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生蔥熟蒜,老魚嫩豬」,有道理嗎?老農說完才恍然大悟

2020-12-23 豆大大說美食

農村的老人常常說一些很有道理的老話,而這些老話也多數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因為農村流傳下來的老話,基本上都是古人長時間觀察和經驗總結而來的。農村裡面有很多俗語,裡面蘊含著很多生活、種地甚至做飯的智慧,而說起做飯的所有也有很多,比如:「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俗語:「生蔥熟蒜,老魚嫩豬」,有道理嗎?老農說完才恍然大悟!

而今天我們說的是農村的另一個俗語,「生蔥熟蒜,韭菜一轉,老魚嫩豬」,這個農村俗語從字面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蔥吃生一點的,而蒜最好吃熟的,魚吃比較老一點的,而豬肉呢吃比較小的豬,這是為什麼呢?這些農村俗語都有道理嗎?看完之後才明白。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生蔥熟蒜,蔥姜蒜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而且頓頓炒菜離不了,那麼為什麼說蔥要吃生一點的,而蒜要吃熟一點的呢?蔥不能炒得太狠才好,然後蒜一定炒好了味道才能入菜。蔥應該生吃或者是在它幾成熟的時候吃,取其芳香去汙避腥之功效。

而大蒜只有煮熟了才能散發香味,而生的則太辣了,會刺激腸胃。對於那些腸胃比較弱的人,生一點的蔥還可以接受,但是比較辛辣的生蒜就很難以接受了。

老魚嫩豬,豬自然要吃小豬,烤乳豬是最好吃的,老母豬肉就難吃了。魚要吃大的,小魚沒東西吃,這句俗語,大人們的解釋是魚的年數越久才越好吃,因為小魚全是骨頭,沒多少肉可吃。

和魚肉相反,吃豬肉就要吃小豬的肉,這樣更嫩一點。就像還有一句俗語說的一樣:「鯉魚不滿斤,好像白菜根」,也就是說鯉魚如果太小的話,就像吃白菜根一樣不好吃,和老魚嫩豬是一個道理。

農村裡面關於做飯的俗語有很多,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這麼多,原來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也不理解,也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是什麼,聽完老人的解釋之後才恍然大悟,知道你們看完之後是否明白呢?你的周圍還有哪些俗語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可信嗎?
    我國不僅文化源遠流長,美食也是,除了色香味俱全,還有很多做菜的俗語,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長輩們說過這樣一句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句俗語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放在現代還適用嗎?可能許多人都理解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原來是這個意思!看完漲知識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我們能有如今繁榮的城市,非常快捷方便的生活,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先人們不斷的努力,發明出各種各樣的物品。當然他們也為我們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在美食方面也留下了很多的技巧。最近常常聽到一句關於燒飯的俗語,那就是「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如果按照字面意思來解讀的話,我一直違背了這一條,常常在肉裡放一些生薑去腥。
  • 農村俗語:「七蔥八蒜,九油十麥」,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各種各樣的俗語,每一個俗語都有它自身的意思,如果有幾個人聚在一起聊天的話,您能把各種各樣的俗語說的朗朗上口,那您絕對會成為這幫人當中的明星。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生活經驗,而且很多俗語對我們的生活都有警示作用,有的時候在關鍵的時刻真能幫上我們大忙。您知道幾句俗語呢?是不是都能說上來它們的意思呢?今天要為您介紹的也是一句俗語,農村俗語:「七蔥八蒜,九油十麥」,是什麼意思呢?您覺得有道理嗎?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的說法靠譜嗎?大廚:的確有講究
    農村做菜其實也是有很多秘訣的,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關於做菜的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道理呢?不妨一起來了解下。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做魚的時候不要放蒜,做羊肉的時候不要放姜,做牛肉的時候不要往裡面放韭菜。
  • 俗語「青頭蘿蔔獨頭蒜,抬頭女人低頭漢」,啥意思?有道理嗎?
    人們熟悉的俗語、諺語,就屬於這種無形的傳承。俗語、諺語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生活經驗的總結,雖然很多都只是口口相傳,在書本上很難找到,但卻有很強的生命力,通過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傳承至今。到現在,農村依然有不少老人都能脫口而出幾句俗語,聽起來平平無奇,但卻蘊含著不少道理。
  • 農村老話「橫切牛羊豎切豬,斜切雞順切魚」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橫切牛羊豎切豬,斜切雞順切魚」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曾經吃不飽飯的時代,很多人都夢想著能每天過上大魚大肉的日子,在哪個時代,能天天有肉吃是一種很幸福的生活。現在的人追求的是不僅要吃飽,而且還要吃好,吃得健康有營養。現在只要願意天天吃肉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了,經常吃肉的你,可知道不同的肉食怎麼切嗎?在民間就流傳著「橫切牛羊豎切豬,斜切雞順切魚」的俗語,其說的就是關於不同肉食的切法。
  • 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吃生蔥?對身體有好處嗎?今天來告訴各位答案
    有一些人不喜歡吃蔥蒜,主要是因為它們比較的辛辣,吃過了之後身體的胃部會感覺不適,有一些人則是不喜歡它們的氣味。那麼為什麼有很多人喜歡吃生蔥?對身體真的有好處嗎?今天我們來告訴各位答案。俗語說得好「生蔥熟蒜」,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蔥是需要吃生的,蒜需要吃熟的。不過無論怎麼吃還是個人的喜好吧!雖然說蔥蒜之中有一些對我們人體有益的特殊成分。但是由於氣味比較的特殊,並非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就我個人而言,用蔥純粹只是為了點綴以及視覺的效果,不管是生的熟的都不喜歡吃,哈哈。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什麼講究?老廚師:我只說一遍
    一道好菜,不僅講究個色香味俱全,還得講究營養均衡才行,這就要求廚師們具有極深的功底才行。關於吃,我國有很多的俗語,比如「民以食為天」啊之類的,但其實,在廚師界還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那就是「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很多人看到這句話後都會非常不解,這句俗語究竟有什麼講究呢?大家都知道,炒菜是一個技術活,不同的人炒出來的菜,味道都各不相同。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說法有道理嗎?聽聽大廚怎麼說
    在我國農村有一句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說法,這句話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在做魚的時候不能加蒜、炒牛肉時不能放韭菜、烹飪肉類不需要加生薑。在過去的農村,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次魚的,所以在做魚的時候,人們就想把魚的本味給保留下來,如果放了大蒜的話,就會把魚原有的味道遮蓋住,吃的時候就會品嘗不到魚的味道了,所以做魚是最好不要加入大蒜。各個地放烹飪美食時的搭配,不是沒有它的道理。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存在就是合理"。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說的對嗎?
    我國的歷史悠久,在遠古的時期就有各種烹飪的方法,還流傳下來一句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有什麼講究呢?從字面理解,是在說做魚的時候不要放大蒜。喜歡吃魚的人吃的就是魚肉本身的鮮美多汁,如果加入很多的大蒜,會影響到魚的口感。中國人喜歡煮魚湯,在煮魚湯的時候,如果加入了大蒜,會失去其本身的滋味。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廚師答疑
    而在農村就有一句關於烹飪方法的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廚師來答疑。魚不蒜。魚不蒜也就是在做魚的時候,不能放大蒜。我們知道魚的味道主要在於鮮味,所以新鮮的魚,吃起來味道會更好,而且聞到香味更有食慾。而如果魚失去了鮮味,或者魚本身不新鮮,那麼魚肉吃起來味道會很差,而且沒有香味。
  • 古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道理嗎?60歲廚師的巧妙答疑
    推薦語:所以嘛,很多諺語不能斷章取義,要充分理解其中的含義,飲食本就博大精深下文轉載自作者:梅梅美食家古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道理嗎?60歲廚師的巧妙答疑!在30歲以前,周邊的朋友基本上都沒有想過在家認認真真的做飯的,一日三餐中平均有兩頓飯,基本上都是在外面吃,如果是遇上星期天的話,做外賣的人數還比較多一些,但是過了30歲之後,突然間發現身邊的朋友都已經開始學習做飯,並且在學做飯的時候總是會在朋友圈問各種各樣的問題,這讓小編懷疑認識的朋友到底是不是同一個。
  • 農村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 農村很多俗語是告訴我們一些簡單道理,往往是簡短幾個字,但是其內含深層次的含義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 老話說「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有道理嗎?老農:不敢苟同
    導語:老話說「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有道理嗎?老農:不敢苟同在農村流傳著非常多的俗語,而這些俗語代表著的是農村一直以來所盛行的文化之一。其中有一些是非常有道理的,能夠驕傲與人們如何處理自己的情感與人際交往,而有一些帶有嚴重的封建情緒,需要我們去辯證的看待,不能夠完全的溝通,今天給大家說的這句農村老話叫做有兒貧窮不長,無子富貴不長。就連現在的農民朋友們也紛紛表示不敢苟同。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留下來了很多的農村俗語,這些農村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而且字字珠璣,句句屬心。而這句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狀火」就很明確的說了這一點,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 農村很多俗語是告訴我們一些簡單道理,往往是簡短幾個字,但是其內含深層次的含義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 農村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農耕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