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媽說說說
在你上學習間,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學生?平時不學習,一到了臨近考試的日子,就幡然醒悟,開始發憤圖強,但是他們的內心卻非常的「掙扎」,因為自己的基礎實在太差,現在開始努力到底還能不能跟上?
其實想想,為什麼近幾年來,中、高考中接近滿分的狀元越來越多?並非是天生的聰慧,而是他們掌握了更好的學習方法,只要你用對了方法,學渣也是可以逆襲成為學霸的。
王大珩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的物理系,在1938年是奔赴英國留學,曾先後就讀於倫敦的帝國理工學院、謝菲爾德大學。畢業後回國當選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還被稱之為「中國光學之父」。
王大珩院士曾在採訪中提到,自己小的時候是一個成績非常不好的學生,尤其數學這門功課,經常不及格,10歲的時候,同學都會背誦「九九乘法口訣」,但是自己依然背不下來,那時候就連家人都告訴他:「你不是讀書的料。」
即便是這樣,王大珩也沒有放棄自己想要學習的想法,在升入初中之後,他的成績出現了大幅度的提升,很快就從班級的末尾擠到了全班的前三名。
就連老師看到他如此神速的成績提升之後,還經常會幫他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這讓班上很多同學都羨慕不已,時常向他「討教」學習方法。
王大珩說,小學階段之所以成績不好,其實最主要的就是因為學習的方法不對,但那時候年紀小,不懂得轉換思維,等到上了初中之後,自己就找到了更適合的學習方法,這樣每次在成績提高之後都非常的有成就感。
現在的學生課業任務量都非常的繁重,每一科目都應該準備一個錯題整理本,在每次獨立完成作業和考試的時候,把錯題、難題都整理在一起,之後在考試前,這個錯題本就是一個很好的複習材料。
學渣要想逆襲,其實不一定非要採用大量刷題的戰術,但是基礎知識的掌握一定要紮實,這樣即便是遇到難題,也會有解題思路。否則每次遇到難題都是一團糟,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王大珩說:「我在學習中會經常翻看錯題本,每次課程結束之後,甚至是食堂排隊打飯的時候,我也會反覆的琢磨錯題本上的題型,分析出當初做錯的原因,從而找出更多的解題思路,這樣一來,每一次的整理都是一次提升。」
成績不好的很大原因就是學習的效率低,尤其是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每個班級中,每天都會有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不是在睡覺、就是在看風景,一節自習課下來可能只寫了兩道數學題。
尤其是老師講課期間的課堂效率,老師所講的內容必定是有深意的,知識點的延伸,很多是你在書本上看不到的知識,一旦注意力不集中,你所丟掉的知識就會越來愈多。
而要想在課堂上精神集中,首先休息要充足,上課期間要保持大腦的清醒,注重自己的時間觀念,學習中公認的最佳時間安排就是「預習—課上認真聽講—複習」,嚴格堅持這個模式,才能把知識點學透徹、記牢。
學習是一個轉變的過程,隨著知識的不斷增加,學習方法也應該隨之變換,真正的學霸都是懂得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要知道主動地學習和被動的學習,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學會自主學習才是提高成績的第一步。相信大家在學生時代都經歷過「反抗期」,那個時間段中總是對學習持有反抗的態度,但是我們不能放棄,要學會轉換思想,幫助自己克服這樣的困難。
每個人天生都是有惰性的,但是我們應該學會自我檢查和反思,只有這樣時常的審視自己,才能找出我們學習中所出現的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從學渣逆襲成為學霸,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情。大家要做到堅持不懈。
三分鐘熱度的辦事態度,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都是很容易吃虧的。要知道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是用他們十幾年如一日的堅持換來的。正所謂「沒有付出就不會有回報」。
今日話題:你在學習中有哪些值得借鑑的方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專注教育,每天都會分享教育方面的話題,幫你解讀在教育的過程中遇到的小事,如果你對這些話題也有興趣,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專注於教育的人,一起領悟教育帶給我們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