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臺獨」再添一筆:臺高一歷史課本認定臺灣「主權未定」

2021-03-02 今日海峽

據臺媒報導,八月新學期開始,臺灣新課綱高中歷史課本陸續出現「臺灣主權未定論」。其中,臺灣龍騰出版社版本的高中歷史課本在談到戰後臺灣歸屬時,幾乎是逕自認定「臺灣主權未定」,對《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等幾個重要文件僅一筆帶過。

 

龍騰版課本談戰後臺灣歸屬,第103頁正文以「臺灣地位未定論」為標題,表示「二戰結束後,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盟軍接收,惟戰後的主權歸屬,仍須留待國際條約訂定後方能確認……這是『臺灣地位未定論』的歷史背景」。

同頁的小百科則寫道:「開羅宣言是類似『新聞公報』的性質,而波茨坦宣言則是屬於『公告』的意涵,兩者都不具備國際條約的效力「;在問題思考欄目則簡單列出上述4文件內容各約一行,並提問:」有人認為臺灣主權歸屬『中華民國』,有人則主張臺灣主權未定,請由上述資料提出你的看法。」

 

對此,龍騰文化總經理陳美妃回應,臺灣「主權」歸屬本來就有兩派說法,課本不能只講一種;此外龍騰版問題思考欄也已呈現「已定」和「未定」兩派主張,她問過主編,主編表示課文刻意只給一小段,讓學生自己去查條約,然後形成自己的歷史認同。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認為,此舉是要把「臺獨」理念強加於年輕學生,給島內學生洗腦,對《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等幾個重要文件,出版商僅一筆帶過,希望讓學生自己去查閱文件內容,根本是推托之詞。臺當局意圖搞「去中國化」、培養「天然獨」,為民進黨準備實現「臺獨」做思想上的準備,這十分危險。

 

據臺媒分析,「臺灣主權未定論「只是新版歷史課本的諸多問題之一,說穿了,是蔡當局想 「獨」而不敢「獨」,卻任由歷史課本「帶風向」,淪為政治宣傳工具,變成「類建國白皮書」。

自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在「法理臺獨」前途渺茫、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文化臺獨」愈演愈烈,從呼籲臺灣青少年禁止玩「扯鈴」到慈寧宮撤除臺北故宮南院十二獸首陳列,從「去孫中山」到「去蔣介石」……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蔡當局「文化臺獨」不但歪曲中國歷史,亦製造兩岸對立,更與陳水扁執政時期民進黨當局在文化教育領域大力推行的「去中國化」一脈相承,其根本目的無外乎將臺灣地區的歷史與祖國大陸的歷史分割,意圖否定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神聖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事實。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認為,歷史不會改變,知識也不會被封鎖,就算民進黨現在強行植入「臺獨」史觀,這種教育實際上是一種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圖片出處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網絡,轉載誠請註明出處「今日海峽」)



相關焦點

  • 台歷史課本稱「臺灣主權未定」 為「法理臺獨」鋪路?
    臺灣新課綱8月上路,已審查過關的南一版新編高中第一冊歷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引發質疑。  據臺灣《中國時報》23日報導,多名高中及大學教師轉發南一版高一歷史第一冊的內容,其中第142頁在提及「統治臺澎的正當性」時稱,「《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是否真是中華民國統治臺灣正當的來源,已得到許多質疑……兩個宣言都僅有聲明或公告的地位,並無正式條約的效力」,即出現「臺灣地位未定」的論調。
  • 島內高一歷史課本竟宣揚「臺灣主權未定」,想為「法理臺獨」鋪路?
    臺灣新課綱8月上路,已審查過關的南一版新編高中第一冊歷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引發質疑。
  • 臺灣新版高一歷史課本將露面,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
    中小學歷史課本該長什麼樣子?這是個好問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在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說,看看美國中學歷史課本,大都從前殖民時期,殖民地時代,一路講到獨立戰爭、兩次大戰勝利迄今。版本雖因人因地而有不同,但都有效的建立了美國國民榮耀感。
  • 九月開學,臺灣毒害下一代的新「臺獨」歷史課本又要上路了!
    【兩岸快評第135期】   九月即將開學,在臺灣,備受關注的2019年版高中歷史課本也將上路使用了。  直到8月,臺灣新的歷史課本終審版才逐一露面。據臺媒報導,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地位未定論」。
  • 臺灣「108課綱」歷史課本將露面,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
    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圖片來源:臺媒)中小學歷史課本該長什麼樣子?這是個好問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在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說,看看美國中學歷史課本,大都從前殖民時期,殖民地時代,一路講到獨立戰爭、兩次大戰勝利迄今。版本雖因人因地而有不同,但都有效的建立了美國國民榮耀感。其他世界各國也莫不如此,戰後70年了,日本歷史教科書一直在持續淡化二戰的侵略過程與殖民事實,視主流史觀為「自虐史觀」,即使因此與亞洲各國反目也在所不惜。
  • 臺灣教師之憂:「臺獨」歷史教科書戕害下一代
    新華社臺北10月9日電(記者趙博、許雪毅)「從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代起,『臺獨』勢力一刻不曾放鬆對青少年的毒害。他們將『臺獨史觀』一點點塞進教科書。時至今日,蔡英文當局搞出史上最『獨』歷史課本!」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潘朝陽痛心疾首地說。 新學年開學以來,根據新課綱編寫的新版《臺灣史》教科書進入高一、初一課堂。
  • 臺灣高中歷史新課綱刻意"去中" 專家批根本是"臺獨建國工程"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臺灣網8月31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島內2019年新課綱上路,因不滿新學期高一歷史課本充滿「臺灣地位未定論」,以「多元文化」或「海洋文化」之名矮化中華文化主體地位,由臺灣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等專家學者發起的「新三自運動」(歷史「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選擇周五(30日)開學日,再度召開記者會痛批。
  • 臺灣高中歷史新課綱刻意「去中」 專家批根本是「臺獨建國工程」
    中國臺灣網8月31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島內2019年新課綱上路,因不滿新學期高一歷史課本充滿「臺灣地位未定論」,以「多元文化」或「海洋文化」之名矮化中華文化主體地位,由臺灣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等專家學者發起的「新三自運動」(歷史「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選擇周五(30日)開學日,再度召開記者會痛批。
  • 邱毅:蔡英文當局把臺灣歷史作為「文化臺獨」工具
    蔡英文(視覺中國)中新社臺北10月3日電臺灣知名學者、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3日在臺北表示,當下,不少人對於臺灣歷史存在曲解、誤解;無法正確認識臺灣歷史,就很難讓社會真正團結與發展。據介紹,孫文學校將於13日起,連續八周開授「臺灣史專業講師認證班」課程。張亞中在3日舉行的記者會上指出,臺灣目前的一大問題是不同群體身份認同上的分歧、對立,臺灣歷史被刻意誤導是導致問題的關鍵原因,課本上的錯誤記載讓年輕人在史觀上出現偏差。
  • 臺灣學界教育界痛批新版歷史教科書
    翻開龍騰文化出版的高一歷史課本101頁,「臺灣地位未定論」的小標題躍然紙上。書中寫道:「舊金山和約」中日本只聲明放棄臺灣主權而未聲明將主權移交於哪個國家或政權。臺灣歷史學者王立本教授駁斥道,「《開羅宣言》明確將臺澎和東北歸還中國,並經《波茨坦公告》確認,《日本降伏文書》則提到要遵守《波茨坦公告》,這一條脈絡是清晰可見的。」他強調,尤其是1972年,大陸政府與日本發布的建交公報中,又一次明確了臺澎主權的歸屬,這些是白紙黑字的明文。「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不過是獨派對歷史掐頭去尾、片面切割的產物。」
  • 臺灣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學者斥責:傷害臺灣未來
    說明它不再強調孔廟對於整個臺灣文化教育方面的貢獻了。曹若梅認為,新版教科書刻意強化所謂「臺灣主權獨立」的「臺灣意識」,企圖刻畫兩岸對立,切斷臺灣與大陸在歷史和文化傳承上的連結。臺灣中學歷史教師 曹若梅:這些孩子現在面臨這樣的教材,三五年後,當他們擁有投票權的時候,很難做到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甚至「我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執政當局這一次修改課本的目標,我相信它不只是要搶選票,而是要落實「臺獨」理念。
  • 臺當局削減高中教材文言文未果 「文化臺獨」不得人心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題:「文化臺獨」不得人心——評臺灣當局有意削減高中教材文言文比重未果新華社記者 查文曄臺當局教育部門10日開會審議新課綱內容,其中備受關注的高中語文課本文言文比例維持45%至55%不變,老祖宗傳下的中華文化經典暫時免遭劫難。
  • 去「中」播「獨」,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遭痛批!
    翻開龍騰文化出版的高一歷史課本101頁,「臺灣地位未定論」的小標題躍然紙上。書中寫道:「舊金山和約」中日本只聲明放棄臺灣主權而未聲明將主權移交於哪個國家或政權。臺灣歷史學者王立本教授駁斥道,「《開羅宣言》明確將臺澎和東北歸還中國,並經《波茨坦公告》確認,《日本降伏文書》則提到要遵守《波茨坦公告》,這一條脈絡是清晰可見的。」他強調,尤其是1972年,大陸政府與日本發布的建交公報中,又一次明確了臺澎主權的歸屬,這些是白紙黑字的明文。「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不過是獨派對歷史掐頭去尾、片面切割的產物。」
  • 台歷史教材被指「媚日去中」 國民黨:「教育部長」下臺!
    國民黨團昨日(5日)痛斥,蔡英文當局、臺教育主管部門違背教育的啟發性本旨,新歷史課本「媚日舔日」,民進黨為了掌權而毒害下一代。他們要求蔡英文出來道歉,並要「教育部長」潘文忠下臺。據臺灣《中國時報》9月6日消息,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當日批評稱,蔡當局拿課綱及歷史課本「修正」,企圖突顯「臺灣地位未定論」,他質問道:蔡當局的政治目的為何?
  • 台歷史課綱竟刪三國歷史
    台歷史課綱大刪三國歷史,令人痛心,國民黨考紀會負責人、律師葉慶元直批「亡國必先亡史」。葉慶元提到過去在市政府服務時,日本濱松市的鈴木市長對他非常友善,說最崇拜的歷史人物是三國的趙雲,「如今臺灣的孩子們將不再知道什麼是三國,也不會知道誰是趙雲、誰是呂布了嗎?」
  • 臺灣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上路 學者直批「教育臺獨」貽害無窮
    新華社臺北8月30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上路。多位臺灣學者批評,新歷史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本質上是「去中國化」、搞「教育臺獨」,對臺灣貽害無窮。
  • 掃除「臺獨」 臺高中歷史新課綱讓綠營跳腳
    臺灣最新的高中歷史課綱到底為何物?為何會讓「獨派」人士如此不滿?   曾是臺灣「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修訂小組委員會」成員的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昨天在接受導報記者電話採訪時介紹,與以往的課綱所不同的是,這個臺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新版本」,徹底排除了「臺獨」及「皇民化」思想,在史觀上回歸「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所以『臺獨分子』更火大了」。
  • 臺新版教科書編入「臺灣主權未定論」 荒謬至極
    「臺灣主權未定論」在學界與政界早就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問題在於,這個學術上可以探討研究,甚至在政治上也能操作激蕩的議題或話題,並不適宜、更不應該成為基本教育的「國史」教材,臺當局更不能以「學術自由」為由,讓相異且對立的觀點「多元並陳」,製造混亂矛盾的「國家認同」!
  • 臺灣歷史老師堅持30年標記教材「去中國」化 結論令人震驚
    我們都知道臺灣最早的孔廟,叫做「全臺首學」。但是現在我們看到它把孔廟放到後面,叫做「民間信仰」,比如說跟城隍廟其它的把它放到一塊。那麼也就是不再強調孔廟對於整個臺灣文化教育方面的這種貢獻,就沒有了。曹若梅認為,新版教科書刻意強化所謂「臺灣主權獨立」的「臺灣意識」,企圖刻畫兩岸對立,切斷臺灣與大陸在歷史和文化傳承上的連結。
  • 臺灣初中地理講義多處抹黑大陸 民進黨必自食「仇中」惡果
    事實上,這已不是近期臺灣地區初中二年級教科書內容第一次出現爭議了。 新學期伊始,島內有歷史老師投書媒體,痛陳新版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中國歷史被大量刪減,「三國消失,武后不見」,其行徑令人髮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