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習慣奠基幸福人生——寺灣鎮中心學校養成教育掠影

2020-09-03 寺灣教育

培養良好習慣 奠基幸福人生

——淅川縣寺灣鎮中心學校養成教育掠影

□ 王棟梁

日前,在淅川縣寺灣鎮小學的一次家長會上,一位學生家長激動地對該校校長尚紅奎說:「你們學校開展的『在家做好一件事』活動太好了。以前在我們家,孫子是『爺爺』,爺爺是『孫子』。現在,孫子是孫子,爺爺是爺爺了,孫子聽話又有禮貌,真好。」

這位家長所說的學生的轉變,得益於學校開展的「在家做好一件事」活動,即在某一個時間段,讓學生集中做好一件事,自理個人事務,幫助家長做家務,給父母、爺爺奶奶捶背、端水……活動開展以後,孩子們在家中的表現有了很大轉變:按時起床,自己疊被,不挑食,放學後先做作業,吃完飯洗碗,問候、幫助父母、爺爺奶奶……好多以前在家長看來根本不可能的事,孩子們現在都能做到了。這才有了爺、孫角色歸位一說。

寺灣鎮中心學校轄區有初中1所、小學19所,在校學生2000餘名,教職工169人。該鎮地處偏遠山區,不少學生缺乏文明習慣。近年來,在縣教體局的安排部署下,中心學校緊緊圍繞「培育核心價值觀,凝聚發展正能量」的德育工作目標,引領學生從小養成好習慣,收到了可喜效果。

排時間表 定路線圖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學生時期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這一階段養成的良好習慣對人的一生有積極影響,在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為把養成教育之根深入學生心靈,寺灣鎮中心學校依據縣教體局的管理細則,圍繞「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把各年級德育目標細化於每一個細節中,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融入生活的一點一滴。各學校制定了《學校管理細則》《學生日常言行規範》《學生每日常規訓練要求》,實行全員育人導師制,把本班學生分給本班教師,制定規範,擬定細則,值周監控,導師擔責,聯繫績效;學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章可循,都有導師進行管理、規範和指導。

為使德育目標更加明確,教育有的放矢,工作有章可循,寺灣鎮中心學校深入挖掘養成教育內涵,確定了12個方面的行為習慣作為德育主題,開展每月一事主題教育活動:一月勤學、二月勵志、三月追求、四月勞動、五月安全、六月環保、七月博雅閱讀、八月健體、九月禮儀、十月愛國、十一月誠信、十二月法治。主題教育活動讓德育工作有了「抓手」,避免了假、大、空。幾年下來,學生不僅對應遵守的行為規範有了清晰認識,而且在實際行動上也有了進步。

翻開《寺灣鎮中心學校「習慣養成一日評」評價手冊》,每個年級每個月的習慣養成內容一目了然。《評價手冊》每周一頁,列明本周的習慣養成目標及達標情況,比如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個人禮儀等。通過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三種方式進行,學生只要達到一個習慣養成目標,就能獲得一顆星。《評價手冊》每日一評,每周匯總,一周期(三周)一表彰,引領學生養成良好習慣。

注重細節 持之以恆

教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師無小節,處處皆楷模。

寺灣鎮中心學校在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過程中,注重做好每一件小事,點滴育人。在班級管理中,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通過一件件小事、瑣事和一個個細節,培養了學生的種種良好習慣,讓好習慣成為一種自然、一種規範……如今,規範化管理結下的養成教育碩果在寺灣鎮各校隨處可見。

寺灣鎮中可容納1000人就餐的餐廳,餐具擺放整齊劃一,連勺把的朝向都相同。學生排隊進入餐廳就餐,餐前集體誦讀《弟子規》,已成為一道風景線;學校開展創建「零違紀」班級活動,先後評選出10多個零違紀班……他們的目標是創建淅川縣的第一餐廳、第一宿舍、第一課堂、第一文化,直至第一校園。

為了幫助孩子們養成好習慣,寺灣鎮小精心安排一日常規。校園內的各種提示鈴聲皆系師生自己錄製,富有個性。比如最後一節課學生注意力容易渙散,針對這種情況,鈴聲中安排了提高學習效率的口號。

每到假期,寺灣鎮中心學校都為學生精心設計特色假期作業。

中心學校校長白松濤說:「養成習慣貴在堅持。班主任牽頭,所有教師都參與,擠出時間對學生進行評價,儘管加大了工作量,但是看到學生一點一滴的變化,我們覺得這樣做太值了。」

家校結合 責任共擔

在寺灣鎮三小召開的家長會上,家長賈建強和女兒賈可心一起填寫了一張調查問卷。賈建強寫的是希望孩子在學校怎麼做,賈可心寫的是校園內有哪些不文明行為,以及自己需要改正的地方。根據收回的上百份調查問卷,學校總結出「校園十大不和諧行為」,並張貼在各班宣傳欄中。學生每每看到,就會反思自身的行為,改掉一些固有的不良習慣。

據悉,寺灣鎮各學校均成立了家教聯誼協會,擬定了具體規章制度,並製成專版進行公示。堅持開展家校聯誼活動,班級每兩周召開一次,學校一月召開一次;通過家校聯誼,進行面上和點上的交流,變泛泛一般為有的放矢,變學校獨奏為家校共鳴,變一味防禦為主動出擊等。如星級學生評選活動中,都有家長參加,不論是班級之星、年級之星,還是校級之星,只要是獲獎學生的家長都必須參加授獎會議,並且家長要在受獎會上讀一段國學或一首古詩詞,調動了學生、家長的積極性。

家校互動,同頻共振,合拍共鳴,凝聚育人合力的良好形勢初步形成。目前,各學校工作均獲得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家校聯誼,學生能力正逐步提升,德育活動正在向縱深發展。

社團活動 展示成果

每逢周六,早上八點的鈴聲打破了校園的安靜,孩子們開始分班走課,短短十分鐘時間,各學校學生分班就緒,色彩斑斕的社團課開始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頃刻間充滿了校園。

「快看快看,我兒子在臺上表演。他英語說得真流利呀!都是社團指導老師有功啊!」「六一」節目展演,一名學生家長在臺前一邊驕傲地向其他家長介紹,一邊跟社團輔導老師連聲道謝。

近年來,寺灣鎮各學校根據學生興趣,因人制宜為學生精心打造春蕾文學社團、英語角社團、樂陶陶泥塑社團、小梅花京劇社團、心理健康社團、梅香書屋國學社團、詩風詞韻社團、「慧心巧手」手工製作社團等20多個社團。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不僅充分釋放了孩子們的天性,讓家長感受到了學校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過程中的新變化,也為該鎮各學校養成教育的成果提供了培養和展示的舞臺。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帶來的愉悅中,慢慢喜歡上了學校。家長們紛紛表示:在學校裡,孩子們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受到藝術薰陶,這學上得值!

寺灣鎮中心學校校長白松濤認為,好習慣不僅讓孩子受益,對家長也會產生積極影響,如果更多的家長都能養成好習慣,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文明,美麗鄉村建設就會實現內涵式發展。

相關焦點

  • 寺灣鎮中心學校:召開推進會議,強化習慣養成教育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全鎮實施「習慣養成教育工程」的要求,使全鎮學生養成教育工作更上一個臺階,使每個學生都能從小養成良好習慣,為一生發展奠基,9月2日上午,寺灣鎮中心學校在會議室二樓舉行了學生養成教育推進工作會議。全鎮中小學校長和中心學校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
  • 寺灣一校一品(十)寺灣鎮黃楝樹中心小學:善習養正
    培養孩子,習慣的力量無比強大,而拉開孩子間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習慣。黃楝樹中心小學遵循「好習慣是「逼」出來的,好方法是教出來的,好孩子是幫出來的,好老師是幹出來的。」這一原則,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 演講稿:遵規守紀,培養良好習慣,為成功人生奠基
    遵規守紀,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成功人生奠基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是來自初一( )班的_______,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遵規守紀,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成功人生奠基」。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渴望成功,然而如何才能成功呢?這裡有一個典型的例子,截止2020年10月14日,美國新官肺炎確診790萬!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最先爆發疫情的中國,現有確診440例,且大多屬於境外輸入病例。
  • 播種好習慣種子 奠基幸福人生
    為了進一步落實「啟迪心智、培養習慣,成就幸福人生」的辦學理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
  • 淅川縣寺灣鎮中心學校:「五大行動」力戒舌尖上的浪費
    南陽網訊(通訊員王良)為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重要批示精神,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淅川縣寺灣鎮中心學校開展「五大行動」,在全校師生中營造「力戒舌尖上的浪費」良好氛圍。上好開學第一課。
  • 培養良好習慣 北京發布中小學生養成教育行動計劃
    中新網北京9月5日電 (記者 杜燕)《北京市中小學養成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今天正式發布,學生、家長、學校等將多方聯動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養成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品德形成和終身發展的奠基工程。
  • 寺灣鎮中心學校:共下開學棋,答好開學卷
    為有序高效開展新學期各項工作,切實做到統籌安排,舉措到位,寺灣鎮中心學校近日召開了秋期開學工作安排會。多主題共助德育工作。寺灣鎮中心學校校長白松濤在會上指出德育工作要緊緊圍繞三個重要的主題:「三化教育」、社團活動、節約糧食。
  • 寺灣「一校一品」(二) 寺灣鎮中:紳士風度,淑女風範
    近幾年來,寺灣鎮中把「加強養成教育」、「培養紳士風度、淑女風範學生」作為德育的有效途徑和培養目標,讓學生從小樹立「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思想,使學校的辦學特色更加鮮明。一、抓好德育常規,加強制度建設,使學生養成教育有章可循。印度有句諺語: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人生。
  •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蒙臺梭利教育助力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就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讓其終生受益。然而,習慣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為了讓孩子能養成好的習慣,父母都是竭盡所能,下了不少苦功夫。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教育是一朵雲推動一朵雲,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習慣的養成亦是如此,只有喚醒孩子天生的「內驅力」,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
  • 寺灣鎮中心學校:美德少年評選熱,德育實踐出成果
    為了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寺灣鎮德育工作,樹立身邊典型。近期,寺灣鎮中心學校積極響應縣德育中心安排,組織開展2020年寺灣鎮「美德少年」評選活動。通過宣傳動員,按照班主任提名候選人——學校研究確定——中心校評選的順序,共評選出「美德少年22人,事跡材料已彙編下發各學校。
  • 幸福教育,美麗人生
    為此,學校積極探索體育教學改革,全面推行選課制度,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體育課程,桌球、籃球、足球、羽毛球、排球等課程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裡說,只需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代表著一個人的素質,他也決定著一個人的人際關係,決定一個人的學習與事業的的成敗,甚至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 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基
    實踐證明,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學生成長極為重要,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項重要教育工作,是學生健康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學校在對少數民族學生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時候,要從他們的生活出發,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合理運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將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持續進行下去。
  • 葉聖陶: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葉聖陶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他說:「我們在學校裡受教育,目的在養成習慣,增強能力。
  • 養成良好習慣 成就美好人生
    「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為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皖智高復班主任於9月7日開展了關於「培養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開始」的主題班會。
  • 養成良好習慣從小抓起
    儘管如今的時代各種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而作為立身做人的良好習慣培養及其本質內涵,並沒有什麼改變: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正如有教育專家指出:「習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可見習慣的力量有多麼巨大!簡而言之,好習慣終身受益,壞習慣終身遭損。
  • 寺灣鎮中心學校:勸學路上「一個不能少」
    為打好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攻堅戰,寺灣鎮中心學校積極響應淅川縣教體局、寺灣鎮黨委政府相關指示精神,深入貧困學生家中紮實開展輟學學生勸學返校工作。教育的發生不是針對於個人,要滋潤到每一個孩子的心田。7月18日上午7:40,寺灣鎮中心學校三位工作人員和寺灣鎮中教師一起,沿著蜿蜒的山路,驅車55分鐘,再次來到了就讀於寺灣鎮中八年級讀書的王飛(化名)同學的家裡。
  • 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
    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從小養成的各種良好習慣。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意思是說小時候養成的良好習慣,就如同自然發生的行為一樣。
  • 如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家長是不是都做過以下努力?比如:花費很多時間陪著孩子寫作業,給孩子設定考100分的目標,還許諾他要是取得好成績,就給他一個大大的獎勵。這麼做在短期內可能會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長期下去孩子和家長都會很累。那麼,怎麼輕鬆地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 五一小學:五育並舉培養人 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這是今日在五一小學舉辦的「五育並舉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主題學術研討會分會場中的一幕。  據介紹,家政課是五一小學深化「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教育理念的一個生動實踐,五一小學將這門獨具特色的課程意義總結為,是對學習本質的一種回歸,對學科融合本質的一種回歸。除了這門課外,還有整本書閱讀、種植、教育戲劇等14個特色課程在這一天同步開放。
  • 養成良好的習慣,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們共同目標還是一致的: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第二個問題:為什麼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句話:「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可見習慣的重要性,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就能幫助孩子成就更好的自己!大家的目標一致,動力來源找到。我們開始今天的家長會議程就是圍繞「習慣」這一核心展開。何為習慣?培養什麼好習慣?如何培養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