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小學教科書詳解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新版歷史教科書對於歷史事實多有篡改、抹殺。就《臺灣史》來說,幾個版本或從圓山遺址開始,或從臺灣少數民族開始講起,還都介紹了向來被「臺獨」人士奉為「臺灣地位未定論」重要法理基礎的《舊金山和約》和《中日和約》。

從上周開始,臺灣的中小學結束寒假陸續開始新學期。在這個學期,島內的高一學生拿到了新版歷史教科書第二冊――《中國史》。在這本由「臺獨」勢力操縱修改的教科書中,「我國」、「本國」、「大陸」等用詞,全改為了「中國」;著名的武昌起義變成了「武昌起事」;「日據時期」成了「日治時期」;而有關「臺獨」的論述更是大行其道。這本荒唐的教科書引起了島內絕大多數教育家、老師的痛斥與擔憂。那麼,除了歷史教科書,臺灣中小學國文、地理一類的人文學科教材又是什麼樣?它們又被「臺獨」的黑手浸染了多少呢?

「一綱多本」引出諸多問題

1995年以前,臺灣中小學教科書一直實行「統編制」,由「教育部」統一制定各科教學大綱,其下屬的「國立編譯館」負責編撰教材。1995年,時任「中研院」院長的李遠哲主持「教改」,他認為「統編制」教材會導致學生思想刻板化,因而將中小學教材改為「審定製」。除「國立編譯館」,島內民間出版機構也可以組織專家學者,按照「教育部」制定的綱要編撰教材。不過,這些教材必須經過「國立編譯館」教科書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才能出版發行。各學校則選聘教師、專家和家長代表,組成委員會自主選用教科書。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同一科目多種教科書的現象。

比如,爭議很大的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臺灣史》,就有8個版本的教材,而寒假後開始啟用的《中國史》也有5個版本。不過,話說回來,雖然出版機構可以自行編輯教材,可「生殺大權」依舊掌握在「教育部」手中,如果教材觀點與其相左,審定委員會就可以技術性「封殺」。尤其是近年來,民進黨當局更是借「教育部」的審定權在教科書中宣揚文化「臺獨」。去年,臺大歷史系主任吳展良在其主持編寫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像往常一樣依史實將日本對臺灣的殖民統治時期稱為「日據時代」,可審查委員會卻強迫他修改為「日治時代」。吳展良堅持不改,結果,在與當局的僵持下,該版本雖然最早送審,卻最終錯過了高中選書日程,被「封殺出局」。

與此同時,「一綱多本」造成的教材多樣化、內容不規範,也令教師無所適從,而學生為了應付考試,不得不閱讀多種教科書,更是苦不堪言。10多年來,島內要求廢除「一綱多本」的聲音一直沒有間斷過。

相關焦點

  • 臺灣教科書將改"國語"為"華語":莫讓學生成祭品
    臺灣教科書將改"國語"為"華語":莫讓學生成祭品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明年的中小學教科書將把傳統的「國語」改成「華語」,「國文」改為「華文」。消息傳出,輿論譁然。即將於明年正式施行的臺灣《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是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在下臺之前強行授意通過的,其中有一條是將行之有年的「國語」(小學階段)與「國文」(初中階段)課程名稱改為「華語」與「華文」,以隱晦的方式,將中華文化歸類為外國文化,而所謂的「本國文化」,則主要意指臺灣當地文化。陳水扁此舉,目的在於割裂中華文化,逐步改變島內青少年的文化認同,為「臺獨」分裂炮製文化基礎。
  • 圖說中小學美術教科書的發展
    這些教科書一方面滿足了當時新式學堂的急需,另一方面,為民國中小學美術教科書編寫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借鑑,在中國近代美術教育史上,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和貢獻。  探索編寫新的中小學圖畫教科書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建立。政治體制的變革,勢必對教科書編寫和審查的要求也會有很大不同。
  • 劉暉, 李惠, 李俊堂, 張立:臺灣教科書政策未來走向研究
    隨後,1992年各級政府機構全面改選、1996年實現領導人直選,帶動了社會各層面的快速變遷和發展,也啟示人們重新審視「臺灣意識」的意義與內涵(藍順德, 2011, 第148頁)。社會變革的推動為教育改革提供了制度和輿論基礎。1994年臺灣「教育部」在《第7次臺灣教育會議結論報告》中提出將慎重研究中小學教科書開放民間編輯的政策。
  • 臺新版教科書編入「臺灣主權未定論」 荒謬至極
    「臺灣主權未定論」在學界與政界早就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問題在於,這個學術上可以探討研究,甚至在政治上也能操作激蕩的議題或話題,並不適宜、更不應該成為基本教育的「國史」教材,臺當局更不能以「學術自由」為由,讓相異且對立的觀點「多元並陳」,製造混亂矛盾的「國家認同」!
  • 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科書
    鬥轉星移,時光走過69年,讓金阿姨記憶深刻的這本教科書成為「文物」,安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社史館。它作為新中國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科書中的一員,和其他學科教科書一樣,開創了新中國教科書編寫體例之路。這一示範,至今為中小學教科書編寫者延用。
  • 揭秘:與新中國一起誕生的中小學教科書
    而其中,讓黨中央領導頗為惦記的便是如何為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編訂一套適用於新民主主義文化教育方針的中小學教科書。 為了讓學生們儘快用上新編教材,華北人民政府要求教科書編審委員會在1949年秋季開學前,先編出一套臨時課本,以供解放區中小學使用。
  • 揭秘:與新中國一起誕生的中小學教科書
    而其中,讓黨中央領導頗為惦記的便是如何為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編訂一套適用於新民主主義文化教育方針的中小學教科書為了讓學生們儘快用上新編教材,華北人民政府要求教科書編審委員會在1949年秋季開學前,先編出一套臨時課本,以供解放區中小學使用。
  • 從改造教科書開始,這三個臺灣男生想帶給小學生美感教育
    這是陳慕天、林宗諺和張柏韋這三個理工科男生在 2013 年發起的教科書改造計劃,他們為此成立了一個叫做「美感細胞」的組織。教科書具體來說,涉及臺灣地區的國小一年級、三年級和五年級的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英語五個科目,目前已經有 200 多所學校在試用。
  • 三個臺灣男生想讓教科書更有「互動感和想像力」,他們的確也做了一...
    四月舉辦的第一屆深圳設計周上出現了幾本臺灣教科書。豐富的色彩和抽象的插畫,讓它們看起來更像是設計精美的雜誌刊物。這是陳慕天、林宗諺和張柏韋這三個理工科男生在2013年發起的教科書改造計劃,他們為此成立了一個叫做「美感細胞」的組織。
  • 三個臺灣男生想讓教科書更有「互動感和想像力」,他們的確也做了一點事
    四月舉辦的第一屆深圳設計周上出現了幾本臺灣教科書。豐富的色彩和抽象的插畫,讓它們看起來更像是設計精美的雜誌刊物。這是陳慕天、林宗諺和張柏韋這三個理工科男生在 2013 年發起的教科書改造計劃,他們為此成立了一個叫做「美感細胞」的組織。
  • 臺灣教科書之殤
    身在海峽對岸的曹老師很急切,也很焦慮,因為9月新學期一開學,臺灣小學、初中和高中一年級的新生們,就要開始使用蔡英文當局根據新課綱修訂的新課本。而翻開這些教科書,無論是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的荒謬陳述,還是沒有中國史的歷史書,都讓已經執教35年的曹老師痛心疾首。從李登輝到陳水扁再到蔡英文,臺灣課綱修改歷經20多年,一步步走向「去中國化」,而歷史這門課,總是首當其衝被「上下其手」。
  • 香港中小學教科書加價放緩
    香港電子教科書當前使用率有限,但發展空間較大。(資料圖片)據港媒報導,2016年香港中小學教科書持續加價,但增幅略為放緩。香港教育局近日公布,當地印刷教科書整體價格上升2.3%,略低於去年3.5%的升幅,同樣低於通脹率。另有約80%的電子課本價格會停漲或下降,使電子教科書整體價格增幅約為0.48%。
  • 2021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科書,零售價格公布啦!
    2021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科書,零售價格公布啦! 近日,貴州省發展改革委網站公布貴州省2021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科書零售價格
  • 全國政協委員詹祥生建議:中小學教科書統一幅面尺寸
    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婺源縣博物館館長詹祥生遞交提案,建議國家2015年全面強制實行對中小學生教科書幅面尺寸的《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雖出臺,但「擱淺」多年遲遲未實行  詹祥生稱,教科書是通往培養人才過程中的重要載體之一,我國對教科書的選材上更是優中選優,並實行全國統一化,同時也對教科書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標準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下稱「國家標準」)。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印發《北京市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實施細則...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17年5月25日北京市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實施細則(暫行)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中小學教科書管理,規範教科書選用工作,保障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更好適應我市教育教學需要,根據教育部《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暫行辦法》(教基二〔2014〕8號)
  • 關於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科書發放工作的通知
    關於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科書發放工作的通知各轄市、區教育局,經開區社會事業局,局屬及有關學校:根據《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科書發放工作的通知》(蘇教基函〔2020〕3號)文件精神要求,現就做好
  • 臺灣中小學新學期參考書漲價 全套買齊約3000元(圖)
    康軒、翰林出版的中小學參考書,部分每本調漲10至20元。(圖片來自臺媒) 中國臺灣網9月2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新學期才剛開始,臺灣中小學教科書售價雖然沒有漲價,但參考書又漲價了。康軒、翰林出版的部分參考書,每本漲10至20元(新臺幣,下同),漲幅約5%至6%,家長大呼吃不消。估語文、英語、數學主科參考書買齊約3000元,漲價最多要多付300元。
  • 貴州省公布2021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科書零售價格
    近日,貴州省發展改革委網站公布貴州省2021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科書零售價格,要求各出版單位要嚴格落實中小學教科書明碼標價和價格公示,除應在教科書版權頁和封底標明零售價格及對應定價文件文號、投訴舉報電話等內容外,還需於每學期開學前在本單位門戶網站顯著位置,向社會公示在貴州省出版發行的所有教科書價格情況
  • 蒙古文化中堅衛士——記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編輯斯琴
    、慧心巧思,使教科書的編寫工作成為了自己一生沉浸的事業,她就是蒙古族編輯斯琴。她二十年來編輯編寫《幼兒園遊戲》、小學《語文》、初中《語文》、高中《語文》、初中《蒙語文》、初中《日語》、高中《日語》、中師《語文》等多種教材,歷經中小學語文教材各階段編輯編寫的完整過程,可謂名副其實的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編輯。
  • 臺灣歷史教科書「去中國化」 學者斥責:傷害臺灣未來
    隨著新學期開學,按照臺灣新課綱編寫的歷史教科書正式投入使用。 多位臺灣學者與歷史教師批評,新教科書扭曲事實、篡改歷史,其根本目的是構建所謂的「臺獨史觀」。新教材刻意「去中國化」 扭曲事實臺灣中學歷史教師曹若梅從事歷史教育工作30多年,她標記了新課綱歷史教科書中字裡行間的變化。 對於「去中國化」歷史教科書將給臺灣青少年帶來的影響,她用了「震撼」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