是沒關注
    泰山有南天門、北天門、東天門,這估計大家都知道。那麼,是否有人注意過西天門在哪?在講西天門以前,先給大家直觀演示下泰山的南、北、東三門。泰山南天門這是泰山的北天門:從丈人峰順登山道北下,或從天燭峰登頂時,在極頂北山坳處能看到北天門。
  • 廣州為什麼叫羊城,你知道嗎?
    中國的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綽號,要論奇怪程度,廣州肯定名列前茅,因為它又叫「羊城」,大家聽粵語老是「咩咩咩」,比如「做咩啊?」,難道是因為這個廣州才叫羊城嗎?
  • 古人為什麼說「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
    今天我們來說「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這句俗語。什麼叫「餓死不進蘿蔔園」呢?在中國農村,蘿蔔是一種常見的農作物。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時期,中國著名農學家賈思勰就在《齊民要術》中詳細介紹了蘿蔔的種植方法。蘿蔔營養豐富,維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還富含大量的植物蛋白和葉酸,因此在民間素有「小人參」的美稱,「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問醫生開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