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世通
來源:世通專欄
01
從前,有一個國家被打敗了,國君當了俘虜,每天做苦力、裝孫子、表忠心,為了不忘國恨家仇,他睡覺睡在柴草上頭,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策勵自己不忘恥辱。經過長期準備,他終於打敗了敵國。
這就是史上有名的「臥薪嘗膽」。但是這麼勵志的故事,並沒有迎來美好的結局。反而像窮秀才考上狀元之後,一朝得志就得意忘形。
越國在成功滅亡吳國後,很快喪失了進取之心。舉國上下都沉浸在「一舉成功」的喜悅之中。
勾踐也很快忘記了當年臥薪嘗膽時的奮鬥歲月,再也聽不進去忠臣勸告,先後驅逐了謀臣範蠡,逼死了大臣文種,開始縱情享樂。
於是到了公元前306年,楚國趁著越國內亂的時候,一舉消滅越國。越國成了歷史上即使逆襲成功,也逃脫不了短命命運的國家之一。
歷史上大多數短命國家,不是敵人太強大,而是都有一個愛作死的國君。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如果失去了憂患意識,那麼它離滅亡就不遠了。
02
常有一種聲音:如果我有錢的話,我就不想去上班了,天天在家睡到自然醒,去追求詩和遠方。
不過,確實有極少數的人實現了這個願望,他們就是那些買彩票中獎的人。
然而,他們並沒有過上幸福的生活,反而下場都很慘,甚至還不如沒錢的時候過得好。有跟蹤數據表明,他們大多數在三到五年內破產,有些還意外暴斃,稍微有點理財意識的,也不超過十年。
要知道,失去的痛苦,要遠遠大於得到的快樂。經歷了大富大貴,養成驕奢淫逸的習慣以後,再來回到貧窮,這份痛苦和心理落差,足以毀掉一個人。
你可以說,他們這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畢竟他們不是憑真本事賺到錢的,來的快,去的也快,守不住錢財很正常。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那些憑真本事賺到錢的人,如果失去了危機意識,沒有了奮鬥目標,他們又過得怎麼樣呢?
暴風影音的創始人馮鑫,曾在北航的演講上分享過他那些土豪朋友的故事:
有三個好朋友一起創業,幹了兩三年,創業成功後,把公司賣了兩千多萬美金,每個人分到手有三四千萬。
從此,他們開始過上有錢人的生活。
其中一個朋友,在鼓浪嶼買了棟別墅,天天找很多人伺候他,泡在浴缸裡有人給他朗誦,有人給他按摩,後來這個朋友去廣州一個禪宗出家了。
另一個朋友,一直在旅遊,現在已經不知道去哪裡了,一直處於失聯狀態。
最後一個,他是福建人,喜歡喝鐵觀音,喝的都是頂級好茶,價值兩三萬、五六萬。自從他有錢之後,就沒有喝過兩萬塊錢以下的茶。
當手裡的錢還有一半多的時候,他喜歡摩託車,上來就買哈雷,買了一堆摩託車。
後來錢花得差不多了,他想再創業,可是長期與社會脫節,技能退化,又覺得自己早就沒那個本事了,想不清楚做什麼。
說到打工,又吃不了那個苦,就算一年給他一百萬,他也幹不下去,然後他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後來這個朋友也消失了。
馮鑫說,那時候我才知道錢這東西這麼毀人。一個人沒有錢的時候,逐步開始有錢是很快樂的。可是從有錢到沒錢,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
後來馮鑫創業成功,也給自己放幾個月長假,想麗江去開個小旅館,也想來個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但是待到第二個月,他都快無聊瘋了。
他身邊混得好的朋友,幹了一段時間出去度假,找個地方待著的人,至少有八九個,全都失敗了,只有一個人成功了。
他在北京郊區搞了一塊地,然後種地,別人每天趕著去上班,他每天早上八點準時去伺候他那點兒地。他還弄了個木匠坊,天天自己做木匠,不亦樂乎。
你說這是有錢人的事情,關我們這些窮人什麼事情?真的是這樣嗎?想想你放長假、或者失業在家做的事情,就知道本質上是不是一樣的。天天睡到自然醒,餓了叫外賣,時間到了就開擼,如果不是迫於生存壓力,多少人就想這樣永世安好?
03
最近日本有一則新聞:日本農林水產部前事務次官,76歲的熊澤英昭,在家中殺死了44歲的啃老兒子熊澤英一郎,然後報警自首。
熊澤英昭表示,兒子一直沒有工作,且經常閉門不出,在家裡有過暴力傾向,還向父母叫囂「擅自把我生下來就要擔起照顧責任到死前最後一秒」。熊澤英昭在行兇的6天前,曾在家中遭到兒子的激烈施暴。英一郎在案發當天嫌棄附近小學的運動會聲音吵鬧,叫嚷道「真吵,我要殺了這些傢伙」。為了不給其他人造成困擾,所以只能殺了他。
兒子到了44歲還在啃老,不少指責熊澤英昭作為父母難辭其咎,難道這不是一種「巨嬰式」的指責嗎?「父母把我生下來,就得活該負責一輩子」,這是巨嬰和弱者常有的思維。其實父母只是負責把你養育成人,18歲之後,你就得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原生家庭不會為你買單。
洛克菲勒說,想毀掉一個人很簡單,就給他很多很多的錢。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像洛克菲勒這麼有錢。更簡單的方式是,只要讓他無所事事就夠了。
在李嘉誠70歲大壽,宴請賓客的時候,有人問他:你平生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李嘉誠附耳道:開一家小飯店,忙碌一整天,到晚上打烊後,與老婆在被窩裡數錢。
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李嘉誠那麼有錢了,還要去折騰,這不是找虐嗎?後來我才明白,這是智慧。一個人不在忙碌中升華,就會在無所事事中頹廢。所以,李嘉誠工作了整整78年,換做普通人工作時間已經超過100年。
88歲的巴菲特說,他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跳著踢踏舞去上班。
不是這些有錢人有自虐傾向,而是他們都在工作中找到了樂趣和意義。同樣是工作, 愚人見石,智者見泉。
稻盛和夫則說,「工作即修行,商道亦人道!」
所以,當你能折騰的時候,就讓自己折騰起來,不要讓自己太安逸,因為那樣會毀了你。折騰,就是讓你去創造一些東西,而創造會給人快樂。反正時間都會浪費,何不浪費美好的事物上呢?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折騰才是人生的常態,只有死人才是安逸的。所以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麼「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的事情。只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並且不斷為夢想奮鬥的人生,才有意義。
「如果連夢想都沒有,那你和鹹魚又有什麼區別?」周星馳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