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歷史課本,文革被重新定性!
高中一年級學生拿到歷史課本,發現對文革的定性與以前不同了。由過去的「艱難探索」改變為:「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而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這一對文革定性的變化達到了正本清源,恢復了40年前全黨關於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文革的定性。
-
高一歷史課本已經改了,明年初中歷史教材呢?
9月1日,高中一年級學生拿到歷史課本(《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發現對文革的定性與以前不同了,由過去的「艱難探索」改變為:「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而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
中國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徹底否定文革
中國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把文化大革命描述為一場領導人錯誤發動的內亂,完整遵循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對文革的定性。
-
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 教科書將文革描述為領導者錯誤發動內亂
高中一年級學生拿到歷史課本,發現對文革的定性與以前不同了。由過去的「艱難探索」改變為:「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而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
電影遭抵制,為什麼《82年生的金智英》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
近日,一部韓國電影引起網友的廣泛討論,它就是講述女性困境的《82年生的金智英》,電影是根據韓國作家趙南柱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古往今來,有過無數作品來講述女性相關的故事,那為什麼這部作品的問世會在韓國引起這麼大的反響呢?
-
讀《課本上不說的歷史》
大賽旨在推動中學生發現、記錄、認知「身邊的歷史」,它目前已吸引了全國500所中學、10000多名學生、1000多位教師、教研員參與。最近,編者從近萬篇參賽稿件中精挑細選出31篇佳作,結集出版了《課本上不說的歷史:中學生筆下的百年家國記憶》一書。近年來,「民間寫史」悄然升溫,而《看歷史》是中國第一本歷史新聞類雜誌,其堅持和倡導的歷史非虛構寫作,獲得了眾多學者和讀者的認可。
-
臺灣新版高一歷史課本將露面,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
中小學歷史課本該長什麼樣子?這是個好問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在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說,看看美國中學歷史課本,大都從前殖民時期,殖民地時代,一路講到獨立戰爭、兩次大戰勝利迄今。版本雖因人因地而有不同,但都有效的建立了美國國民榮耀感。
-
王海光:文革是增長社會理性認知最好的歷史
為什麼我們會對當代人修當代史產生懷疑?因為中國學者做學術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跟著潮流走。包括官方的項目、資金,它大都是用在那些講好話的東西上面。跟著這個潮流走也就失去了評價當代史的客觀、公正的尺度。作為學者,可以不必理那些東西,在現有的生存條件下,做自己的研究。但在中國,為學術而學術的勁頭不足,人們總是想為學術而追求學術外的東西,用自己的知識換取一定的名聲、地位、金錢。
-
網傳南京大屠殺歷史教科書不提 1957年書中就有
1963-1968年,經盛鴻就讀於南京大學哲學系,上世紀70年代末,他入南京大學歷史系讀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生,是文革後最早的一批研究生,「可以說我一直在南京求學,但我們的老師從來不講南京大屠殺,教科書也不提,任何中國近現代史的書籍都不提。」 質疑 網友找出當年課本:有這段歷史! 消息一出來,引發網友熱議並質疑。
-
九月開學,臺灣毒害下一代的新「臺獨」歷史課本又要上路了!
【兩岸快評第135期】 九月即將開學,在臺灣,備受關注的2019年版高中歷史課本也將上路使用了。 直到8月,臺灣新的歷史課本終審版才逐一露面。據臺媒報導,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地位未定論」。
-
新高一福利!最新版高一各科電子課本免費下載了
2020年春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都將逐步統一使用統編部編版新教材語文、政治、歷史等(其它教材要在2022年全國統一全部使用),目前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已經開始全部使用人教版、部編版教材。由於新教材改版,部分教材未能及時發到學生手中,導致學生手中無教材。
-
北島:文革中的北京四中
他出過俄語語法專著,且日文好,據說他的俄文是靠日文課本自學的。他另有一手高招,可仰躺在學校遊泳池的水面上看報紙,手腳不動。我俄語沒學好,倒是暗中偷學了這一手,但一不留神會灌上兩口水。 英語老師項立斜穿校園,總會引起注意。他教英文,把自己先教成英國紳士:夏天穿白色西服;冬天穿吊帶短褲,白色長襪,鋥亮的皮鞋。他上課會把全套刀叉帶到教室,配上餐巾,演示西餐的規矩。
-
高中課本大「變臉」 「魯迅大撤退」惹爭議(圖)
一位叫做「陰謀小集團」的網友為魯迅「叫屈」:「為什麼魯迅先生被踢掉這麼多好的文章,從小他的文章就是重點學習的內容,現在突然來個大轉彎,真的是對學生好嗎?」 一位叫「末小瓶」的網友憤憤地表示:「為什麼《藥》會被踢出來?!當年它帶給我的震撼是相當大的!難道說如今再提人血饅頭已經過時?還是不敢讓祖國的花朵直面鮮血淋漓的人生?」
-
島內高一歷史課本竟宣揚「臺灣主權未定」,想為「法理臺獨」鋪路?
臺灣新課綱8月上路,已審查過關的南一版新編高中第一冊歷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引發質疑。
-
台歷史新課本 從臺灣史開講 大陸變「中國」
九月開學後,臺灣高一學生將接受新的全新的課程,尤其是以往偏重中國史及蓋棺論定的歷史課程,在「由近及遠」、「略古詳今」的二大原則下,「臺灣當代史」成為高一新課程《臺灣史》的重點之一,許多現存的政治界、學術界、文化界、產業界人物,例如施明德、李登輝、陳水扁、李遠哲、白先勇、黃春明、林懷民、余光中、侯孝賢、賴聲川、南方朔、張忠謀、主演《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凌波……等都躍然於教科書中。
-
憶文革:動蕩中的記憶
[摘要]從「文革」進程來看,如果簡單概括,成人始自造反、奪權,然後鬧派性;學生們始自走上街頭,破舊立新,隨後放任自流,於無所事事中到處生事,無所作為中無所不為。不過他對彭真印象很好,說此人會講話,沒有架子。記得那天回家後,我還把這道聽途說的消息告訴了祖父,他一臉凝重的神色好像讓我感到了不祥。不過我當時只覺得好奇、好玩兒、得意。因為作為六年級的小學生,最高興的事莫過於自己說的話能引起大人們的重視。此前不久,祖父有天對我說,放學後別回家,到南河沿的文化俱樂部(即歐美同學會)找他吃飯。
-
雷頤:必須擠出文革的膿,中國才能健康往前走
今天的人們為什麼一談到文革,還有感情上種種不同的反應,也說明我們若干年前的歷史還沒有得到完整的清理,文革還會觸發人們對現實的各種思考,或者帶來創痛。為什麼溫家寶總理將政治體制改革和文革重演聯繫在一起?或者這也是他思考的結果。實際上知識界多少年以來,一直強調的就是這個問題。
-
「文革」不能也不會捲土重來
網際網路上有一些關於「文革」的談論。那場持續十年的內亂給中國帶來巨大災難,在「文革」發動50周年這個時間節點上,出現一些討論是正常的。但另一方面,若是把這種討論看作一種認識上的「撕裂」,恐怕與社會真實思想面貌不太對得上。或者換句話說,中國社會看待「文革」的共識遠遠大於分歧。
-
美日韓歷史課本裡的大秦帝國,韓國歷史竟比中國要高一等!
作為第一個統一中原的帝國,大秦帝國是中國歷史上的榮耀,雖然存在時間很短,爭議很大,但史學家對秦朝有很高的歷史評價。那麼在美國、日本和韓國的歷史教科書中,又是如何看待這一段歷史的呢?
-
特殊年代的英語課本
與兒子的英語課本相比,無論是課本內容還是單詞數量,都貧乏的可憐,即便如此,仍有「根據形勢的發展,教學的需要,增刪部分內容(編輯說明)」的可能。 翻開課本,第一篇即是The Sun Is Chairman M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