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豬肉的資深愛好者,我對烹飪豬肉這件事可謂是信手拈來,畢竟是從小吃著媽媽用豬肉做成的各種美食長大的,不管是紅燒、燉湯、炒肉甚至是做滷肉,我都能說出個一二來。時間長了,就連在買肉挑肉這件事上,我都掌握了不少技巧。
小時候和媽媽去農村的集市上買肉,奶奶總會多次提醒我們不要買槽頭肉,村裡的老人也常說豬身上的「槽頭肉」最好不要吃。當時的我還很納悶到底啥是槽頭肉,為什麼大家都說不要吃它呢?等到年齡大一點之後,我又專門向在村裡幹了十幾年的屠夫請教了這個問題,這才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原來,「槽頭肉」就是連接豬的頭部和身體的脖頸處的肉,也就是屠夫們下刀殺豬的地方,根據這位經驗豐富的老屠夫的說法,槽頭肉在整頭豬中所佔的比例還不小,以一頭兩百斤左右的成年豬為例,槽頭肉的重量就能佔到十多斤。
一直以來,槽頭肉就是一頭豬的全身上下最遭人嫌棄的部分,村裡自己養豬的農民,以前總會把槽頭肉留在最後,直到家裡沒肉了才會吃它,在農村的集市上,雖然槽頭肉的價格要比其它部分的肉低很多,也少有人問津,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無論從口感還是安全方面來說,槽頭肉都沒有可取的地方。
豬的脖頸是血管、氣管和淋巴腺分布最多的部位(這也是屠夫們選擇這裡給豬放血的原因),其中淋巴腺是生物機體的免疫器官,淋巴的分布多了,這部分的肉也最有可能儲存病毒和細菌,所以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槽頭肉」也被很多人分類到垃圾肉中,不僅吃起來的口感軟綿綿的沒有韌勁,對身體也沒有任何好處,甚至還會帶來傷害,所以人們都不願意購買和食用這部分的肉。
按照相關規定,槽頭肉是應該切除的,在正規的大型屠宰場,槽頭肉也過不了檢驗檢疫那一關,所以市場上能看到的槽頭肉也越來越少。不過值得提醒的是,還是有部分黑心的小餐館或者企業用槽頭肉作為食材,通常把它們用來做包子或者餃子的餡料,大家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仔細分辨。
食品安全大過天,豬肉是很多朋友家裡最常見的食材之一,為了自己的健康,大家一定不要購買槽頭肉,同時也記得提醒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關於槽頭肉,你還有哪些了解?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