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啥意思?老一輩的話有道理嗎?

2020-12-25 聚藝上品

民間俗語在老一輩的時候很流行,這都是老祖宗總結出來的至理名言,口口相傳,流傳至今。

李志永國畫九魚圖《連年有餘》作品選自:聚藝上品

現代人大都出門在外,很少聽到這些俗話,本期就給大家帶來一句關於兄弟姐妹之間如何才能和睦相處,不撕破臉皮的一句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

王國強書法《家和萬事興》作品選自:聚藝上品

「兄弟不共財」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金錢和名利之間,又有多少人能經得起考驗呢。

談錢傷感情,兄弟之間,不涉及金錢利益,平時都會客客氣氣,一旦有了金錢和利益上的往來,現實版人性的弱點就會上演,因為人都有私心的。

越親近的人,越不要有金錢的往來,生意的往來,因為這樣很容易產生利益糾紛,一旦撕破臉皮,有可能會達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要記住兄弟成家之後,就形成了兩個家庭,這時候還存在一個複雜的妯娌關係。

王國強書法《和》作品選自:聚藝上品

「姐妹少來往」

為什麼說「姐妹少來往」在古代,交通不發達,姐妹找對象,很容易就找到同村或鄰村的人,結婚之後因為有姐夫或者妹夫的介入,這個時候姐妹之間就要保持距離。

婚後,姐妹們,都有了自己的新家庭,她的角色不只是姐姐或者妹妹,還是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親,如果這個時候姐姐或妹妹過多的介入別人的生活,在那指點江山,很容易出現出力不討好的現象,引起矛盾和事端。

王國強書法《誡子書》作品選自:聚藝上品

在農村還有句老話「近恨,疏親」無論是姐妹交往,還是人與人之間相處,都要把握一個尺度,心中有尺,行事才能有度。時常要提醒自己,熟不逾矩,無論是對待兄弟姐妹,還是對待親朋好友,只有拿捏好分寸,才能收穫良好的關係。

「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仔細品一品古人留下的這句俗語,還是很有道理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啥意思?親戚常走動不好嗎?
    在我國民間有很多經典俗語流傳,這些俗語大多都是老一輩人通過日常生活總結出來的一些經驗,其中一部分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對於指導人們生產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比如說,有一句話叫做「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就非常經典。乍一聽這句話總感覺有點不對勁,為什麼兄弟之間不能共財呢?為什麼姐妹之間要少來往呢?但是仔細一想還真是這個道理。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聊一聊。
  • 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老祖宗說透了親戚之間利益關係
    農村有句俗話:「兄弟不共財,姊妹少往來」,就是前人們總結出來兄弟姊妹之間的相處之道。意思是兄弟再親,最好也不要在經濟上不清不楚的,比如一起做生意、投資等。利益「牽扯」太深了;姐妹成家後,各過各的日子,不要過於頻繁的走動,要儘量少走動。按理說兄弟姐妹,都是關係很近的人,為什麼不能共財?又為何要少往來呢?這裡的利害關係都有哪些呢?
  • 「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道出了親戚間相處的難處,引起共鳴
    尤其在跟親戚相處時,更加要懂得避忌,老一輩常勸告我們:「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這句話看似很不近乎人情,但是細讀之下,卻字字有理,確實如此。它道出了親戚間相處的難處,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矛盾,造成家庭不和。
  • 農村俗語:「兄弟不共財,姊妹少往來」這是為啥?有道理麼?
    農村俗話:「兄弟不共財,姊妹少往來」,是前人們總結出來兄弟之間、姊妹之間的相處之道。意思是兄弟之間最好不要在經濟上「牽扯」太深,比如共同投資做生意等;姊妹之間不要過於頻繁的走動,要適當少走動。照理說,無論是兄弟,或者是姊妹,都是關係很近的人,為何不能共財?為何要少往來呢?
  • 「兄弟不共財,姐妹少往來」:原來這才是親戚之間的真正相處之道
    所以,現在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都聽到身邊的人說一些有關親戚之間相處的一些俗語,比如:「兄弟和氣金不換,妯娌和氣家不散。」再比如今天想要和大家說的這句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從字面意思我們就可以理解到這句俗語講的道理很簡單:就是說兄弟之間不要有財產之間的過多往來,姐妹之間交往也要注意把我分寸、不要總是經常走動。相信大家看到這個解釋,很多人和我想的一樣,這不胡扯麼?多走動才能有感情,不走動感情就淡了,為啥這句俗語要告誡人們親戚之間要少走動呢?
  • 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同樣也領先世界幾千年。之所以能領先世界幾千年,也是因為我們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沉澱。那時候人們會把日常生活中所積累下來的經驗以及人生大道理,通過簡單的幾個字俗語,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有很多的的農村俗語,到現在也一直在流傳著。尤其是農村的老人家,基本可以隨口就能說出一句俗語來。這些俗語之所以能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裡所包含的道理,一樣適用於現代社會。但隨意社會科學的發展,現在的年輕人也說不上幾句俗語來。今天就跟大家聊幾句現在在農村還相當流傳的俗語。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說的就是如果一個人的姐姐過世了的話,那麼他和姐姐家的親戚來往就會少了,聯繫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漸漸淡下來,到最後可能這樣的親戚關係都會消失。用門檻做比喻的話就是說長時間不來往,就像斷掉的門檻一樣。這樣的情況也適用於哥哥的去世,侄子在哥哥去世後也會減少互相之間的走動和來往。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主要是用來形容同自己有血緣聯繫的人走後,親戚會表現出令人察覺得到的變化。
  • 俗語:「財不跟無福之人,勢不隨無德之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俗語,非常簡單的話語,但是非常的經典,仔細品讀,回味無窮,從中能夠領悟到很多生活的真諦,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幫助,今天來給大家說這樣一句俗語:「財不跟無福之人,勢不隨無德之人」,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親戚別共財,共財合不來」,啥意思?現在還這樣嗎?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親戚別共財,共財合不來」,這句話反映出了人們對於財產的一種固有看法。所謂親兄弟明算帳,不管是兄弟姐妹也好,還是其他的親戚朋友在財產方面千萬要算清楚,如果把財產攪到一塊共同享有的話,最後可能就會產生不合,甚至有可能導致親戚關係破裂,連朋友也做不下去。
  • 俗語「財不進急門,富不進偏門」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何道理
    俗語「財不進急門,富不進偏門」,先從字面上來理解,急門指的是那些特別著急的辦法。偏門指的是不正當的方法,這句俗語指的是財富不會去急於求成的人家裡面,富貴也不會降落在愛貪圖小利的人身上。這句話的道理通俗易懂、簡單直白;雖然這些俗語聽上去很不好聽,但俗語的背後卻有著很深的意思。
  • 俗語「門前一棵槐,不是招寶就是進財」,啥意思?還有道理嗎?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門前一棵槐,不是招寶就是進財」,啥意思?還有道理嗎?農村離不開樹,每一個村子都有樹,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都少不了樹。農民種樹有很多好處,房前屋後種樹可以乘涼,村外道路、莊稼地頭種樹可以防風減災。農民種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尤其是桐樹、楊樹,生長速度很快,過幾年就能砍掉賣錢,也是一筆收入。
  • 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啥意思?這3句話有道理嗎
    分別是「酒」、「女色」還有「財」。我們以什麼眼光來看待這三種最常見的東西,也就決定了我們是怎樣的一種人。古人曾有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的真理總結,其實就是在向我們闡述這三種東西的有害一面。弄明白這3句俗語的內在含義後,將會對我們的人生和事業起到非常非常大的作用。那麼這句俗語「酒不護賢,色不護病,財不護親」說的是啥意思呢?古人的這句俗語說得是否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財不進急門,福不入偏門」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按照人的正常心理,都想把日子過得幸福美滿一點,於是能夠擁有財富和福氣,就是人們最想得到的東西了,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德高望重才是有福之人。可見,越想得到的東西,未必能如願以償地得到。那麼,農村俗語「財不進急門,福不入偏門」是啥意思?又有什麼道理呢?
  •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祖墳屬於陰宅,活人居住的房子叫陽宅,陰宅和陽宅都有著諸多的講究和說法,認為祖墳的方位和相關的環境會對子孫後代都有著諸多的影響。就比如,我們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何道理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吧!首先,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萬一誰家的祖墳塌陷,就預示著子孫人丁不興旺。墳頭上的草木不茂盛的話,暗示後世家人過得比較寒酸貧窮。
  • 農村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 農村很多俗語是告訴我們一些簡單道理,往往是簡短幾個字,但是其內含深層次的含義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 人過50歲「有3碗不端,3財不發」,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人過50歲「有3碗不端,3財不發」,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我們國家是一個農業大國,而且人口結構也以農民居多,以前農民也大多以種地為生。沒錯,以前老一輩的農村人,確實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而且文化程度相對也比較低。但是這也並不能說明農村人不明事理,而且在很多大是大非面前,可能老一輩農村人更有自己的見解。
  • 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何意?有道理嗎?
    文/當年一木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農村人經常愛說一些土話、老話,也就是我們說的「俗語」,這種俗語往往簡單直白又有趣,聽起來還很有道理。農村人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們在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識,還是很豐富的。
  • 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啥意思?
    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啥意思?現在的親戚是這樣嗎俗話說: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就是指人們之間的關係會隨著血緣關係的不斷變化而不斷地產生變化,就如表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沒有堂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好。
  • 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兄弟盼窮,親家盼富」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話有啥道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農村的環境也是越來越好。雖然在農村,你感覺不到繁華,感覺不到熱鬧,但是農村的空氣卻是非常清新。農村的空氣自然,沒有什麼汙染,而且,在農村會讓你整個人特別放鬆。
  • 農村老話「鄰居要高築牆,親戚要少來往」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而農村裡的老人,也常常和年輕人說起一些和人際關係相關的老話,比如「鄰居要高築牆,親戚要少來往」,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這句農村老一輩人常說起的老話,其意思是說要想和鄰居想維持良好的關係,就得在房子之間築起一堵高牆。而親戚之間要想關係好,就不能走動太過於頻繁。那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其實,農村裡的老話都是千百年來經驗的總結,自然是有其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