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者和老師更是要從小事抓起,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習慣

2020-12-14 西遊有話

.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提高社會對中職教育的認可程度由於我國中職教育體制的不健全,不同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良莠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社會對中職生群體認同感出現較大偏差。在此情況下,中等職業學校亟須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學生、家長和社會對中職教育的固有認識和偏見理解,使其充分意識到社會的發展不單單需要管理型及科研型人才,更需要能投身基層的操作型技術能手,與此同時,企業在學生招聘時也要把好用人關,依據學生實際技能水平做出有效評定,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招錄急需的人才。

2.加強中職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創造心理疏導通道心理問題的久結不疏是造成行為失控甚至群體性事件的導火索,中職學生是一個值得同情的弱勢群體,需要社會給予特殊的關愛,對他們來說,中職教育可能是人生中最後一個學習階段,也是一個改變他們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學校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通過有意識地加入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課程,幫助學生確立互相尊重的觀念,全力營造具有親和力的育人氛圍和校園生活學習環境。

學校管理者和老師更是要從小事抓起,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習慣,盡最大努力化解他們現存的心理癥結,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改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中等職業學校可以根據學生受眾類型開展分批、分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較為系統地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等全面滲透模式,對學生潛在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疏導。以培養專兼職心理輔導人員為主要著力點,設立校內專業心理諮詢室,為特殊學生建立個人心理檔案,並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團文化活動,增進同學之間溝通交流,使其真正了解並客觀評價自我,保持健康樂觀的學習品質和生活鬥志,提高在多變環境下的適應能力,為今後融入社會角色做長期有效的準備。

3.因材施教,激勵中職學生的心理成長和技能提升學校管理者要轉變教學角色,積極踐行「愛和規則」的教育理念,去細心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稟賦與興趣,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做到教育、教學兩腳落地,改善教學手段和方法,加強師生情感交流,了解學生內心成長的渴望與需要,教育學生學會感恩,班主任更要從關心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出發,履行心理輔導員責任,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幫助學生建立學校、家庭之間和諧的人際關係,逐步從被動教育走向主動教育,從他律走向自律,通過「幫助成功—嘗試成功—自主成功」使學生由自卑、自棄走向自信、自強,成為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4.建立和諧家庭環境,緩解中職學生心理壓力家長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改變不良的教養方式,認識到中職學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特殊時期,了解孩子的願望與需求,積極樹立心理健康觀念,增強對孩子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在家庭事務中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使家庭成員之間能夠平等地交換意見,培養其遵守紀律和規則的習慣,調整心態,正確認識實際值與目標期望值的落差,優化自身心理素質和個性品質,積極履行「家庭導師」的責任,以身體力行的態度培養孩子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社會責任感。中職學生的父母更要重視家庭氛圍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充分營造溫馨、和睦的家庭生活環境,使中職學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願意與家長溝通、傾聽,從而為學生心理健康的成長提供保障,有利於他們心理健康品質和行為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相關焦點

  • 老師都說要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怎樣來評價孩子的習慣是好是壞呢?
    老師和家長都認為是習慣的問題。小學階段重要的不是知識的學習,而是學習習慣的培養。一個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中學到大學就會自己去學習,不用楊鞭自奮蹄,他的人生也一定很精彩。習慣是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的,你能不能擔重任,會不會辦事,能力如何?恐怕都跟你的習慣有關。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忽好忽壞,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可怕的財富,也是習慣。家長究竟如何來判斷自己孩子行為習慣是好是壞呢?只要能判斷清楚,就採取措施教育孩子養成好習慣呢?
  • 養成良好習慣從小抓起
    值得引以重視的是,一個合格的母親,應該成為孩子良好習慣的設計者、培育者和示範者,並能堅持從小抓起、從早抓起、從點滴抓起,徹底摒棄那種小不忍心抓、長大難得抓,誤了早期抓、大了無法抓,細處抓不住、大處無抓手的不良循環。筆者認為,母教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著力:1、培養良好生活習慣。這是所有好習慣養成的重要基礎。
  • 從學生抓起,讓厲行節約在校園內蔚然成風
    9月1日,江西婺源一位女副校長當著學生的面,把孩子們吃剩的早餐全部吃光。 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秋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全面正常開學來之不易,上好「開學第一課」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全國大力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大背景下,這位副校長的做法也許只是當時情境下的一個選擇,但可以看出其目的就是想以這樣一個言傳身教的舉動,衝擊孩子們的心靈,讓學生明白「珍惜每一餐飯,節約每一粒糧」的樸素道理。 古語道,「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學生看老師,老師是榜樣,廣大老師和學校管理者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學生就會跟著學、照著做。
  •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的內容和方法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的內容和方法一要提出要求,具體指導。要求學生養成認真閱讀課本、專心聽講、認真審題、認真分析、質疑問難、仔細計算、書寫整潔、自覺檢驗、更正錯題等良好習慣,對每一種習慣要提出具體要求,進行具體指導。二要常抓不懈,嚴格訓練。
  • 培養良好習慣奠基幸福人生——寺灣鎮中心學校養成教育掠影
    幾年下來,學生不僅對應遵守的行為規範有了清晰認識,而且在實際行動上也有了進步。 翻開《寺灣鎮中心學校「習慣養成一日評」評價手冊》,每個年級每個月的習慣養成內容一目了然。《評價手冊》每周一頁,列明本周的習慣養成目標及達標情況,比如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個人禮儀等。通過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三種方式進行,學生只要達到一個習慣養成目標,就能獲得一顆星。
  • 老師是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引領者
    又如,在學校每周進行的升國旗儀式上,部分教師缺乏對於這一儀式的重視,沒有做到莊嚴肅穆的面對國旗,在升國旗的過程中與其他教師攀談或四處走動,教師的這一行為細節會影響學生認為升國旗儀式可以不莊重,從而在整個儀式中表現出十分散漫,即不利於教師對於學生的管理,同時也不利於學生良好的愛國、愛國旗的情感的培養。
  • 「浪費可恥 節約為榮」 平川區幼兒園:厲行節約從娃娃抓起 良好習慣自幼兒培養
    科學配餐等多種措施,積極引導幼兒從小樹立厲行節約的意識,培養文明用餐的良好生活習慣。平川區幼兒園學生 李佳穎 老師告訴我們,農民伯伯很辛苦,飯不能浪費,一定要吃的光光的。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珍惜糧食要從娃娃抓起
  •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六種方法供參考
    習慣是什麼?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覺當中養成的,學生學習成績的好與壞,不僅與學生的智力有關,更重要的還是與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有關。所以俗話說:「與其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教給孩子好習慣。」因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決定一個學生未來成功的基礎和保障。
  •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俗話說三歲定八十,孩子的良好習慣,至關重要,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好的習慣一旦培養成,不用借著記憶很容易發揮作用,使寶寶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今天我就來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習慣、睡眠起居習慣、與個人生活有關的行為習慣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從小處開始,從細節入手。
  • 習慣要從小事抓起,養成好習慣暗示是個好方法!
    面對習慣從小事抓起 ,大凡優秀的人才,都有一些好習慣。現在,家長越來越重視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養成好習慣要從點滴開始,包括做值日,整理東西,日常禮貌,等等。千萬不要因為孩子小,就認為無所謂,等到發現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再去培養,就要下很大力氣,甚至有可能花了力氣也不能改變什麼了。 鄰居家有個男孩不愛洗澡,弄的家裡一屋子腳臭味。他媽媽怎麼說他都不聽。
  • 幼兒園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
    課前準備包括了知識準備和物質準備。知識準備就是要做好預習;師生關係要能真正做到和藹、平等,學生才不會「怕」老師。學生才敢於質疑,學生會提問;對於作業的要求,我們能夠用「乾淨整齊、突出主題」、「認真」、「金點子」三個層次來進行衡量。一、利用興趣法要使幼兒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就必須尊重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儘可能把期望幼兒學習的內容轉化為幼兒的興趣和需求。
  • 生活習慣養成不是小事,抓住這6個關鍵點,幫娃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孩子一旦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他無疑將終生受益,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生活習慣養成不是一件小事,可以說是最基礎的習慣養成。知彼知己,方能百戰不殆。為更好地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良好生活習慣到底包括哪些內容。
  • 硬筆書法進課堂,培養學生良好書寫習慣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瑰寶,為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揭東區埔田南湖小學開設了硬筆書法課,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日前,市硬筆書法家協會的老師讓學生們在紙上進行書寫,針對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小問題,老師現場演示、引導孩子們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從正確執筆、規範書寫等環節,老師手把手教學生如何正確書寫,學生也表示收穫良多。學習硬筆書法,主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水平,強化藝術修養。
  •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自身、家庭、學校,三大因素,缺一不可
    每個人都會有習慣的動作、習慣的語言、習慣的口味……這些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也不是單純重複多做幾次就形成的。查·艾霍爾說: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孩子習慣的養成受個人內在因素、家庭環境因素、學校教育因素等幾方面的影響。
  • 「好習慣手冊」是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有力抓手
    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 重慶這所小學從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抓起,明確了習慣培養的具體要求,注重家校合作,可謂抓住了教育的本質,為孩子終生發展奠定了基礎。形成以德育處、年級組、班主任、任課教師為主體,各部門齊全共管的學校養成教育新格局。德育處要統籌規劃,每學期制定全校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具體方案,明確訓練重點,及時調整工作策略,並抓好方案的檢查和落實。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方面,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無疑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校要加大對他們的培訓力度,使其明確習慣培養的具體內容和操作方法,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
  • 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培養
    ,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從中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調查發現他們雖然上課認真聽講,但放學回家後由於缺乏家長的監督和指導,很少學習英語,貪玩,看電視過量,課前不預習,課後也不複習,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也總是臨睡才匆匆忙忙寫,遇到不懂的就留到第二天上學後抄同學的,或者乾脆不做……因此,小學生良好英語學習習慣的養成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培養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家庭的有力配合。小學生年齡小,自我約束力弱,需要家長的監督。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 從小事做起 培養勤儉節約好習慣
    引導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自古以來,勤儉節約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有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裡的「小」就是小事,大家每天都會遇到很多小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是從這樣的小事做起的。保持好習慣是中學生本身應當身體力行的。
  • 培養嬰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會影響到其幼兒期的飲食習慣,甚至影響到其成人後的飲食習慣。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忽略孩子嬰兒時期飲食習慣的養成,認為孩子飲食習慣好壞並不重要,在其長大後一定可以慢慢改正,這種觀點是錯誤的。1. 如何引導孩子培養良好飲食習慣?(1)千萬別把你的飲食習慣帶給孩子 父母切記不要以為你不喜歡的食物,孩子一定也不喜歡吃。
  • 一年級學生剛入學,老師要培養他們哪些習慣?
    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常規習慣,是老師們的重頭戲。小朋友們剛入學,對校園、老師、同伴很好奇。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懵懵懂懂的。孩子們的校園生活習慣還沒有養成,因而,老師們要付出百倍的辛苦,去教育他們,陪伴他們成長。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老師要培養他們哪些習慣呢?一、課前習慣1.提前進教室的習慣。要在上課鈴響之前,進教室。
  • 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會讓孩子將來有一個好人生
    小學階段是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養成期,在這一階段養成的學習習慣,孩子將受益終生。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讓孩子從小培養好習慣,會讓孩子將來有一個好人生。成功教育從習慣養成開始。首先最重要的是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坐姿。這不僅有利於寫好字,更有利於身體健康。現在有大部分孩子,握筆時手腕往懷裡蜷曲,用手和腕的力量畫字,而且頭越寫越低。教師要學會運用正面引導原則,培養孩子自我約束和糾正的能力,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其次,培養孩子寫字要仔細、認真、專注,做到正確、端正、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