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士讀到了一篇新聞,說是一家的兩兄弟娶了另一家的兩姐妹,兩家人一起照顧兩姐妹的父親。文博士就笑了:「又是姐妹又是妯娌,既是兄弟也是連襟,這家人夠熱鬧,這個嶽父當得舒服。」
文博士的朋友留學生傑瑞在旁邊聽得一腦袋霧水,連忙問:什麼是妯娌?什麼是連襟?嶽父這個稱呼又是怎麼來的呢?
簡單的問題吧文博士問愣了,很少有人追究這個。不過文博士還是很耐心地給傑瑞解釋了一番。
中國人管妻子的父親稱為嶽父。還有丈人、泰山等稱呼。不過最先是丈人,早先丈人是對老年男子的統稱,後來為顯得對妻子的父親親近,所以慢慢地變成對妻父的尊稱。
「你覺得為什麼叫泰山、嶽父?」文博士問。
「是不是嶽父重於泰山?」傑瑞問。
「咦?哈哈。」文博士大笑:「你要真這麼想,估計會有很多中國姑娘願意嫁給你。只是你說的不對。」
至於泰山之類,則是有個故事。
據說唐玄宗好大喜功,想起來封禪泰山,就請宰相張說負責此事。封禪泰山是個體面的事,照例參與的人都會加官進爵。所以張說把自己女婿也安排進來。封禪事畢,同行官員加官一級,可張說的女婿鄭鎰卻從九品直接跳到了五品。後來玄宗也看到鄭鎰穿著五品朝服,就問這是為什麼?鄭鎰回答不上來,旁邊人卻譏笑他說:這都是因為泰山啊。
後來人們就因此把妻父稱為泰山。又因為泰山是五嶽之首,所以又被稱為嶽父,而有了嶽父,那嶽母也就順理成章了。
「好吧,你再來說說為什麼姐妹的丈夫被成為連襟?」文博士問。
「這個我怎麼知道?」傑瑞說,「你們中國有句話說打斷骨頭連著筋。這姐妹的丈夫沒有血緣關係,骨頭肯定是不連著,是不是因為老婆是姐妹的關係,所以筋連著?」
「呵呵,我都佩服你了。你這個想法很有見地,說不好以後就變成這個詞的由來了。只可惜筋字不對,你說的筋是筋骨的筋,而連襟的襟是衣襟的襟。」
連襟,很多地方叫一擔挑,也有叫一根棍。這個詞最早是杜甫弄出來的。他晚年在川東時認識了一位姓李的老者。一攀談才知兩人還是八桿子打的著的親戚。後來杜甫離開,寫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別》,裡面有一句:相與襟訣連。意思是兩人關係好,但還不是說老婆是姐妹。可是到了北宋,詩人洪邁妻子的姐夫是節度使,洪邁希望把自己的堂兄推薦給他,在攀關係的書信中就寫著:襟袂相連。那時候就開始把姐妹的丈夫稱為連襟或連袂了。
「最後一個再想想,兄弟的老婆為什麼叫妯娌?」文博士問。
「我都不知道是哪兩個字。你們說一個人擰,倔強,不都說這個人『軸』嗎,是不是兩兄弟的老婆碰一塊就會『軸』得厲害,才稱為軸厲?」傑瑞說。
「你真是越來越可愛了。」文博士說。
原先人們把供人居住的小屋叫做小築。而經常在裡面的人被稱為築裡。誰才是經常在裡面的人呢?當然是各家的媳婦們。以前兄弟同住,只分屋不分家,所以每一家的築裡都是兄弟們的媳婦。慢慢地,築裡就演變成了妯娌。
「不過你說的也對,你看妯娌這兩個字,字型非常像,就是方向擰著。所以你還真沒說錯,古人也知道妯娌在一塊是非多,不易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