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雞糞隨便用,等於不要命」是啥意思?

2020-12-14 老胡說三農

前幾天,去農技培訓班參加學習培訓,在培訓的間隙,我們幾個學員聊起了農家肥的使用問題,其中有一個同學說,雞糞的肥效比較高,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能夠代替化肥,因此,農民朋友在種地的時候還是多施用一些化肥為好。

可誰知這位同學的話音剛落,就被聽到我們之間互相議論的老師懟了回來,老師說:「難道你們就沒有聽說過現在在農村非常流行的一句俗語嗎?怎麼敢在種地的時候隨意施用雞糞呢?」

「俗語?什麼俗語?」老師所說的「非常流行」的俗語我們並不知道,於是,我們顯現出了面面相覷的表情。

老師見我們不明白,便開口說道:「這句俗語叫做『雞糞隨便用,等於不要命』,意思是雞糞是不能夠隨便用了,否則,就等於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什麼?雞糞不能隨便用了?我們農民祖祖輩輩都是隨意施用雞糞的啊!我們不也活得好好的嗎?」我們對老師的說法有些不屑。

老師看出了我們的表情,似乎也讀懂了我們心裡的話,於是,老師接著說:「在過去,雞糞大多都來自於農家,是農民自己養的幾隻雞所產的雞糞,儘管這種雞糞裡也含有根結線蟲蟲卵,不經過充分腐熟就施用的話也會對莊稼產生一定的危害,但那種危害都比較小,也不會危及人或動物的生命;而現在的雞糞大多都來自養雞場,而養雞場裡的雞糞是非常不安全的。」

「養雞場裡的雞糞怎麼會不安全呢?」我們幾個有些疑惑。

老師接著說:「養雞場裡的雞都是吃飼料廠生產的飼料長大的。而飼料廠所生產的飼料當中不但添加了大量的添加劑,而且,還添加了一定量的抗生素。這些抗生素並不會被雞體全部消化吸收,總會有一部分隨雞糞排出體外,因此,雞糞中會含有抗生素的成分,而這些抗生素成分一旦進入到土壤當中,就會被植物所吸收,從而通過人們食用植物或植物的果實而進入到人體當中。隨著時間的疊加積累,人們體內的抗生素成分就會越積越多,進而使人體對抗生素產生了免疫抵抗力。當人體因疾病或意外而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時候,抗生素就失去了效果,就無法幫助人體解除病患,從而使人類的生命遭受到了嚴重威脅,並且,已經有人因使用抗生素無效而丟掉了生命。教訓非常慘痛。」

老師頓了頓後又說:「基於此,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出臺相關規定,嚴禁隨意在農田裡施用未經科學處理過的農家肥,這些嚴禁隨意施用的農家肥中就包括雞糞。因此,在今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雞糞並不是想咋用就能夠咋用了,否則,就等於拿自己的生命安全開玩笑。因此,農村新流行了一句俗語:『雞糞隨便用,等於不要命』。希望各位同學都能夠認真領會一下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義,千萬不要再隨便施用雞糞了。」

老師講到這裡,我們幾個也無話可說了。於是,我們只好去認真領會一下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義了。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啥意思?雖然說農村人的卻沒有讀太多書,但是在農村地區,完全不缺乏「文化」的氣息,畢竟有涵蓋了不同類型的俗語提供給他們學習。這些俗語能夠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直到現在都還被農村人掛在嘴邊,就可以知道,他們的道理在如今還相當適用。在繁多的俗語當中,其中包括有跟農耕有關係的,也包括一些對人們生活的提示,更有提醒人們在生活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
  • 農村俗語「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是啥意思?
    文/青夕 農村俗語「寧可一思進,不可一思停」,是啥意思?工作學習會用到 我們都清楚在農村流傳下來了各種各樣的俗語,設計的範圍也特別的廣泛。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農村俗語「木匠斧子,廚師刀,光棍行李,大姑娘的腰」,是啥意思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木匠斧子,廚師刀,光棍行李,大姑娘的腰」,是啥意思農村俗語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它來源於普通的農民之中,通俗易懂而富有一定的寓意。「木匠斧子,廚師刀,光棍行李,大姑娘的腰」,其實也就是所謂的農村「四不摸」。那它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木匠斧子:斧子是木匠師傅幹活的工具,也就是說是吃飯的家當。
  • 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親戚莫共財、共財斷往來」啥意思?到底有啥道理?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同樣也領先世界幾千年。之所以能領先世界幾千年,也是因為我們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沉澱。那時候人們會把日常生活中所積累下來的經驗以及人生大道理,通過簡單的幾個字俗語,一直在民間廣泛流傳。有很多的的農村俗語,到現在也一直在流傳著。尤其是農村的老人家,基本可以隨口就能說出一句俗語來。這些俗語之所以能流傳到現代,說明這些俗語裡所包含的道理,一樣適用於現代社會。但隨意社會科學的發展,現在的年輕人也說不上幾句俗語來。今天就跟大家聊幾句現在在農村還相當流傳的俗語。
  • 農村俗語「莫提七十三,莫講八十四」啥意思?有道理嗎?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農村小毛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用到一些俗語,而一段話有了俗語的點綴後,瞬間富有了生機,比如說對方一直問某人一個問題,對方不耐煩時就會說,「你啥事都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嗎?」「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也是俗語的一類,這類俗語頗有趣味。而有些俗語則警示著一些道理,比如在農村常聽老人說這樣一句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這裡的活漢妻指的是二婚女人,這句話的意思是,娶離過婚的女子,很容易引起非議或者在今後的生活中有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 農村俗語:「圍牆開窗,家財敗光」,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圍牆開窗,家財敗光」,啥意思呢?老話在理嗎?在農村生活,對於修房蓋屋一直以來都是作為人生大事來對待。尤其是過去的農村,大家條件有限,加上收入很低。蓋房子著實的不易。有的農村家庭需要積攢大半生,才能擁有蓋房子的財力。所以對於自建房的要求,更是要精益求精。農村院落除了建築主體之外,通常都會帶有一個獨立的小院子。不但採光性很好。南北通透非常適宜居住,小院當然要有圍牆所遮擋,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獨立的院落。
  • 農村俗語「男怕摸頭,女怕摸腰」,是啥意思?為什麼不能摸?
    說起它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們熟不熟悉,它多是由一些具有高深智慧的老人根據生活經驗總結而得,對後世產生著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很多俗語至今都具有著很強的指導意義,其中就有下面這一句。農村俗語「男怕摸頭,女怕摸腰」,是啥意思?為什麼不能摸?
  • 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初一生男必無才,十五生女划不來」。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好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按照農村的說法,如果在農曆的每個月的初一生下了男丁,那麼,這個男丁長大後會缺乏才能,無論幹什麼事情都難以成功;如果在農曆的每個月的十五生下一個女孩兒,那麼,這個女孩兒長大後會死心塌地地與丈夫過日子,會處處想佔娘家的便宜,娘家想佔姑娘家的便宜是不可能的,因此,這個姑娘就等於白生了。
  • 農村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這是啥意思?
    在農村地區,人們都是很講究風水的,做啥事都要先看看風水,無論是店鋪開張、建造新房或者拆遷,都要拿著生辰八字去算命,想以此來改變命運。其實,像這種風水學的道理,他們也都是從書裡看到而得知,為求心安可以算一下,但不能完全相信,而風水先生和算命先生多數都是順遂你的心意去說的。
  • 農村俗語「學戲不懂意,等於活爛泥」,這句話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很多的老話俗語,這些俗語概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們做人做事的警示。看似簡單的一句俗語,卻蘊含著一個大道理,是值得我們學習可借鑑的。今天我們來說一句農村俗語,叫做「學戲不懂意,等於活爛泥」,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吧!
  • 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養母大於天、生母小於邊」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的農村俗語一直在農村流傳著,而這些農村俗語全都是來自我們祖先,通過日積月累總結出來的經驗。而這些俗語也可謂是環象眾生,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哲理。而這些哲理都可以說是至理名言,之所以能流傳到現代,也正是因為現在我們所碰到的一些社會現象,在我們祖先的時候也存在過。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國家也實行了免費9年義務教育,而這些農村俗語卻很少會出現在教科書裡,而導致現在的年輕人,知道的農村俗語少之又少。
  • 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啥意思?老話在理嗎?在農村對於任何事物,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尤其是對於生辰來說。更是有一大套理解方式。即便是現如今,一些老人看到別人的孩子的時候,還經常會問,孩子是啥時候出生的啊!當聽到生辰的時候,總會說這個日子不錯,這個日子好。
  • 農村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腳」是啥意思?為什麼不能摸?
    在眾多的農村俗語老話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老祖先們總結的人生經驗之談,特別是關於做人的尊嚴和學會尊重別人,更是直言不諱,直接道來。有的俗語會非常明白地告誡和警示人們,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而且事關重要。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男不摸頭,女不摸腳」是啥意思?為什麼不能摸?
  • 農村俗語:「走路怕暴雨,說話怕輸理 」說的是啥意思呢?
    俗語大部分都是農民創造出來的,因為話語雖然聽起來俗點,但是確實是有道理的,正是所謂的話糙理不糙,相對於俗語也是比較接地氣的。 農村的俗語比較有趣的,不同的地區說話和腔調都有自己的特點。讓人們交流起來不但方便,而且聽起來特別的有趣。那麼農村俗語:「走路怕暴雨,說話怕輸理。」說的是啥意思呢?你知道嗎?
  • 農村俗語:「頭有『三不磕』,話有『三不說』」,是啥意思?
    在我們這裡的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頭有『三不磕』,話有『三不說』」。這句俗語說的就是「磕頭」和「說話」的規矩。那麼,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一、頭有「三不磕」磕頭又稱為「叩首」或「叩頭」,是一種禮儀形式,磕頭會因對象和場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規矩。至於這種禮儀形式從何時興起,目前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文字記述。
  • 俗語「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農村蓋房有什麼講究
    俗語「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不管是房子選址還是房型設計都親自參與,畢竟人人都希望住在新房子裡家庭美滿,後代子孫昌盛,雖然有時候這些講究沒有科學道理,但是人們就是為了圖一個好兆頭和圖個心安,為此在農村流傳出幾句關於蓋房講究的俗語,比如「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啥意思?農村蓋房有什麼講究?第一、門前開方塘,家敗人又亡。
  • 農村俗語:院前生瑞草,好事來若無,說的啥意思,啥是瑞草呢?
    在農村生活,家家都有院落,院落是人們常年居住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地方,也代表著農村的具體特徵和特有的文化,所以農村生活的人都比較重視自己的院落設計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地方,院前生瑞草,好事來若無,就是民間百姓根據日常最重要常見最常的院落作為比喻來總結出一些生活的道理。
  • 農村俗語:「窮死不做賊,冤死別告狀」啥意思?為什麼不能告狀?
    其實在農村生活的話,不妨常常和村子裡的老人聊聊天,不僅可以陪陪老人,還能聽到許多有意思的農村俗語,其實農村的俗語,基本上都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在流傳的過程中雖然也經歷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過程,但其實留下來的俗語,質量也是層次不齊的,其實這個質量也是指它在當今社會有沒有一定的意義
  • 農村俗語:「打蛋先洗蛋,種地先砌堰」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打蛋先洗蛋,種地先砌堰」。我雖然對這句俗語仔細揣摩了好半天,但終究沒有揣摩出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打蛋先洗蛋所謂的「打蛋」,也就是打開雞蛋、鴨蛋、鵝蛋等禽類或鳥類蛋殼的意思。人們為什麼要打開禽類或鳥類的蛋殼呢?無非就是為了吃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