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家庭文化之兄弟(姐妹)之誼

2020-12-22 大眾網

  中國古代家庭文化之兄弟(姐妹)之誼

  山東省濟鋼高級中學  徐學進

【文章摘要】「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其中「悌」是對家族中兄弟姐妹之間的品行要求。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直接關係到整個家族的榮辱興衰。而且,中國人早就把家族內的兄弟關係擴展到了家族外部,正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

【關鍵詞】傳統文化 家庭文化 兄弟姐妹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是成書於康熙年間的蒙學讀物《弟子規》的開篇之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最為重視的兩大品格是「孝」和「悌」。

  其中「悌」是對家族中兄弟姐妹之間的品行要求。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這樣解釋:「悌,善兄弟也」。就是要提倡兄友弟恭,團結友愛。「悌道」一直是中國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林則徐著名的「十無益格言」中有兩句:「父母不孝,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由於古代女子社會地位較低,因此古人所說的「兄弟」關係實際上是包括「姐妹」關係這一層的,所說的「父子」關係是包含「母女」關係在內的。

  與今天的獨生子女不同,傳統的中國人都是生活在大家族中的,兄弟姐妹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直接關係到整個家族的榮辱興衰。而且,中國人早就把家族內的兄弟關係擴展到了家族外部,正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

  古人在處理兄弟(姐妹)關係上的做法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鑑的呢?

  首先,相親相愛,不嫉賢妒能。

  中國古代兄弟之間情深義厚的典故不勝枚舉,很多故事流傳甚廣,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教育子弟的美好素材。

  《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吳太伯與其弟仲雍,均為周太王之子,季歷之兄。季歷十分賢能,又有一個具有聖德的兒子姬昌。太王想立季歷以便傳位給姬昌,因此太伯、仲雍二人就逃往荊蠻,象當地蠻人一樣,身上刺滿花紋、剪斷頭髮,以示不再繼位,把繼承權讓給季歷。季歷果然繼位,就是王季,姬昌後來成為文王。太伯逃至荊蠻後,自稱「勾吳」。荊蠻人認為他很有節義,追隨附順他的有一千餘戶,尊立他為吳太伯。

  太伯當年出奔的理由是為生病的父親採藥,後人將太伯奔吳的故事稱為「太伯採藥」。面對王位,太伯和仲雍二人並沒有覬覦之心,而是完全出於公心,主動讓賢,並沒有上演兄弟相殘、爭嫡奪位的慘劇。因此,孔夫子表揚太伯,說他已經到了「至德」的地步。

  民國時期的教育家,浙江湖州的蔡振紳先生受到《二十四孝故事》的啟發,於1930年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核心,根據正史故事編著了《八德須知》又稱「八德故事」,有許多關於「悌道」的感人故事。「庚袞侍疫」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一篇。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姓庾名是袞,字叔褒。那時候正爆發了大瘟疫,他的兩個哥哥,都傳染了疫病死了。另一個哥哥名叫庾毗的,又病得很厲害。疫氣非常嚴重,他的父母親和弟弟們,都避到外邊去了。獨剩了庾袞一個人不肯去。他的伯父叔父們硬要他也出去躲避。庾袞說不肯外出,他親自扶持病人日夜不睡。有時候還撫著死去的兩個哥哥的靈柩哀哭。這樣的過了一百多天,時疫過去了。家裡的人回到家裡,這時候庾毗的病已經好了,庾袞也沒有傳染。地方上的父老們都覺得他不是尋常的人。庾袞後來總結說:「不是疫情不值得害怕,而是骨肉親情,不應該捨棄也不捨得捨棄罷了。」

  民國初期,社會動蕩不安,德教不行於世已經很久了。蔡先生有感於當時德教的淪喪,立志把中國固有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他的讀本中每個故事都是精挑細選、可歌可泣的,讀了以後感人至深。在每個故事之後,蔡先生引述當時賢達之人的評語,附錄在後,希望發人深省以引起國人對中國文化的重視。

  其次,中國古代不乏女中豪傑

  「巾幗不讓鬚眉」,古代不少女中豪傑在關鍵時期的表現,充分體現了中國女性身上尊兄護弟、敬姊愛妹的優秀品質。

  蔡振紳先生所編的《八德故事》中有一篇 「文姬護弟」 的故事,取材於《後漢書·李杜列傳》。故事的大意是,東漢名臣李固遭奸臣梁翼陷害,慘遭橫禍,三個兒子兩個死在了監獄中。李固之女李文姬,當時已經出嫁,她冒著巨大的風險,設法將自己十三歲的小弟弟李燮藏至徐州,改名換姓,做酒店裡的酒保。後來梁翼被誅殺,李家免了罪,李燮就從徐州回來。李文姬警告他說,父親是個忠臣,你講話要謹慎,不要辱沒了父親的名聲,也不要提起梁家的長短,免招禍患。李燮就依姐姐李文姬的話,謹言慎行。後來李燮做了河南的地方官,官聲很好,《後漢書》有傳。

  在古代,延續家族具有重要意義,在李固之家遭遇滅門之禍的時候,李文姬保護弟弟,並且以言語告誡弟弟,並沒有讓仇恨衝昏頭腦,使得家族血脈得以延續。文姬所為,實乃大仁大德,尋常男兒所不及也!

  清代袁枚所寫的《隨園詩話》中也曾記載過一個故事:大舜有一個妹子名字叫敤(kě)首。她和象都是後母所生的。後母很溺愛自己所生的兒子象,嫉恨大舜,多次意圖加害。可是敤首很愛護、敬重舜和兩個嫂子。她常常勸爹娘要慈愛,勸象要守弟弟的規矩,可是爹娘和象都不聽她的。每每遇到爹娘要加害舜的時候,她總私下告訴兩個嫂嫂,想法子來挽救舜的性命。像填井和焚屋這兩件事(後母和象曾設計把舜埋在井下,燒死在房頂),都是她事先通知的。敤首對於親人間的關係,總是很用心地調和,表現出了讓人敬佩的胸懷和智慧。

  第三,胸懷坦蕩,與異姓朋友結下了兄弟般的感情。

  傳統的中國社會是個倫理社會,中國人往往把家族血緣關係投射到社會上,成為行事處世的原則和方法。比如說「義結金蘭」就是將兄弟(姐妹)關係社會化的產物。所謂「結義」指的是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因為志趣相投結為兄弟姐妹,以示親近的一種方式。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每一個中國人都能耳熟能詳。

  如果雙方志同道合,有理想有抱負,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不管結義不結義,完全可以象親兄弟姐妹一樣互相扶持,共同勉勵,共同進步。

  如果說劉關張之間是「生死之交」,那麼管仲和鮑叔牙之間可以稱為「知遇之交」,伯牙和鍾子期之間可以叫做「知音之交」,廉頗和藺相如之間夠得上是「刎頸之交」,羊角哀和左伯桃之間則是「捨命之交」。

  以上提到的典故皆是我國古代有名的異姓之間的「不是兄弟勝似兄弟」的感人故事。千百年來,流傳不衰,寄託了國人對兄弟誼、朋友情的珍視與嚮往。

  兄弟(姐妹)之間,一奶同胞,理應相親相愛,互相扶植。父母終有老去的一天,到那個時候,兄弟姐妹就是身邊至親。兄弟姐妹之間的關愛,會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溫馨、更加精彩。

  (作者簡介:徐學進 1979年10月,男,漢族,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歷史教育、中國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兄弟姐妹信息之象!
    二、如果兄弟宮中有比劫的忌神——官殺或傷官,兄弟姐妹中必有妖折或病殘、牢獄之災現象。因為月柱為兄弟宮,是比劫呆的地方,如果比劫的剋星在裡面,兄弟姐妹必受其害。輕者有災重者死亡,不論喜忌大都如此。當然為喜用時,除了有些克兄弟姐妹外,也表明有的兄弟姐妹會有貴氣。
  • 《以家人之名》: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到底有多大差別
    你們家是獨生子女家庭還是擁有多個孩子的家庭呢?你是否小時候經歷過擁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呢?但發展心理學家指出,教育中不要只重視父母的作用,而忽略了兄弟姐妹(同伴)的力量。一、《以家人之名》是三個沒有血緣關係、在原生家庭遭遇過不同傷痛的孩子,機緣巧合下湊在一起組成了新的家庭,並成為了「異父異母」的兄妹。
  • 十五天尋文化之根悟桑梓之誼
    十五天尋文化之根悟桑梓之誼時間:2017/7/30 10:05:50 來源:文匯報    作者:蔣竹雲    選稿:梅雅莉 「歧路回望,莫淚沾裳,血脈相仿, 15天裡,華裔青年們在上海三林老街合力舞起七人龍,以竹棍為媒與古老中國心手相連;登頂上海中心,俯覽申城全景,感受國際化大都市的氣度與雍容;參訪廣東華僑博物館,覽百年華僑歷史;在廣東省華文教育基地「禪武中心」修禪習武,探尋中華傳統禪意與功夫的脈絡;在深圳雅昌藝術中心,體驗傳統文化的數位化;考察佛山祖廟、嶺南天地,感受古老與時尚交融;探訪大疆無人機、臺達集團等當下最炙手可熱的科技公司
  • 野生放浪兄弟現身信義區!林志玲「2貼心暖舉」盡地主之誼
    圖文/鏡周刊 林志玲嫁給日本男星AKIRA,臺日聯姻成為關注焦點,甚至他所屬團體放浪兄弟EXILE,也為了祝賀情同兄弟的《》直擊林志玲幫老公盡地主之誼,招待放浪兄弟成員們到位於臺北微風南山46樓的酒吧喝酒。而志玲姐姐不僅招待喝酒、設宴款待,團員甚至還有小禮物可拿,可說是為國民姐夫AKIRA做足面子。
  • 兄弟姐妹個性不同、能力不同,是不同家庭形態的客觀基礎
    表2:兄弟姐妹的互補關係兄弟姐妹與父母關係也有不同,投緣的兄弟姐妹則關愛較多;有的人獨立自主;有的人在外自組嶄新的家庭後,無法兼顧原生家庭;有的人就需要父母大量關愛、呵護,輔以更多的生活資源,甚至還需要兄弟姐妹在旁不斷扶持。
  • 農村老人常說「隔山兄弟」「隔水兄弟」是什麼意思?
    農村老人經常說「隔山兄弟」「隔水兄弟」是什麼意思?這是古代人用形象的語言描述同父異母兄弟姐妹和異父同母兄弟姐妹之間的親緣關係。古人把常見的山與水自然現象來形象地描述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關係。把「山」比作父親,把「水」比作母親,如「父恩如山,母愛如水」,山之重量,水(海)之深度,來形象地表述父母的恩重如山,愛深似水。因此,在古代社會上就流傳著「隔山兄弟」和「隔水兄弟」的說法。~~「隔山兄弟」,是指同母異父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關係。
  • 民間故事:地主之誼
    說起許威,他是王元同寢室的兄弟,畢業後,許威留在了大城市工作,王元則回了家鄉小城謀發展。  許威在電話裡說:「我在網上看到水門塘的宣傳片啦,好想去你那兒看看啊!」聽話聽音,這是想讓王元盡地主之誼嘛!王元爽快地回應:「歡迎啊,你來吧,包吃包住!」許威似乎就等著這句話呢,他爽朗大笑道:「那就說定了,我可把錢包扔家裡了哦!」
  • 中國古代:婚姻家庭制度——「婚姻」與「家庭」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古代:婚姻家庭制度——「婚姻」與「家庭」,婚姻和家庭是特殊的人際關係組合,是人類兩性和血緣關係的社會形式。「婚姻」一詞,在中國古代非指一義。《爾雅·釋親》說:「婿之父為姻,婦之父為婚」,「婦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謂為婚姻」,「婦之黨為婚兄弟,婿之黨為姻兄弟」。這個意義上的「婚姻」,係指基於夫妻關係的確立而發生的姻親關係,屬於親屬的範疇,自然不是通常所理解的,也不是我們這裡與「家庭」連用的婚姻。實際上,它並非原生的詞義,而只是一種擴大的引伸。
  • 古代椅子有什麼講究?中國古代家具文化之椅子文化
    數千年來,中國古典家具始終與社會的政治、文化及人們的風俗、信仰、生活方式等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比如中國古代的椅子,它便是中國禮儀和等級名分的象徵。在古代,只有男子才有坐椅子的權利,女子不能坐?古代的椅子,到底有哪些講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中國傳統文化之天地君親師
    古人講天人感應,古代把天有異象視為上天對帝王的警示,比如說熒惑守心,《·宋微子世家》一三十七年,滅陳。熒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憂之。司星子韋曰:"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於歲。"景公曰:"歲饑民困,吾誰為君!"子韋曰:"。君有君人之言三,宜有動。"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 兄弟姐妹是父母送給我們最美的禮物
    當生命的延續無法再進行時,父母通過另一種方式把自己對我們的愛和希望留下來來,這就是我們的兄弟姐妹。 擁有兄弟姐妹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小時候的自己,因為正趕上全國計劃生育的熱潮,幾乎所有全中國的家庭都提倡只生一個孩子好,於是全國上下所有的家庭都響應黨的號召,不管男孩換是女孩,只生一個孩子就節育了。
  •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古代行旅之程
    《史記封禪書》載:「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遊,與神會。」大禹治水「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橉」,「披九山,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這些傳說,揭開了中國旅行歷史的朦朧篇章。夏、商、周三代,商旅活動非常活躍。
  • 為什麼在一個家庭生活的兄弟姐妹卻有不一樣的人格特徵
    在行為遺傳學研究中,環境同樣也可以分為使家庭成員相似的共同環境和使他們不同的非共享環境兩種。已有許多研究考察,如社會階層和婚姻狀況等共享環境對兄弟姐妹所產生的影響發現,這類影響使他們具有某些相似性。有研究報告顯示共享環境對青少年犯罪有重要的影響。
  • 「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原來這才是親戚之間的真正相處之道
    所以,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都聽到身邊的人說一些有關親戚之間相處的一些俗語,比如:「兄弟和氣金不換,妯娌和氣家不散。」再比如今天想要和大家說的這句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金錢是這個世界上最考驗感情是否穩固的重要物質之首。所以,如果你真的非常珍惜一段美好的感情,最好不要和他在金錢扯上太多的關係。親戚之間平時也不要有太多的金錢往來,因為利益而產生糾紛的事件隨處可見。
  • 你是我的姐妹 你是我的兄弟 —中國藥文化研究會芳香本草分會國際...
    聖誕新年前期,中國藥文化研究會芳香本草分會攜北京杏林芳香醫學研究所、水木芳華(北京)商務顧問有限公司,共同組織了「你是我的姐妹 你是我的兄弟」的芳香公益主題活動。代表中國芳香療法同仁向英國的國際芳香療法協會(英文名稱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romatherapists)捐贈了一批醫療物資,希望以綿薄之力為芳療體系的兄弟姐妹送上一份關愛和祝福,祝願他們早日戰勝疫情、渡過難關。英國芳療協會負責人對此表示由衷的感謝。本次捐贈的醫療物資包括特製的中藥防疫香囊1000隻、醫用口罩5000個。
  • 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老祖宗說透了親戚之間利益關係
    農村有句俗話:「兄弟不共財,姊妹少往來」,就是前人們總結出來兄弟姊妹之間的相處之道。意思是兄弟再親,最好也不要在經濟上不清不楚的,比如一起做生意、投資等。利益「牽扯」太深了;姐妹成家後,各過各的日子,不要過於頻繁的走動,要儘量少走動。按理說兄弟姐妹,都是關係很近的人,為什麼不能共財?又為何要少往來呢?這裡的利害關係都有哪些呢?
  • 《都挺好》,中國式的兄弟姐妹情,蘇家三兄妹血脈是永遠打不斷的
    《都挺好》,中國式的兄弟姐妹情,蘇家三兄妹血脈是永遠打不斷的。前段時間已經落幕的《都挺好》,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從這個電視劇中,看到了很多個中國原生家庭的現狀,有好的,也有壞的,但是非常現實,在看這個劇的時候,相信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和反思。
  • 刺繡之繁盛——品鑑中國古代刺繡的美學及文化價值
    在中國傳統文化上,鳳虎皆有威懾、勝利、瑞祥之意,不難看出遠古時期統治者對上古神話的文化崇拜。逐漸的,諸侯之間也開始流行將繡品與美玉一起當禮物來往。這也奠定了上層社會將刺繡品作為——禮尚往來的高階饋贈品的基礎。
  • 兄弟姐妹如何和睦相處?
    成家立業的你我,怎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怎能忘記哥哥姐姐幫帶與培養之恩?同根同源的兄弟情,姐妹緣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感情,讓我們每個人都共同來維護,共同來珍惜吧!如何經營好手足情呢?人世間三種緣分最重要:親子緣分,夫妻緣分,兄弟姐妹緣分。父母把我們兄弟姐妹生下來,從小在一起生活,一起成長,這種手足之情是無法割捨的。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要想著家人對你的好,都要去關心家庭裡的其他成員。
  • 略盡地主之誼!
    歡迎關注中國親子教育最溫暖,最貼心的平臺【智慧父母國學經典育兒】,為千萬媽媽尋找最好的教育方法。讓千萬家庭在讀書聲中走向和諧!2020.11.22讀經感恩日記第兩千四百零九天(略盡地主之誼!)讀經第三百四十三周第一天讀經人:珺爸、珺媽、珺珺;兩輪全部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