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2-17 歷史小見聞

導讀: 農村很多俗語是告訴我們一些簡單道理,往往是簡短幾個字,但是其內含深層次的含義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這不,今天要說的這個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豬肉和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材,它們既是一種菜,也是我們人體補充營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豬肉和魚都是我們消費者需求量很大的。

說到豬肉,人們就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貴」。人們現在吃豬肉都是咬著牙來一點吃點葷腥,因為豬肉確實有點貴,如今豬肉價格在28元一斤左右,當然,因為一頭豬按照不同的部位來分割,就會產生不同的豬肉分類。比如說一頭豬可以分為:豬尾、尾龍骨、後腿肉、腰肉、蹄髈、排骨、五花肉、龍骨、豬扒、前胛肉、中頭肉、豬肉、豬頸肉等。一般來說直排的價格最貴,而比較便宜的要數豬頸肉了。

比如說,今天我們當地豬肉是28元一斤,而豬頸肉只要15.5元一斤,價格差距很大,還是有人買的。

「買肉不買槽頭肉」,這裡面說的槽頭肉就是豬頸肉,並且是豬下頸肉。為什麼不買槽頭肉呢?這是因為槽頭肉是頸子肉,是皰肉,全部是肥的,肉是有花點顆粒狀的,看起來是肥的,但是很難出豬油,這種肉不僅不好切,煮著也不好吃,吃在嘴裡面軟綿綿沒有肉香,像吃棉花糖一樣,也是這個原因,槽頭肉一般很便宜,對於家庭環境比較好的,買肉肯定不會買槽頭肉的,但是家裡條件不好,但想吃點肉,於是買點槽頭肉解解饞還是可以的。

而說到魚類,我國淡水資源豐富,所以我國淡水魚類產業發達,特別是以四大家魚為主,養殖規模巨大,當然小眾的魚類,比如鯽魚,鯉魚,黃骨魚都是可以和四大家魚一起混養的,當然以經濟型家魚為主。今天我們要講到的鯽殼魚,其實就是鯽魚。

「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呢?其實,這個意思很明顯了,說吃魚不吃鯽魚。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可以從「鯽殼魚」這個名字就能略知一二。鯽魚叫鯽殼魚,說明鯽魚魚肉少,光有其身殼。其實,鯽魚是一種亂刺很多的魚,不會捋魚刺的很怕吃鯽魚,否則很容易被卡住,特別是小孩不能吃鯽魚。還有一種情況不能吃鯽魚,那是病人,因為鯽魚是發性的食物,病人不能吃。

總結以上所說「吃肉不吃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還是有道理的。

小編猜你還想看:

民間俗語:「眉看兄弟眼看心,人中裡面看子孫」,啥意思?

農村俗語:「一戶開兩門,人財都難存」啥意思?究竟有啥道理?

俗語「家中出三項,妻離家也散」,哪三件事不能做?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 農村很多俗語是告訴我們一些簡單道理,往往是簡短幾個字,但是其內含深層次的含義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 俗話:「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究竟有道理嗎
    這句俗話:「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非常明白告訴人們,在選購豬肉的時候,槽頭肉不要買,買魚做魚吃的話,不要吃鯽殼魚。為什麼呢?買肉不買槽頭肉:和割肉不割槽頭肉一個意思,首先我們知道槽頭肉就是豬脖頸肉。這塊兒肉是豬身上最便宜的一塊兒肉,主要還是肉質比較差。因為豬脖頸上分布著眾多淋巴,吸收分解病毒細菌等,而且這個位置也是給「藥」的主要位置。總之這塊肉「筋頭巴腦」最多,口感差不說,而且質量也不好。
  • 農村俗話說「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割肉不割槽頭肉是什麼意思?不過,槽頭肉裡面有最差的豬肉,也有豬身體裡面最好的豬肉,這個秘密只有經常殺豬的農夫才知道,那塊最好的肉,人們稱之為「黃金六兩」,一般兩三百斤重的大豬,只能夠,得到不到一斤重的好肉,一般都是六,七兩重,俗稱「黃金六兩」,它在藏在槽頭肉中,這塊肉的顏色,就如雪花一樣好看,很美味,懂得吃的人才買得到
  • 農村俗話:「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卻有另一層意思
    農村老俗話說:「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一些農村老俗話是教會我們很多生活經驗的,就拿買東西來說吧,也是很有講究的。而老祖宗留下來的農村俗語教會我們應該買什麼,又不應該買什麼,否則就會:「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輕則金錢上的損失,重則有害身體健康。所以在此之下,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句農村俗語:「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有哪些道理:農村俗語:「割肉不割糟頭肉」的意思。
  • 農村俗話「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話說「割肉不割糟頭肉,買魚不買鯽殼魚」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話是農村的老俗話,是以古代那個時候的科學基礎,對事情產生的局限性認識,用現代人的科學道理來看這句話,有它的一定程度上的缺限性,並不完全科學。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廚師答疑
    而在農村就有一句關於烹飪方法的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廚師來答疑。魚不蒜。魚不蒜也就是在做魚的時候,不能放大蒜。我們知道魚的味道主要在於鮮味,所以新鮮的魚,吃起來味道會更好,而且聞到香味更有食慾。而如果魚失去了鮮味,或者魚本身不新鮮,那麼魚肉吃起來味道會很差,而且沒有香味。
  • 農村古話「早市不買肉,晚市不買豆腐」,說的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古言、古語、古話,都是經過數代農民生活經驗總結的結晶,自然有其特定的存在含義。這句「早市不買肉,晚市不買豆腐」說的什麼意思呢?是說在菜市場上,早上不要買肉,晚上不要買豆腐。為什麼呢?因為很久很久以前的農民大多比較貧困,吃新鮮當過年似的,很少能買得起,因為肉是好東西,比較貴啊。早上的肉多數是新鮮宰殺的,肉鮮價貴,所以農民朋友們總結出經驗來了,早上不去買肉,要買都是下午買。況且,生意場上還有一個說法,早上生意不還價,肉價那麼賣,還不能還價,當然就約定成俗似的早上不去買肉了。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原來是這個意思!看完漲知識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我們能有如今繁榮的城市,非常快捷方便的生活,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先人們不斷的努力,發明出各種各樣的物品。當然他們也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在美食方面也留下了很多的技巧。最近常常聽到一句關於燒飯的俗語,那就是「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如果按照字面意思來解讀的話,我一直違背了這一條,常常在肉裡放一些生薑去腥。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原來意思很簡單,之前誤會了
    關於農村地區的飲食有很多說法。例如,今天我們要談論的俗語是「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從字面上看,我認為很容易猜到,就是做魚不放蒜,吃牛肉不就韭菜,吃肉不吃薑!
  • 俗語「齒軟不奔喪,肉軟不食涼」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農村的俗語涉及方面十分廣泛,有關於經驗總結的、有關於做事禁忌的、還有關於一些保健養生的知識。因為俗語過於精煉短小,所以看字面意思不一定了解,但是聽完俗語的解釋你會發現,按照俗語的說法做事真的很有好處。
  • 俗語:「生蔥熟蒜,老魚嫩豬」,有道理嗎?老農說完才恍然大悟
    農村的老人常常說一些很有道理的老話,而這些老話也多數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因為農村流傳下來的老話,基本上都是古人長時間觀察和經驗總結而來的。農村裡面有很多俗語,裡面蘊含著很多生活、種地甚至做飯的智慧,而說起做飯的所有也有很多,比如:「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
  • 俗語: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為什麼不能撿?有何講究?
    俗語:山上不撿肉,水中不撿魚,為什麼不能撿?有何講究?文/號外娜娜說歷史 圖/網絡在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農村人講究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以前的年代有很豐富的野生資源,所以人們依靠打獵也能解決溫飽。儘管古代的百姓生活沒有辦法頓頓有肉,但是作為獵戶可想而知這生活水準有多爽了。生活在農村的人,或者是去山裡遊玩的人,可能都會有在山中看到動物屍體的情況。這要是擱在古代貧窮人家,簡直是餡餅掉進嘴裡了,白白到手的美味。然而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是「山中不撿肉,水中不撿魚」。為什麼不能撿呢?
  • 「牛不韭,魚不蒜,肉不姜」是什麼意思和健康有關係嗎好好看
    自古以來老祖宗都會留下一些言簡意賅的俗語給我們,就好比這句和做菜有關的俗語「牛不韭,魚不蒜,肉不姜」,相信不少老人都聽說過,很多廚師都是遵照這個原則做菜的
  • 農村俗語: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賣了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口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眾所周知,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在以前的時候對農民還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為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變好了,所以大部分農民每天都忙著賺錢,希望可以讓自己的家人可以生活的更好,這就導致大部分農民根本就沒有時間想起農村的俗語,所以農民的俗語也開始漸漸消失在農民的生活中了。
  • 農村集市上買肉,老人說豬身上的「槽頭肉」最好不要吃,為啥?
    小時候和媽媽去農村的集市上買肉,奶奶總會多次提醒我們不要買槽頭肉,村裡的老人也常說豬身上的「槽頭肉」最好不要吃。當時的我還很納悶到底啥是槽頭肉,為什麼大家都說不要吃它呢?等到年齡大一點之後,我又專門向在村裡幹了十幾年的屠夫請教了這個問題,這才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 農村俗語:「五十五數一數,六十六掉塊肉」,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五十五數一數,六十六掉塊肉」,是啥意思?眾多農村流傳至今的俗語中,絕大多數是對人們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生活習慣的總結概括,是對現實生活經驗的提煉,這些話經過了漫長的時間發展與繼承之後延續至今,到現在已經成為了一種風俗習慣,一直被人們牢牢遵守著並一直延用至今。在農村,有一種說法叫做「五十五數一數,六十六掉塊肉」究竟是什麼意思?流傳至今還有什麼現實意義嗎?是否對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有益呢?
  •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羊不姜、雞不椒、狗不蒜」是啥意思?這樣做有道理嗎?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民以食為天」,吃飯乃是人生的頭等大事。說起吃飯,就必須有人做飯才能吃到飯。在我們平時吃的飯菜當中,可以吃肉菜也可以吃素菜。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說法有道理嗎?聽聽大廚怎麼說
    在我國農村有一句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說法,這句話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在做魚的時候不能加蒜、炒牛肉時不能放韭菜、烹飪肉類不需要加生薑。在過去的農村,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次魚的,所以在做魚的時候,人們就想把魚的本味給保留下來,如果放了大蒜的話,就會把魚原有的味道遮蓋住,吃的時候就會品嘗不到魚的味道了,所以做魚是最好不要加入大蒜。各個地放烹飪美食時的搭配,不是沒有它的道理。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存在就是合理"。
  • 農村吃魚俗話:「花鰱頭,草魚腰,烏魚腦殼你莫挑」,有道理嗎?
    淡水魚是餐桌上常見的美食,味道鮮美,肉質細膩,家來客人了,總要做一條魚撐撐場面,無肉不成宴,我國四大淡水魚青、草、鰱、鱅,是比較受歡迎的幾種魚,除了青魚價格略高,其他的都經濟實惠,農村吃魚有句老俗話:「花鰱頭,草魚腰,
  • 農村俗語「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一起來看看吧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這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一些俗語聽著很簡單,但是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很多的,這些農村俗語是老一輩人留給我們的財富,這些俗語各個領域都有的。關於吃飯的經驗,關於種地的經驗,就買菜還俗語呢,今天就來給大家說關於買菜的俗語吧,"早不買豬肉,晚不買豆腐"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