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108課綱」歷史課本將露面,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

2020-12-19 中國臺灣網

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圖片來源:臺媒)

中小學歷史課本該長什麼樣子?這是個好問題。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在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說,看看美國中學歷史課本,大都從前殖民時期,殖民地時代,一路講到獨立戰爭、兩次大戰勝利迄今。版本雖因人因地而有不同,但都有效的建立了美國國民榮耀感。其他世界各國也莫不如此,戰後70年了,日本歷史教科書一直在持續淡化二戰的侵略過程與殖民事實,視主流史觀為「自虐史觀」,即使因此與亞洲各國反目也在所不惜。我能理解美、日政府國家立場的史觀,但看不懂臺灣的史觀。

「中華民國」自孫中山創建後,清楚的一脈相承,殆無疑義。臺灣的「憲法」開宗明義就說「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憲法」也讓蔡英文每月笑納47萬(新臺幣,下同)餘薪水,臺當局「教育部長」20萬,外加年終及各種福利。他們榮華富貴皆來自「中華民國」的名位,但他們如何對待「中華民國」歷史?

臺灣準備執行的「108課綱」(2019年課綱)歷史課時數減少、教材刪減、主題式編寫。於是,中國史的的安排如下:小學沒有中國史。初中歷史18個單元,與中國相關的只有3單元,佔1/6。1個單元就從商、周講到隋、唐、宋、元。1個單元從明、清的東亞,到晚清的東西方衝突。至於「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只佔0.5個單元。高中的中國史更是碎片式的嵌入東亞史,單元如「從漢、晉到宋、元時期東亞人群移動的特色與影響」等,中國史地位如此微不足道世界罕見,怎麼可能培養對國家的認同與榮耀感?

非但輕視,而且刻意曲解。時至8月,歷史課本終審版才逐一露面,各界赫然發現「臺灣主權未定論」相繼出現。同樣是質疑學界主流思想,日本政府刻意想模糊戰爭罪責,恢復國家榮光。這心態世人雖不能接受,但能理解。享盡「中華民國」一切好處的官員,若非人格分裂,怎麼有臉穩坐「中華民國」大位?

各版本編輯面對外界的質疑,只能無奈:「教科書該長什麼樣子?我們知道。但審查委員一審二審三審,最後就變成這個樣子。9月開學,關心的人不妨去搜集各家版本,看看初審版跟終審版差多少?看看爭議處是否各家版本都低頭?請細細比對,一定還有許多讓你驚嚇的說法呢!」

我擔心的是,長成這樣的歷史課本,將把青年帶往何處?朋友就讀香港大學的孩子暑假返臺,提到正在如火如荼「反送中」的同學,語帶同情:「他們沒有文化、沒有歷史,沒有根,沒有安全感,他們不認同中國,又不知道未來在哪裡?」2019年後,臺灣的孩子,將來也會如此嗎?

相關焦點

  • 臺灣新版高一歷史課本將露面,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
    中小學歷史課本該長什麼樣子?這是個好問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在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說,看看美國中學歷史課本,大都從前殖民時期,殖民地時代,一路講到獨立戰爭、兩次大戰勝利迄今。版本雖因人因地而有不同,但都有效的建立了美國國民榮耀感。
  • 島內高一歷史課本竟宣揚「臺灣主權未定」,想為「法理臺獨」鋪路?
    臺灣新課綱8月上路,已審查過關的南一版新編高中第一冊歷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引發質疑。
  • 台歷史課本稱「臺灣主權未定」 為「法理臺獨」鋪路?
    臺灣新課綱8月上路,已審查過關的南一版新編高中第一冊歷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引發質疑。  據臺灣《中國時報》23日報導,多名高中及大學教師轉發南一版高一歷史第一冊的內容,其中第142頁在提及「統治臺澎的正當性」時稱,「《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是否真是中華民國統治臺灣正當的來源,已得到許多質疑……兩個宣言都僅有聲明或公告的地位,並無正式條約的效力」,即出現「臺灣地位未定」的論調。
  • 九月開學,臺灣毒害下一代的新「臺獨」歷史課本又要上路了!
    【兩岸快評第135期】   九月即將開學,在臺灣,備受關注的2019年版高中歷史課本也將上路使用了。  直到8月,臺灣新的歷史課本終審版才逐一露面。據臺媒報導,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地位未定論」。
  • 臺新版教科書編入「臺灣主權未定論」 荒謬至極
    「臺灣主權未定論」在學界與政界早就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問題在於,這個學術上可以探討研究,甚至在政治上也能操作激蕩的議題或話題,並不適宜、更不應該成為基本教育的「國史」教材,臺當局更不能以「學術自由」為由,讓相異且對立的觀點「多元並陳」,製造混亂矛盾的「國家認同」!
  • 「文化臺獨」再添一筆:臺高一歷史課本認定臺灣「主權未定」
    據臺媒報導,八月新學期開始,臺灣新課綱高中歷史課本陸續出現「臺灣主權未定論」。
  • 臺灣108初中歷史缺三國史 教長否認課綱去中化
    華夏經緯網9月9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學後最新面市的108課綱初二歷史課本內容被大砍,當中不只三國史消失,甚至連武則天都沒有編入,臺灣「教育部長」潘文忠8日出席臺北科技大學「木藝類產業人才培育基地」活動,並回應媒體相關提問,強調新課綱要培養學生成為世界公民,沒有去中國化的問題。
  • 台歷史課綱竟刪三國歷史
    台歷史課綱大刪三國歷史,令人痛心,國民黨考紀會負責人、律師葉慶元直批「亡國必先亡史」。葉慶元提到過去在市政府服務時,日本濱松市的鈴木市長對他非常友善,說最崇拜的歷史人物是三國的趙雲,「如今臺灣的孩子們將不再知道什麼是三國,也不會知道誰是趙雲、誰是呂布了嗎?」
  • 南一版歷史課本謊話連篇 稱日本人「臺史公」
    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昨日召開記者會,批評蔡當局上任後逕行宣布實施2019年歷史課綱,將百萬學子建構成「天然獨」。圖為現場展示的2019年課綱歷史教科書。(黃世麒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趕在臺灣「光復節」前夕,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召開「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記者會,剛剛完成百萬字《臺灣島史記》的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怒批,南一版歷史課本謊話連篇,稱「本省人有85%帶有『原住民』基因」,稱日人伊能嘉矩是「臺史公」,卻不提比伊能更早為臺灣寫史的連橫;稱呂赫若是臺灣第一才子、為白色恐怖而死,卻不提呂赫若的中共黨員身份…
  • 臺灣學界教育界痛批新版歷史教科書
    核心閱讀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
  • 島內中國史虛無化之後,臺灣年輕人怎會不「反中」?
    去年大陸提「一國兩制臺灣方案」,臺青力挺「臺灣主權」,蔡英文狂拿817萬票;今年日本要更名釣魚島為「登野城尖閣」,事涉漁權主權,卻充耳不聞。如此明顯的兩套標準,何以致之?20年來,島內教育資源被用來逐步建構一套「反中」的歷史詮釋。108課綱的歷史課本上路後,中國史正式被虛無化。
  • 去「中」播「獨」,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遭痛批!
    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民進黨當局自2018年以來強行通過新版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框架,並大幅壓縮「中國史」課程。
  • 臺灣初中地理講義多處抹黑大陸 民進黨必自食「仇中」惡果
    島內輿論指出,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去中國化」和「文化臺獨」,不斷刪改課綱篡改歷史,其直接結果之一是讓歷史教育失去知興替、明得失的意義,讓島內下一代變得淺薄無知。 這是民進黨所推新課綱上路的第二年。去年高一、初一歷史課本面市,就因其美化殖民統治、充斥「去中國化」內容而引發輿論抨擊。
  • 臺灣一些青少年價值觀為什麼錯亂?罪魁就是「去中」教科書
    他們很多人平時高喊「維護主權」的口號,但最近,面對日本要將釣魚島更名為「登野城尖閣」事件,涉及漁權主權,他們卻充耳不聞。如此明顯的兩套標準,是如何產生的?是誰讓這些青少年的價值觀如此錯亂、迷惘、自相矛盾?其實,這種現象背後正和島內推行了多年的「去中國化」歷史教育有關。
  • 臺灣教師之憂:「臺獨」歷史教科書戕害下一代
    他們將『臺獨史觀』一點點塞進教科書。時至今日,蔡英文當局搞出史上最『獨』歷史課本!」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潘朝陽痛心疾首地說。 新學年開學以來,根據新課綱編寫的新版《臺灣史》教科書進入高一、初一課堂。這些教科書裡充斥「去中國化」及「媚日」內容,被島內有識之士斥為完全淪為民進黨「臺獨」思想宣傳品。
  • 張方遠丨臺灣歷史課綱爭議:爭的是政治,不是歷史
    該《暫綱》將臺灣史與中國史完全分開,臺灣史獨立為第一冊;將1945年以前的「中華民國史」列為中國史,1945年之後的部分列入臺灣史;同時,也將確立臺灣復歸中國的《開羅宣言》定位為「新聞公報」,要求《舊金山和約》與《中日和約》納入教材,教科書中正式記載西方與臺獨派所炮製的「臺灣地位未定論」。
  • "新課綱"及教科書上路:拋棄歷史,傷害未來!
    島內「108課綱」及其教科書上路,正引發兩岸關係波瀾和臺灣社會的反對。      10月30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主導推出的所謂新課綱,企圖割裂兩岸的歷史和文化連接,不僅荼毒臺灣年輕一代,更進一步破壞兩岸關係,加劇兩岸對抗,必然遭到臺灣社會的強烈反對。
  • 台歷史新課本 從臺灣史開講 大陸變「中國」
    綜合報導 從今年九月開始,臺灣高中生所上的歷史課,將不再從周口店山頂洞人的中國古代史開始,而是由圓山遺址的臺灣史開始。這將是歷史課程與歷史認知的革命。另外,審核通過的各版本中,提及中國的部份,都稱「中國」,而不是依照慣例稱「中國大陸」或「大陸」,近代史提及年代的部份,則是「民國」與「公元」並存。
  • 臺灣初中地理講義還能更扯一點嗎?
    島內輿論指出,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去中國化」和「文化臺獨」,不斷刪改課綱篡改歷史,其直接結果之一是讓歷史教育失去知興替、明得失的意義,讓島內下一代變得淺薄無知。這是民進黨所推新課綱上路的第二年。去年高一、初一歷史課本面市,就因其美化殖民統治、充斥「去中國化」內容而引發輿論抨擊。
  • 警惕臺灣課綱爭議背後的操控勢力
    臺灣課綱修改時間最近鬧得沸沸揚揚,從2019學年度開始,韓愈《師說》、諸葛亮《出師表》、顧炎武《廉恥》等經典文章,恐怕將從臺灣高中語文課本裡銷聲匿跡;師道、忠君愛國、廉恥等義理,不再是選文的標準。  檢視這次高中語文課綱的審議過程,堪稱創下三大奇蹟。  第一個奇蹟是課審會高中分組會議可以推翻領綱研修小組的建議案,一旦在課審大會中翻案成功,還要退回「教育研究院」的領綱研修小組,完成程序後再送回課審會,進入討論篇數、選文等。此一過程如果社會各界未有高度共識,恐為2019臺灣課綱如期上路,增添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