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圖片來源:臺媒)
中小學歷史課本該長什麼樣子?這是個好問題。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在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說,看看美國中學歷史課本,大都從前殖民時期,殖民地時代,一路講到獨立戰爭、兩次大戰勝利迄今。版本雖因人因地而有不同,但都有效的建立了美國國民榮耀感。其他世界各國也莫不如此,戰後70年了,日本歷史教科書一直在持續淡化二戰的侵略過程與殖民事實,視主流史觀為「自虐史觀」,即使因此與亞洲各國反目也在所不惜。我能理解美、日政府國家立場的史觀,但看不懂臺灣的史觀。
「中華民國」自孫中山創建後,清楚的一脈相承,殆無疑義。臺灣的「憲法」開宗明義就說「依據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憲法」也讓蔡英文每月笑納47萬(新臺幣,下同)餘薪水,臺當局「教育部長」20萬,外加年終及各種福利。他們榮華富貴皆來自「中華民國」的名位,但他們如何對待「中華民國」歷史?
臺灣準備執行的「108課綱」(2019年課綱)歷史課時數減少、教材刪減、主題式編寫。於是,中國史的的安排如下:小學沒有中國史。初中歷史18個單元,與中國相關的只有3單元,佔1/6。1個單元就從商、周講到隋、唐、宋、元。1個單元從明、清的東亞,到晚清的東西方衝突。至於「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只佔0.5個單元。高中的中國史更是碎片式的嵌入東亞史,單元如「從漢、晉到宋、元時期東亞人群移動的特色與影響」等,中國史地位如此微不足道世界罕見,怎麼可能培養對國家的認同與榮耀感?
非但輕視,而且刻意曲解。時至8月,歷史課本終審版才逐一露面,各界赫然發現「臺灣主權未定論」相繼出現。同樣是質疑學界主流思想,日本政府刻意想模糊戰爭罪責,恢復國家榮光。這心態世人雖不能接受,但能理解。享盡「中華民國」一切好處的官員,若非人格分裂,怎麼有臉穩坐「中華民國」大位?
各版本編輯面對外界的質疑,只能無奈:「教科書該長什麼樣子?我們知道。但審查委員一審二審三審,最後就變成這個樣子。9月開學,關心的人不妨去搜集各家版本,看看初審版跟終審版差多少?看看爭議處是否各家版本都低頭?請細細比對,一定還有許多讓你驚嚇的說法呢!」
我擔心的是,長成這樣的歷史課本,將把青年帶往何處?朋友就讀香港大學的孩子暑假返臺,提到正在如火如荼「反送中」的同學,語帶同情:「他們沒有文化、沒有歷史,沒有根,沒有安全感,他們不認同中國,又不知道未來在哪裡?」2019年後,臺灣的孩子,將來也會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