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老話除了「羊不姜,牛不韭」,還有「豬不椒,羊不料,魚不蒜」等等,大概意思是做菜的時候不放後面說的這個配料,具體是什麼原因呢?咱們一個個來說道說道。
味型不搭是主要原因
做菜放不放配料,放哪些配料,得看具體做的什麼菜。
像牛肉湯裡放韭菜,羊肉湯中放姜,放大料,濃白魚湯中放大蒜,這些味重的配菜,一經加入無疑會喧賓奪主,影響了湯的原味,影響了主食材的發揮。
當然,咱們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這些老話也只是對做菜中的某一部分情況的總結,並非處處都合適。
也就是說,這些老話有局限性。具體用在哪些地方呢?
羊不姜,應該是指在煮羊肉湯時不放姜,如果是在爆炒或者紅燜,關係不大。牛不韭,我覺得基本都合適,這兩者的味型壓根就沒搭配的地方。豬不椒,應該是指在燉肉的時候,加入花椒是香,但吃的時候嚼上兩顆,心情估計就不太美好了。羊不料,同樣是指煮湯的時候。魚不蒜,同樣也是指在煮湯的時候,紅燜、焗燒我是經常加蒜的。
在「某些」方面有一定道理
這個應該說起來有點玄幻,信不信就看大家了。具體點就是兩種材料之間因為同樣是「熱氣」的食物,搭在一起吃太上火。
「羊不姜」,羊肉是經常用來溫補的食物,而姜呢有驅寒的作用,屬辛熱的輔料,兩者一搭配,怕有點虛不勝補的那個意思,吃完容易熱氣上頭,上火。
「牛不韭」,跟「羊不姜」也是大概一個意思,就說牛肉、韭菜都是性熱的食物,民間說法兩者都有壯陽的功效,兩者一起,會導致精神上頭,晚上不容易入睡。
結語
我們在大概知道這些老話的意思,再來想想,就會發現,這些箴言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全部照搬,因為它並非在所有的情況都能合適。現在小夥伴們應該知道這些配料和這些主食材怎麼搭配了吧。我是@海哥小廚,喜歡吃美食,喜歡做美食,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幫忙點個讚關注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