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椅子有什麼講究?中國古代家具文化之椅子文化

2020-12-23 古建家園

數千年來,中國古典家具始終與社會的政治、文化及人們的風俗、信仰、生活方式等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比如中國古代的椅子,它便是中國禮儀和等級名分的象徵。

在古代,只有男子才有坐椅子的權利,女子不能坐?古代的椅子,到底有哪些講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古代椅子與中國等級文化

早些時候,人們都是「席地而坐」,民間使用家具講究尊卑、長幼、男女。

漢代禮俗基本上沿襲周代,漢代使用的席分長短,長的可以坐三至四人、短的可以坐兩人,再短的只可以坐一人。論等級,一人獨坐的席高於兩人席,兩人席又高於三人席與四人席。

「椅子」這個叫法也是唐代才有的。唐代出現了早期的椅子,是由矮床和胡床兼併融合產生的,椅凳的使用漸漸多起來。

宋代椅子更為普遍,造型和結構都更合理,高度也接近現代。宋元時期一般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貴賓來訪才能使用椅子,婦女及下人只能坐圓凳或馬扎。

到了明代,椅子的形式已有很多,如交椅、圈椅、官帽椅、太師椅等等。明清時期,女人可以使用椅子了,但也有一些男女有別的限制。

明代有一種形制較小、造型別致的玫瑰椅,據說是專門放置在閨房中給大戶人家的小姐坐的。

中國古典坐具,體現的是一種莊重和典雅的文化,這些坐具的設計宗旨,蘊含著人們坐時的禮儀。

交椅

交椅是一種很古老的椅子,原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摺疊坐具,叫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因椅子腿呈交叉狀,可以摺疊,便於攜帶,故名「交椅」。

交椅出生於唐代,流行於宋代。交椅可分為直後背和圓後背兩種,其交接部位一般都用金屬飾件釘裹。明代的交椅以圓後背為多。

在北宋時期,椅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被作為男尊女卑、尊卑有別的衡量標準。交椅,在宋元時期是仕官貴族及有名望的人家中才配置。

交椅在廳堂中陳設,以顯著地位,有凌駕四座之勢,俗語有「第一把交椅」之說,就能說明它的尊貴和崇高。如果來訪賓客的地位與自己相當,皆是高官顯赫,就只能也以交椅接待。

圈椅

圈椅,俗稱羅圈椅,因靠背與扶手相連成圈形而得名,是交椅的改進。

明代圈椅興起,圈椅寬闊的背圈,再配上精美的椅披甚至虎皮等皮毛,著官服的祖宗們在煙霧繚繞中更顯得神秘、尊貴。

圈椅是身份較高貴、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坐的。圈椅在明代曾稱為「太師椅」。

圈背連著扶手的扶手椅,圈背和扶手從高到低一順而下,坐靠時可使人的臂膀倚著圈形的扶手,十分舒適。

造型圓婉優美,體態豐滿勁健,是我國獨具民族特色的椅子樣式之一。一般陳設在正屋八仙桌的左右兩側。

寶座

寶座產於唐朝皇宮,後於宋、元兩朝完善並定型,由明朝進入頂盛。

古代為皇帝專用御製,是中國封建社會制度下的產物,象徵著最高統治者至高無上、獨一無二的權力和地位。

在皇宮正殿裡,寶座居中而設,皇帝坐在寶座上,俯視蒼生,接受百官的朝拜,家具的實用意義已經完全讓位於等級森嚴的宮廷禮儀了。

寶座大都形體較大,座面以下的做法採用床塌做法,多用弧腿膨牙、內翻馬蹄的形式,突出其穩重大方的特點。

後面擺一較大的帶座屏風,兩邊放置香幾、宮扇、香筒之類器物,顯得格外莊重、威嚴。

即使是擺在配殿或客廳,也要放在室內中心或重要位置。這類椅子很少成對,大都單獨陳設。

寶椅大多以紫檀製作,取材厚重,造型莊重,雕飾精巧,為使用者增添威嚴之感。

清式寶椅的特點是尺寸大,結構複雜,用料規範,做工精細,裝飾瑰麗。寶椅上下內外,雕琢各種吉祥紋飾,顯現出皇家的尊貴和豪華氣派。

太師椅

太師椅產生於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種類似於交椅的椅具。它是唯一一個以官職來命名的椅子。

太師在宋朝的等級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見太師椅等級僅次於寶座。

明代,將上部安栲栳樣椅圈兒的圈椅稱為太師椅。清式太師椅一般成對陳設於廳堂正中或比較雅致、莊重的場合。

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與庭院中的典型廳堂家具,在陳置上要求成雙配對,或布置於供桌兩邊,或設置於廳堂東、西兩邊。

到了清代,太師椅成了一種扶手椅的專稱,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與椅面間成直角,俗稱屏背式,樣子莊重嚴謹,用料厚重,寬大誇張,裝飾繁縟。

這些特徵都是為了顯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經完全脫離了舒適,而趨向於尊嚴。

官帽椅

官帽椅,因椅子搭腦的造型,酷似宋代官帽的「烏翅帽」形狀,官帽椅為古代官吏使用。官帽椅是宋代定型的一種椅具,明清時期,民間使用得較為廣泛。

不論在廳堂,還是在花園戶外,官帽椅以其舒適和優美,既能讓人坐著舒服,又能與室外美景融為一體,應該說是中國傳統坐具中設計最為成功的一種。

千百年來,在「禮」的名義下,人們制定了一整套社會行為規範,包括家具使用的規範。這些規範,有些已隨時代的變遷煙消雲散,有些沉澱成為中華民族,特別是漢民族的習慣和風俗而流傳至今。

古代家具是一本百科書,是歷史的見證,映射著古人的審美情趣、科學技術、生活習性和陰陽之道,形成了中國幾幹年來家具文化的獨特歷史。

古建中國致力於打造未來建築的產業鏈孵化平臺,致力於弘揚傳統優良文化,繼承古人以建築作為文化載體的非凡創意及重要功能,喚醒建築中缺失的中華歷史文化,為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讓建築有文化,把文化帶回家。

相關焦點

  • 椅子文化:通過對比中西方傳統椅子,來探討中西方的文化差異
    導語:有人說中國文化的圖騰是太極圖,太極圖體現的是曲線思維,所以中國人在為人處世的時候講究變通。椅子是東西方都有的一種坐具,它十分常見,並且廣泛運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非常具有代表性。通過對比研究東西方椅子的不同點可以充分地展現出不同文化在家具上的體現,讓我們對東西方文化差異有一個更為直觀的認識。
  • 馬未都:明清家具真值錢,50萬的破椅子,如今價值3000萬
    因為它是一種複雜的工藝生產文化,不管是英國的皇室家具還是什麼巴洛克家具,任何同時期的家具,沒有一件可以與中國明清的家具相比,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出在了家具的製作藝術上。
  • 中式古代書房家具的種類有哪些?
    中式古代家具是一種傳統中國文化的體現,其具體包括一是有收藏價值的舊式家具,二是現代仿造明清時代的家具。今天小編就要說的是中式古代書房家具的種類都有哪些?給大家帶來傳統的中式風格的書房家具設計,希望各位能對古代的書房家具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 古代的椅子原來這麼美,你認識幾種?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時是有跪坐的習慣的。後受到胡人影響,漢魏出現了胡床。所謂「床」不是現在睡覺的床,而是一種坐具。長得有點類似於現在的馬扎。「椅子」 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唐代,那時漢人的垂腳凳或者高腳靠背椅都較為普遍,後來受到波斯的影響,靠背椅迅速發展起來。直到唐代中期以後,因椅子逐漸增多,椅子才從「床」的名稱中分離出來,開始有椅子之稱。我們所常見的古代的椅子多數都是以明清為主,椅子的種類很多,看你認識幾種?
  • 紅木椅子講究「坐的尊嚴」,這種椅子講究「氣勢」,你適合坐嗎?
    明朝晚年至清朝早年期間常見的座椅基本上都是紅木的,在一般的官宦人家的座椅都是比較高大上的紅木座椅,但是在平常的普通人家雖然不是紅木家具,但也是木質家具,在明清乃至清朝末年的時候,座椅已經不單單是一種家具而是象徵著尊嚴。
  • 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一把椅子成為中西方文化的縮影
    因此,有人說家具是人類文化的見證和縮影,是有十分充足的理由的。所以材料是家具風格中最具視覺效果的體現,各種不同色澤、質感、工藝處理的材料構成了家具文化中筆墨最生動的第一筆。中國古代傳統椅子是以木材為主要材料,是因為木材可以製成體制整實,牢固的椅子實體以外,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它與中國古代建築文化淵源上有著密切的聯繫。
  • 為何日本人喜歡跪地而坐,不用椅子?這方面很有講究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日本人招待客人時,喜歡跪地而坐不用椅子,這種現象引起了不少遊客的注意。
  • 中國傳統家具文化——太師椅
    太師椅的來歷 在中國古典家具中,有一種以官銜命名的家具十分特別,這就是「太師椅」。太師椅興於北宋,以後在宋元明清的史書、名人筆記以及現今流行的幾部有影響的辭書中均有記載和描述。到底什麼樣的椅子才叫太師椅?太師椅的名稱又從何而來呢?有關太師椅名稱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張瑞義的《貴耳集》。書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來只有栲栳樣,宰執侍從皆用之。因秦師垣宰國忌所,偃仰,片時墜巾。京伊吳淵奉承時相,出意撰制荷葉託首四十柄,載赴國忌所,遺匠者頃刻添上。凡宰執侍從皆用之。
  • 這把椅子是女人的寵兒,更與古代美人有著千絲萬縷的故事?
    美人椅,一個讓人浮想聯翩的名詞,是紅木家具中比較有意思的一個存在。貴妃椅有像女人一樣玲瓏的曲線,靠背和扶手渾然一體,可以用靠墊坐著,也可把腳放上斜躺,沙發與女人的身體線條配合得天衣無縫,所以也稱為「美人靠」。
  • 中國古代漢代以前的人都是跪坐,為何後來會放棄,突然改坐椅子?
    跪拜是古代中國人的一種基本生活方式。古人席地而坐,後來坐姿改變,古代人,才慢慢開始坐了起來,到現在人們只知坐,除了一些小國之外,中國人早已不習慣跪坐了。跪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現在祭祀祖先,或者有一些很莊重的活動,才會行跪拜。但在上古時,這個禮儀太普遍了。
  • 中國古建築設計——古代書房的布置與裝飾
    在傳統文化逐漸回歸的今天,新中式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古色古香的中式書房,成為了人們的心頭好。本期,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中國古代書房文化。古代書房文化書房,在古代又叫書齋,是專門用作閱讀、寫字、清修或工作的地方。
  • 趣說椅子: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一口氣看懂椅子的發展史!
    現在固有思維裡,人的坐具主要有三,一為凳,二為椅,三為沙發,箇中差別也是顯而易見,無靠背為凳,有靠背為椅,有軟墊則為沙發。再說椅子,其實並非是現代工業下的新名詞,凳、椅,甚至是沙發自古便有之,千百年來,逐步演化,才發展至如今隨處可見的樣子。
  • 藏家交流:四五千年前古蜀人就坐凳子、椅子?
    南京林業大學教授邵曉峰在文中稱,在看到照片後,他根據自己對古代家具的研究認為,「漢代不可能有這樣的梳妝檯和凳子」;湖北民族學院歷史系教授黃清敏表示,漢代的禮節以跪坐為基礎,「胡床」直到隋唐才開始普及。因此,漢代「不可能有凳子」。認為漢玉凳被鑑定為真品為一次烏龍事件,鑑定專家「缺乏歷史常識」。一天之後,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播出了一段時長8分鐘的新聞。
  • 書桌椅子的樣子從書桌家具觀察明仁的慢生活
    書桌椅子的樣子擺放的各種木製小家具最精緻,但卻容易被忽略。它們的某些結構是大型家具的縮影,有些是獨立設計的。
  • 武巍:他為他的女兒做了一把椅子
    那時候女兒還小,他想為女兒買到一把如意的椅子卻意外很難。在這位嚴苛的設計師看來,市面上的多數兒童椅子不是結構不夠結實耐用,就是外形不夠美觀。於是,他決定自己來做一把椅子。自己為孩子做一把椅子?或許在今天這個什麼東西都能買到,買什麼都很方便的年代裡,已經漸少有人會這樣做。
  • 古代書房的布置
    圖丨月瀆公子  與正堂當中用「整堂」家具對稱擺設不同的是,書齋中的布置,最忌諱成套與對稱,坐具與几案講究高低錯落,各有不同的藝術化造型,這樣坐起來可以隨意不拘束,且富風雅情趣。圖丨榮小單 書案的對面往往放書架,書架是空透的,因為古代沒有玻璃,於是講究的人常用一個絲簾將書架蓋著,以免書上積累灰塵。陳列的多為文房之物或一些把玩之物,起到裝飾的作用。
  • 高腳椅什麼時候傳入中國 椅子的類型
    我們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去購買不同的椅子,高腳椅這種椅子相對來說是市面上比較早的一種椅子了,可以稱之為古老的椅子,那麼,要使用這種椅子就要從各個方面先做一個了解,看一下這種椅子到底好不好,首先,要知道高腳椅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其次,還要清楚椅子的類型有什麼。
  • 除了知道椅子的原名是「胡床」,你對於椅子的類型還有什麼了解嗎
    中的床是席地而坐到凳子、椅子這類坐具之間的發明。那麼常見椅子的類型有什麼,你了解嗎?宋代有一種很常見的墩形坐具,叫做坐墩,坐墩可能是最基礎的小椅子了,從形制上可以分為圓墩 、鼓墩、方墩。從我們現代的角度來看,很類似如今的「小板凳」。
  • 一張椅子:簡潔空靈的中國哲學(上)
    一張椅子:簡潔空靈的中國哲學(上) 所以中國沒有柏拉圖、黑格爾,但中國有孔子,有惠能,他們的思想,都像雨像霧又像風,讓我們感受和領悟。就像這把椅子,出自明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工匠之手,但那層層推展、收放自如的水波,「以一種程式化的模式反覆排列」,循環推進,演示的,卻是無止境的生命律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家居風水中椅子有什麼講究?椅子背後不宜有這兩樣東西!
    椅子是家居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家居,隨著時代的發展,椅子的款式也越來越豐富,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各種便利,但是你又是否知道,其實椅子的布置也是跟風水有著很大關係的,那麼,椅子在家居風水學當中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