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在北方的沿海城市,我們這裡以出產海鮮而聞名,我在烹飪學校學習的時候,我們的面點老師就說過:「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話。
「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這句屬於想表達的是怎樣的做菜技巧?
一,「魚不蒜」
這句話在北方的沿海城市特別流行,尤其是山東沿海和大連地區。它主要的意思是:
1.山東沿海城市和大連地區喜歡用魚肉入餡,因此有很多膾炙人口的魚肉餡製作的美食。比如:【鮁魚餃子】、【黃花魚餃子】等。這些餡料是不能放大蒜的,大蒜的蒜臭味如果包在魚餡裡會有一股怪味,這個餃子不僅吃不出魚的鮮味,反而會影響食慾。
2.因為大連和山東的海鮮比較新鮮,一般烹飪中多以蒸煮為主。這些蒸煮類的海鮮或刺身類的海鮮是不放大蒜的,如果放了大蒜會奪了海鮮的鮮甜味道,吃不出海鮮應有的味道。很多海鮮蘸食大蒜可以,但是用大蒜一起烹煮反而會吃不出原汁原味來。
二,「牛不韭」
這句話在烹飪屆流傳特別廣,基本牛肉沒有跟韭菜一起入餡的,也很少有用牛肉搭配韭菜製作的菜餚。因為:
1.牛肉本身羶味比較重,韭菜又有辛辣的味道,這兩種食材搭配入餡,包在密閉的麵皮裡會產生怪味而難以入口。「牛不韭」主要對入餡來說的。
2.牛肉本身不易熟爛,一般烹製時間都需要很長時間。韭菜特別容易熟爛,如果兩者搭配一起不光熟爛不到一起,而且韭菜的味道反而會奪了牛肉的味道。所以不論中西餐,幾乎看不見韭菜跟牛肉搭配的菜。
三,「肉不姜」
這個屬於比較有爭議的話,很多地方會說「羊不姜」,這個主要對於燉湯來說的。因為:
1.姜的辛辣刺激味道有去腥除異味的作用,但是有些新鮮的肉類放了姜,反而會失去肉本身的鮮味。這個以前農村吃殺豬菜,是基本不放姜的。因為那時候北方冬季姜也不好買,而且感覺加了佐料的肉吃不出肉的香味來。
2.羊肉做餡也很少用到姜,因為新鮮的羊肉自帶鮮味,加上羊肉的羶味比較重,如果加姜會掩蓋住羊肉獨有的味道。所以一般羊肉入餡,基本是不放姜的。
「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在烹飪中主要是指製作新鮮食材時,為了吃出食材本身的味道,保證食材的原汁原味所以不添加過多的調味料來掩蓋食材的本味。現在基本很多人還遵循這種方法,這句俗語我們平時生活中也經常可以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