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一個家庭生活的兄弟姐妹卻有不一樣的人格特徵

2020-12-14 七情2020

在行為遺傳學研究中,環境同樣也可以分為使家庭成員相似的共同環境和使他們不同的非共享環境兩種。已有許多研究考察,如社會階層和婚姻狀況等共享環境對兄弟姐妹所產生的影響發現,這類影響使他們具有某些相似性。有研究報告顯示共享環境對青少年犯罪有重要的影響。此外,幾項成人雙生子的研究報告了某些共享環境對自我報告的積極情緒的影響。對嬰兒的研究一致表明,遺傳對微笑沒有影響而共享環境卻有很強的影響。

共享環境同樣影響著童年時期的積極情緒。此外,還有研究顯示,共享環境對自我報告的對待愛情和親密關係的態度有重要影響。上述發現意味著相同的環境中的成長使兒童形成了對人際關係的相似預期。

非共享環境則是那些造成差異的因素。非共享環境由在同一個家庭成長卻不被子女們共同享有的環境構成,是影響人格的特定環境。它大致包括以下幾類:

偶然事件、圍產期心理創傷、家庭情況(如出生順序和間隔等)、兄弟姐妹間的相互影響、父母不同的對待方式、家庭外影響(如不同的教師等)。它包括以下兩方面含義:在同一家庭中長大的兒童所經歷的生活也有差異;即使是相同的家庭經驗如父母離婚,不同兒童的體驗也是不同的。

通過過去20年的研究,人們已經認識到了非共享環境的重要性。這種特殊影響常常會削弱親子或兄弟姐妹在人格特質上的相似,對非智力人格特質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而確定特定的非共享環境對人格發展的意義,關鍵在於找出了導致在同一家庭中成長的兒童會有如此之大差異的原因。

人格發展研究所採用的環境測量方法大多是針對整個家庭而不是針對某一名兒童。例如,測量父母是否離婚對同一家庭中所有兒童的影響。在這種一般化的評估中,離婚不可能作為兄弟姊妹間差異的來源之一。然而,研究表明,離婚對同一家庭中不同兒童的影響是不同的。如果以具體化的方式評估離婚(如離婚對兒童產生的不同壓力感),就可以發現它是兄弟姊妹間行為差異的原因之一。

研究兄弟姊妹的經驗,需要對他們的經驗是共享的還是非共享的進行評定。某些家庭結構變量,如出生順序、兄弟姊妹間的年齡間隔,也屬於非共享環境因素。對出生順序與人格的研究表明,家中的老大更為順從和傳統,盡責性更強,神經質性更高。對非共享環境因素的研究發現,在同一家庭中長大兒童的生活差異令人吃驚。兒童知覺到的父母對待方式是十分不同的,雖然父母報告他們是以相似的方式對待子女的。觀察研究更傾向於支持兒童的知覺。

一項稱為「非共享環境與青少年發展」的行為遺傳學研究項目關注於家庭因素的影響。該研究對720個多子女家庭的兒童(包括雙生子、親兄弟姊妹、堂兄弟姊妹,以及收養的兄弟姊妹)進行了兩次兩小時的訪談。兒童的年齡從10到18歲。訪談期間,分別對父母和子女進行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以測量家庭環境。父母與子女間的交互作用則在他們討論家庭關係問題時予以錄像記錄。研究結果證實了非共享經驗的影響。

還有研究發現,非共享經驗與青少年的不良行為,如反社會行為和抑鬱,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繫。雖然此類研究更關注的是適應而非人格,但也為非共享經驗提供了相應的證據。對人格的直接研究發現,兄弟姊妹間在家庭經驗上的差異與人格上的差異有關。非共享環境研究的最大困難在於明確非共享的家庭經驗是兄弟姊妹間人格差異產生的原因還是其結果。

區分原因和結果的辦法之一是進行追蹤分析。在「非共享環境與青少年發展」研究中,研究者三年後再次對青少年及其家庭進行了施測。如果父母不同的對待方式導致了兒童的差異,就可以預期第一次施測得到的父母不同的對待方式在三年內使兒童的行為產生改變。

然而,沒有證據支持這一假設,兒童的行為相當穩定,幾乎沒有發現任何變化。非共享環境並不只局限於家庭環境,家庭之外的因素如同伴、配偶、生活事件等都可能是非共享環境的來源。意外事件和疾病等偶然因素同樣也可能會導致兄弟姊妹間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流逝,上述經驗中的很小差異就可能對行為結果造成很大的差異。在尋找特定的非共享環境因素時,我們都應該認識到:非共享環境正是環境作用於人格的方式。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到底有多大差別
    二、來自兄弟姐妹(雙生子、血親關係、收養關係)研究的證據表明,基因的影響大約只能解釋個體人格差異的50%。共同的環境影響(包括家庭)只能解釋0~10%的人格差異。那麼剩下來的40%~50%由什麼來解釋呢?哈裡斯認為,主要是同伴的影響。
  • 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們為什麼不再來往了?原因現實又無奈
    執筆:檸兒【原創內容,歡迎個人收藏轉發】我一個朋友最近很苦惱,主要是心情很低落。因為,她不明白小時候感情那麼好的兄弟姐妹,為什麼在父母相繼去世之後,慢慢開始不再聯繫,慢慢感情開始變淡,淡到連陌生人都不如。
  • 年齡最大的啃老族群:有較多兄弟姐妹,有一個卻不啃老
    最近一段時間,由於疫情的影響,許多人沒有了收入,一些月光族更要靠父母接濟才能生活。於是,大家從月光族談到了啃老族的問題。其實,這些年啃老的各種情況層出不窮,啃老族中既有90後,也有80後,甚至有70後,60後,這與我們小時候看到的情況不一樣。那時,農村孩子基本是初中畢業就會幹活掙錢。當然,那時不容易找到掙錢的機會。
  • 「父母去世後,為什麼兄弟姐妹不再親近?」過來人說的原因很扎心
    其實兄弟姐妹在各自結婚後,關係就會有明顯的變化,畢竟大多數人都會圍繞自己的小家庭生活,這個時候也是只父母健在的時候,關係才會相對親近些,比如逢年過節就會聚一下,可一旦父母去世,不管兄弟姐妹間再怎麼親近,也會因為不聯繫感情變淡,關係也會越來越疏遠。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十分常見,那為什麼會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呢?原因有3點,很扎心。
  • 有一個患自閉症的兄弟姐妹,普通孩子會經歷什麼?
    如果一個家庭有個自閉症孩子,不僅對父母是個挑戰,對兄弟姐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然,如果父母能正確引導,孩子也會變得更有耐心、同情心。本期文章根據國際前沿報導《如何處理自閉症孩子的兄弟姐妹關係》整理而成。
  • 兄弟姐妹個性不同、能力不同,是不同家庭形態的客觀基礎
    表2:兄弟姐妹的互補關係兄弟姐妹與父母關係也有不同,投緣的兄弟姐妹則關愛較多;有的人獨立自主;有的人在外自組嶄新的家庭後,無法兼顧原生家庭;有的人就需要父母大量關愛、呵護,輔以更多的生活資源,甚至還需要兄弟姐妹在旁不斷扶持。
  • 給孩子一個兄弟姐妹,影響孩子這三個方面的發展
    每個家庭角色的承擔和扮演,都有其相對的和特定的心理歷程,但在家庭生活中,這些特定的心理歷程又是相互影響的。那麼,兄弟姐妹間的互動關係究竟會對個體成長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當其中一個孩子受到表揚和獎勵時,其他的孩子也會不自覺的模仿這種行為。
  • 父母老去之後,二胎家庭「名存實亡」,兄弟姐妹只能算是「親戚」
    後來,琳琳長大之後去外面上學,姐弟倆分開之後就少了很多聯繫,後來,姐姐結婚、弟弟上學、姐姐有孩子等等,幾年下來,姐姐和弟弟的聯繫逐漸變少,即使過年國家的時候,也很少再有共同話題了。而琳琳也覺得,自己和弟弟現在這樣也是無法改變的一個事實,甚至感慨到:即使感情中再好的兄弟姐妹,等到父母老去之後,慢慢都會斷了聯繫,頂天也能算是一個關係比較好的「親戚」吧。
  • 中國古代家庭文化之兄弟(姐妹)之誼
    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直接關係到整個家族的榮辱興衰。而且,中國人早就把家族內的兄弟關係擴展到了家族外部,正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關鍵詞】傳統文化 家庭文化 兄弟姐妹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是成書於康熙年間的蒙學讀物《弟子規》的開篇之語。
  •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關係就不親了?3位過來人說了大實話
    一、為什麼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不親了勝男老家在河南農村,爸爸因病去世比較早,是媽媽種田拉扯著她和哥哥長大。從小到大,勝男的學習成績都不錯,而哥哥卻對讀書沒有一點興趣。可是每每回去要麼看到父母受委屈,要麼就是父母的生活不好,這些因素會導致他們對兄弟姐妹產生憤怒感。而且,本身孩子最心疼的就是父母,如果兄弟姐妹連父母都不能好好照顧,那麼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會越變越差。所以說,家人間的矛盾也是導致親人關係變疏遠的因素之一。
  • 為什麼農村很多親兄弟姐妹,關係反而不好呢?說出原因扎心了
    為什麼農村很多親兄弟姐妹,關係反而不好呢?說出原因扎心了在農村,由於計劃生育政策貫徹的不是很徹底,一般的家庭都會有幾個兄弟姐妹,尤其是我們老一輩的。但不少人也發現了,農村很多兄弟之間關係並不好。有些甚至關係緊張還不如陌生人?這是為什麼呢?
  • 農村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啥意思?親戚常走動不好嗎?
    在我國民間有很多經典俗語流傳,這些俗語大多都是老一輩人通過日常生活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其中一部分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對於指導人們生產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比如說,有一句話叫做「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就非常經典。乍一聽這句話總感覺有點不對勁,為什麼兄弟之間不能共財呢?為什麼姐妹之間要少來往呢?但是仔細一想還真是這個道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聊一聊。
  • 父母去世後,為什麼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老農說出扎心的原因
    文/玉濁清父母去世後,為什麼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親了?可是我們也會發現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這是每當父母去世了以後,家裡的兄弟姐妹的親密程度就越來越少,而且逐漸也就不來往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也有不少農民作出解釋而且原因是特別的現實和扎心,我們在農村也經常聽說過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人,父母不在了,兄弟姊妹就是一門親,其實也就是在說,父母在世的時候,家裡的孩子都會抱成團,聚在一起,也是一個家庭裡的主心骨,可是他父母不在了,就少了這個核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也會為著自己的家庭轉,兄弟姐妹的感情也就慢慢疏遠了,逐漸由家人變成了親人,再由親人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兄弟姐妹是父母送給我們最美的禮物
    小時候的自己,因為正趕上全國計劃生育的熱潮,幾乎所有全中國的家庭都提倡只生一個孩子好,於是全國上下所有的家庭都響應黨的號召,不管男孩換是女孩,只生一個孩子就節育了。就這樣,全國的計劃生育工作做好了,人口比重是下降了,但是人口比例的失調又成了另一個新的困擾人們生活的現實問題。
  • 原生家庭生存指南:同是兄弟姐妹,也沒有「一模一樣」的父母
    答案是後者,有人反駁說,兄弟姐妹有相同的父母,在同一個家庭裡長大,有同樣的成長環境,為什麼個性還各不相同?難道不是基因在起作用嗎?聽起來很有道理,但不會改變答案,理由讓人淚目。因為,就算是親生的兄弟姐妹,也不具有「一模一樣」的父母,每個父母對待每個孩子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所以說這些兄弟姐妹,可以說是在不完全相同的家庭環境裡成長。
  • 為什麼血濃於水的兄弟姐妹,越長大關係越冷漠?原因很現實
    文|秘籍君昨天,朋友問了我一個埋藏在他心裡的困惑:為什麼血濃於水的兄弟姐妹,越長大關係越冷漠?記得小的時候,他和哥哥的關係很好,有好吃的東西必須一人一半,有好玩的東西也一起玩,還有不管誰在外面挨打了,兄弟倆一定要結伴打回來。
  • 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啥意思?老一輩的話有道理嗎?
    談錢傷感情,兄弟之間,不涉及金錢利益,平時都會客客氣氣,一旦有了金錢和利益上的往來,現實版人性的弱點就會上演,因為人都有私心的。越親近的人,越不要有金錢的往來,生意的往來,因為這樣很容易產生利益糾紛,一旦撕破臉皮,有可能會達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要記住兄弟成家之後,就形成了兩個家庭,這時候還存在一個複雜的妯娌關係。
  • 「不要嫁給有兄弟姐妹的男人!」已婚女性的回答,讓人心酸又無奈
    一個已婚朋友說:千萬不要嫁給有兄弟姐妹的男人!為什麼會這樣說呢?答案讓人心酸又無奈。但若嫁給有兄弟姐妹的男人,那就意味這著你要嫁給一個大家庭,和很多人相處。或許你不喜歡這樣,但也只能接受。而且,這種兄弟姐妹多的家庭,更固守自己的那一套,會把她當成外人。以至於,無法融入他們的家庭。有兄弟的,要考慮妯娌關係。
  • 為什麼獨生子女,普遍比兄弟姐妹多的孩子過得好?原因其實很現實
    也會有一些人認為獨生子女不一定比兄弟姐妹多的孩子幸福,有一些家庭,因為家裡只有一個孩子,所以父母會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過於關注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會比較叛逆或是跟父母的關係不好,以後他們也將會面臨為父母養老而壓力過大的問題。
  • 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都是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的,中了要恭喜
    導讀: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都是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的,中了要恭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都是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的,中了要恭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