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家具文化——太師椅

2021-02-23 百年匠人

 


  或許我們在平常生活中經常見到太師椅,但對它的相關信息了解得不是很多,如果我們多知道一些關於太師椅的最早朝代與起源的相關信息一定會更加深入地了解太師椅, 更加喜歡這樣的椅子。關於太師椅有許多值得我們知道的東西,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太師椅的典故

宋張端義《貴耳集》下:「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來只有栲栳樣,宰執侍從皆用之。因秦師垣(檜)在國忌所,偃仰時墜巾,京尹吳淵奉承時相,出意撰制荷葉託首四十柄,載赴國忌所,遣匠者頃刻添上,凡宰執侍從皆有之,遂號太師樣。」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玩具物帶入號》:「椅之杯棬聯前者,名太師椅。」故稱大圈椅為太師椅。至清代,太師椅式樣並無定式,體形較大,做工精緻,莊重而華貴的都可稱「太師椅」,其形式特徵、裝飾意匠在清式家具中成為突出的典型,故常作為清代扶手椅的代表。


太師椅的來歷

在中國古典家具中,有一種以官銜命名的家具十分特別,這就是「太師椅」。太師椅興於北宋,以後在宋元明清的史書、名人筆記以及現今流行的幾部有影響的辭書中均有記載和描述。到底什麼樣的椅子才叫太師椅?太師椅的名稱又從何而來呢?

有關太師椅名稱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張瑞義的《貴耳集》。書中提到「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來只有栲栳樣,宰執侍從皆用之。因秦師垣宰國忌所,偃仰,片時墜巾。京伊吳淵奉承時相,出意撰制荷葉託首四十柄,載赴國忌所,遺匠者頃刻添上。凡宰執侍從皆用之。遂號太師樣。」

秦師垣,即當時任太師的大奸臣秦檜。這段記載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秦檜坐在那裡一仰頭,無意中頭巾墜落。吳淵看在眼裡,便命人製做了一種荷葉託首,由工匠安在秦檜等人的椅圈上。太師椅由此產生,太師椅這一名稱也由此傳開。這段文字除了告訴我們太師椅的名稱由來以外,還清楚地說明,當時的太師椅就是帶有荷葉託首的圈椅。這種拖首的功用類似於現代汽車、飛機靠背椅上的頭枕。一個大奸臣,一個馬屁精,無意中為中國家具史留下了一筆遺產。

有趣的是,嶽飛的孫子嶽珂在《桯史》中也提到秦檜與太師椅的種種瓜葛,並將帶有荷葉託首的交椅明確稱為「荷葉交椅」、「太師交椅」,為張瑞義的說法提供一個佐證。

宋人王明清在《揮塵三錄》中記載了當時其他朝臣用太師椅「仰首而寢」的情形,並說「達宦者皆用之」。可見「太師椅」之名流傳頗快。宋代名畫《春遊晚歸圖》中將太師椅描繪得十分清晰。圖中一個官員遊春歸來,鞍前馬後簇擁十餘侍從。其中一個肩扛的就是這種帶荷葉託首的太師椅,用以供主人隨時休息。

在明代時,「太師椅」的名稱仍很流行,但椅形已不是指帶荷葉託首的交椅了,而是將下部框式方座,上部安栲栳樣椅圈兒的圈椅稱為太師椅了。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說:「椅之有杯圈聯前者,名太師椅」。照此推論,似乎凡椅背、扶手呈圈者,皆可謂之為「太師椅」。圈椅是因靠背形狀如圈而得來,古名栲栳樣,「栲栳」是用柳條或竹蔑編成的大圓筐。圈椅的後背和扶手一順而下,不像官帽椅的椅背有高低之分,所以坐在上面不僅肘部有所倚託,腋下一段臂膀也得到支撐。

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稱為太師椅。清人李鬥《揚州畫舫錄》引《工段營造錄》說:「椅有圈椅、背靠椅、太師椅、鬼子諸式」。把圈椅和太師椅並提,說明清代太師椅不是指的交椅和圈椅。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稱為太師椅,除了對使用這種椅子的官宦、長輩們表示尊敬外,還因為這種椅子多用獅子紋作裝飾。稱其為太師椅也就不足為奇了。


太師椅的設計原理

太師椅最早見於宋代,流行於清代,其靠背板、扶手與椅面間都成直角,樣子莊重嚴謹。最初的設計目的,是為了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這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來――「太師」坐的椅子。因此,在大眾眼中,太師椅的設計宗旨是「舒適讓位於尊嚴」。事實上,從醫學的角度看來,太師椅是「舒適讓位於健康」――正是由於它「規矩」的造型,才可以發揮預防腰背疼痛的功效。
  需要強調的是,在三個90度中,腰背部與大腿成90度最為重要,因為腰背部直立時腰椎間盤受力相對較小,後方的肌肉受力也相應減小,這樣才能避免腰背部肌肉過度緊張。如果腰部過度前屈或後仰,腰椎間盤所受到的壓力和剪切力都相應增加,久而久之易造成肌肉損害,甚至椎間盤損傷。


太師椅的出現‍‍

在兩晉以前,我們的先人一直處於席地而坐時代,沒有高型坐具。「椅子」名稱最早見於唐代,《濟瀆廟北海壇祭器雜物銘》碑陰:「繩床十,註:內四椅子。」但是椅子形象早於名稱一百多年,而見於南北朝。隨著佛教的東漸,佛教文化和佛教藝術的湧入,佛國的高型坐具也進入了中國新的家具種類的出現,是為了適應其生活方式,南北朝時期的「胡漢雜居」局面,為高型坐具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唐至五代時期也是從跪坐的生活習慣轉變到垂足而坐的時期,這時的生活方式有了「官」、「民」之分。人們起居習俗不一致,席地跪坐、伸足平坐、側身斜坐、盤足趺坐及垂足坐均同時存在。經過唐至五代時期的家具變革之後,高足家具在宋代已成為家具發展的主流,出現了造型新穎的靠背椅、交椅。


太師椅的原型

交椅是由交杌發展而來的。交杌即古代的胡床,北方人稱之「馬扎」,民間俗稱摺疊凳。胡床本是一種無靠背的簡易坐具,當人們在其座屜之上增設靠背之後,它便成為一種可倚可坐的椅子。由於這種椅子的四足成對相交,故以其形名之「交椅」。

從現有的傳世繪畫和已發掘的墓葬壁畫看,交椅是宋代始見的新型家具。宋代交椅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後背交椅,是不帶扶手的,這種交椅又可分為橫置靠背和直靠背兩種;另一類為圓後背交椅,圓後背交椅樣式可分為有搭腦與無搭腦兩種。搭腦前曲作扶手的靠背交椅,通常稱「太師椅」。這種椅通常為圓搭腦、豎向靠背式,椅圈合圍成形,有的椅圈做成三段曲,有的在靠背附加荷葉形託首。

「太師椅」是我國唯一一種以官銜命名的家具,其他家具都是以其外形特徵或功能特徵來命名,如官帽椅,是因搭腦像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而得名,書櫃是因為存放書籍而得名。

交椅椅圈上增設搭腦的結構,曾經作為一種家具的新式樣流行一時,這在宋人筆記中多有記載。有一種說法是由「文太史椅」演化而來。「文太史」指明代才子文徵明,「文太史椅」是他日用的一把交椅。他死後此椅歸文徵明的曾孫文震孟所有。文震孟明未曾入內閣為相,系崇禎朝的太師。因「太史」與「太師」偕音,加上文震孟又官居太師,所以就把這種椅子叫做「太師椅」了。

有關宋代交椅的形式,陳增弼先生在《太師椅考》一文中進行了高度概括,並將其分成四種形式:直形搭腦、橫向靠背式,如宋畫《清明上河圖》中的藥鋪櫃前有這種交椅;直形搭腦、豎向靠背式,見宋蕭照《中興禎應圖》,後元明清一直沿用;圓形搭腦、豎向靠背式,又稱「栲栳圈」,搭腦為圓形,宋畫《蕉蔭擊球圖》中有這種交椅,為我國古代木匠的一大創造;圓形搭腦、豎向靠背式、附加荷葉形託首,搭腦形成圓形的椅圈,上有帶柄木質荷葉託首扶手。交椅自宋代出現後,一直是上層社會使用的家具。據悉,皇帝出行打獵的時候,侍從隨身替他扛著的椅子就是交椅,皇帝累了,就命侍從打開交椅坐上歇息。久而久之,交椅成了權力的象徵。中國人在形容一個人的地位時常說坐第幾把交椅,「坐第一把交椅」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太師椅的定性

交椅形成於宋代,流行於元明兩代。明代交椅,可分為直後背和圓後背兩種。尤其是圓後背交椅運用廣泛,多設在中堂顯著地位,顯示其尊貴而崇高的特殊身份。

圓後背交椅的結構是服從它的摺疊需要而形成的。為了摺疊,它不能和其他椅子的結構一樣,扶手與下面的構件(鵝脖及聯幫棍)相交,交椅的扶手只能是由安在後腿上端的、彎轉向前探伸的構件來支撐。後腿和彎轉的部分,無論榫卯結構做得如何緊密,承重方面都會有問題。

圈椅是利用了椅圈抱腰的舒適感而專門設計的,背板微向後仰,座面寬大,腿足較高,造型十分大方、舒適。在明代,圈椅種類進一步增多,製作工藝更為精細、合理。所以,圈椅因結構更加合理、牢固,造型優美、大方,深得當時人們的喜愛,而取代圓後背交椅,成為備受推崇的「太師椅」。

太師椅的延展

在明清時代的扶手椅非常普及,明代的扶手椅人們通常泛指四出頭官帽椅和南官帽椅,它不包括同樣有扶手的寶座和玫瑰椅。清代的扶手椅人們主要是指清式家具中被俗稱為「太師椅」的那種重體量、重裝飾、靠背與扶手及座屜三垂直的椅子。

進入清代後,交椅由於實用價值不大而逐漸被淘汰。特別是豪華、莊重的清式家具出現後,清代中期以後交椅首先在上層社會被清式「太師椅」所取代。

清式太師椅實際上也就是扶手椅,一般成對陳設於廳堂正中或比較雅致、莊重的場合。清式太師椅按椅背結構基本上可分為整屏式與三屏式兩種,而且普遍採用靠背與扶手上下垂直的形式,明式扶手椅中按人體自然曲率設計靠背、扶手的做法已很少見。

到了清代晚期,清式太師椅的製作越來越繁瑣,單純地追求「新穎」,裝飾繁重,成為附加品,造型出現了不倫不類的、融東西方藝術特徵、繁瑣累贅的風格。清式太師椅,再也沒有明式太師椅——圈椅的那種尺度合體,造型簡練、挺拔,耐人尋味,細緻精密,手感舒適的藝術水平。清式太師椅雖然在造型工藝上有了進步,但是從家具本身的造型藝術的發展規律來看,卻有衰退之感。


作為今天的我們,無論是對太師椅權利象徵的崇拜,還是對他工藝的欣賞!這些都是古人為我們留下的財產!傳統的文化內涵使其達到人、家具、自然的相互融洽!百年匠人追存先輩的步伐,精心為我們打造家的舒適感!

 

百年匠人祝您四季平安!五福臨門!未完待續~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新收穫!

招商電話:15828022217/18084859050

地址:都江堰中心鎮

 

各地終端客服請直接聯繫百年匠人直營店

相關焦點

  • 古典家具裡用官職命名的椅子太師椅
    中國的古典家具其發展中有著濃厚的人文之氣。家具命名有的是以家具用途而來,如書櫃、櫥、畫桌、畫案、筆架等;但也有一些家具則以其形狀特徵來命名, 如大方凳、麵條櫃、架子床、扶手椅、官帽椅等。除卻這些,卻有一種是以官職為命名的椅子--太師椅。
  • 中國古代家具文化之椅子文化
    數千年來,中國古典家具始終與社會的政治、文化及人們的風俗、信仰、生活方式等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比如中國古代的椅子,它便是中國禮儀和等級名分的象徵。在古代,只有男子才有坐椅子的權利,女子不能坐?古代的椅子,到底有哪些講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關於太師椅、八仙桌、塌的民間傳說!
    在兩千年漫長的家具歷史長河中,無論在史料中,或是在民間,都曾出現過各種各樣的家具故事、傳說和趣聞,反映出時代、民族、地域的情感和脈絡相連的文化背景
  • 明清家具,陳設有法,彰顯古人審美品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明清家具流傳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因其器型美觀、選材精良、結構科學,成為家具發展史上的裡程碑,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形成了非常經典的陳設風格,而室內陳設是個永遠不會過時的話題,直至今日這股復古之風,仍被人們不斷效仿、還原。
  • 明式家具最經典不過圈椅
    唐 周昉《揮扇仕女圖》圈椅和太師椅都是明代最時興的家具陳設椅之一,要說哪個椅子好,要看主人的需求,要根據主人的需求來決定圈椅和太師椅誰更為適用。而圈椅和太師椅就名氣來比較,自然是太師椅名氣大些,太師椅的權威性更大,更能彰顯主人的非凡的氣魄,以適用性論,則是圈椅更為簡便。
  • 新中式家具演繹傳統中國文化中的經典精髓
    新中式家具是在傳統美學規範之下,運用現代的材質及工藝,去演繹傳統中國文化中的經典精髓「新中式家具風格」就是在中式風格的基礎上,對經典元素進行提煉,添加現代代表元素。新中式家具風格特點:古典、優雅 由於中式裝飾風格使用傳統的中國風格佔主導地位,民族風格很濃,特別是在色調上,以朱紅、絳紅、咖啡等為主要色,所以中式裝飾風格尤為莊重。莊重色調佔主導地位,設計自然顯得幽靜、雅觀,所以中式裝修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和賣點,就是特別耐看,百看不厭。1.
  • 古時大戶人家的標配不是奔馳寶馬而是闊氣的中堂紅木家具!
    此前在闡述中國家具「尊嚴第一,舒適第二」的文章時,說到了古人對於財富表現的一種觀念,有看官看了以後覺得不太能理解,今天就拿此個觀點,結合一些家具例子,更直觀的感受到古人對於家庭或者是家族財富的一種表現。
  • 明清家具擺放大有學問,傳統家具的合理陳設,生活空間的點綴藝術
    中國的明清家具不僅是家具發展史上的裡程碑,更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它承載了能工巧匠的思想,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件家具不但要具備人們的各種生活需要,還要具備製造室內不同環境氣氛的作用,根據人們不同的審美,陳設的形式也多種多樣。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下古人是如何擺放明清家具的。
  • 中式家具能甩洋家具幾條街!
    因為實在不知道洋家具有什麼文化,所以今天就介紹一下中國傳統家具中的文化,可以與你所知道的「洋家具文化」自行對比一下。 這種要求反向而言即「道在器中」,中國傳統家具,無疑是其中之集大成者! 中國傳統家具種類繁多,不管是花樣繽紛的椅凳,古樸典雅的床榻,還是用途繁多的案幾,儲衣納物的箱櫃,無不體現著中國人的文化精神與情趣。
  • 中式古典家具亮相博鰲亞洲論壇 中國傳統文化氛圍洋溢
    圖為中式古典家具亮相博鰲亞洲論壇。 鍾欣 攝中新網博鰲3月28日電 (記者 洪堅鵬)3月26日-29日,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在海南博鰲舉行。在論壇多個分會場中陳設的中式古典家具,洋溢著濃鬱的中國傳統文化,受到參會嘉賓讚譽。
  • 海南省海口市新埠島新埠上村關帝廟300萬太師椅被偷
    為傳承歷史文化,龍文坊關帝廟重建落成。並於公元2018年12月(農曆戊戌年十一月)舉行回火慶典。慶典圓滿成功,神歡人樂!誰知,關帝廟重建落成還沒有滿對月,就發生了令人震驚的偷竊事件。2019年1月1日凌晨,擺放在關帝廟一進前廳的6張花梨木太師椅被盜。據新埠上村老人介紹,這6張太師椅是從清嘉慶十三年傳承下來的。到現在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整套太師椅原來共有8件,其製作精良,工藝精湛。
  • 都知道硬木家具貴,這裡的硬木家具價格幾個億
    張賢亮題寫的「繼承中華傳統,弘揚民族文化」字匾很是醒目,進門牆面上有展廳前言,告訴人們: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由於自然和歷史的原因,忽視了文化建設和傳統教育,致使大量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失殆盡……而家具家家戶戶都有,卻又千差萬別
  • 【乾貨】如何區分圈椅、交椅、官帽椅、靠背椅、太師椅……
    中國椅子文化 椅子雖是胡人發明,但最終是在中國完成了從實用品到藝術品的進化。 而中國座椅對周邊國家的座椅設計影響至深,說它代表了整個東方的審美觀也不誇張。 它體現的是一種莊重和典雅的文化,蘊含著人們坐時的禮儀。
  • 中國傳統祭祀文化:祖先就要供奉起來,供案成了寄託「工具」
    供案作為一種因祭祀禮儀而生的傳統家具,其造型與功能的變遷與社會生活、祭祀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即使如今供案的禮儀功能不斷淡化為裝飾功能,其與祭祀文化之間的淵源仍值得我們去探究。几案中的供案,主要滿足禮敬祖先牌位或神靈塑像的供奉儀式需要,可以說是地位最超然的中式家具,因為在傳統文化中,神聖、莊重和嚴肅的祭祀禮儀是必須滿懷虔誠、敬重的心態去對待的信仰儀式。
  • 紅木家具不怕老,越老越值錢!
    但是有這麼一批人,這麼一種行業,仿佛是與此性質格格不入的存在,耕耘在傳統文化的土壤中,秉承經典,兢兢業業,製作出一件又一件傳世經典的家具。家具行業一直在發展,這是毫無疑問的,從唐代的興起到宋朝興盛,再到明清時候百家爭鳴,文化綻放的盛況,古典家具的發展從未停滯。
  • 探訪|河北大城紅木文化產業:紅木家具別樣「紅」
    由縣城東部的南趙扶鎮興起,大城縣的紅木文化產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壯大,已成為縣域特色傳統產業之一,輻射5個鄉鎮80多個村街,4萬餘從業人員,年產各類紅木古典家具產品170萬件(套),暢銷中外,年銷售額89億元。該縣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紅木家具生產基地和交易集散地,被譽為「中國京作古典家具之鄉」。
  • 淺談明清家具的製作工藝,難怪成為家具史上的裡程碑
    清代中期 楠木書卷式太師椅太師椅細節清代中期 楠木書卷式太師椅經過這樣乾燥的木材穩定性強,這樣製成的家具很少「走性」,用作鑲平面的板材,不僅需要一兩年的自然乾燥,而且需要注意木材紋理絲縷的選擇。舊時沒有設計圖紙,式樣都是師徒相傳,一代一代口傳身教,每件家具的用料和尺寸,均需十分熟悉並牢牢記住。家具的新款式,主要依靠匠師中的「創樣」高手,江南民間稱他們叫「打樣師傅」。在長期實踐中,憑藉豐富的經驗,他們常常能舉一反三,設計創新。流傳至今的家具傳統式樣,不少都是在傳統基礎上集體創作完成的。
  • 最全的中國古典家具圖鑑!看完才算家具人
    中國在世界上已經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字歷史,但是家具史已經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我國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可以說,家具的歷史比文字的歷史更加悠久和厚重。 中國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則上可分成「五大類」:椅凳類、桌案類、床榻類、櫃架類、雜項類。
  • 《中國傳統家具名詞術語》《家具售後服務要求》兩項國家標準解讀
    規範傳統家具名詞術語 提升售後服務質量——《中國傳統家具名詞術語》《家具售後服務要求》兩項國家標準解讀□ 本報記者 徐建華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家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5290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872.5
  • 傳統家具中,那些和身體有關的名詞,你能說出幾個?
    人們喜歡傳統家具的原因,除了用材講究之外,還和它們的製作工藝有關。在傳統家具的造型手法和結構形式上,古人的命名也很有意思,比如牙條、搭腦、束腰等。這些和身體有關的名字,不管是剛拜師入門的木匠還是用戶,一聽就都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