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用「水缸」水質如何
這些數據說了算
河南商報記者 吳智星
信陽三胞胎姐妹小風、小雅和小頌,一出生就遇到人生危機:由於早產,3人未完全發育,不能進食、不能呼吸、嚴重感染,剛出生的她們被送進了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10多天過去了,母親楊露還未見過孩子一面。
故事 信陽早產三胞胎姐妹 出生就被送入重症監護室
7月19日,河南信陽市固始縣的楊露懷孕未滿28周,出現了妊娠期高血壓、全身浮腫,病情不斷加重。家人將其送到當地醫院後,醫生建議到省會醫院救治。
20日凌晨1點,抵鄭。在簡短的休息後,楊露被送進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接受治療。
醫院初步診斷楊露的症狀為中度貧血、多漿膜腔積液、低蛋白血症等八項。在治療過程中,丈夫潘思源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楊露出現神志不清的情況,形勢危急,家屬同意醫院做早產剖宮手術。
7月23日,楊露被推進手術室,做了「子宮下段剖宮手術和右側輸卵管繫膜囊腫剝除術」,順利剖娩3名女嬰。早產兒均轉入鄭大一附院1號樓3層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由於全身麻醉,初為人母的楊露沒來得及看孩子一面。
談到這兒,這位母親有些控制不住情緒,眼中淚珠打轉。「我難過。」她說。她手中的照片,是醫生在孩子出生後拍的。直到8月1日出院,楊露才看到了3個孩子的照片。奶奶李玉紅給孫女取名摘自《詩經》:小風、小雅、小頌,潘家三千金人如其名,很是可愛。
困境 重症監護室的治療費 要花五六十萬元
潘思源告訴河南商報記者,「3個孩子出生時體重加起來才2.9公斤,都不如一個正常嬰兒。」
3名女嬰的主治醫師崔醫生說,因為是早產兒,不僅體重過低,而且各方面生理功能不達標,不會進食、不能自主呼吸、敗血症,甚至還出現了嚴重的感染。
崔醫生說,孩子現在必須待在保溫箱裡,上機器幫助呼吸、輸入營養液。
醫生用潘思源的手機拍攝了孩子的照片「3個小寶貝身上插滿了管子,有呼吸機、營養管……」
潘思源稱,目前孩子的情況離不開昂貴的醫藥設備,「都不能斷。」為了給孩子治病,他已經花去東拼西湊借來的14萬元。對於一個月薪兩三千元的快遞小哥而言,這已經是一筆巨款了。
崔醫生表示,等到可以進食、長到4斤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孩子才能出院,但是後期還要經常「隨訪」。據其介紹,治療時間可能還需要一個半月到兩個月,在此期間,三胞胎的花銷大概每天需要1萬元。粗略統計,單純只是讓3個寶貝出NICU,需要花費五六十萬元。
不易 為給孩子治病 夫妻倆花光了積蓄
在信陽老家,潘思源的父母在潢川一個中專院校做生物老師。而他雖然考取了教師資格證,但還是想幹點別的事,就做起了快遞。為了給孩子治病,潘思源已經花光了父母和自己的積蓄。
現在因為老婆出院,潘思源以一個月2000元的價格在鄭大一附院附近的舊樓裡租了一間單間。與他們合租的還有3家。
8月3日下午1點多,在出租屋裡,為了給老婆補身體,這個23歲的小夥下廚煮了鯽魚湯,只有鹽、姜幾樣,其他都不敢放,「不腥,你喝點嘛,真的不腥。」
潘思源拿出一個黑色文件夾,裡面裝著老婆從懷孕到現在的所有檢查文件。床尾的抽屜裡還有一個白色的翻毛文件袋,裡面裝著一沓支出明細。隨行的同行說,普通人家裡有一個病人都很不容易了,他卻一下子遇到了3個。
在床尾抽屜下,有一個啤酒瓶。這是有一天出租屋停電,從不喝酒的潘思源買了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