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與新中國一起誕生的中小學教科書

2020-12-24 騰訊網

關注《國家記憶》,一起漲知識!

從小學、初高中到大學,我們從課本汲取知識。小小課本,學校教育的知識載體,也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你有沒有想過,新中國第一套課本是什麼時間誕生的?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圖片:人教社第一套中小學通用教材

與新中國一起誕生

1949年初,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三大戰役接近尾聲,人民政權即將孕育而生。久經戰亂的中華大地,百廢待興。而其中,讓黨中央領導頗為惦記的便是如何為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編訂一套適用於新民主主義文化教育方針的中小學教科書

1949年10月,全國出版工作會議召開。會上,時任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提出,教科書對國計民生,影響特別巨大,要由國家來辦的方針政策。早在這一年4月8日,陸定一就在北京飯店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宴請。

可以說,這場規格極高的晚宴拉開了新中國教科書出版事業的帷幕

不久,教科書編審委員會正式成立,主任委員由享譽全國的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葉聖陶擔任。

在北京東四二條胡同五號院,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開始為新中國的中小學生準備新的課本。

#商金林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當時數理化問題還不大,但語文和政治一定要有新教材,不能再用以前的教材。

為了讓學生們儘快用上新編教材,華北人民政府要求教科書編審委員會在1949年秋季開學前,先編出一套臨時課本,以供解放區中小學使用。

圖:新中國臨時課本

這是當年葉聖陶著力最多,也是編得最快的國語課本。僅僅幾個月的時間,這套初小國語課本就和其他學科教材伴隨著新中國一同誕生了。

1949年10月1日一清早,整個天安門廣場已是人山人海,歌聲,歡笑聲此起彼伏,人們都在等待著那個偉大時刻的到來。

在這一天的日記中,葉聖陶興奮地寫道:「清晨至會中,主持升旗禮」。

這張照片就是升旗禮完成後,編輯們在單位小樓前的合影,葉聖陶坐在正中央的五星紅旗下。下午,葉聖陶作為觀禮嘉賓,受邀參加了在天安門舉行的開國大典。

1950年初冬,當全國各地的孩子們還沉浸在拿到新課本的喜悅時,一個專門負責統一編寫和出版全國中小學教科書的出版社悄然誕生。1950年12月1日,經中央批准,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葉聖陶被任命為社長兼總編輯,毛澤東則親筆為人教社題寫了社名。

#黃強 人民教育出版社黨委書記 社長 編審:

黨和國家要建立人教社,是因為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這一點跟過去的出版機構,目的是不一樣的。通過統一地編寫教材、出版教材、發行教材,體現我們民主的,科學的,大眾的價值觀。

二十世紀50年代,與新中國一起成長的孩子們被稱為「祖國的花朵」。很多「祖國的花朵」在嶄新的語文課本裡,都曾讀到過關於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的英雄故事,這些故事讓革命英雄主義從小在他們的心裡紮下了根。

圖:新中國的孩子們

#梁俊英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原編輯 副編審 (91歲):

對孩子身心都有健康的這些小故事,我們再加以改寫,一件事寫成小短文。我們那時候閱讀量挺大的,各種報刊、雜誌都得閱讀,然後從中選擇。

戴著紅領巾,唱著東方紅,學習革命先烈的故事,這是上世紀50年代小學生們心中滿滿的回憶。

但是他們不知道,在首都北京,人教社的編輯們,一直在為了編寫出更好的教材而不斷努力著。

第一套中小學通用教

1951年,教育部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參考蘇聯教科書,改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教科書」。

那段時間是俄語翻譯們最為忙碌的日子,俄語編輯不僅負責翻譯課本,還要把蘇聯的教學大綱譯成中文。

作為社長、總編輯,同時也是整個中小學新編教材的「掌舵人」,葉聖陶對各科編輯的要求十分嚴格,除了要求編輯自己要吃透課本,還要帶著課文到學校裡讀給學生們聽,聽取老師和學生們的意見。

圖:人教社第一套中小學通用教材

1951年秋季,人教社完成了第一套中小學通用教材的編寫。新中國教育也由此進入了教材統一出版、統一使用的新時代。

1953年5月9日深夜,在中南海一間會議室裡,中央政治局正在討論中小學教科書的編寫與供應問題。會上,一份人教社呈給教育部關於增加編輯的報告,引起了毛澤東的關注。

#郭戈 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輯 編審:

在討論教材工作的時候,毛主席就問,是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編教材,會上的人回答說是的。那麼他就說有多少人在編教材,回答說有30多人。

編寫教材人員較少,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關懷下,呂叔湘、吳伯簫、辛安亭、朱智賢、陳樂素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陸續進入人教社,參與中小學教科書的編寫工作。

從注音字母到漢語拼音

今天,70歲以下的很多人都不認識注音字母,那麼,在當時,這些注音字母是為何出現,又該如何誦讀呢?點擊視頻,看詳情!

60多年前,一場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要求幹部、工人要認2000字,農民要認1000字。1951年成都軍區文化教員祁建華創造速成識字法,他採用的注音識字法迅速掃除了部隊裡的文盲。中央掃盲委員會在全國不斷推廣這種方法,年之內就掃除了全國一億多青壯年文盲,這在當時成為一個奇蹟。

作為承擔新中國基礎教育教材編寫出版的人教社,也把這種方法寫進了替教育部代擬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

#張田若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小學語文組低年級組長 中央教科院離休正局級幹部(95歲):

它在一年裡面,兩年裡面就可以讓小學生學會讀書,可以認2000字。

隨著新中國文字改革的進行,1958年2月11日,全國人大通過了《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規定全國不再使用注音字母,而是使用世界上通用的拉丁字母作為漢語拼音。根據國家規定,人教社對之前的小學語文課本進行了修訂。

漢語拼音的成功推廣,為新中國母語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辛安亭等人確立的以漢語拼音、集中識字和難度分散的編制理念,也逐漸成為中國小學語文教材編寫長期遵循的基本準則。

「豪華」的編寫隊伍

今年75歲的柳士鎮至今還記得當初考入初中後,拿到第一套初中課本時的情景。

#柳士鎮 國家教材委員會語文學科專家委員會委員、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75歲):

《文學》課本豐富多彩,裡面《嶽飛槍挑小梁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當柳士鎮拿到課本時,著實愣了一下。原來,在這套課本中,初一的新生們並沒有看到熟悉的語文課本,取而代之的是 《文學》和《漢語》兩個課本。

兩本教材的編寫隊伍堪稱「豪華」,《漢語》由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負責,著名散文家吳伯簫則負責《文學》一書的編寫工作。編寫過程中,吳伯簫還不止一次請來茅盾、老舍等文學大家召開編寫座談會。

內容豐厚,大師編寫!今天,當我們翻開《文學》課本時,依然會被書中的內容所震撼,這裡幾乎囊括了國內外各種經典著作。這套堪稱有史以來最厚實的初中教科書,後來也成為了孩子們競相傳閱的課外讀物。

相比於第一套中小學教材,1956年投入使用的第二套人教版課本,內容編排更加系統、科學,開啟了「依綱教學」的先河,讓新中國課本進入到了穩定發展的新階段。

隨後幾年,在第二套中小學教材的基礎上,人教社又在1961年和1963年編寫出版了第三套和第四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相關焦點

  • 揭秘:與新中國一起誕生的中小學教科書
    與新中國一起誕生中小學教科書。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一套初小國語課本就和其他學科教材伴隨著新中國一同誕生了。1950年初冬,當全國各地的孩子們還沉浸在拿到新課本的喜悅時,一個專門負責統一編寫和出版全國中小學教科書的出版社悄然誕生。
  • 新中國首套教材是重慶人押運的,李雷韓梅梅背後有哪些「第一次...
    新中國第一套教材誕生後,奔赴全國各地的押運隊伍裡還有一位重慶人的身影;早已成為80後一代人心目中經典IP的「李雷」「韓梅梅」,其實身上還藏著很多很多我國的「第一次」;即便你已經津津樂道他倆多年,但你也未必知道他們是從哪一年開始走進我國初中課堂的……所有這些,今晚(12月23日)開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推出的紀錄片《新中國課本
  • 中小學教材是怎麼來的?《國家記憶》翻開《新中國課本》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是如何被編寫出來的?鄧小平是如何親自推動中小學教材工作的?李雷和韓梅梅為什麼能成為80後一代人的「流量擔當」?2020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國教材建設走過的第70個年頭。
  • 70年的《新中國課本》藏著哪些秘密?《國家記憶》為你揭秘 教育部...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是如何被編寫出來的?鄧小平是如何親自推動中小學教材工作的?李雷和韓梅梅為什麼能成為80後一代人的「流量擔當」?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攝製的三集紀錄片《新中國課本》將於12月23日起在CCTV-4晚8點檔《國家記憶》連續播出。
  • 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科書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教集團為祖國教育作出巨大貢獻。從今天起,我們一起走進《70部中教經典·致敬新中國70年》,回顧其中10部精品力作出版的壯麗故事,重溫出版單位鑄就經典的光輝歷程,觸摸中教集團無愧時代、奮進爭先的偉大品格。
  • 70年的《新中國課本》藏著哪些秘密?《國家記憶》為你揭秘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是如何被編寫出來的?鄧小平是如何親自推動中小學教材工作的?李雷和韓梅梅為什麼能成為80後一代人的「流量擔當」?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攝製的三集紀錄片《新中國課本》將於12月23日起在CCTV-4晚8點檔《國家記憶》連續播出。
  • 圖說中小學美術教科書的發展
    這些教科書一方面滿足了當時新式學堂的急需,另一方面,為民國中小學美術教科書編寫積累了經驗,提供了借鑑,在中國近代美術教育史上,具有其獨特的價值和貢獻。  探索編寫新的中小學圖畫教科書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建立。政治體制的變革,勢必對教科書編寫和審查的要求也會有很大不同。
  • 記新中國首套中小學語文課本
    編審局調來老解放區和原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中華書局等單位的部分編輯人員,著手研究老解放區的教科書和民國時期比較流行的教科書,編審語文、歷史、地理等教材。1950年1月6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報告》。報告指出:「會議認為編輯與改編中、小學教科書是目前亟待解決的中心問題之一,決定集中一批幹部並組織一部分有經驗的教員,來進行這項工作。」
  • 臺灣中小學教科書詳解
    新版歷史教科書對於歷史事實多有篡改、抹殺。就《臺灣史》來說,幾個版本或從圓山遺址開始,或從臺灣少數民族開始講起,還都介紹了向來被「臺獨」人士奉為「臺灣地位未定論」重要法理基礎的《舊金山和約》和《中日和約》。從上周開始,臺灣的中小學結束寒假陸續開始新學期。在這個學期,島內的高一學生拿到了新版歷史教科書第二冊――《中國史》。
  • 新中國第一套小學國語課本
    今年9月份的新學年開學,全國上下中小學教材都將採用新版本,這一舉措意味著我國教育正在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新學期即將來臨,筆者拿出珍藏的一本建國初期小學國語課本(見上圖),仿佛看到在那個百廢待興的特殊時期,新中國小學第一套教材的誕生歷史。與現行的教材不同,這本「高級小學國語課本(第二冊)」採用的是右開本形式,字體為繁體字。該書封面以藍色為主體色調,背景圖案分為兩部分。
  • 《大眾哲學》之「續篇」——新中國初期艾思奇歷史唯物主義教科書...
    新中國初期(1949—1955年),在宣傳和普及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艾思奇編寫了多種版本的歷史唯物主義教科書,風靡全國。這些教科書現已成為研究艾思奇思想的基礎資料。學界以往通常是選擇這些教科書中的某一個版本進行研究,尚未對不同版本進行整體性的考察。事實上,這些版本既有共性,也存在不少差異,是研究這一時期艾思奇思想變化和中國歷史唯物主義發展史的重要資料。
  • 新中國歷史教科書曾一度不寫「羅斯福新政」
    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請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百年教科書整理與研究」終獲批准(課題批號:10&ZD095),數百名編輯人員與國內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的學者共預其事。廓清百年教科書發展之軌跡,探尋近代以來吾國中小學課程、教材演變之規律,功在當下,利澤久遠。  提起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羅斯福新政,你腦海中是否會浮現羅斯福總統的形象?
  • 追溯「中式英語」的源頭,晚清民國教科書熱潮下看中小學英語教材的演進
    細說起來,這樁心願源自幾個方面:一是我早先在做「中國中小學英語課程教材教法百年變革研究」課題研究時,由於條件所限,沒有看到多少清末民國教材的實物,只能用文獻法進行研究,所以有很多缺憾;二是參與人民教育出版社「百年教科書」梳理課題研究時受到同行們的啟發,有了繼續深入研究的衝動;三是2015年在天津結識了老課本收藏家李保田先生,在他那裡見到了將近千本清末、民國時期的英語教科書,感到非常震撼
  • 最早版本的《新華字典》是如何誕生的
    在新中國初期,他們先後在出版總署編審局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社)一起共事五年,尤以創立新華辭書社、編纂聞名遐邇的《新華字典》而永載史冊。這既是魏建功先生擔任社長的新華辭書社為社會做的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也是葉聖陶先生領銜的人教社為新中國奉獻的除了中小學各科教科書之外的又一份厚禮。2020年是新華辭書社建社70周年,也是人教社建社70周年,值此之際,謹以此文表示紀念和慶賀。
  • 新中國的各版小學語文教材
    新中國的各版小學語文教材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時代的變化,小學語文教材也不斷修訂。    1961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的十年制中小學教材開始向全國供應。這是人教版第三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此後,人民教育出版社開始進行十二年制教材的研究、準備工作。1963年秋,新編各科課本的第一冊在全國正式供應。這是人教版第四套全國通用的中小學教材。     1976年到1978年間,國內的中小學教材使用較為混亂。
  • 安民勳:新中國第一套中小學教材紙型到重慶 ——訪重慶市新聞出版局原局長夏志誠
    我們特別推出「我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徵文活動,與大家一起分享那些有趣而美好的故事。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是安民勳老師的文章:《新中國第一套中小學教材紙型到重慶 ——訪重慶市新聞出版局原局長夏志誠》,回憶新中國第一套中小學教材紙型到重慶的艱辛歷程。
  • 香港中小學教科書加價放緩
    香港電子教科書當前使用率有限,但發展空間較大。(資料圖片)據港媒報導,2016年香港中小學教科書持續加價,但增幅略為放緩。香港教育局近日公布,當地印刷教科書整體價格上升2.3%,略低於去年3.5%的升幅,同樣低於通脹率。另有約80%的電子課本價格會停漲或下降,使電子教科書整體價格增幅約為0.48%。
  • 2021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科書,零售價格公布啦!
    2021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科書,零售價格公布啦! 近日,貴州省發展改革委網站公布貴州省2021年春季學期中小學教科書零售價格
  • 全國政協委員詹祥生建議:中小學教科書統一幅面尺寸
    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婺源縣博物館館長詹祥生遞交提案,建議國家2015年全面強制實行對中小學生教科書幅面尺寸的《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雖出臺,但「擱淺」多年遲遲未實行  詹祥生稱,教科書是通往培養人才過程中的重要載體之一,我國對教科書的選材上更是優中選優,並實行全國統一化,同時也對教科書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標準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下稱「國家標準」)。
  •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印發《北京市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實施細則...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17年5月25日北京市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實施細則(暫行)第一章 總則第一條 為加強中小學教科書管理,規範教科書選用工作,保障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更好適應我市教育教學需要,根據教育部《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暫行辦法》(教基二〔2014〕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