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賽選手:1294人報名參賽,其中50%以上是首次參加公文寫作比賽
●比賽內容:一天半時間內參加調研報告以及工作意見等項目的測試,每個項目3個小時,字數不少於2000字
●巧妙出題:不將視角局限在某一個領域,「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話題進入試卷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大海
近日,由省直機關工委、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聯合舉辦的全省第四屆機關公文寫作大賽頒獎大會在成都舉行,來自省委辦公廳的廖敏等9名選手不僅在比賽中獲獎,還因此分別成為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四川青年五四獎章、「四川省三八紅旗手」候選人。
公文寫作大賽是一個什麼樣的比賽?為何有如此高的含金量?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一天半連比三項
需完成三篇兩千字公文
「以賽促學、以賽促幹,不斷提高參賽人員的工作水平和服務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綜合能力,是我們舉辦比賽的目的。」省直機關工委辦公室主任何成華介紹,機關工作人員的主要職責包括辦文、辦會和辦事,而公文寫作能力是履行好這3項職責最基礎、最重要也最核心的能力。「公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源於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系列重要理論知識的學習,因此,參加比賽能促進大家深學精學。」
「機關公文寫作比賽至今已舉辦四屆,大家的參與熱情越來越高。」省直工會事業發展部工作人員袁虹透露,今年報名參賽的1294人中,50%以上都是首次參加公文寫作比賽。參賽選手需要在一天半時間內參加調研報告以及工作意見等項目的測試,每個項目3個小時,字數不少於2000字,這對選手的寫作水平是一種很好的檢驗。
要讓比賽能促進參賽選手工作水平的提升,比賽試題就不能脫離日常工作。但1294名選手來自全省各個黨政機關部門以及各個市州,每名選手日常接觸的領域各不相同。如何讓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主辦單位在出題上花了不少心思。「不能將視角局限在某一個領域。」何成華介紹,比如,目前最熱的話題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但這一話題顯然對在經濟領域內工作的參賽選手更有利。「相反,『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類話題,在機關幹部日常工作中都容易接觸到,因此得以進入試卷。」
「另一方面,參賽選手所處位置不同,比如在基層的對基層情況熟悉一些,在省直機關的對政策把握更透徹一些。」袁虹介紹,為此,本次比賽分為機關黨群部門組、政府部門組和市州機關組,為選手提供公平的比賽環境。
多位評委多次評閱
更看重理論政策功底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對於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觀點,比賽中要對每個項目中的1000餘份試卷打分並評獎,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何確保高效和公平?「這次就像組織了一場高考作文閱卷。」何成華說,省直機關工委專門在省直機關和市州邀請18位專家型領導幹部,分3個組,集中時間進行集中閱卷,並為每一份試卷打出分數。「每份試卷通過軟體進行真名與編碼的準確轉換,中間過程都是匿名的,而且須經6位專家閱評,最後取平均分作為最終成績。」
「按分組打出分數、排序之後,還要在每個組內選每個科目的前50名進行再次評閱。」何成華說,「一個人對一篇公文的看法可能存在偏差,但通過6位評審人員選出前50名,再集中評審選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7名、三等獎若干,這樣就保證了比賽的公平性。」
省自然資源廳機關黨委書記謝安軍已連續兩屆擔任評委。在他看來,除了語句通順、沒有錯別字等基本要求之外,一篇優秀的機關公文還應該具有完整的框架結構,對相關信息要融會貫通,要有特色鮮明的觀點、清晰的層次、清新的文風,並且理論與實踐要緊密結合。
「一篇機關文稿,體現的是寫作者的認識站位、思維邏輯、歸納提煉以及信息掌握的能力。」謝安軍說,「本次比賽中要求寫一篇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動員文稿,選手就要分別寫清楚為什麼要學、學什麼、怎麼學,如果能寫出學習和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工作如何相結合,這就是加分項。」
除嚴密的邏輯、乾淨簡潔的文風外,本屆大賽的評委、省委組織部機關黨委(人事處)專職副書記汪滔還提到了理論功底。「獲獎文章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作者都有很紮實的政策理論功底。」汪滔說,「這些都是作者在日常學習中一點一滴的積累。」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我省還將加強公文寫作大賽結果運用,把公文寫作大賽成績作為評先評優重要內容,作為培養選拔青年幹部的重要參考,進一步調動青年幹部工作積極性,著力在機關形成正向激勵效應,為推動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決策部署落地見效提供堅強有力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