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青海,就想到那璀璨如寶石般的青海湖,是高原之眼,讓整個青海這個兔子都靈動起來。一說起海南,就想到椰果飄香,海水蕩漾,是濱海盛景,讓整個人都舒適愜意起來。而現在有一座寺,在青海省,在海南州,供奉著北京的國師,它就是位於青海省海南州的塞宗寺。
賽宗寺,位於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西偏南,在今桑當鄉西18公裡的賽宗山下。賽宗山位於興海縣中部,為安多藏區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山勢峻美,遠遠望去,酷似一頭飲水巨象,象鼻下垂於寺前切莫溝中。山上溝壑縱橫,洞窟遍布,蒼松古柏,蔥蘢秀麗。傳說寧瑪派祖師蓮花生大師、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以及隆務寺高僧第一世夏日倉噶丹嘉措等都先後在此活動,留有遺蹟。
該寺與皇室的淵源頗深。羅哲森格,是一位佛學造詣極深的高僧,受到明宣德皇帝的器重,被封為「弘修妙悟」國師。從此,隆務寺隆務家族聲名大振,在隆務河流域行使區域性的政教合一統治。其後,該家族中又有五人得到國師封號。在明王朝的扶持下,由該寺僧人與當地群眾建成大經堂。明天啟五年(1625)熹宗帝題「西域勝境」匾額,懸於新建大經堂門首。1607年,夏日倉噶丹嘉措誕生於隆務家族,被認定為三木旦仁欽的轉世,從而形成了夏日倉活佛系統。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一世夏日倉被乾隆皇帝封為「隆務呼圖克圖宏修妙悟國師」,成為隆務寺寺主和隆務寺所屬十二族政教首領,歷輩轉世,直到全國解放前,在同仁地區行使區域性的政教合一統治。
可以說賽宗寺是在北京的扶持下,一步一步成為藏傳佛教的正統,在政權的支持下,逐步擴大影響,擴建佛寺,增收信徒,迎來了格魯教的巔峰,通過政教合一的極大影響力統治著青海的藏傳佛教。而北京在這場交易中,顯然也是極大裨益,作為中央的派出機構,利用佛教增加當地民族的凝聚力,通過政治機構加強對當地人民的管轄和管理。這是一場雙贏的交易。
賽宗寺作為當地佛教的執掌之一,主持了許多佛教活動。佛事活動主要有農曆正月13-18的祈願法會、三月的尼丹法會、九月的降凡節和十月的五供節等 。寺院每年還從西藏哲蚌寺、甘南拉卜楞寺及本省塔爾寺、隆務寺、石藏寺等請來著名學者講學,學風極盛。本寺設有「尕龍巴」學位,學僧獲得「尕龍巴」學位,可留寺任經師、管家、乾巴等職,有資格外出念經或考取「格西」學位,為當地的民族團結、發展教育等做出了重要貢獻。
賽宗寺寺廟文化濃厚,一首七絕詩獨到精髓
疏慵愧我百無能,十載空為粥飯僧;有個茅廬隨分過,好同泉石結為朋。
學得痴呆好住山,住山豈是盡偷閒;搬柴運水還容易,放下身心事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