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播「獨」,臺灣新版歷史教科書遭痛批!

2020-12-20 人民日報

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

民進黨當局自2018年以來強行通過新版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框架,並大幅壓縮「中國史」課程。這一「去中國化」操作遭到臺灣輿論持續抨擊。

「去中國化」色彩隨處可見

日前,一則島內網友帖文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新學期開學,某小學老師帶領一年級新生參觀校園,遇到孔子銅像,老師問孩子們這是誰?小朋友們異口同聲說:「土地公!」甚至紛紛上前拜了起來,引得在場老師和家長哭笑不得。聯想到新版高中歷史課本將臺南孔廟歸入民俗宗教類內容,把孔子與各類神祇並列,人們從童言無忌中看到的是「去中國化」教育帶來的隱憂。

按照新課綱,高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從「中國史」中分離出來的「臺灣史」。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的「臺灣史」教科書雖有多個版本,但面目大同小異,「去中國化」色彩隨處可見。

翻開龍騰文化出版的高一歷史課本101頁,「臺灣地位未定論」的小標題躍然紙上。書中寫道:「舊金山和約」中日本只聲明放棄臺灣主權而未聲明將主權移交於哪個國家或政權。無獨有偶,在南一書局出版的課本中,對作為臺灣回歸中國重要法理依據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該書竟寫道,「也有人認為,兩個宣言都僅有聲明或公告的地位,並無正式條約的效力……」

儘管臺教育部門試圖以所謂「尊重多元」搪塞,但輿論卻毫不買帳。臺灣歷史學者王立本教授駁斥道,「《開羅宣言》明確將臺澎和東北歸還中國,並經《波茨坦公告》確認,《日本降伏文書》則提到要遵守《波茨坦公告》,這一條脈絡是清晰可見的。」他強調,尤其是1972年,大陸政府與日本發布的建交公報中,又一次明確了臺澎主權的歸屬,這些是白紙黑字的明文。「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不過是獨派對歷史掐頭去尾、片面切割的產物。」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也在一場記者會上專門錄製視頻駁斥教科書謬論,直斥「臺灣地位未定論」錯誤百出,「現在居然連教科書都倡言此事,實在荒謬」。

混淆認知,誤人子弟

「我不僅在乎教科書有沒有說謊,也在乎什麼內容寫進了歷史教科書。」中國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近日在參加「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記者會」時質問,南一版課本尊稱寫《臺灣文化志》的日本人伊能嘉矩是「臺史公」,為何更早出版《臺灣通史》的連橫不是?臺灣在清朝時期長達200多年的歷史只有幾頁,日本在臺殖民統治50年寫了半本,是什麼道理?

自新版歷史教科書進入學校後,類似的質問越來越多。譬如,為何對清末沈葆楨、劉銘傳等先賢對臺灣的貢獻避而不談,卻對日本在臺殖民統治的「功勞」大書特書,而其殘酷剝削、殺害臺灣民眾及民眾奮起反抗的內容則一筆帶過?為何多元文化洋洋灑灑講了一堆,而佔臺灣社會主流的中華傳統文化和習俗則鮮少被論及?為何「原住民」佔臺灣人口總數不足3%,卻佔「臺灣史」全冊15%的分量……

值得一提的是,與過往的歷史教科書不同,新版「臺灣史」並非按照時間順序展開,而是以若干專題布局。「專題式布局才能把編書者喜歡的內容放進去,可以橫加他們想要的價值觀。」臺中二中歷史老師伍少俠表示,新課綱課本以議題之設,行扭曲之實,說是專題式寫法,卻是由它決定何為重要,不重要就不寫。

教育界更憂心的是,這本價值扭曲的「獨」教材正在混淆年輕一代的時空觀念,侵蝕臺灣人賴以生存的核心價值和文化傳統。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教了40多年的中學語文,看著語文課本中的經典古文從60篇被一路壓縮到40篇,數目少了,但教起來卻越來越辛苦,「學生沒有時空概念,經常要給他們補充必要的歷史背景,花的時間反而更多了」。

臺北市第一女子中學語文老師區桂芝深有同感。「學生學習《出師表》,不了解三國之爭,就沒辦法理解為何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了解北宋黨爭,也無法體會範仲淹《嶽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情懷。」 區桂芝說,歷史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重要途徑,但在如今的高中語文教學現場,學生缺乏相關歷史背景知識,很難進入文章情境。「缺乏對自己民族根源的認知能力,就會缺乏對現實政治的謊言的判斷力,更嚴重的是失去未來生命的靈魂依歸,對此我非常擔憂。」

「等下冊東亞史出現的時候,中國史不但量變了,連質都變了。」 嘉義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吳昆財估計,1本教科書約有10年版權,1年有20萬學生使用,10年就是200萬。不能任由新課綱實施下去,讓學生接受這種「去中國化」的歷史教育。

「逆流」而動,終是徒勞

吳昆財曾參與教科書審查工作,後來被委任參與歷史課綱制定。民進黨當局「去中」歷史課綱草案推出後,吳昆財便與業界同仁發起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自寫、自編、自傳歷史教材,並成立協會。「我雖是個小人物,但我必須要站出來,在臺灣推動中華民族與中國文化教育,讓青年學子認識自己真實的歷史。」

過去一年,由吳昆財擔任理事長的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已發起多場公開活動,不斷向臺灣社會揭批新版歷史課綱「去中國化」的真面目和危害,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在最近一次的記者會上,吳昆財向公眾介紹了由他編寫的《在臺灣建構中國史教育》。這本小冊子中收錄的很多學者寫的揭批文章,幾乎都是零稿酬。「有一個支持者自費出了3000本這個小冊子,在臺灣這就算不小的量了。」吳昆財說,很多人自帶盒飯參加他們的活動,還有一些人是頂著壓力出席他組織的記者會。

「去中國化」教育的「逆流」已在臺灣存在多年,滲透於歷史、語文、地理和社會等多個科目。「短期來看,文化『臺獨』將會給年輕一代造成認知錯誤,但就長期而言,這種作為徒顯政客對中國歷史的無知無識而已。」曾擔任「義務教育歷史課綱」召集人的孫若怡就撰文表示,綿長的中國史雖然被腰斬變裝,可是還是得保留,「這種欲丟還撿的無奈著實可憐可悲」。臺灣「中研院」副研究員吳啟訥也認為,新版歷史教科書充滿邏輯缺陷和內在矛盾,加深學生錯亂感,也會引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年輕讀者質疑。

中華文化的韌性與活力也在兩岸交流中得到體現。記者採訪中發現,每當有大陸古裝劇在臺走紅,便會掀起一波歷史類圖書銷售熱潮,一些圖書甚至長期被擺放在書店的顯眼位置。在網絡上,大陸古裝劇和歷史題材網遊的粉絲團體不斷擴大,從三國魏晉到隋唐再到明清,從詩文到服飾、美食,相關討論帖層出不窮。

吳昆財表示,目前他正聯絡學者和一線教師製作150集中國歷史公開課,傳到網上供學生學習。在《在臺灣建構中國史教育》的序言中,吳昆財寫道:「中國人向來重視歷史的鑑戒作用。我們不信真理喚不回,我們也不容青史盡成灰。」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臺灣學界教育界痛批新版歷史教科書
    核心閱讀今年9月新學期以來,臺灣依據新版課綱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開始使用。其混亂的體系、錯漏百出的內容和扭曲的價值導向,引起臺灣學界和教育界的強烈不滿。他們呼籲全社會共同反對「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不再讓其毒害臺灣學子。
  • 「中國」不再是「我國」,認清臺灣最「獨」教科書的真面目
    島內高一新生所拿到的《臺灣史》,公開鼓吹「臺灣地位未定論」「一邊一國」和「兩國論」。臺灣教科書變「獨」,始作俑者是李登輝。1994年3月,李登輝與日本極右作家司馬遼太郎的對話發表。當局歷史教科書課綱委員會和審定委員會聞風而動,歷史教科書率先「中毒(獨)」變質。自1997年9月新學期開始,凡臺灣初一學生都要加學《認識臺灣》。
  • 臺灣新課綱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程度驚人
    央視網消息: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投入使用。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批評新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用一張張便籤紙,標記下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的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用「震撼」一詞,形容「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臺灣中學歷史教師 曹若梅:過去我們都說中英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這個是很自然的,念起來是很順的。
  • 新學期伊始,去「中」播「獨」的臺灣教材再招聲討,這本歷史書有何...
    新學期伊始,去「中」播「獨」的臺灣教材再次招致聲討。有島內歷史老師向臺媒投訴,最新版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三國消失,武后不見」。經查證,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被刪到只剩短短4頁,2400年歷史僅以1600字講完,歷史人物幾乎只提到秦始皇,漢武帝等均匆匆帶過,信息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 臺灣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學者斥責:傷害臺灣未來
    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投入使用。 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批評,新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新教材刻意「去中國化」 扭曲事實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她標記了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 對於「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她用了「震撼」這個詞。
  • 臺灣教師之憂:「臺獨」歷史教科書戕害下一代
    他們將『臺獨史觀』一點點塞進教科書。時至今日,蔡英文當局搞出史上最『獨』歷史課本!」臺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潘朝陽痛心疾首地說。 新學年開學以來,根據新課綱編寫的新版《臺灣史》教科書進入高一、初一課堂。這些教科書裡充斥「去中國化」及「媚日」內容,被島內有識之士斥為完全淪為民進黨「臺獨」思想宣傳品。
  • 比扁時期更「獨」的教科書正式進入島內課堂
    」島內很多學者憂心忡忡,他們當天舉行記者會,痛批蔡當局「臺獨教育」貽害無窮,並決定採取措施進行反制抗議。眾所周知,蔡當局2016年上臺後,臺行政機構所下的第一道「行政命令」就是廢止馬英九時代的「微調課綱」,重回扁時代的「臺獨課綱」。2018年,蔡當局不顧臺灣社會大眾反對,一意孤行又通過「臺獨」色彩極重的新版高中歷史課綱。由此也可見民進黨的險惡用心。
  • 臺灣新版高一歷史課本將露面,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
    中小學歷史課本該長什麼樣子?這是個好問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臺灣新版的高一臺灣史課本,竟宣稱「臺灣主權未定論」。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在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評論說,看看美國中學歷史課本,大都從前殖民時期,殖民地時代,一路講到獨立戰爭、兩次大戰勝利迄今。版本雖因人因地而有不同,但都有效的建立了美國國民榮耀感。
  • 遭李登輝、民進黨異化的臺灣歷史教科書:還能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1949年國民黨退往臺灣。蔣氏父子治臺時期,臺灣歷史教科書體現的是大中華史觀與中國人精神,客觀上起到維護中華史觀、導正人心、反對「臺獨」的作用。 待李登輝上臺後,臺灣的歷史教科書開始調整。1999年歷史課綱中,「臺灣史」首次成為獨立單元,但仍附屬於「中國史」。
  • 臺灣教科書刪減歷史只會讓島內的下一代變得無知
    編輯:野原圓圓 校對:酸菜魚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的歷史老師們發現新版課本中中國歷史的部分被大量的刪減,臺灣當局的這個行為也受到了輿論的嚴重指責。
  • 民進黨當局新版「護照」放大「臺灣」 臺網友批:了無新意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9月3日訊 民進黨當局又搞「去中國化」小動作!綜合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2日公布所謂臺灣新版「護照」封面設計,為了強化所謂「臺灣元素」及「辨識性」,將封面上的英文「TAIWAN」字樣放大、字體也加粗,預計明年1月發行。此事引發島內各界爭議,臺灣網友批評「了無新意,空空洞洞」。
  • 三國史從臺灣教科書中消失,「去中國化」已到如此卑鄙之地步
    【兩岸快評第934期】據臺媒報導,臺灣初中二年級所用的新課綱歷史教材中,中國古代史部分被大幅刪除,課程被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從商周到唐朝2400年的歷史「僅用1600字講完」,三國等歷史時期隻字未提。
  • 臺灣的「教育臺獨」貽害無窮,新教科書荼毒下一代
    2019課綱課綱新學期上路,據此編寫的新版歷史教科書也隨之正式使用。新教材刻意「去中國化」,否定中華民族認同,否定《開羅宣言》的效力,否定中華文化在臺灣的主體地位,簡直淪為民進黨文宣的翻版,令兩岸有識之士瞠目結舌,憂心忡忡。  臺灣「中時電子報」日前對此發表評論說,如果說蔡當局操弄香港問題某種程度上只是順水推舟,那麼民進黨當局炮製教育「臺獨」則是處心積慮,貽害無窮。  臺灣新教材「去中國化」的種種表述大錯特錯。
  • 蔡英文表姐自創「工時新算法」遭臺灣網友痛批
    蔡英文表姐自創「工時新算法」遭臺灣網友痛批 2017-02-18 14:07:05來源:環球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 這是臺灣最「獨」歷史課本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民進黨當局最近諸多行徑引發了不少人的爭議,進口美豬美牛的事件還沒有過去,現在又被爆出更改臺灣歷史教科書。為了「去中國化」民進黨當局可謂是費盡心思,前段時間將臺灣旅行證件更改表面,把「中國」字樣無限縮小。
  • 台歷史教材用DNA否定臺灣人與大陸關係 臺學者痛批
    圖源:臺灣「中時電子報」海外網9月2日電臺灣新課綱在新學期投入使用,臺灣歷史學者日前召開記者會,質疑新歷史課本中存在大量違反史實的「去中國化」內容,未來10年會有400萬學子受影響,呼籲第一線歷史教師秉持良心,團結起來拒絕這種教科書
  • 臺灣課綱或定調慰安婦不寫「被迫」被痛批
    這也被一些輿論認為是臺灣教育部門向「臺獨史觀」的妥協。臺灣「名嘴」黃智賢在臉書上痛批表示悲痛,說「教育部」所聘請的專家,「正在告訴我們,做臺灣人,是沒有價值的。」 黃智賢痛批:可以列為國際笑話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2月23日消息,臺灣名嘴、自由作家黃智賢23日在臉書上痛批表示悲痛,她說這些「教育部」所聘請的專家,「正在告訴我們,做臺灣人,是沒有價值的。」 黃智賢稱,慰安婦一生慘受蹂躪,至今還等不到歷史給予她們的名譽回復。
  • 臺灣中小學教科書詳解
    新版歷史教科書對於歷史事實多有篡改、抹殺。就《臺灣史》來說,幾個版本或從圓山遺址開始,或從臺灣少數民族開始講起,還都介紹了向來被「臺獨」人士奉為「臺灣地位未定論」重要法理基礎的《舊金山和約》和《中日和約》。從上周開始,臺灣的中小學結束寒假陸續開始新學期。在這個學期,島內的高一學生拿到了新版歷史教科書第二冊――《中國史》。
  • 中國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徹底否定文革
    中國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把文化大革命描述為一場領導人錯誤發動的內亂,完整遵循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對文革的定性。
  • "港獨"分子告洋狀要英國向內地施壓 遭痛批:漢奸!
    搭臺給「港獨」分子傳播「港獨思想」,這種行為已經危害國家安全,記者的職責不是助長「港獨」分子氣焰。盧文端又批評,黃之鋒勾結外國勢力的行為,其心可誅。身為中國人,哪有理由要求其他國家制裁或懲罰自己國家,這是嚴重傷害中國同胞的感情,也是公然與全國及全港市民為敵。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17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批評,黃之鋒一直以「漢奸思維」行事,對外一派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