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說法有道理嗎?聽聽大廚怎麼說

2020-12-16 墨雪私房菜

在我國農村有一句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說法,這句話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在做魚的時候不能加蒜、炒牛肉時不能放韭菜、烹飪肉類不需要加生薑。在過去的農村,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次魚的,所以在做魚的時候,人們就想把魚的本味給保留下來,如果放了大蒜的話,就會把魚原有的味道遮蓋住,吃的時候就會品嘗不到魚的味道了,所以做魚是最好不要加入大蒜。

各個地放烹飪美食時的搭配,不是沒有它的道理。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存在就是合理"。但各地的飲食習慣離不開當地的風物氣候條件,如果非要統一要求就沒有道理了,做菜時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

為什麼有""眾口難調""這個成語,因為各地追求的口感不同,做菜的方法會有不同,忌口的配伍也就不同。飲食習慣與地域差異有關。不同的地方氣候不同,飲食習慣會有不同。比如海邊的福建人吃魚,吃的就是魚的鮮美可口,一定是要少加佐料吃魚的本味,其實有鮮味就有腥味在。

而在邊疆地區卻要另當別論。飲食習慣受當地少數民族飲食傳統及氣候的影響,喜歡酸辣,吃魚要吃的是鮮香味,一定就要加蒜才行。大蒜的辛辣味可以很好地去除魚本身的腥味,大蒜還具有殺菌消毒的功效。當地人吃魚,除了清燉不放蒜,紅燒、油炸魚、水煮等,大蒜絕對是必不可少的調料。甚至還可以分別加入醃菜、酸筍、番茄等各種可以奪腥味的配料,才覺得吃起來美味可口。

所謂「牛不韭「是指在吃牛肉的時候不和韭菜一起。其實還有一個意思,就是韭菜大補的熱性食材,牛肉也一樣,兩者一起會加重身體上火的機率。但是在生活中,牛肉和韭菜同時食用是非常常見的,有些地方還有韭菜牛肉餃子呢?這完全要看當地人的飲食習慣。

各地有自己獨特的飲食習慣及風格,比如八大菜系,再比如南北差異,吃法不同,做法就會有不同。就像"肉不姜"這句話,如果吃肉不用生薑,那肯定是不行。我們這邊做肉必須要用。生薑,不僅可以去除肉的腥味,還可以提香提鮮,是做肉必備的調味品。無論煮、炒、燉,一定少不了姜。

所以農村這句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說法,只是過去的一句俗語而已,並不適合所有的地區。

最後總結了一下幾點:1、炒肉菜很少放姜,如果很少做菜的你,不要冒險放姜。2、燉肉,燉排骨是一定放姜的,因為肉多,放姜塊起到很好的肉腥味。3、北方和南方做菜方式略有不同,以上都是以北方為例,我是北方人。

當然,個體不代表全部。放不放?有沒道理?取決於當地的飲食習慣,飲食文化,最終取決於個人的喜好!個人的觀點!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的說法靠譜嗎?大廚:的確有講究
    農村做菜其實也是有很多秘訣的,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關於做菜的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道理呢?不妨一起來了解下。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做魚的時候不要放蒜,做羊肉的時候不要放姜,做牛肉的時候不要往裡面放韭菜。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可信嗎?
    我國不僅文化源遠流長,美食也是,除了色香味俱全,還有很多做菜的俗語,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長輩們說過這樣一句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句俗語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放在現代還適用嗎?可能許多人都理解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啥意思?很多人都誤會了
    對於經常做飯的朋友來說,應該聽過這麼一句民間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從字面上看, 可以理解為:做魚肉的時候,不能放大蒜;做羊肉的時候,不能放姜;做牛肉的時候,不能放韭菜。牛肉不能放韭菜,還能勉強理解,但是大蒜和姜是我們最常用到的2味調料,為啥做魚肉和羊肉時,老一輩要提出這樣的搭配禁忌呢?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麼,有沒有相應的科學依據?今天,懶喵就這個話題,和大家一起聊個清清楚楚。一、「魚不蒜」?
  • 古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道理嗎?60歲廚師的巧妙答疑
    推薦語:所以嘛,很多諺語不能斷章取義,要充分理解其中的含義,飲食本就博大精深下文轉載自作者:梅梅美食家古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道理嗎?60歲廚師的巧妙答疑!當然這是個技術活,需要細細討論。但是最近有一個朋友突然發問,在古俗語中有一句話叫做「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很多菜都違背了這句俗語,那麼這句話到底有道理嗎?今天我們請教了一位60多歲的廚師,他的巧妙答應讓很多人都拍手叫好。
  • 為什麼說 「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現在炒菜時可參考嗎?
    、羊不姜、魚不蒜也是流傳比較廣的,但是如果從字面意思上來看現在並不是這種情況,一些飯店裡韭菜和牛肉等的搭配還是比較受歡迎的,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其實能流傳下來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像是牛肉營養豐富,比較溫補,而我們也知道韭菜吃多了會比較「燒心」,所以這兩樣的作用差不多,再放到一起作用會更明顯,吃多了也會不舒服,所以前人應該是因為這個得出的結論。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種說法是真的嗎,一起來看看吧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有這種說法嗎?來了解一下吧!現在,大家燒菜的時候,已經不管什麼食材不可以放,什麼食材可以放了。大家在燒菜的時候,基本上會把那些香料通通放一遍。像生薑,大蒜,韭菜之類的,都會放上一遍,根本就沒有什麼講究,即便是有,現在很多人也都不記得了。不過,咱們燒菜的時候,還真的有一些講究,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很多人都說燒魚不放蒜,煮羊肉不加姜,燉牛肉不放韭菜,這種說法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種說法,也不知道靠不靠譜。在聽到這種說法之前,小編做菜的時候,不管是做什麼都會放上蔥姜蒜之類的。
  • 農村人說「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比如說「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這一句,就很讓人納悶,我們平時燉魚哪有不放蒜瓣的?有些地方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燉魚不放蒜,味道減一半」,可以說是大力支持燉魚的時候放蒜。的確,在烹飪魚的時候,去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大蒜不僅是非常常用的調味料,更是去腥增鮮的好幫手,燉魚的時候要是不放蒜,味道肯定自然而然的就會差一點。
  • 農村老人常說的「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其實這些老話除了「羊不姜,牛不韭」,還有「豬不椒,羊不料,魚不蒜」等等,大概意思是做菜的時候不放後面說的這個配料,具體是什麼原因呢?咱們一個個來說道說道。牛不韭,我覺得基本都合適,這兩者的味型壓根就沒搭配的地方。豬不椒,應該是指在燉肉的時候,加入花椒是香,但吃的時候嚼上兩顆,心情估計就不太美好了。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首先來解說一下這魚不蒜的主要意思,從字表面上的意思來說,就是煮魚的時候不要放蒜。因為在吃魚的時候,吃的就是一個鮮字。這也是魚自身特有的味道。大家都知道,蒜是一種調料,能夠增加食物的香味。
  • 老話說「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說?
    但是做菜其實也是有著很多的技巧的,老話說「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說?牛不韭,這個字面上看上去的意思就是做牛肉的時候,一定不能夠放韭菜,但是我們應該能夠想到一道菜,那就是牛肉炒韭菜,這樣的一道菜不就完完全全的違背了這個意思嗎?那麼,是不是我們誤會了?
  • 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什麼講究?老廚師:我只說一遍
    一道好菜,不僅講究個色香味俱全,還得講究營養均衡才行,這就要求廚師們具有極深的功底才行。關於吃,我國有很多的俗語,比如「民以食為天」啊之類的,但其實,在廚師界還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那就是「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很多人看到這句話後都會非常不解,這句俗語究竟有什麼講究呢?大家都知道,炒菜是一個技術活,不同的人炒出來的菜,味道都各不相同。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什麼意思?發現真講究
    在飲食方面,老人也有很多俗語,要是知道這些俗語的意思,耳熟能詳的話,就不會輕易的做錯菜,食材間不會發生衝突,因為做菜間有很多講究,比如有些食物是相剋的,吃了後會發現不好的反應,還有些食物搭配在一起不能散發香味,反倒很臭,所以要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太重要了,有這樣一句俗話「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它是什麼意思?專門為了這句話請教了一下廚師,發現真講究。
  • 「牛不韭,魚不蒜,肉不姜」是什麼意思和健康有關係嗎好好看
    自古以來老祖宗都會留下一些言簡意賅的俗語給我們,就好比這句和做菜有關的俗語「牛不韭,魚不蒜,肉不姜」,相信不少老人都聽說過,很多廚師都是遵照這個原則做菜的
  • 「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想表達的是怎樣的做菜技巧呢?
    我居住在北方的沿海城市,我們這裡以出產海鮮而聞名,我在烹飪學校學習的時候,我們的面點老師就說過:「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屬於想表達的是怎樣的做菜技巧?一,「魚不蒜」這句話在北方的沿海城市特別流行,尤其是山東沿海和大連地區。它主要的意思是:1.山東沿海城市和大連地區喜歡用魚肉入餡,因此有很多膾炙人口的魚肉餡製作的美食。比如:【鮁魚餃子】、【黃花魚餃子】等。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有什麼講究?老祖宗說的對嗎?
    我國的歷史悠久,在遠古的時期就有各種烹飪的方法,還流傳下來一句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有什麼講究呢?從字面理解,是在說做魚的時候不要放大蒜。喜歡吃魚的人吃的就是魚肉本身的鮮美多汁,如果加入很多的大蒜,會影響到魚的口感。中國人喜歡煮魚湯,在煮魚湯的時候,如果加入了大蒜,會失去其本身的滋味。
  • 「魚不蒜,羊不姜」,是什麼意思?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一道好菜,不僅講究個色香味俱全,還得講究營養均衡才行,這就要求廚師們具有極深的功底才行。關於吃,我國有很多的俗語,比如「民以食為天」啊之類的,但其實,在廚師界還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那就是「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很多人看到這句話後都會非常不解,這句俗語究竟有什麼講究呢?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廚師答疑
    要堅持學習,學無止境下文轉載自作者:最食記從古至今,前人的實踐留下了很多的美食方面的技巧,這無疑是前人積累的寶貴經驗和財富,為指導後來者提供了借鑑。而在農村就有一句關於烹飪方法的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廚師來答疑。魚不蒜。魚不蒜也就是在做魚的時候,不能放大蒜。
  • 古話常說的「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中國美食博大精深,而我們中國也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所以從古至今前人也留下了很多美食方面的技巧,而這也是前人積累的寶貴經驗和財富,也為後代提供了很多方便,而在古時候就有著這樣一句關於烹飪方法的術語,就是「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就是從很早之前流傳下來的,現在也有很多人都不懂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