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閱讀和遊戲!(轉給家長)

2021-02-18 教師感悟

很多教育者總是認為,為什麼孩子不聽話?為什麼他們學東西這麼慢?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對孩子成才的期望值很高,另一方面是不了解孩子的大腦發育規律。
來自臺灣的兒童教育專家洪蘭教授認為: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孩子主動地學習效果最好;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3歲定終身」等說法,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要將錯誤轉換成經驗,在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

而是贏在轉折點

作為一名教育家,洪蘭也曾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

她告訴大家,大人需要知道孩子的大腦是怎麼回事:以下這張圖上不同顏色代表的區域其實都有不同的功能,比如黃色的部分是額葉,具有大腦發展中最高級的整合功能;紫色和灰色交接的地方,是聽覺值……

因此,大人不能打孩子,特別是打孩子的頭部。因為,這可能造成孩子大腦生理機制的損傷。而大腦一旦損傷,人就會在生理機制上遭遇障礙,日後再怎麼通過後天的教育努力,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
從大腦發展的角度,每個人的神經是具有可塑性的。海馬回的神經細胞再生,大腦的神經連接在不停地改變。因此,學習的時候,神經迴路會加強。
9個月嬰兒,在會爬之後開始探索,神經開始大量連接。▲ 最左是剛出生嬰兒的大腦,中間是三個月,最右是兩歲小孩的大腦神經連接
在她看來,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3歲定終身」等說法。
因為,人的大腦一直在發展,一直在變化,大腦有可塑性,大腦不停因外界需求而改變神經網路連接,「它的神經迴路是可以改變的」。
人生是馬拉松,爭的是終點,不是起點,要跑到終點才是贏家。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有的家長可能覺得自己的孩子開竅慢,洪蘭教授引用兩句經典解答了大家心中的疑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學習是「學+習」。

別人學一次就會了,就學他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了,就學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這樣子去做,雖然再笨,也會變得聰明,即使再柔弱的人也會變得堅強。

有的人生來就知道它們,有的人通過學習才知道它們,有的人要遇到困難後才知道它們,但只要他們最終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樣的了。

情緒,是改變大腦最快的工具

「孩子有一生的時間需要學習,不需要催他,也不需要急於一時一刻,但是情緒處理不當,會使孩子厭惡上學,甚至產生負向人格。」洪蘭教授告訴我們,情緒,是改變大腦最快的工具。

拿學習這件事來說,主動的學習才有用,被動學習沒有用。孩子想學,偷著學,學得最快。

有的時候,你認為孩子具有某個缺點,這個時候不要輕易去改變孩子,尤其不能讓孩子有情緒障礙。

汶川地震後倖存者大腦結構圖顯示:這些人腦部主宰情緒、記憶功能的部分,在25天內就出現了變化,產生焦慮,憂鬱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症狀。

洪蘭教授說,如果一個人每天都在想不好的事情,負面情緒就會放大。

大腦產生觀念,觀念引導行為,行為產生結果,結果改變大腦。

她還分享了一個小故事: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的媽媽曾說過,馬友友從來不會因為他大提琴拉得不好而挨打。因為這位母親深知,孩子如果挨打,就會對拉琴產生恐懼。

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

父母是最初的老師

言傳身教,為什麼身教這麼重要?答案在於模仿的力量非常強大。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師。

因此,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

與此同時,家長要支持孩子,要信任孩子,但也要管教孩子。因為,父母所制定的規矩和限制並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受,相反的,這會形成一種規矩,讓他們有安全感。

孩子最怕的是,家長今天和明天立的規矩不一樣。

她說,我們是透過被人管理才學會管理自己。一開始沒有外在的控制,內在的控制也不會產生。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是讓他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洪蘭教授分享了一個實驗結果:有實驗曾追蹤1970年4月出生的17000名嬰兒到2008年,2008年到這些人38歲時候。研究結果發現,影響他們快樂和生活滿意度最高的因素,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智商或者學業成績,而是自知與責任心。決定一個人成敗是自製, 正直和毅力。

成功的人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最有毅力的人。

不要擔心和緊張,不要過於焦慮,孩子非常敏感,如果父母焦慮,那孩子會更加焦慮。父母親以平常心待之。

舉個例子:小提琴大師與生手的大腦對比發現,這兩者大腦裡面構造不一樣,是小提琴大師每天的反覆練習造成的。

因此,勤能補拙。

著名的「一萬小時原理」 就是這個道理(這個原理指的是,一個行為做了一萬個小時以後,就成了這個領域的專家)。

成長最需要的不是玩具

而是玩伴

很多家長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孩子的智力與玩具的多少有關。於是,給孩子買很多很昂貴的玩具。

在加州大學的時候,洪蘭曾親身參與了這個實驗:實驗把一隻老鼠,兩隻老鼠,10隻老鼠分別關在一起,實驗結果顯示,2隻老鼠在一起的腦部神經和10隻老鼠放一起的並沒有任何區別。

▲ 2隻老鼠在一起的腦部神經和10隻老鼠放一起的並沒有任何區別

孩子成長,最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玩伴。「只要是正常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有玩伴比什麼都好。如果家長能做孩子的玩伴,勝過給孩子買數不清的高級玩具。」

在哪裡跌倒

換個地方爬起來

如何對待孩子犯錯?洪蘭教授告訴大家正確的答案:我不要求你完美,我要求你學習。

當你犯錯時,重要的不是這個錯誤有多糟糕,或者是不是你的錯。重要的是,要將錯誤轉換成一個經驗。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從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似乎已經成為了一條鐵律。

洪蘭教授的觀點卻反其道而行之:在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為什麼呢?洪蘭教授又引用了一句經典名言。

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樹的能力來評斷一條魚,它將終其一生認定自己是個笨蛋。——愛因斯坦
大人會嫌孩子不好,主要是因為拿孩子互相比較。不要把孩子跟另外的孩子比,基因不同,後天生長的環境也不同,所以比是不公平的。孩子只能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就應該獎勵他。

▲ 4個雙胞胎的大腦圖顯示,同一個父母帶,同樣的教育方式,但是大腦結構卻顯示不一樣

她說,上天是很公平的,空間能力好的人往往語言能力不怎樣;語言能力好的,空間能力常較差。

也就是說,大腦是個有限的資源,很少人得天獨厚樣樣都好,所以我們不必去苛求孩子。

愛因斯坦的腦在他死後捐了出來,並被做了詳細的分析,結果發現他在掌握空間的頂葉、顳葉交會處的確比別人大15%,他的腦細胞也比別人多。但是愛因斯坦到三歲才會說話,如果生活在現在,會被認為語言遲緩,他的私人書信及日記被公布後,有人認為他是閱讀障礙者。

他的右腦比較發達,很可能跟他左腦功能不甚強,他自然地去用他最擅長的腦去處理訊息有關。

因此,教育者應該順其自然,要教會孩子了解自己的長處,接受自己的短處。

重要的是有什麼能力,而非缺乏什麼能力。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孩子,你會看到他的長處。用正向的態度去看事情,你會看到解決的方式。

允許孩子犯錯

讓他從錯誤中學習經驗

要允許孩子犯錯,只是不要犯第二次錯。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不曾犯過錯的人,表示他從未嘗試過新的事物。」

洪蘭教授說,不要因為孩子做某件事做的不好而罵他。

因為,罵會讓孩子對這個東西恐懼,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抗拒,離的更遠。同理,如果我們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每天因為分數打罵孩子,孩子會不會因為恐懼學習而變得畏手畏腳?答案是肯定的。

為什麼呢?因為挫折是一種不良的情緒,而孩子的成長可以以長帶短。

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3個方法:運動、遊戲、閱讀

什麼樣的生活經驗可以使神經活化得快,分支得密?

洪蘭教授的答案是:運動、遊戲和閱讀。

1. 運動

當人在運動時,會刺激多巴胺、血清張素、正腎上腺素這樣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而正是這些是促使神經連接的關鍵。
所以,肚子餓的時候,做功課沒有效率,剛運動完讓孩子去做功課效果好。
因為,運動使大腦加速運轉。拿老鼠做實驗顯示,有運動的老鼠負責記憶的海馬回比沒有運動老鼠的大了15%,重了9%,神經細胞的樹狀突和突觸增加了25%。
除此之外,運動還使大腦年輕。有運動的兩歲老鼠大腦與六個月大的老鼠一樣年輕,有運動的老鼠大腦遭活性氧氧化分解的脂肪與DNA比較少。遊戲不是學習的敵人,它是學習的夥伴,遊戲是大腦成長的營養劑。

從遊戲中可以培養孩子的基本能力,而且會玩的孩子EQ高,可以在團體遊戲互動中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完成他的社會化。
孩子遊戲的時候,想像力在發揮,而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如果你太兇,就沒有人喜歡跟你玩,太懦弱別人就要欺負你。這些都可在遊戲中感悟習得。
小時候不會跟別人玩的孩子,長大後只會玩電子遊戲,因為只有電玩這種沒有生命的玩伴能夠忍受孩子重複、不合理的咒罵和毆打而不離去。
她同樣提供了實驗佐證:兒童遊戲時,會產生一種特殊的物質,這種物質經過提取後,能幫助神經分叉快速地生長。在洪蘭教授看來,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閱讀會改變大腦,閱讀是最快的吸取信息的方式,眼睛一分鐘看字668個字,說話最快一分鐘250個字,閱讀比說話快3倍。
閱讀是讓孩子「靜下心來」深入看世界,它是孩子智力發展的無限延展。
閱讀將別人的經驗內化成自己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學習無限的知識。
那麼,如何增加閱讀能力呢?她認為,大量閱讀課外讀物才是真正增加閱讀能力的方法。
要讓孩子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因為凡是走過都會留下痕跡,廣泛閱讀會增加一個人的背景知識,背景知識,決定了你所看到的東西。

腦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的可塑性是終身的,人終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經驗而重塑他的大腦。

來源:中國教師報,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閱讀和遊戲!
    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孩子主動地學習效果最好;不存在「輸在起跑線上」、「3歲定終身」等說法,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要將錯誤轉換成經驗,在哪裡跌倒,換個地方爬起來;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作為一名教育家,洪蘭也曾是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腦科學家。
  • 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閱讀和遊戲
    其實,遊戲才是學習的好夥伴,而最好的遊戲就是和同伴玩。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哪怕是會說話的機器人,按下按鈕,它也只是會說「Hello」,再按一下按鈕,會說「How are you」。但是人不一樣,孩子跟朋友玩的時候有各種可能性,我們甚至看到兩個孩子沒有任何的玩具就玩對方的手。
  • 【教育文摘】洪蘭: 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運動、閱讀和遊戲!
    今天,洪蘭教授將用腦科學告訴各位家長的是:學習沒有起跑線,大腦終生具有可塑性;逼迫難以成就孩子,孩子想學的時候學得最快;大腦是個有限的資源,很少人得天獨厚樣樣好;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 洪蘭: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閱讀和遊戲!
    家長也喜歡說:「一樣給你吃、給你穿,人家考100分,你考50分,人家考第一名,你考最後一名。」成長是慢慢來的,待到自熟莫催它,這個大腦末梢端加重的事情很辛苦,也沒有什麼用。運動後做作業效果最好學習的時候,神經迴路是會改變的。
  • 【專家特供】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閱讀和遊戲!
    我們大腦裡有個部分叫前腦,也叫做總裁腦。我們的計劃,情緒控制,策略都是前腦負責控制的。前腦一旦受傷,人格可能改變。所以我常跟家長講,不管孩子考試考的怎麼樣,絕對不能拎著孩子的頭去撞牆。因為大腦的每個部分都很重要,比如下圖中紫色和灰色交界的地方,是聽覺皮質。中國人特別喜歡打小孩耳光,你把他打傷了聽不見了怎麼辦呢?
  • 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閱讀和遊戲!
    在「金蘋果論壇」現場,洪蘭教授給大家帶來了一場關於孩子大腦發展密碼與教養的藝術為主題的講座,關於孩子的大腦開發,關於愛的科學與藝術,洪蘭教授告訴大家:逼迫式學習難以成就孩子,孩子想學,偷著學學得最快;沒有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人生是馬拉松,跑到終點才是贏家;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她說,孩子是上天給你的福賜
  • 洪蘭: "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運動, 閱讀和遊戲! "
    也就是說,大腦是個有限的資源,很少人得天獨厚樣樣都好,所以我們不必去苛求孩子。愛因斯坦的腦在他死後捐了出來,並做了詳細的分析,發現他在掌握空間的頂葉聶葉交會處的確比別人大15%,他的腦細胞也比別人多。但是愛因斯坦到三歲才會說話,如果生活在現在,會被認為語言遲緩,他的私人書信及日記被公布後,有人認為他是閱讀障礙者。
  • 著名腦科學家: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運動、閱讀和遊戲
    所以我常跟家長講,不管孩子考試考的怎麼樣,絕對不能拎著孩子的頭去撞牆。因為大腦的每個部分都很重要,比如下圖中紫色和灰色交界的地方,是聽覺皮質。中國人特別喜歡打小孩耳光,你把他打傷了聽不見了怎麼辦呢?其實,遊戲才是學習的好夥伴,而最好的遊戲就是和同伴玩。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哪怕是會說話的機器人,按下按鈕,它也只是會說「Hello」,再按一下按鈕,會說「How are you」。但是人不一樣,孩子跟朋友玩的時候有各種可能性,我們甚至看到兩個孩子沒有任何的玩具就玩對方的手。
  • 【重磅報告】著名腦科學家: 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運動、閱讀和遊戲!
    其實,遊戲才是學習的好夥伴,而最好的遊戲就是和同伴玩。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哪怕是會說話的機器人,按下按鈕,它也只是會說「Hello」,再按一下按鈕,會說「How are you」。但是人不一樣,孩子跟朋友玩的時候有各種可能性,我們甚至看到兩個孩子沒有任何的玩具就玩對方的手。我們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總是希望他不要去玩,最好20個小時都在念書。這其實是不對的。
  • 著名腦科學家:激活孩子大腦的三個方法:運動、閱讀和遊戲
    其實,遊戲才是學習的好夥伴,而最好的遊戲就是和同伴玩。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哪怕是會說話的機器人,按下按鈕,它也只是會說「Hello」,再按一下按鈕,會說「How are you」。但是人不一樣,孩子跟朋友玩的時候有各種可能性,我們甚至看到兩個孩子沒有任何的玩具就玩對方的手。我們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總是希望他不要去玩,最好20個小時都在念書。這其實是不對的。遊戲不是學習的敵人,是學習的夥伴。通過遊戲,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 著名腦科學家: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方法——運動、閱讀和遊戲
    其實,遊戲才是學習的好夥伴,而最好的遊戲就是和同伴玩。但是人不一樣,孩子跟朋友玩的時候有各種可能性,我們甚至看到兩個孩子沒有任何的玩具就玩對方的手。我們有些家長對待孩子,總是希望他不要去玩,最好20個小時都在念書。這其實是不對的。遊戲不是學習的敵人,是學習的夥伴。通過遊戲,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而且我們發現,會玩的孩子其學業成績也會比較好,EQ高。
  • 播優私塾姚老師: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臺灣的兒童教育專家洪蘭教授認為: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師。因此,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 與此同時,家長要支持孩子,要信任孩子,但也要管教孩子。因為,父母所制定的規矩和限制並不會讓孩子感到難受,相反的,這會形成一種規矩,讓他們有安全感。孩子最怕的是,家長今天和明天立的規矩不一樣。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教授揭秘: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他表現得不夠聰明,可能只是你沒有幫他激活開發他的大腦而已。著名的腦科專家洪蘭教授及其團隊發現,激活我們孩子的的大腦並不難,只需要三個方法。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有什麼變聰明的秘訣,是我們的父母自己沒有掌握這三種科學激活孩子大腦的方法。
  • 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讀、運動和遊戲!
    關於孩子的大腦開發,關於愛的科學與藝術,洪蘭教授告訴大家:逼迫式學習難以成就孩子,孩子想學,偷著學學得最快;沒有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人生是馬拉松,跑到終點才是贏家;運動、遊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
  • 運動,是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方法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加強孩子的學習能力、增強孩子的團隊意識,是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方法。如何讓孩子安全健康地動起來,看看這篇文章能否幫到您?為什麼運動是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方法?一運動能提高孩子認知能力運動能有效促進孩子大腦發育,各種運動的肢體動作都會直接受神經系統的支配和調節。運動時心跳加快,血管適度收縮,血液循環加速,大腦的供血量就會大量增加,從而有利於大腦神經細胞的代謝,促進腦細胞的正常發育,對孩子的智力發展、認知能力提升非常有益處。
  • 激活孩子大腦的3個方法,家長們要了解一下,比花錢報興趣班靠譜
    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想要孩子變得聰明機靈,激活大腦啟、發思維必不可少。為此,不少父母從小就給孩子上興趣班,希望孩子多掌握一些技能和知識,也能激活大腦,變得更加聰明。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管用嗎?其實,想要激活孩子的大腦,並不一定要依靠大量的教學和練習。
  • 著名教育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辦法,除了閱讀外還有兩種
    在人類的大腦研究方面,頗有成就。腦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的可塑性是終身的,作為著名教育家的洪蘭,曾在講座中表示:「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三個方法,除了閱讀外還有運動、遊戲這兩種方式」。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3個方法:①閱讀:洪蘭教授認為,說話是本能,但閱讀是習慣。閱讀是獲取信息最快的方式,人的眼睛一分鐘可以快速看600多個字,而說話,一分鐘內最多說250個字。她還表示,閱讀可以改變大腦。
  • 孩子不夠聰明?腦科教授三個方法,科學激活孩子大腦,學渣變學霸
    著名的腦科專家洪蘭教授及其團隊發現,激活我們孩子的的大腦並不難,只需要三個方法。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有什麼變聰明的秘訣,是我們的父母自己沒有掌握這三種科學激活孩子大腦的方法。孩子與社會融入第一步,就是和同伴一起做遊戲。
  • 著名教育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有3個方法,建議家長為孩子收藏
    ,並且從孩子出生後就一直在實踐洪蘭教授提到的激活孩子大腦的3個方法,我自認為效果明顯。,還提出了另外兩個可以刺激孩子腦神經快速發展的方式——運動和遊戲。孩子運動時,大腦會分泌出多巴胺、血清張素等神經傳導物質,因此運動時和運動後的一段時間內,孩子大腦反應速度會更快,記憶力、專注力等能力都會更好。
  • 腦科學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最好的3個方法,在家也能輕鬆完成
    洪蘭教授否定了,家長為了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把開發大腦的重心都放在了孩子六歲之前的理論。並且洪蘭教授還提出激活孩子大腦有3個方法,很簡單在家就可以給孩子做。 激活大腦的3個方法 1.閱讀 洪蘭在這次演講中表示激活孩子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