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一詞的文化意蘊 泰山十八盤

2020-12-25 中國教育新聞網

  ■徐世華

  郭沫若先生曾說:「泰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縮影」。泰山為「五嶽之首」,自古便被視為社稷穩定、政權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結的象徵,因此泰山成為歷史上唯一有資格接受皇帝封禪的名山。歷代文化名人無不對泰山仰慕備至,紛紛到此遊覽,讚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一千餘首。大量文化遺產為泰山文化的形成積澱了厚實、獨特的傳統文化意蘊。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形容重大的或有價值的

  傳統文化中「泰山」一詞常用來形容重大的或有價值的事物。例如:「夫蕭規曹隨,留侯畫策,陳平出奇,功若泰山。」(漢朝楊雄《解嘲》)「我與你情似泰山,恩同東海,誓同生死。」(《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最

  有影響的莫過於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寫的《為人民服務》一文中引用了這句話,以此讚揚因公犧牲的中央警衛團戰士張思德同志:「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猛獸吞狐,泰山壓卵」

  強大的勢力或絕對的優勢

  人們常用「泰山壓頂」來比喻強大的勢力或絕對的優勢。與此意相同的還有「泰山壓卵」,即以泰山壓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極大。如:「況履順討逆,執政伐邪,是烏獲摧冰,賁育拉朽,猛獸吞狐,泰山壓卵,因風燎原,未足方也。」(《晉書·孫惠傳》)「六軍之來,殄此醜夷,如泰山壓卵耳。」(明·趙弼《何忠節傳》)古人常用「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形容人膽量很大,修養到家,即使泰山在面前崩塌,仍臨危不懼,鎮定自如,如:「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宋·蘇洵《心術》)

  「有眼不識泰山」

  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為人們所敬仰的人

  「泰山」也用來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為人們所尊敬的人。語出《新唐書·韓愈傳贊》:「自愈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鬥雲。」

  現在人們常用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叫「有眼不識泰山」,來比喻因只看表面現象而沒有認清對方的社會地位或是低估了對方的能力。傳說魯班在泰山下收了一個徒弟,名叫「泰山」,泰山因為年少貪玩被開除了。後來,魯班到集市上,看到有人在賣竹器家具,每一件家具的樣式都是魯班沒有見過的。經賣竹器的人指引,魯班見到了那個工匠,原來就是泰山。魯班向泰山說:「你做的這些東西太好了,當初真不該把你趕回家,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舊時人們用「泰山其頹」來哀悼大家敬仰的人。如:「梁實秋先生逝世,英美文學界皆感『泰山其頹』」。「頹」意思是「崩塌」,喻眾人仰望者去世。史載孔子將死之時作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歌中自稱「哲人」,把自己的死比作泰山崩塌。(《禮記·檀弓上》)

  「易於反掌,安於泰山」

  安定穩固的依靠

  泰山雄渾蒼勁的巖石,兀立千仞的絕壁,給人以堅固深沉、渾厚安穩的感覺。因此人們賦予它強有力的靠山之意。成語「泰山可倚」意為如泰山一樣可以倚靠。出自《資治通鑑·唐紀玄宗天寶十一年》:「或勸陝郡進士張彖謁國忠,曰:『見之,富貴立可圖。』彖曰:『君輩倚楊右相如泰山,吾以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輩得無失所恃乎?』」

  一些成語將「泰山」的「靠山」含義擴展為安定穩固,不可動搖。如「安於泰山」和「穩如泰山」這兩個成語在現代生活中應用很廣,其出處是西漢枚乘《上書諫吳王》:「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悅。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關;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

  「靠了泰山之力」

  嶽父的別稱

  我國有將嶽父稱作「泰山」的習慣,其出處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泰山有丈人峰,另一說出自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十二·語資》:當年,唐玄宗要封禪泰山,命張說為封禪使。按照朝廷老規矩,封禪以後,自三公以下都能遷升一級。張說有一女婿叫鄭鎰,是九品官,靠了丈人,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兼賜緋服。唐玄宗詢問原因,鄭鎰一時無話可答。這時宮廷戲子黃幡綽接過話頭調侃道:「這是因為靠了泰山之力」。

  「泰山石敢當」

  避邪化煞之風水鎮物

  舊時,人家住房門對橋梁、巷口或道路要衝,屋主為求平安,就在牆外或屋脊立一小石碑,上刻「泰山石敢當」五字,用以避邪。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八:「吾邑人家門戶,當橋梁巷陋之衝,則豎石碑,書『泰山石敢當』五字,以鎮之。」

  有關「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遊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據民間傳說,「石敢當」的起源與「黃帝」有關。當年黃帝與蚩尤大戰,蚩尤所向披靡,猖狂之極,登上泰山大呼:「天下有誰敢當?」女媧投下一塊泰山石,喝道:「泰山石敢當!」蚩尤倉皇落敗。黃帝於是遍刻「泰山石敢當」,用以震懾蚩尤,並最終打敗蚩尤。

  唐宋以後泰山刻石流行於民間,這一習俗在浙閩粵沿海尤為盛行。「泰山石敢當」也表現為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門神「吞口」。那裡將「泰山石敢當」與門神結合起來,在門上釘木製虎頭,在虎口中書寫「泰山石敢當」。

  「泰山石敢當」習俗在日本以及東南亞各國也有傳播。日本最早的「泰山石敢當」石刻在宮崎縣,立於1868年。根據統計,日本全國的石敢當雕刻遺存總共有600多塊。泰國首都曼谷多處可見「泰山石敢當」。馬六甲眾多的店鋪門上方都有「泰山石敢當神之位」的碑石。

  「黃河如帶,泰山若厲」

  用作誓詞

  用「泰山如礪」作誓詞,其意與「海枯石爛」相近。例如:《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載漢高祖分封功臣時頒布誓詞說:「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存,愛及苗裔」。意思是:即使到了黃河變成像衣帶一樣的小河,泰山變成只有磨刀石那麼小塊,漢朝江山也將永遠安寧,你們的爵位亦可永葆,延及子孫後代。(作者單位為江蘇省崑山市教師進修學校)

 

  《中國教育報》2007年2月11日第4版



相關焦點

  • 泰山十八盤一名遊客滾落
    【泰山十八盤一名遊客滾落】隨著泰山景區的開放,遊客人數陸續增多,登山的安全問題不可小覷。4月3日早上7點 ,在山東泰山景區升仙坊附近陡峭的十八盤臺階上,一名遊客滾落臺階,左腿骨折,情況緊急。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後立即調派泰山消防救援站迅速趕往現場實施救援。
  • 1907年山東泰山自然景觀舊影,泰山玉皇頂、玉皇廟與南天門十八盤
    圖案設計採用對稱手法,構圖和雕刻技術高超,為泰山最瑰麗的石雕建築,清代石雕建築的珍品。圖為岱廟東嶽坊。岱宗坊位於岱廟北(岱宗大街北側的紅門路南首),為一跨道石坊,登泰山由此開始,明嘉靖年間建。岱宗坊建於臺基上,四柱三門式石坊,造型粗獷、簡潔,額題篆書「岱宗坊」三個金色大字,有標誌導向作用。清雍八年(1730年)間重修。坊前有雍正九年《重修泰山上諭碑》和《泰山記碑》東西相峙。
  • 「中華泰山成人禮」讓高中學生在登泰山中傳承泰山文化
    有著「五嶽獨尊」美譽的泰山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泰山將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地質奇觀和諧融為一體,被譽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是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其主峰玉皇頂海拔1500多米。作為首批登山學子,泰山中學的數百名高三學生經過中天門、十八盤、南天門等,歷經數小時、跨越7000級臺階,最終登頂泰山。在泰山大觀峰下,恰逢18歲的他們完成了一場特別的「中華泰山成人禮」儀式。在儀式上,同學們齊聲誦讀《泰山頌》,接受老師、家長代表為其加冠,向老師、家長三鞠躬,併集體進行莊嚴宣誓。
  • 登泰山前的最後考驗,泰山十八盤,朋友說下次不會再來了
    今天只說登泰山前的最後考驗-泰山十八盤,也是泰山最精彩的景色,泰山有3個十八盤之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共計1630餘級臺階。「緊十八」西崖有巨巖懸空, 側影似佛頭側枕,高鼻禿頂,慈顏微笑,名迎客佛,十八盤巖層陡立,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裡的距離內升高400米。
  • 一名遊客在泰山十八盤滾落 消防員急速營救
    大眾網·海報新聞泰安4月3日訊(通訊員 李冉)4月3日7時,在泰山景區升仙坊附近陡峭的十八盤臺階上,一名遊客滾落臺階,左腿骨折,情況緊急。泰山消防救援站消防員迅速趕往現場實施救援。泰安消防提醒來泰山登山的廣大遊客,節假期出來遊玩一定要注意好登山安全。老人和孩子應該在家人的陪伴下登山,如果出現意外,請及時撥打119報警電話求助。【來源:海報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身臨其境的體驗泰山風情,細說泰山各大景點
    而泰山也不是風景最秀美的山。但是泰山卻被譽為,五嶽之首,五嶽之尊,拔地通天之美稱。泰山十八盤泰山18盤是登山時最危險的一段路程。 有的人稱它為「天梯」。 這段路一共有79盤,大約1700個臺階。而每盤大約有200左右個臺階。
  • 著名的文化旅遊城市——泰安!而泰山竟有「天下第一山」等美譽!
    岱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保存了大量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大量的道經,還有歷代碑刻和漢畫像石。岱廟採用帝王宮城式建築,是中國祠廟建築中規格最高的。岱廟是爬泰山前的重要一站,從這裡能了解到很多和泰山有關的人文歷史,從岱廟北門出來,可以直達紅門和孔子登臨處,在此可以登泰山,站在高處,還可以看到泰山的全貌。
  • 泰山民俗文化
    「泰山巖巖,魯邦所瞻」,「汶水滔滔,行人儷儷」,億萬年來泰山與汶水共同孕育獨具特色的泰山文化,澤被萬千聖賢先哲、高官巨賈與黎民百姓。泰安地處齊魯文化交接部,黃河運河匯瀾,九省御道穿城而過。先秦楚人北上,魏晉魯人南遷,明初晉人西來,南北東西文化在此多次碰撞、融合與更生,逐漸形成獨特而又豐富的泰山文化。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泰山學院:以泰山文化鑄魂育人
    「當代青年人要胸懷『泰山有頂我為峰』的豪情壯志,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泰山學院聶立申教授的《泰山文化概論》課上,同學們熱烈討論著泰山文化的豐富內涵。 「主講老師都是泰山文化研究的『大咖』,教材是老師們精心編寫的,是大家喜歡上的熱門課。」
  • 走進五嶽——泰山
    泰山又名岱宗,「五嶽之首」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最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觀』,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泰山日出。傳說泰山為盤古開天闢地後頭顱幻化而成。紅門,登泰山傳統線路,是泰山的精華所在,古蹟眾多,石碑、古寺廟、摩崖刻石。
  • 十八盤險峻,玉皇頂浩瀚,巍巍五嶽泰山為首!
    泰山,五嶽之首,五嶽獨尊。十八盤險峻,玉皇頂浩瀚。沒去過的值得一去,鳳月無邊,去過的,還可以細細回味。五嶽之首的泰山,很值得一去,一般人登頂預計5小時左右。去的話建議買山底下的拐杖(其實就是一根竹竿會比較划算些,走累了半山腰買就有些不值了。
  • 天下第一山——泰山,巍峨雄偉,氣勢磅礴
    泰山是我們中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泰山有五嶽之尊,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美稱,泰山已經是中華民族的一個象徵,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寄居地。因為朋友曾說過,泰山安四海皆安,泰山給人的一種氣勢磅礴,天下之大,無奇不有,讓人有一種膜拜的感覺。
  • 泰山的秦御道你走過嗎?
    泰山:又名東嶽,也稱岱山,還可稱岱嶽,位於山東省中部,號稱五嶽之首,按高度只是五嶽排三,但她的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卻是世界首屈一指,並尊稱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其主峰玉皇頂海拔高度1545米,山勢奇峻,雄偉,磅礴。
  • 泰山旅遊攻略(紅門、中天門、南天門線)
    多處,傳統文化韻味濃鬱。五夫子松、十八盤,這些景點,下次再領略雄姿吧。遠看十八盤,好險峻出了站,看,遠處就是十八盤!在這說一說為什麼叫十八盤。這十八盤是泰山最陡峭的一段,那時古人為了便於客人上山,在這段盤道兩旁分別豎立起了十八根鐵柱,並用鐵索鏈連接起來,便於遊人攀扶。所以說十八盤並非有十八段盤道,而是指豎有十八根鐵柱的盤道。以前我以為是十八段盤道呢。
  • 泰山為何能成為五嶽獨尊?你對泰山了解多少?
    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遺存也反映出早期黃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動狀況。戰國時期,齊國沿泰山山脈直達黃海邊修築了長約500千米的長城,今遺址猶存。在幾千年的文化沉澱中,泰山是齊魯文化的中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被譽為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徵,被稱作「東方文物的寶庫」。
  • 春暖花開,如果來泰山,請收好這份最新泰山旅遊攻略!
    ■主要景點:(岱廟--岱宗坊--)紅門宮--萬仙樓(進山購票處)--鬥母宮--經石峪--壺天閣--回馬嶺--中天門--快活三裡--雲步橋--五大夫松--十八盤--南天門--天街--碧霞祠--唐摩崖--五嶽獨尊--玉皇頂--拱北石■遊覽行程:由紅門出發開始登山,經關帝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坊
  • 泰山文化內涵博大與精深的體現:泰山皮影戲
    泰山皮影戲又叫影子戲、挑影子,因為是用驢皮製作而成,所以也叫驢皮影。能用耳朵聽其演唱,還能用眼睛觀看,都是泰山文化的精髓,純樸而深摯的。在泰山幾百多年的傳唱,根據傳承譜系,山東籍的藝人在其中佔很大部分,都是家族傳承和師傅收徒的方式,代代流傳下來的。
  • 如果對生活感到累了,就去爬五嶽獨尊的泰山!
    五嶽獨尊」是泰山的稱號,為什麼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名山之首?五嶽中,泰山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美的,當然更談不上最險峻。因為泰山的石刻,他記載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這奠定了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園。一路上走走停停大家互相打氣。遇到下山的遊人總會詢問距離登頂還有多遠。累了就坐在一旁的石階上,與素不相識的遊人分享爬山的樂趣。感受山腳到山腰風景帶來的變化。挑夫是泰山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齊魯儒小賢|關於泰山,小賢有幾點要去的理由,不知當講不當講!
    《孟子·盡心上》說「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也就是形容泰山是整個山東地區的最高峰。泰山凌駕於齊魯大地,幾千年來一直是東方政治文化的中心。泰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古建築主要為明清風格,將建築、繪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是東方文明偉大而莊重的象徵。
  • 泰山十景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中天門是泰山登山東、西兩路的交匯點也是登頂半程,上下必經之地。中天門身處峽谷,周圍景色壯美,峻岭闊谷,樓閣簇擁。東有中溪山突兀俏麗,可觀日出,望晚霞;西有鳳凰嶺蜿蜓伸展,可遠眺傲徠雄姿,俯視城廓新貌。3十八盤泰山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630餘級,是泰山的主要標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