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歷史新課本 從臺灣史開講 大陸變「中國」

2020-12-20 搜狐網

綜合報導 從今年九月開始,臺灣高中生所上的歷史課,將不再從周口店山頂洞人的中國古代史開始,而是由圓山遺址的臺灣史開始。這將是歷史課程與歷史認知的革命。另外,審核通過的各版本中,提及中國的部份,都稱「中國」,而不是依照慣例稱「中國大陸」或「大陸」,近代史提及年代的部份,則是「民國」與「公元」並存。

  九月開學後,臺灣高一學生將接受新的全新的課程,尤其是以往偏重中國史及蓋棺論定的歷史課程,在「由近及遠」、「略古詳今」的二大原則下,「臺灣當代史」成為高一新課程《臺灣史》的重點之一,許多現存的政治界、學術界、文化界、產業界人物,例如施明德、李登輝、陳水扁、李遠哲、白先勇、黃春明、林懷民、余光中、侯孝賢、賴聲川、南方朔、張忠謀、主演《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凌波……等都躍然於教科書中。

  八種版本通過審查

  依照臺灣編譯館今年七月十七日公布的「高一上學期各必修科目教科用書已審查通過版本」,歷史科共有三民、全華、東大、南一、泰宇、康熹、翰林、龍騰等八家出版社通過審查,各版本歷史課本內容,都從史前歷史、早期臺灣或臺灣原住民談起,接著談及荷蘭、西班牙時代,鄭成功政權、清治臺灣、日治殖民等。

  目前正發動萬人倒扁行動的施明德,在新的高中《臺灣史》審定本教科書中,被形容為威權體制期間反對運動的「靈魂人物」;陳水扁勝選連任前夕所爆發的「三一九槍擊案」,也出現在教科書的「大事年表」中。

  兩蔣時期 定位為威權體制

  近代臺灣史部份,則提到戰後臺灣政治變遷,包括戰後初期的臺灣政局、威權體制、從戒嚴到民主社會等,除了早期的二二八事件,黨外民權運動像是雷震事件、長老教會與人權宣言、美麗島事件等,都納入教科書中,另外像九二一大地震、近代臺灣外交、臺灣文學、高科技產業、證嚴法師與慈濟功德會等,也都是課本內容。

  新的高中臺灣史教科書中,兩蔣在臺統治四十年,被定位為「威權體制」、「強人政治」。對抗威權體制的,首推雷震主持的《自由中國》雜誌,但後來雷震被羅織「知匪不報」的罪名遭到監禁,《自由中國》亦隨之解散。

  施明德是反對運動靈魂人物

  接下來就是影響臺灣民主深遠的「美麗島事件」。在翰林版教科書中,施明德被形容為「反對運動中的靈魂人物」,在審判期間,一直被認為將判處死刑。在大審庭訊中,施明德書寫了六萬多言的答辯書,題為〈一個奉獻者的最後剖白〉,他在剖白中說,「我毫不懷疑地深信:總有一天,歷史法庭一定會還我公道。」

  明文納入臺灣地位未定論

  今年高一歷史課綱去年修訂時引起軒然大波,最後刪掉較爭議的部分,但較大的不同是課綱明文納入臺灣地位未定論,推翻開羅宣言授權「中華民國」接受臺灣的傳統認知,不過各版本只能陳述事實。如中日和約只寫到日本放棄臺灣,但未說給誰,要認為是給「中華民國」或臺灣等,由歷史老師自己解釋。

  另外,審核通過的各版本中,提及中國的部份,都稱「中國」,而不是依照慣例稱「中國大陸」或「大陸」,近代史提及年代的部份,則是「民國」與「公元」並存。

(責任編輯:松木)

相關焦點

  • 臺灣的中學歷史課本怎樣教「大陸史」?(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我是1976出生在臺灣,讀中學時大約已是1985年上下,那時的歷史課本,教我們的「本國歷史」仍然教的是「中國」的歷史,並沒有特別區分什麼「臺灣史」。但現在呢?
  • 九月開學,臺灣毒害下一代的新「臺獨」歷史課本又要上路了!
    【兩岸快評第135期】   九月即將開學,在臺灣,備受關注的2019年版高中歷史課本也將上路使用了。  直到8月,臺灣新的歷史課本終審版才逐一露面。據臺媒報導,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地位未定論」。
  • 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我又被氣到了!
    這不,一條由央視網快看頻道發布的話題#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已經上升到熱搜第4位了,138萬多的熱度且還在持續上升。新聞內容是這樣的:不怕趙雲變馬雲,就怕趙雲成了外國人!臺灣「108課綱」這學期上路,中國史被大幅精簡,漢唐盛世、帝王將相的名字基本上幾乎消失在臺灣新世代的記憶中。新課納大幅增加東亞史,把中國史納入到東亞史的一部分。其實早在前幾年,臺灣課本就把中國歷史併入東亞史了。三國鼎立為什麼消失?
  • 臺灣這屆家長太難了!新版臺課本被曝多處失實,篡改抹黑大陸
    在近期就有一位初二學生的家長在社交網站上發視頻,爆料初二學生的地理課本中有多處描述錯誤的地方,此次以外,臺灣地區地理課本上還出現造謠抹黑大陸等莫須有事例。臺灣家長發聲在近期,臺灣律師蘇逸修就在社交網站上發文表示,他發現正在就讀初二女兒所讀的地理課本上,出現了大量抹黑大陸的「造謠內容」,且在該書本上還出現了多處對大陸經濟發展描述錯誤的言辭信息。對此,這位家長還曬出了臺灣地區地理課本,稱「康軒版」地理講義中,不僅對大陸的經濟情況進行錯誤地描述,還扭曲了歷史的事實等。
  • 中郵變臺郵 臺灣寄信到大陸從「國家」變地方
    中郵變臺郵 臺灣寄信到大陸從「國家」變地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3日 10:24 來源: 一早總公司換上新招牌,外觀掛上紅布幔,但由於改名程序太過倉卒,今天上午公司網頁仍忘了更改,「中華郵政全球信息網」高掛網站首頁上。服務郵政公司近20年的高層主管忍不住感嘆,改名過程確實太匆促,未來寄信到中國大陸,使用「臺灣郵票」等於直接從「國家」降格為地方,員工搖頭說「我們反而是吃虧了」。
  • 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歷史,小學課本都宣揚「加入聯合國」?
    最新的一個細節是,在臺灣新編撰出版的歷史課本中,與中國傳統歷史相關的內容遭到了大幅刪減,比如介紹中國早期文明的夏商周到隋唐時期的內容總共加起來也才不到兩千字。而且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的教育部門將原本的中國史課程改成了東亞史課程。這一變化背後可能有很豐富的含義。
  • 臺灣新版高一歷史課本將露面,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
    臺灣的「憲法」開宗明義就說「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憲法」也讓蔡英文每月笑納47萬(新臺幣,下同)餘薪水,臺當局「教育部長」20萬,外加年終及各種福利。他們榮華富貴皆來自「中華民國」的名位,但他們如何對待「中華民國」歷史?臺灣準備執行的「108課綱」(2019年課綱)歷史課時數減少、教材刪減、主題式編寫。於是,中國史的的安排如下:小學沒有中國史。
  • 「文化臺獨」再添一筆:臺高一歷史課本認定臺灣「主權未定」
    據臺媒報導,八月新學期開始,臺灣新課綱高中歷史課本陸續出現「臺灣主權未定論」。
  • 台歷史課本稱「臺灣主權未定」 為「法理臺獨」鋪路?
    臺灣新課綱8月上路,已審查過關的南一版新編高中第一冊歷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引發質疑。  據臺灣《中國時報》23日報導,多名高中及大學教師轉發南一版高一歷史第一冊的內容,其中第142頁在提及「統治臺澎的正當性」時稱,「《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是否真是中華民國統治臺灣正當的來源,已得到許多質疑……兩個宣言都僅有聲明或公告的地位,並無正式條約的效力」,即出現「臺灣地位未定」的論調。
  • 臺灣歷史課本抹去中國史,還能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自2020年9月新學期開始,臺灣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就收到了最新的歷史課本,課本裡中國史內容僅用6000字簡單概述,只需不到半小時就可快速讀完,2400年華夏精彩歷史,就這樣被縮減、抹去。此舉明顯是淡化中國意識,企圖給學生灌注「獨立思想」,以此拉開兩岸距離,抹去臺灣和祖國母親的歷史淵源,切斷兩岸文化交流。馬英九主政時期,將部分歷史的真相進行了重新還原。自臺灣民進黨上臺之後,一系列的「獨化」舉措,將兩岸關係推至冰點。
  • 台歷史教材用DNA否定臺灣人與大陸關係 臺學者痛批
    圖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海外網9月2日電臺灣新課綱在新學期投入使用,臺灣歷史學者日前召開記者會,質疑新歷史課本中存在大量違反史實的「去中國化」內容,未來10年會有400萬學子受影響,呼籲第一線歷史教師秉持良心,團結起來拒絕這種教科書
  • 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
    有島內歷史教師向臺媒反映,由於新課綱把「中國史」改為「東亞史」,臺灣初中二年級學生拿到的新歷史課本中,中國古代史被大量刪減,「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消失。臺媒查證後發現,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歷史被刪到僅剩4頁,2000多年歷史僅用1600字就講完了,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延伸閱讀臺灣小學課本宣揚「加入聯合國」?
  • 面對臺灣新變局:大陸對臺政策為何不變?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電 題:面對臺灣新變局:大陸對臺政策為何不變?  中新社記者 石龍洪  今年1月臺灣政壇出現新變局,兩岸關係新增變數。但大陸方面仍表示,對臺方針政策一貫、明確,不因選舉結果而改變;同時,強調毫不動搖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海和平穩定。
  • 大陸名家作品在臺遇冷 歷史小說更得臺灣讀者心
    大陸名家作品在臺遇冷 歷史小說更得臺灣讀者心     即使如餘華/《中時電子報》   中新網4月22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大陸書壇的暢銷書引進臺灣未必暢銷,即使如餘華、賈平凹、王安憶等名家,在臺灣也多半只能「叫好」而不到「叫座」的程度。倒是散文及較輕鬆的大眾文學、歷史小說,近年在臺灣抓住了一部分人的胃口。
  • 臺灣大學生三晉行:山西是一本活生生的歷史課本
    臺灣大學生三晉行:山西是一本活生生的歷史課本   「中華五千年看山西,但我們在這裡看到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僅僅是五千年,十分深厚,是一堂活生生的歷史課,比我們在課本裡讀的要深刻得多」,第一次到大陸的臺灣大學學生張永梁13日對記者說。
  • 臺灣「民心在變」!臺籍代表:生於臺灣 願歸於大陸
    來源:澎湃新聞陳雲英來自臺灣,是經濟學家林毅夫的夫人,是中國特殊教育第一人。今年3月初,她再次以臺灣省籍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在北京履職。陳雲英。澎湃新聞記者 湯琪 圖無論在大陸,還是在臺灣,陳雲英走到哪裡都自帶光環。
  • 臺灣中學課本上滿滿的中國元素,引發臺教授質疑,網友:內心偏見
    9月2日晚,臺灣某大學教授李筱峰在facebook上貼出了一張照片引發臺網友的關注。他指出臺灣的南一書局出版的初中課本的封面大含中國(大陸)元素,封面上包含上海的東方明珠塔、和諧號高鐵、駱駝、敦煌等具有中國意象的元素。
  • 強行「去中國化」,臺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從商周到隋唐...
    有島內歷史教師向臺媒反映,由於新課綱把「中國史」改為「東亞史」,臺灣初中二年級學生拿到的新歷史課本中,中國古代史被大量刪減,「三國鼎立」時期的內容甚至完全消失。臺媒查證後發現,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歷史被刪到僅剩4頁,2000多年歷史僅用1600字就講完了,課程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 臺灣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學者斥責:傷害臺灣未來
    新教材刻意「去中國化」 扭曲事實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她標記了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 對於「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她用了「震撼」這個詞。說明它不再強調孔廟對於整個臺灣文化教育方面的貢獻了。曹若梅認為,新版教科書刻意強化所謂「臺灣主權獨立」的「臺灣意識」,企圖刻畫兩岸對立,切斷臺灣與大陸在歷史和文化傳承上的連結。
  • 臺灣高中歷史課本再變臉,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這樣洗腦下一代
    」、「國際競爭時期」、「鄭氏治臺時期」、「清領時代」、「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和國民黨退守臺灣。但李登輝時期「大中國」意識仍然是臺灣的主流,他只能「挾帶私貨」,放任學者鼓吹「臺獨」史觀,其中便有杜正勝的「同心圓」理論,這個理論將臺灣視為和大陸毫無聯繫的一個孤立的點,鼓吹改變中國視角,從臺灣出發,由內而外,由近而遠了解歷史,認識世界。在此理論基礎上,校園教育開始漸漸抽離中國內容,以臺灣本土內容為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