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0-12-18 鄉下庭院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來解說一下這魚不蒜的主要意思,從字表面上的意思來說,就是煮魚的時候不要放蒜。因為在吃魚的時候,吃的就是一個鮮字。這也是魚自身特有的味道。

大家都知道,蒜是一種調料,能夠增加食物的香味。如果一條新鮮的魚,非要去放蒜的話,那到也未嘗不可,只不過是香味掩蓋了魚本身的鮮味。自然失去了原汁原味,而食物原汁原味才是真正美味。

以前農村汙染少,河道和池塘裡的水清澈,各種魚蝦腥味比較少,農民朋友把捕撈上來的魚直接放鍋裡煮,而不需要放任何香調料,吃起來那才一個爽。現如今,雖然農村比城市汙染少得多,但也沒以前的魚好吃。因為現在魚幾乎都是靠飼料和各種添加劑養大的,吃起來也不是一個味。就連生長在河道裡的野生魚,都還有一股怪怪的味。如果不放蒜的話,根本沒法吃!因此,在以前農村裡面吃魚,農民朋友是不會放蒜的。而現在由於是經濟時代,人人都一個利字當先,造成食物本身的味道大不相同,我們只能說:此一時彼一時!

「羊不姜」就是在煮或燉羊肉的時候,不放生薑。人人都知道,生薑這東西是辛調料,既可以增加食物的辛辣味,又可以避開食物的腥味。現在很多人在做羊肉的時候,都會放一些姜,因為羊肉的羶味很重,如果不放姜的話,會影影響口感甚至難以下咽。但在農村地區,農民朋友是不會放生薑的!因為農民朋友都認為生薑是上火燥熱的東西,而羊肉又十分的滋補,是冬季滋補的好食材。食材雖好,但補過頭的話會流鼻血。如果在羊肉裡面放生薑的話,這補的流鼻血還上火,豈不是給自己過不去?所以,一般農村人在燉羊肉的時候,都不會放生薑,於是也就有了這句俗語。

而「牛不韭」這句話就更加好理解了,我們都知道牛肉吃起來很有嚼勁,口感也很好。但牛肉跟羊肉一樣,都有滋補作用,而韭菜同樣有著滋補的作用,只是兩種食物營養成分和滋補方式不同而已!更何況韭菜吃了也容易上火。如果兩者放在一起去炒的話,上火不說,怪怪的味道會嚴重影響口感。因此,兩者也不適合搭配在一起。

總之,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句俗語講的是食材之間搭配的問題。農村就是天然的聚寶盆,各種食材應有盡有,對於食材之間的搭配,我們儘量去保持它們之間的原汁原味!當然,現在追求食物的口味口感的人特多,也不在乎怎麼樣去搭配,但還是要了解食物自身的特性為妙。

相關焦點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可信嗎?
    我國不僅文化源遠流長,美食也是,除了色香味俱全,還有很多做菜的俗語,不知大家有沒有聽過長輩們說過這樣一句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句俗語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放在現代還適用嗎?可能許多人都理解錯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農村人說「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農村地區的許多俗語,琢磨一下都是很有意思的,其中的一些,看起來還與我們的常識是相悖的。比如說「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這一句,就很讓人納悶,我們平時燉魚哪有不放蒜瓣的?但也有的地方說,「魚不相蒜」,也就是說魚和蒜其實是「不合」的,這就與我們「魚不蒜,牛不韭,羊不姜」的說法吻合了。那麼,做魚的時候到底是為什麼不能放蒜呢?魚不蒜做魚的時候不能放蒜,其實是考慮到我們吃魚肉的時候,本質是想嘗嘗魚肉的鮮味。
  • 俗話說「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什麼意思?發現真講究
    在飲食方面,老人也有很多俗語,要是知道這些俗語的意思,耳熟能詳的話,就不會輕易的做錯菜,食材間不會發生衝突,因為做菜間有很多講究,比如有些食物是相剋的,吃了後會發現不好的反應,還有些食物搭配在一起不能散發香味,反倒很臭,所以要了解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太重要了,有這樣一句俗話「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它是什麼意思?專門為了這句話請教了一下廚師,發現真講究。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的說法靠譜嗎?大廚:的確有講究
    農村做菜其實也是有很多秘訣的,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關於做菜的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道理呢?不妨一起來了解下。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其實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做魚的時候不要放蒜,做羊肉的時候不要放姜,做牛肉的時候不要往裡面放韭菜。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到底是什麼意思?廚師答疑
    而在農村就有一句關於烹飪方法的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廚師來答疑。魚不蒜。魚不蒜也就是在做魚的時候,不能放大蒜。我們知道魚的味道主要在於鮮味,所以新鮮的魚,吃起來味道會更好,而且聞到香味更有食慾。而如果魚失去了鮮味,或者魚本身不新鮮,那麼魚肉吃起來味道會很差,而且沒有香味。
  • 為什麼說 「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現在炒菜時可參考嗎?
    要的骨頭爛,鍋蓋莫早揭、鮮魚服辣椒,肥肉服燒酒等等,一些我們從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大概的含義了,還有一句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也是流傳比較廣的,但是如果從字面意思上來看現在並不是這種情況,一些飯店裡韭菜和牛肉等的搭配還是比較受歡迎的,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啥意思?很多人都誤會了
    對於經常做飯的朋友來說,應該聽過這麼一句民間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喜歡的人,生吃都愛;不喜歡的人,聞到那股味道,恨不得馬上扭頭就走。如果吃了大蒜卻沒好好刷牙,那估計周圍人都想你離你半尺遠。大蒜最大的特點,就是味重。而魚作為海鮮的一種,講究的是鮮美。我們可以腦補下,又鮮又嫩的魚肉中,夾雜著撲鼻而來的大蒜味,吃下去會是何方滋味。那「魚不蒜」是絕對成立的嗎?我認為和魚的做法密切相關。
  • 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什麼講究?老廚師:我只說一遍
    關於吃,我國有很多的俗語,比如「民以食為天」啊之類的,但其實,在廚師界還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那就是「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很多人看到這句話後都會非常不解,這句俗語究竟有什麼講究呢?大家都知道,炒菜是一個技術活,不同的人炒出來的菜,味道都各不相同。就比如說炒雞蛋吧,有人喜歡多加油,有人喜歡多加水,做出來的口感自然就不同。
  • 老話說「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說?
    我們現在都是特別的在乎飲食,而且飲食習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現在更多的喜歡在家裡面做飯,因為這樣做出來的飯會比較的放心,乾淨又衛生,但是在以前,做飯的時候還是有著特別多的講究的,可能有些人都不知道,只知道做出來的飯好吃或者是合胃口就行了。但是做菜其實也是有著很多的技巧的,老話說「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這樣說?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原來是這個意思!看完漲知識
    最近常常聽到一句關於燒飯的俗語,那就是「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如果按照字面意思來解讀的話,我一直違背了這一條,常常在肉裡放一些生薑去腥。所以「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指的三方面,由我來按照順序為大家解讀一下其中的含義與原因。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原來是這個意思!
  • 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原來意思很簡單,之前誤會了
    關於農村地區的飲食有很多說法。例如,今天我們要談論的俗語是「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這似乎很奇怪,很難理解,也許很少有人聽說過,那麼誰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呢?從字面上看,我認為很容易猜到,就是做魚不放蒜,吃牛肉不就韭菜,吃肉不吃薑!
  • 古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道理嗎?60歲廚師的巧妙答疑
    推薦語:所以嘛,很多諺語不能斷章取義,要充分理解其中的含義,飲食本就博大精深下文轉載自作者:梅梅美食家古俗語「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有道理嗎?60歲廚師的巧妙答疑!但是最近有一個朋友突然發問,在古俗語中有一句話叫做「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很多菜都違背了這句俗語,那麼這句話到底有道理嗎?今天我們請教了一位60多歲的廚師,他的巧妙答應讓很多人都拍手叫好。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說法有道理嗎?聽聽大廚怎麼說
    在我國農村有一句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的說法,這句話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在做魚的時候不能加蒜、炒牛肉時不能放韭菜、烹飪肉類不需要加生薑。比如海邊的福建人吃魚,吃的就是魚的鮮美可口,一定是要少加佐料吃魚的本味,其實有鮮味就有腥味在。而在邊疆地區卻要另當別論。飲食習慣受當地少數民族飲食傳統及氣候的影響,喜歡酸辣,吃魚要吃的是鮮香味,一定就要加蒜才行。大蒜的辛辣味可以很好地去除魚本身的腥味,大蒜還具有殺菌消毒的功效。當地人吃魚,除了清燉不放蒜,紅燒、油炸魚、水煮等,大蒜絕對是必不可少的調料。
  • 「牛不韭,魚不蒜,肉不姜」是什麼意思和健康有關係嗎好好看
    自古以來老祖宗都會留下一些言簡意賅的俗語給我們,就好比這句和做菜有關的俗語「牛不韭,魚不蒜,肉不姜」,相信不少老人都聽說過,很多廚師都是遵照這個原則做菜的
  • 「魚不蒜,羊不姜」,是什麼意思?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關於吃,我國有很多的俗語,比如「民以食為天」啊之類的,但其實,在廚師界還一直流傳著一句俗語,那就是「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很多人看到這句話後都會非常不解,這句俗語究竟有什麼講究呢?但其實很多菜都是有著固定搭配的,這是人們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總結出來的經驗,這句「牛不韭,羊不姜,魚不蒜」,其實就是前輩們留給我們的經驗之談,說白了就是炒牛肉時不能放韭菜,炒羊肉時不能放姜,燉魚時不能放蒜。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農村老人常說的「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其實這些老話除了「羊不姜,牛不韭」,還有「豬不椒,羊不料,魚不蒜」等等,大概意思是做菜的時候不放後面說的這個配料,具體是什麼原因呢?咱們一個個來說道說道。羊不姜,應該是指在煮羊肉湯時不放姜,如果是在爆炒或者紅燜,關係不大。牛不韭,我覺得基本都合適,這兩者的味型壓根就沒搭配的地方。
  • 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廚師說出真相,真是長見識了
    不同的地方都有當地的特色美食,關於美食還有很多俗語。這些俗語也是中國美食文化的一個分支,都是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有很深的道理,大多數的俗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比較常見。但也有一些俗語是我們所不了解的,比如「羊不姜,牛不韭」這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有聽說過吧,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這種說法是真的嗎,一起來看看吧
    「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有這種說法嗎?來了解一下吧!現在,大家燒菜的時候,已經不管什麼食材不可以放,什麼食材可以放了。大家在燒菜的時候,基本上會把那些香料通通放一遍。像生薑,大蒜,韭菜之類的,都會放上一遍,根本就沒有什麼講究,即便是有,現在很多人也都不記得了。不過,咱們燒菜的時候,還真的有一些講究,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很多人都說燒魚不放蒜,煮羊肉不加姜,燉牛肉不放韭菜,這種說法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種說法,也不知道靠不靠譜。在聽到這種說法之前,小編做菜的時候,不管是做什麼都會放上蔥姜蒜之類的。
  • 「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想表達的是怎樣的做菜技巧呢?
    我居住在北方的沿海城市,我們這裡以出產海鮮而聞名,我在烹飪學校學習的時候,我們的面點老師就說過:「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屬於想表達的是怎樣的做菜技巧?一,「魚不蒜」這句話在北方的沿海城市特別流行,尤其是山東沿海和大連地區。它主要的意思是:1.山東沿海城市和大連地區喜歡用魚肉入餡,因此有很多膾炙人口的魚肉餡製作的美食。比如:【鮁魚餃子】、【黃花魚餃子】等。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魚不蒜,羊不姜」具體是什麼意思?用在烹飪上有道理嗎?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飲食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種各樣的調味料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了,其中蔥姜蒜、花椒這四種調味料被稱為「調味四君子」,因為它們不僅能起到調味的作用,而且還能在生活上起到殺菌去黴的作用,而且在我們的日常烹飪中,這四種調味料用得非常廣,大部分菜餚都會用它們來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