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迷信多:第一次鴉片戰爭主將收集糞尿對敵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清代迷信多:第一次鴉片戰爭主將收集糞尿對敵

  迷信,是指人對事物痴迷信任的狀態,人一旦迷信,就會喪失理智,做出種種乖張可笑的舉動。在歷史上,清末是特別迷信的時代,不僅民間各種奇談盛行,連統治者也 「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比如以務實著名的雍正皇帝,便「因迷信道士,服用丹丸過度死於圓明園」,清代皇帝生辰八字不對外公布,以防「厭勝之術」,還會找一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兒童在雍和宮出家,作為「替僧」。此外,皇家建築頗重風水,梁上往往收有經文,以鎮壓邪魔。但效果有限,比如天壇,傳說能防火,但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即發生火災,齋宮、寢宮被焚,光緒十五年(1889年)8月24日,祈年殿再遭雷擊焚毀,今天我們看到的祈年殿是光緒時重建的。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皇帝迷信,大臣更誇張。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扶乩術盛行,清軍主將楊芳、奕山、奕經、文蔚等溺於迷信,視軍事如兒戲。為對付洋槍洋炮,楊芳竟想出「以邪制邪」的戰術,收集大量糞尿,並築星壇,結果貽誤戰機,損失慘重。

  最可笑的是奕經,到西湖關帝廟求籤,籤文有「虎頭人」語,以為虎年虎月虎日虎時出兵能獲全勝。於是決定在1842年3月10日4時進攻。時浙江冬雪,不便作戰,加上奕經興師動眾選擇吉日,導致信息外洩,英軍知道後,設伏消滅清軍五六百人。為使「虎頭人」說應驗,奕經還讓士兵戴上虎皮帽,英人賓漢在《英軍在華作戰記》中頗感奇怪地記載道:「他們的帽子具有一種特別不普通的樣子,是用老虎面部的皮製的,附有老虎尾巴垂在他們背後。」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兩廣總督葉名琛自信有法術護體,竟使出了「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絕招,結果被英軍擄走,客死於加爾各答。

  這種迷信思維甚至左右了後來清廷的建軍思路,比如成立「虎神營」,裝備了先進火器,取意為以虎驅羊(洋),以神克鬼,專門對付「洋鬼子」,雖然討了口彩,可實戰效果卻不佳。

  八旗是馬上得天下,歷代皇帝頗講求務實,1786年,「叫魂」迷信突然在中國南方爆發,乾隆皇帝高度重視,不斷發出諭旨指揮全國搜捕,其目的雖是為了穩定皇權,且造成了許多冤獄,但其中也不乏強調理性精神的含義。可為何到了清末,迷信氛圍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也許,唐代劉禹錫在《天論》中的說法值得深思:「生乎治者,人道明,鹹知其所自,故德與怨不歸乎天;生乎亂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舉歸乎天,非天預乎人爾。」意思是,政治不清明,人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就會迷信,而化解迷信的鑰匙,其實就掌握在統治者的手中。

  本文主要資料引自《北京地方志·故宮志》

相關焦點

  • 封建迷信要不得!第一次鴉片戰爭,將軍求了一卦,結果全軍覆沒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清廷任命吏部尚書奕經為揚威將軍,從各地抽調軍隊組織浙東反擊戰。迷信的奕經路過杭州西湖關帝廟求了一籤,籤云:「不遇虎頭人一喚,全家誰敢保平安」。奕經百思不得其解。
  • 廣東虎門從英國收集316件涉及鴉片戰爭文物
    廣東虎門從英國收集316件涉及鴉片戰爭文物   虎門從英國收集316件涉及鴉片戰爭文物  對於170多年前的那場鴉片戰爭的歷史,很多市民仍記憶猶新,但在英國人眼中,當時英軍戰艦、火炮什麼模樣?中國沿海城市經濟、文化發展情況怎樣?  316件(套)鴉片戰爭時期的文物和歷史圖片上月末從英國越洋回國,真實記錄了鴉片戰爭時期兩國的情況。這些文物和圖片將在東莞虎門鴉片戰爭博物館海戰館陳列展覽中展出。
  • 第一次鴉片戰爭起因
    以前和別人吹牛皮的時候吹鴉片戰爭的起因是這樣吹的。英國爆發了工業革命,隨後成為世界頭號強國,成為強國後就想搞侵略、搞殖民、想撈錢,中國作為東方大國,是一塊肥肉,英國當然看上了。大國崛起後就想搶錢、搶土地,貌似沒什麼毛病。最近公眾號看了一些文章並且查閱資料後發現事實不是這樣。所以今天就來捋捋這個事情。
  • 高一歷史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知識點
    高一歷史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知識點 2013-09-05 16:34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如果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朝奮起反擊,有機會贏英國嗎?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現代西方之間的第一次對抗。200多年來,一直強調以弓和馬建立國家的滿清八旗被強大的外國軍隊的槍炮弄瞎了眼睛。然而,清政府沉浸在中國夢中,一直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唯一的貿易港口廣州只是對外物資交換的貿易水平。因此,它對海外西方的政治變化和軍事科技發展知之甚少。
  • 中國有沒有可能打贏第一次鴉片戰爭?想想有點可惜
    1840年中英之間爆發了鴉片戰爭,結果是中國慘敗給了勞師遠襲、最多時也只有區區萬把人的英國。歷來的流行結論是:因為英國進行了工業革命,所以裝備了先進武器的英軍在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面前是不可戰勝的。那麼彼時的中國真的沒有可能戰勝英國嗎?本人認為那時的中國完全可以打贏第一次鴉片戰爭。
  • ...知識備考: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過程的開端-第一次鴉片戰爭
    2020甘肅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過程的開端-第一次鴉片戰爭 甘肅中公輔警考試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建議各位考生在複習備考期間多多練習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今天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招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
  • (國家命運第一次鴉片戰爭連載2)
    這道《硃諭》全文900多字,向「繼體之君」和「顧命之臣」吩咐了4條遺願:一、「斷不可行郊配之禮」,即不允許後世嗣君在祭天大典中將其進行配享。二、「斷不可行祔廟之禮」,即不允許後世嗣君將其靈位升祔太廟,但可以在奉先殿、壽皇殿、安佑宮按舊制供奉祭祀。三、不允許後世嗣君為其陵寢設置神功聖德碑及大碑樓。
  • 關於清代歷史「賞戴花翎」和「賞賜花翎」的區別
    蒙應瑞也因一戰成名從士兵到將軍而且晉升三代三元大將軍,可想其戰績對敵之深刻。蒙順由於商人出色的後勤保障,康熙帝賜名蒙善宇以孫應瑞貴贈驍騎將軍賞賜頭品頂戴雙眼孔雀花翎以及黃馬褂,享受總督待遇。清代四川川北鎮保寧府今四川南充閬中蒙家將,其遠祖是秦時蒙家將蒙驁蒙武蒙恬蒙毅世家。四川南充閬中歷史名人世家蒙家將是秦朝名卿兼將軍蒙毅傑出的後裔。蒙應瑞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受帝王賞賜「宅第、宗祠、官菜園、避暑山莊」四處封地之人。
  • 1840年清朝若打贏了第一次鴉片戰爭還會重回世界的巔峰嗎?
    中國歷史上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如果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若當時的道光帝能舉全國之力打贏英國侵略者的話。曾經的八旗軍隊很多人被誤導了,認為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清朝排斥火器依舊使用冷兵器在作戰。以列強的角度,如果英國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肯定不用多長時間還會率領他們的艦隊和軍隊繼續和清朝作戰,說不定還有拉上當時的盟友法國等歐洲國家一起加入戰爭。
  •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因為鴉片引起的嗎?起因結果都出人意料
    標誌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很多人會以為是因為鴉片貿易和虎門銷煙引起的,其實真正的原因也是貿易摩擦。圖1:第一次鴉片戰爭真的是因為鴉片貿易引起的嗎?戰爭是禁菸引起的嗎?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從這時開始,中國從封建社會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進入了中國近現代歷史上長達百年最屈辱最沉重的階段。
  • 公共基礎知識:以三部大作來看清代小說
    清代文人作家也創作了數量眾多的偉大和的小說,曹雪芹的《紅樓夢》、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和石玉昆的《三俠五義》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它們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古代白話小說和文言小說藝術的成就。從文學發展的歷史看,清代文學也是和這三部作品的名字密不可分的。
  • 英國軍官用大寫字母寫下:一個女人徵服了中國,第一次鴉片戰爭
    這句話記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一個英國人的日記裡。而真實的狀況是,他竟然是在完全忠於事實的描述。最終的結果是,大清軍隊死傷一千多人,關天培也戰死沙場,英軍竟然僅僅是輕傷數人。有位歷史學家說過:鴉片戰爭前是我們不給人平等,鴉片戰爭後是別人不給我們平等。落後永遠挨打,別期望有人會講道理,自古如是,包括現在。
  • 廣東事業單位備考資料_鴉片戰爭
    150年前,英國資產階級為了維護可恥的鴉片貿易,阻撓中國的禁菸運動,派遣了一支由48艘艦船組成的"東方遠徵軍",向中國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史稱"鴉片戰爭"。讓我們用歷史的眼光,重新審視發生於百年前的,近代中華民族屈辱史的導火索——鴉片戰爭。
  • 英國人為什麼對鴉片戰爭避而不談?
    《鴉片戰爭》中文版出版作者藍詩玲接受早報專訪談中英對待鴉片戰爭的不同態度1840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這場因毒品而起的戰爭被認定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南京條約》的籤訂也開啟了中國以「割地賠款」、「不平等條約」為代表的百年國恥。
  • 有人竟說是林則徐引發鴉片戰爭?
    1840年6月,在英軍總司令懿律的指揮下,由40餘艘艦船、4000多名士兵組成的遠徵軍開始封鎖珠江口,進攻廣州。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苦難的中國近代史由此開端。在廣東,由於欽差大臣林則徐嚴陣以待,英國人沒討到什麼便宜,於是沿海岸揮師北上,清軍在其餘地方防備鬆弛,英軍一路攻城略地,7月5日攻佔定海,8月9日抵達天津大沽口,威脅北京。
  • 第一次鴉片戰爭能否避免,中英之間的矛盾能否用其它方式化解
    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眾所周知,這場戰爭以大清王朝失敗並籤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而告終。這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更是我國屈辱歷史之首禍。
  • ——英國學者看鴉片戰爭
    在中國統治者眼裡,英國的犯上作亂不過是又給他們多添了個麻煩,與中國政府那時正在鎮壓的其他內亂和邊患相比,不值得大驚小怪。然而,不論怎麼說,此後的一個半世紀中,鴉片戰爭已經從一次不起眼的「邊釁」轉變成為中國近代歷史的悲慘開端。這場衝突的當代重塑是要讓中國人民記住,他們的國家曾經遭受西方的欺凌,「舊社會」的所有問題在後來都已經得到解決。
  • 什麼是「主將從現」,「主將從現」怎麼用?本文為你一網打盡!
    下面我們就帶著探究的精神來探討一下英語為什麼會有主將從現這種現象。一、什麼是「主將從現」?所謂的「主將從現」,就是「主句用將來時態,從句用現在時態」這樣的一種語言現象。以上例句中的從句都採用了「現在時態」,主句都採用了「將來時態」,這就是英語中的「主將從現」現象。在繼續探討「主將從現」這一語言現象背後的原理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現在一般時態表示「將來」,這有助於我們對「主將從現」這一現象的理解。
  • 鴉片戰爭荒誕一幕:清朝靠抽籤算卦出兵,結果被打得慘敗
    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是腐朽沒落的封建統治與迅速崛起的資本主義之間的一場碰撞。由於清朝長期閉關鎖國,盲目塞聽,已經落後於時代,在鴉片戰爭期間,清朝從皇帝到將軍鬧出了不少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在戰爭中,清朝主將居然靠抽籤算卦來決定決定出兵,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