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語教學如何設置評價體系,開展品德教育?

2020-12-08 騰訊網

教育是整體人的教育,而學科教育是整體人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教師需要把學科教育與整體人教育結合起來,從而對整體人教育起到積極作用。在整體人教育中,德育必須先行,因為它是使任何教育起積極作用的關鍵因素。

孔子早在 2000 多年前,就把教學內容分為 「德行、言語、政事、文學」 四種,而德行被置於首位。現代教育更是強調教書育人的一體化,外語教育更是如此,因為外語教育涉及中西文化的交融,由於中西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差別,可能使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上產生模糊認識,有的甚至迷失方向。

品德教育可以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如通過設計相關課程、編寫相關教材、建立組織和學習中心等。但我們這裡主要關注在外語教學中如何進行品德教育,即結合外語教學進行品德教育。

教學中的評價研究

評價研究

評價雖然是一個普遍現象,但對評價的研究並不多,蘇散·漢斯和吉歐·湯姆遜曾把評價分為兩個類別:對實體的評價和對命題的評價。對實體的評價主要是態度性的,涉及肯定的情感和否定的情感。對命題的評價主要涉及認識和肯定的程度。相似的研究還有很多,但都處在比較抽象和宏觀的層面,沒有進行更加具體和細緻的研究和分類。

詹姆斯·馬丁和皮特·懷特發展了評價理論,對評價做出了比較細緻的分類。他們把評價分為三大維度:態度、介入和級差,並把態度作為核心。態度包括三個次範疇:情感、判斷和欣賞。這三個範疇包括了對不同方面的評價,即對自己的情感、人的行為和現象與事物的評價。

詹姆斯·馬丁和皮特·懷特提供的框架為外語教學中進行品德教育做評價構建了一個比較全面和細緻的框架。

教學環節中的評價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辛克萊和庫塔特在對課堂教學話語的研究中發現,教師和學生的對話不是採用我們一般認為的 「相鄰配對」 的形式,而是一個三段式:老師問、學生答、老師給予回應,一般為評價,如:

例1

Teacher: Do you know what we mean by accent?

Pupil: It is the way you talk.

Teacher: The way you talk. This is a very broad comment.

在例1中,老師對學生回答的回應是重複學生的話語,同時給予評價。這是課堂教學中的典型結構。重複是為了突出學生的答語,使其他同學重視;而評價是對學生答語給予肯定、否定,或修訂等。

教學是由多個階段通過多種方式方法組織的。無論採用什麼方式方法,對學生的話語和行為以及對教學內容的評價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新倫敦小組提出的多元讀寫能力培養模式中,有四個主要組成部分,分別是:

實景實踐,讓學生到實際的社會環境中去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講解指導,通過講解和指導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元語言和行動規程等;

思辨分析,組織學生對所學新知識、新經歷、新體驗進行反思、討論、概括、評價等;

轉換實踐,要求學生把所學知識、方法和經歷應用到實踐中,或者創造性地應用到其他領域的實踐中。

在這四個組成部分中,顯然,第三個部分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做出評價。只有學生能夠對知識和經歷做出合適的評價才能說明他們已經真正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和能力,使其成為自己的知識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中的評價與品德教育教學框架

評價與品德教育

外語教學中的評價也涉及評價來源、評價對象和評價標準。

從來源上講,評價主要來自於教師,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權威、上級管理部門、社會規約、格言等聲音來做出評價,所以,也就有自言和他言的區別。

從評價對象上講,評價對象可以是人、事物和個人情感。外語教學也不例外。具體來講,它主要涉及對學生和學生行為的評價(偶爾也會涉及老師對自己的行為或學生之外的其他人的評價),對所教內容,如課本的內容的評價,以及對自己的情感、立場、角度的表達。

與此同時,級差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因為老師在做評價時一定要表達清楚他的態度是肯定、否定,還是模糊的;其肯定或否定的程度多強,是否採取中性態度等。

從評價標準上講,評價者做出評價要有一定的依據,這種依據就是評價的標準。而評價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標準之上。評價標準是一個開放系統,在不同的階段和時期可以有不同的評價標準。有的比較固定,如基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評價標準,有的可能在不同的時期有其側重點,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這個角度看,評價是進行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

通過評價進行品德教育,必須通過把評價的標準建立在人類所遵從的道德標準之上,即當你把評價的標準建立在道德標準之上時,評價就成為一種道德教育的方式。這是因為人的品德是建立在人類所遵從的一系列標準之上的行為方式,或者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學生行為,或者學生所學內容中人物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也需要通過評價方式來評判。

所以,教學中的評價階段既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必需階段,也是進行品德教育的過程。這樣,評價這個過程就可以把外語教學和品德教育連接起來,使兩者有效地融為一體。

以評價為基礎的品德教育框架

評價是外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是使學生隨時掌握自己的學習進程和學習效果的主要措施。不僅如此,評價還可以有效地通過對教學內容和學生行為等的評價,進行品德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通過評價進行品德教育既可以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內容和學生行為的評價實現,也可以作為單獨的教學步驟進行。對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學循環圈以及新倫敦小組的多元讀寫能力教學模式都可以借鑑,它們都把評價和思辨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步驟。

瑪麗·凱蘭茲等根據新倫敦小組的觀點設計了多元讀寫能力學習模式,包括經歷化、概念化、分析化、應用化四個階段。在每個階段都有兩個可選項:經歷化。已知經歷和新經歷;概念化。通過命名和通過理論;分析化。功能分析和思辨分析;應用化。合適應用和創新應用。其中第一個選項是無標記選項,第二個選項是有標記選項。同時,這四個成分既相互通達,又大致有一個典型的、無標記的順序。

外語教學需要在所有四個方面實施。這四個方面也可以說是外語教學必不可少的四個階段。概念層涉及對理論和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主要為知識學習。而知識需要通過實踐來實現和證實,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則需要通過實踐轉變為交際能力。同時,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還需要與以前學到的知識和能力結合起來,實現新的一體化,即把它通過互文關係重現語境化,經過反思、思辨、評價等提升為新的理論、規律和規則等。最後,這些經過反思的知識和理論又應用到相關的學科和領域中,進行應用性和創新性實踐活動。這樣,學生通過在這四個層面上的學習和實踐,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水平。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品德教育可以自然而然地滲透其中,主要通過三個渠道。

學習內容評價。該渠道要求老師在講解和傳授內容階段增加一個評價步驟。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學習外語需要以外語原文為主要教學材料,而外語原文主要承載的是外國語言文化知識,這就要求外語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政治敏感性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導學生發展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教育學生以正確的認知方式去理解西方文化,吸收外國優秀文明成果,防止和消除文化糟粕的傳播,特別是那些和中華民族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一致和衝突的方面,需要通過評價來理清,進行必要的思辨、評論和批評。

個體行為評價。該渠道需要老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品德行為進行評價和評論。在外語專業教學中,教學活動必然會涉及學生本人情感的表達,涉及對相關人和事物的態度和立場,需要老師根據情況進行肯定、強化和糾正等。對學生個體品德的塑造可根據具體情況對學生行為做出評價,從而鼓勵學生發展應該發揚的方面,迴避或者避免不應該發展的方面。

比如,對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做出的成績進行鼓勵和表揚,從而鼓勵學生發展自主學習、終生學習的品格和能力;對學生在小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互幫互助行為以及團隊合作精神進行鼓勵和表揚,從而鼓勵學生發展團隊合作精神;對他們樂於助人的行為給予鼓勵和表揚,鼓勵學生發展樂於助人的品質;同時,還可對學生表現出的尊重他人的行為、強烈的責任心、獨立思考、辨別是非能力、勇敢、容忍、耐力的品質、公平正義的品格、遵紀守法的行為予以鼓勵和表揚等,發展學生這些方面的能力。

活動評價。該渠道要求老師在思辨分析階段,增加對相關人和事物的態度、情感和立場的討論,或者辯論。對於所接觸到的、學到的知識需要有一個反思過程來處理它們,以使它們能夠融入自己以前建構的知識結構中,成為自己知識結構和能力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方面需要進行反思:一,新知識在自己已有知識結構中的地位;二,對新知識優劣的評價。前者屬於概念處理領域,後者屬於人際交流領域。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能生搬硬套以上的模式,而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合適安排,如時間因素、教學進度、教學重點等都要作為選擇和確定教學步驟的重要因素。就評價步驟而言,首先要根據提出的問題的性質,確定是否需要增加評價階段。如果是無關緊要的問題,就不必進行單獨處理,或者積累起來一併通過一定的教學程序處理。對於比較重要的、確實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定的教學程序處理的,還需要根據問題嚴重的程度,選擇是通過簡單的評價處理,即老師通過口頭做出評價,還是需要經過討論、分析和評價完成。

在教學的各個不同的階段,還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重點確定不同的問題和採用不同的評價方式。

在概念層,主要是讓學生分清知識和態度、情感、立場、評價的區別,認識和理解評價語言和表達方式。

在經歷層,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將來如何能夠根據道德標準的準則和原則選擇合適的行為和行動。

在分析層,主要是讓學生對自己的經歷、行為和認識進行反思,辨別清楚哪些行為是應該做的,哪是不應該做的,哪是可以改進和優化的等。如在模擬某個家庭的交流時,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自己的行為是否得當、是否符合標準,怎麼做還可能更好等。

在應用層,主要是在把知識應用於實踐時,能夠選擇正確的立場、態度,按照相關的道德標準行動等。

討論

品德教育在外語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外語教學的教材和教學資料必然帶有目標語國家文化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採用這種材料的優勢是:不僅學生可以學到地道的目標語,同時也能直接接觸到目標語文化和生活方式等,開闊學生的眼界,使他們能夠站在兩個文化融合的高度來看世界,具有發展自己的 「第三類文化」 的陣地,使之能夠成為合格的跨文化交際的使者

在教學中,為了正確引導學生感知中外文化差異,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有效的品德教育:

發現問題。外語教學大部分是涉及人的日常交流、生活問題,文化的差異大部分反映在不同的交際模式、處事方式上,如打招呼、問候的方式等。這些不同如果不涉及人的價值觀、道德觀問題,則作為文化差異來處理即可。但當涉及相關的意識形態和道德問題,如信仰、政治觀點、信念問題時,就需要把它作為問題提出來,通過一定的教學程序和方式處理。

這就要求教師在外語教學中能夠發現這些問題,認識它們的性質和特點,以利於對它們可能造成的危害性的大小進行評估,確定是否需要在教學中進行處理,同時這個過程也會有利於討論和評價。

討論。在提出問題的基礎上,首先鼓勵學生對相關問題發表意見,從而發現學生認識上的問題,特別是發現學生提出的超出預想的問題,從而確定問題的根源。對於通過直接評價即可解決的某些問題,老師也可通過直接評價來解決問題,不必要都進行下面的步驟。

分析和辨別。對於學生討論的問題要進行分析,理清問題的實質是什麼,有哪些組成部分,如何從整體上產生效應等。

評價。做完分析後,要對問題的性質做出合適評價,說明它的積極作用和問題。對於問題,則要說明它的危害在哪裡,如何避免它們產生危害等。

來源 | 《英語研究》 作者 | 張德祿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聚焦第四屆中國英語教師大會

相關焦點

  • 如何建設教育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
    從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要性和政策支持的充分性來說,教育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將成為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要舉措和必然趨勢。關於如何運用教育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並促使它發揮最大的效用,本文提出「以評價指標為指導,建設教育信息化生態」的解決思路,即:以教育信息化評價指標體系為推動手段,實現教育信息化生態建設的目標。
  • 品德放評價首位 各系列均設「正高」
    四川職稱制度迎來重大改革,外語和計算機考試由用人單位確定 品德放評價首位 各系列均設「正高」   ■天府早報記者 周琴  4月9日,天府早報記者從省人社廳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
  • 規劃國家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路線圖
    其他外語語種能力標準是否應該研製,還是可以參照英語能力等級量表?體系建設的主體是誰,工作機制是什麼,以及如何評價體系建設的成效?這些都是新階段國家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過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明確國家外語能力測評體系的內涵明確國家外語能力測評體系的內涵,規劃體系建設的目標路線圖。
  • 姜鋼 何蓮珍:構建系統連貫體系,促英語教育教學和評價方式改革
    為提升考試的科學性與系統性,促進我國外語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等級考試」的設計堅持以問題及需求為導向、以科學設計為核心、以促進能力培養為宗旨、以多元科學評價為方向等理念,旨在通過構建系統連貫的考試體系,促進英語教育教學和評價方式改革,為促進學習者語言能力發展提供連貫有序的階梯。
  • 怎樣評價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
    構建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外語人才,必須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面向應用、開放辦學的教育理念,必須建立以校內教學為主導、社會共同參與的協同教育教學新模式。培養應用型人才是社會發展對新建本科院校的要求,應用型人才要面向社會應用、面向用人單位。
  • 美術教學評價如何開展
    學生在展示自己用超輕黏土製作而成的美食  原標題:美術教學評價如何開展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美術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作為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的重要舉措舉全國專家之力,基於課程標準和多版本教材,研發了美術教育質量監測的指標體系和工具,從基礎能力、鑑賞能力、生活運用能力以及綜合創作能力等方面對學生的美術學業質量進行了監測,並對學校美術教育的開展狀況進行了評估,多層面、多角度呈現美術教育的狀況,為美術教育的質量提升提供了依據。
  • 人才評價機制改革重磅意見公布:突出品德評價
    堅持德才兼備,把品德作為人才評價的首要內容,加強對人才科學精神、職業道德、從業操守等評價考核,倡導誠實守信,強化社會責任,抵制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等不良風氣,從嚴治理弄虛作假和學術不端行為。完善人才評價誠信體系,建立誠信守諾、失信行為記錄和懲戒制度。探索建立基於道德操守和誠信情況的評價退出機制。(五)科學設置評價標準。
  • 新常態 新實踐 新範式:新時期高校外語教育與教學發展探索
    師彥靈教授首先對院校大學英語評價體系進行了介紹,她指出蘭大自2019年改革後便建成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多維、動態、全過程評價體系,涵蓋水平考試、學業診斷考試、過程性評價和期末考試四個階段,其中前兩個階段依託外研在線iTEST智能評價系統,完成新生分級考試、階段性水平考試、隨堂測驗、期中考試及英語競賽類測試等;第三階段依託U校園平臺,監測不同水平學生學習時長與成績的關係;第四階段則以線下方式完成
  • 促進外語教育評價改革
    中國社會科學報曲阜11月21日電 (記者張清俐)過程性評價數位化有助於追溯學習軌跡,進而探索語言學習的發展路徑,為今後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近日,「外語教育評價改革及過程評價資料庫建設論壇」在山東曲阜舉行。
  • 建立中國特色的英語外語教學理論和實踐體系
    我一直在考慮,在我國的教育領域,可以建立中國學派和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把英語作為外語來教學的國家,漢語又是全世界最大的母語,至少在英語和語文教學上我們應有話語權,能主導和引領全世界的教育潮流。崔剛(以下簡稱「崔」):包老師您好!我非常敬佩您的孜孜以求的敬業精神。中小學外語教育的發展直接關係到基礎教育的成敗,也關係到高校大學生的語言素質問題。
  • 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始終把握教育評價改革的正確方向。二是開展全面系統調研。深入開展文獻研究,分類開展專題研究,深度訪談專家學者,紮實開展實地調研,廣泛聽取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各級各類學校負責人、師生代表、有關專家和用人單位意見建議。三是廣泛徵求各方意見。
  • 論外語教育目的之體系建設
    教育本身就包括教學,而外語教育可以解釋為與外語相關的一切社會和教學活動,其中始終滲透著中外文化價值觀的學習和民族身份感的樹立。我們研究外語教育目的體系,就要立足國情,以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為基礎。教育理論的本土生長既需要我國教育學學科建制的完成、具有中國立場和國際視野的教育學者的出現以及教育改革的推動等基本條件,也需要正確的方法論[2]。
  • 以非母語外語教師為主,韓國企業構建主題式幼兒語言教學體系
    曾有一項研究分析了一則招聘英語老師的廣告,上面寫著招聘唯一的標準:外語教師是否母語為英語,這說明,能否掌握好的發音是非母語教師最大的煩惱。」同時,他透露,韓國的外語教師中80%為非母語外語教師。李相基認為,非母語外語教師相較母語外語教師有更多教學方面的優勢:能提供可模仿成功的學習者模型。針對學習戰略有效率地進行教學。
  • 肥東一中榮獲合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四項優勝獎
    12月23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合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工作會議在天鵝湖大酒店召開,會議揭曉了2020年合肥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評價結果,肥東一中榮獲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品德發展」「教學管理」「學生特長發展」「教師專業成長」四項優勝獎,碩果纍纍,為全市領先、肥東縣唯一。
  • 【部門解讀】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始終把握教育評價改革的正確方向。二是開展全面系統調研。深入開展文獻研究,分類開展專題研究,深度訪談專家學者,紮實開展實地調研,廣泛聽取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各級各類學校負責人、師生代表、有關專家和用人單位意見建議。三是廣泛徵求各方意見。
  • 江蘇把品德列為人才評價首要內容
    把品德列為人才評價首要內容  針對我省人才評價機制存在的分類評價不足問題,《實施方案》提出將根據不同職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人才特點和職責,制定發布全省人才評價分類指導目錄。計劃在3年內分類建立健全涵蓋品德、知識、能力、業績和貢獻等要素,科學合理、各有側重的人才評價標準體系。
  • 專家解讀新高考:高考評價體系與語文教學改革
    從高考評價體系,看語文高考改革第一部分:關於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一.目標與背景:綱領性文件,理論性指導,方法性說明,實踐性指南,自評價參考二.內涵與框架: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統領教育與高考;服務選才是基本功能
  • 如何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構建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應該包含研發教學課程體系、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師資力量隊伍建設、校園文化薰陶宣傳等方面規劃與設計。第一,研發教學課程體系。學校需要在充分尊重和認識勞動價值觀基礎上,研發出以勞動習慣與品質為目標的課程內容構建教育課程體系,注重培養學生勞動認知、勞動技能、勞動情感等,促進學生全面式發展。第二,健全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學校在制動考核評價體系過程中,需要結合教學目標、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聚焦學生參與勞動的全過程,明確具體的考核機制。
  • 怎樣建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
    教育評價改革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目標任務的龍頭之戰、關鍵之戰和攻堅之戰。江蘇省張家港市教育局充分認識深化教育評價改革的緊迫性、系統性和全局性意義,全面構建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激活區域教育質量整體提升的「一池春水」。
  • 教育部:中職德育評價由學校工作評價和學生品德評定兩方面組成
    二、德育內容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統領,科學設置教育教學內容。1. 理想信念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立足崗位、奉獻社會的職業理想教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