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如果大家關注了《新生日記》這檔節目的話,就會知道,運動員劉璇對順產的執念。可無論第一胎還是第二胎,最終這個心願都沒能實現。
頭胎是因為臍帶繞頸+胎位不正,為了安全起見,選擇了剖腹產。
於是,懷第二胎時她整個孕期都很謹慎,在體重控制和運動上都很注意。運動員出身的她,整個孕期每天都堅持運動40分鐘到一個小時,飲食也非常注意。
但沒想到的是,儘管二胎產檢前面的結果都很好,到了最後一次產檢時,醫生卻告訴她,胎兒體重過大,尤其腹圍達到了37釐米,並不利於順產。
當時她和丈夫都有點懵圈,因為兩周前的一次產檢還顯示胎兒6斤,怎麼這一下就變成7斤6兩了?
確實呀,孕晚期的體重控制是件很困難的事,處於猛長期的胎兒真的很驚人,因這個原因無法順產很常見。
如果依舊堅持,很可能出現肩難產,甚至有導致寶寶鎖骨骨折的情況發生。
而且醫生也強調了,由於劉璇第一胎是剖腹,子宮上的疤痕若在生產時破裂,胎心會有瞬間消失的危險。
為了結果更全面,醫生又一次給劉璇做了檢查,但結果仍不理想。
最後,劉璇還是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了剖腹產,儘管這結局讓她大哭了一場,但劉璇自己也表示,雖然孕期為順產做的努力很多,有些遺憾,但只要寶寶安全,就不那麼重要了。
順產是對母親及胎兒都傷害最少的生產方式,一直很受歡迎,但很多時候事與願違,總有很多意外令順產計劃不能達成。
像劉璇這樣,一胎剖腹二胎希望順產的寶媽其實很多,順產的好處自不必多說。
但說實話,剖後再想順產真的很難,有許多因素影響成功率。
吳京的妻子謝楠是一樣的情況,生二胎時也想要順產,為此做足了準備,但最後仍敗在了子宮瘢痕上。
因為她第一胎是35周時剖的,子宮壁尚未得到充分的拉伸就剖開了,因此第二胎子宮的彈性變得很差,醫生評估風險後還是認為剖腹更安全。
那麼,一胎剖二胎順就真的沒機會順產嗎?不盡然。這與很多因素有關,成功的媽媽還是有的。
孔慈的飾演者吳辰君就是其中一個,她分享給大家的經驗就是控制飲食、保持運動,不要輕言放棄,當然也不能忽略醫生的建議。
一胎剖,二胎要順,需要滿足很多條件。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會制定的《剖宮產術後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管理的專家共識2016》中,提到了數條剖宮產術後再次順產時的重點要素:
指南中還寫了很多關於頭胎剖、二胎順的注意事項及指標,專業術語太多,這裡便不一一贅述了。
1、孕婦自身狀況
胎兒一定要足月,頭胎剖腹產術後恢復很好,沒有出現過產褥期感染,血糖、血壓等數值也要保證在健康範圍內。
2、胎寶寶的狀況
胎兒不能太大,體重在3.5公斤內為佳;
胎位要正,必須是「頭位」,雙頂徑也是重要指標之一,與孕媽媽的骨盆大小對比,能順利通過就好。
3、子宮恢復狀況
要確定上次剖宮產後的恢復情況,觀察子宮下段的完整性及延展性,切口厚度不得小於3毫米。
不過,產前診斷的結論也並非絕對,具體還要諮詢醫生的意見。因為胎兒及孕婦的身體情況。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根據專業知識及具體情況分析。
4、時間間隔狀況
二次妊娠間隔至少要18個月,間隔2-5年更合適。
時間若小於12個月,很可能剖腹產刀口癒合不好,會再次裂開;即使超過12個月,小於18個月,也會增加低重兒及早產的危險。
但最晚不可超過五年,時間太長子宮瘢痕逐漸纖維化,彈性減弱,也有破裂風險。
若以上四個條件都合適,醫生也認為順產可以,醫院條件也到位,那麼頭胎剖腹產的媽媽們可以試試順產。
但如果條件不滿足,就不要勉強自己了,聽從醫生的安排,保證母子平安才是第一。
二胎寶媽、營養師,為大家分享育兒生活中的心得;圖片皆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另外,碼字不易,如有個別錯別字,請別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