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民勳:新中國第一套中小學教材紙型到重慶 ——訪重慶市新聞出版局原局長夏志誠

2021-02-13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年,人教社喜迎建社七十周年社慶!我們特別推出「我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徵文活動,與大家一起分享那些有趣而美好的故事。

今天,我們為大家帶來的是安民勳老師的文章:《新中國第一套中小學教材紙型到重慶 ——訪重慶市新聞出版局原局長夏志誠》,回憶新中國第一套中小學教材紙型到重慶的艱辛歷程。

新中國第一套中小學教材紙型到重慶 

——訪重慶市新聞出版局原局長夏志誠

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70周年之際,回顧70年來人教社編寫出版的一套套中小學教材,深切感到每一套新教材的出版無不凝聚著無數人教人的心血,標誌著人教人對新時期變遷和發展的探尋。

1949年春,中央人民政府還未成立,黨中央和華北人民政府為統一供應教材邀請了一批進步的學者、專家等,如葉聖陶、周建人、朱文叔、宋雲彬、胡繩、朱智賢、蔣仲仁等到北平(後改稱北京)。這些學者中一些人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道路才能到達解放區。例如:葉聖陶、宋雲彬等人在我黨地下組織安排下,於1949年1月7日離開上海,經臺灣基隆到香港,1949年3月5日到達解放區山東煙臺市,3月18日到達北平,北平市長葉劍英設宴歡迎[引自《北京青年報》,2009-08-29,CI版—龐暘,葉永和(註:葉聖陶之孫)之文—《奔向遠方喜逢盛世》];原在延安和老解放區的文教界人士葉蠖生、武紆生、孟超等也參加了這項工作。1949年4月25日,教科書編審委員會成立,葉聖陶、周建人、胡繩分別任正、副主任委員,在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領導下,對舊教材做了審定修改,供解放區使用。

重慶市新聞出版局原局長夏志誠,是負責將新中國第一套中小學教材紙型送到重慶的親歷者。因此,2008年12月3日下午,我和安陽同志拜訪了夏志誠局長。夏局長已離休,年近八旬,但紅光滿面,神採奕奕,似六十多歲模樣。他記憶清楚,談吐清晰。夏局長說:「在重慶,人們喜歡稱我為夏老頭。」

我說明人教社組織離退休老同志研究編寫新中國中小學教材建設史,特來拜訪的來意。夏老頭說:

我於1949年轉業到東北書店工作。那年我們共10人奉調北京,到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報到後,在出版總署住了一個月。總署出版委員會主任黃洛峰向我們交代任務:重慶1949年11月解放,孩子上學不能用民國時期的舊教材,派我和潘健萍夫婦(潘夫婦原在重慶《新華日報》工作,對四川的情況很熟悉)三人到新華書店西南總分店工作,負責將新中國第一套中小學各科教材的43種紙型送到重慶。紙型用柳條包裝,裝了滿滿兩大柳條包。1949年的形勢複雜,有土匪,有被人民解放軍打垮的國民黨軍隊殘餘,還有暗藏的特務等幾股反動勢力。為了保護紙型安全,給我們三人都配發了手槍和子彈,四野還派一名連長帶一個班解放軍戰士沿途護送。

 

1949年12月25日,我們從北京乘火車,一路順利到達武漢。當時去重慶,只能從武漢乘船。但武漢沒有船直達重慶,只能自己到港口碼頭去聯繫。當時的船都是私人的,沒有統一管理,只能一艘艘去詢問,很費時間。經過大家奔波,最後我們搭乘一條「小火輪」去沙市。因船小,馬力不足,航行速度慢,走了兩天才到達沙市。在沙市我們想換大船,但找不到,於是決定還搭乘這艘「小火輪」。上船後,在船上發生了小風波:一塊金條從一個商人衣兜裡掉到船板上,被另一個人撿了;他不願意還給失主,兩人發生爭吵。我年輕氣盛,愛管不平之事。老潘很有經驗,他勸我:「不要管。咱們不知道他們是什麼人,是不是團夥兒,是不是誤認為我們兩大包是什麼金銀財寶而無事生非引我們上套。別惹事。」我們一行10多人(包括解放軍戰士)在船上度過了1950年的元旦。

船到宜昌停航了,因擔心「小火輪」碼力小,經不住山峽險灘、急流,我們又到港口碼頭去聯繫,找到一艘大船,船老闆同意我們乘他的船去重慶。但問題是,在沙市已經同「小火輪」老闆談好去重慶,並付了款,老闆不願意退錢。老潘與我商議後,決定必要時我們態度要硬點。我將上衣撩開,露出腰間的槍,而且我們還有解放軍戰士跟著,老闆看這陣勢,同意退款。

我們乘坐大船,於1950年1月10日到達萬縣。當時正是枯水季節,船不能靠岸,但沿途艱辛,我們需要上岸去買點水果,補充營養。於是解放軍戰士留在船上保護紙型,我們乘小木船上岸,買了橘子,回到船上。老潘拿我開心,他是四川人,知道橘子怎麼吃,但不告訴我。我是黑龍江人,沒見過橘子,將橘子當蘋果吃,咬了一口,這個苦呀!大家看我「吃苦」了,哈哈大笑,開心了!船上有咖啡,老潘見過世面,叫我一起喝咖啡;我喝了一口,也是苦的,不喝了。老潘是個好同志,不斷逗我樂,以解除旅途疲勞。

當時新華書店西南總分店受中央出版總署和重慶市軍管會雙重領導,總分店領導幹部和機構設置須經出版總署批准。西南總店於1950年1月3日成立,下設出版部、印刷部(後改制為新華印刷廠)和發行部(後改制為新華書店重慶發行所),分別管理西南地區圖書的編、印、發。出版部主要負責圖書的編輯出版和課本的租型出版,共有編輯出版人員15人,劉耀新任主任。

1950年1月17日,經過24天艱難的行程,我們終於將紙型平安送到重慶,交給新華書店西南總分店組織印刷。

印製教材,首先要解決印刷能力的問題。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慶市軍管會派周布、沈綏南為軍代表,接管了正中書局、中國文化服務社在重慶的分支機構和官僚資本出版、發行、印刷企業。正中書局有1臺全張印刷機和20臺對開印刷機,《大公報》有14臺對開印刷機,加上《國民公報》捐獻的6臺對開印刷機,一共有41臺印刷設備。重慶曾是陪都,在抗日戰爭期間,重慶成為當時全國出版中心。商務、中華、世界、大東、開明等六家大書局都遷到重慶,交通書局在重慶也有分局和編輯所,鄒韜奮的生活書店也遷到重慶。因此,重慶印刷生產能力較強。

然而,紙張問題比較大。我們只能派人到各地去買紙,什麼紙都買,所以紙的質量參差不齊,但首先要解決有無的問題。經過4個月的努力,於1950年5月將43種教材印完,共計印刷141萬冊。

在當時,發行中小學教材也是個大問題。第一是發網問題。除重慶直轄市外,新華書店西南總分店發行部還要負責將教材分別發送到雲南、貴州、四川、西康(舊省名。轄今四川省西部及西藏自治區東部地區)、西藏等省區各分支店,在西南各省區還沒有建立新華書店的地方,各地縣委組建了「人民書店」,負責將中小學教材發送到學校。第二是運輸問題。大西南運輸有兩個難題,一是山多路險,有不少縣沒有公路,主要靠人挑肩扛;二是土匪多。為保證中小學教材平安送到學校,我們在重慶市軍管會支持下,採取了下列措施:一、給新華書店的工作人員每人配發一支手槍;二、一部分運送教材的人員跟著部隊走;三、另一部分人員跟著郵局的工作人員走,他們也配有武器。

1950年12月7日,根據西南新聞出版局改制委員會決定,成立西南人民出版社,原新華書店西南總分店出版部人員併入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小學教材由西南人民出版社租型印製。1953年4月16日西南人民出版社改組為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西南聯合辦事處。

我這一輩子做了不少工作,記憶最深的就是親自將新中國第一套中小學教材紙型護送到重慶。西南幾個省比其他各省解放晚一點,我們按時將紙型送到重慶,保證了中小學校在9月開學時用新教材替換民國時期編寫的舊教材。我們是將這次護送中小學教材紙型任務當作一項重大的革命任務來完成的,所以感到責任重大,至今記憶猶新。

設計:吳   昀(實習)

編輯:周   丹

主編:吳海濤

相關焦點

  • 新中國首套教材是重慶人押運的,李雷韓梅梅背後有哪些「第一次...
    新中國第一套教材誕生後,奔赴全國各地的押運隊伍裡還有一位重慶人的身影;早已成為80後一代人心目中經典IP的「李雷」「韓梅梅」,其實身上還藏著很多很多我國的「第一次」;即便你已經津津樂道他倆多年,但你也未必知道他們是從哪一年開始走進我國初中課堂的……所有這些,今晚(12月23日)開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推出的紀錄片《新中國課本
  • 70年的《新中國課本》藏著哪些秘密?《國家記憶》為你揭秘 教育部...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是如何被編寫出來的?鄧小平是如何親自推動中小學教材工作的?李雷和韓梅梅為什麼能成為80後一代人的「流量擔當」?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攝製的三集紀錄片《新中國課本》將於12月23日起在CCTV-4晚8點檔《國家記憶》連續播出。
  • 70年的《新中國課本》藏著哪些秘密?《國家記憶》為你揭秘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是如何被編寫出來的?鄧小平是如何親自推動中小學教材工作的?李雷和韓梅梅為什麼能成為80後一代人的「流量擔當」?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攝製的三集紀錄片《新中國課本》將於12月23日起在CCTV-4晚8點檔《國家記憶》連續播出。
  • 人教社70年:一場永不停息的接力賽_眾聲_澎湃新聞-The Paper
    又到了一年中小學生春季用書的備戰期,編輯們正加班加點趕製新學期的教材。從1951年至今,人教社已推出了11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而春秋兩季為教材發排加班加點,保障「課前到書,人手一冊」,是每年必打的兩場硬仗。1951年9月,第一套人教版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開始在各地投入使用「希望來源不同的工作同志聚在一塊兒,是化合,不是混合。
  • 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湖南省新聞出版局關於下達2020年秋季中小學教材價格的通知
    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湖南省新聞出版局關於下達2020年秋季中小學教材價格的通知湘發改價費〔2020〕627號各市州發展改革委、新聞出版局,有關出版、發行單位:根據《湖南省中小學教材價格管理辦法》(湘發改價費〔2017〕343號),我們核定了我省2020年秋季中小學教材價格,現下發給你們,並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中小學教材是怎麼來的?《國家記憶》翻開《新中國課本》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是如何被編寫出來的?鄧小平是如何親自推動中小學教材工作的?李雷和韓梅梅為什麼能成為80後一代人的「流量擔當」?2020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國教材建設走過的第70個年頭。
  • 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科書
    掃一掃二維碼,聽聽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材出版背後的故事。圖片拍攝 楊志成    「早上升國旗,人人都要敬禮。」它作為新中國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科書中的一員,和其他學科教科書一樣,開創了新中國教科書編寫體例之路。這一示範,至今為中小學教科書編寫者延用。    一套「搶」出來的教材    第一套全國通用中小學教科書是「搶」出來的。
  • 重慶教材「頂替」戰:9區縣換為「人教版」內部文件自相矛盾
    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其「仁愛版」7~9年級英語教材在9個區縣被更換,變為由重慶出版集團代理的人教版本。作為教育部審定通過名單中,唯一全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仁愛版」7~9年級英語教材,曾在重慶使用長達16年之久,而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則是國內第一家民營教材研究機構。此外,記者核實,本次更換中,多個版本教材,均被人教版教材替換。
  • 辛世傑任重慶市環境保護局局長
    {"title":"辛世傑任重慶市環境保護局局長", "url":"/hot/2017-06-16/361314.html", "image":"https://image2.cqcb.com/d/file/hot/2017-06-16/2b02ea8fb63071b47899f2a1048c66fc.jpg
  • 重慶市璧山區中小學更換教材 被指未按程序規定
    原教材出版方認為,璧山區教委偷換轄區內教材嚴重違反教育部教基二[2014]8號《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暫行辦法》文件規定及重慶市教委《關於做好2017年普通中小學教學用書選用工作的通知》的規定。李天寧稱,璧山教委嚴格按照教材選用程序,把書面請示送到市教委報備,也跟市教委領導作了當面匯報。「至於市教委為什麼沒有批覆,這個我不知道什麼原因,但我們按照程序報備了。」
  • 揭秘:與新中國一起誕生的中小學教科書
    從小學、初高中到大學,我們從課本汲取知識。小小課本,學校教育的知識載體,也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你有沒有想過,新中國第一套課本是什麼時間誕生的?背後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圖片:人教社第一套中小學通用教材
  • 揭秘:與新中國一起誕生的中小學教科書
    ▼圖片:人教社第一套中小學通用教材第一套中小學通用教材1951年,教育部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參考蘇聯教科書,改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教科書」。圖:人教社第一套中小學通用教材1951年秋季,人教社完成了第一套中小學通用教材的編寫。
  • 新中國第一套小學國語課本
    今年9月份的新學年開學,全國上下中小學教材都將採用新版本,這一舉措意味著我國教育正在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新學期即將來臨,筆者拿出珍藏的一本建國初期小學國語課本(見上圖),仿佛看到在那個百廢待興的特殊時期,新中國小學第一套教材的誕生歷史。與現行的教材不同,這本「高級小學國語課本(第二冊)」採用的是右開本形式,字體為繁體字。該書封面以藍色為主體色調,背景圖案分為兩部分。
  • 重慶公安局原局長鄧恢林被雙開 知情者:他場面上的活兒做得很足
    空降山城首推「30條」2017年6月,西南山城重慶發生官場「地震」,重慶市政府副市長、公安局局長何挺落馬。幾乎同時,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也被立案審查。就在重慶人事動蕩之際,鄧恢林空降重慶,於2017年8月接替何挺,出任重慶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
  • 新中國的各版小學語文教材
    新中國的各版小學語文教材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時代的變化,小學語文教材也不斷修訂。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簡稱「人教版」)第一套全國通用的小學語文教材。第一套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較為簡單,內容中很多是關於毛澤東的,常常開篇就是毛主席祝詞。     1956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第二套小學課本出版,但這套教材只使用了兩年——1958年「大躍進」之後,在「教育大革命」的影響下,有關部門停止了這套教材的使用。
  • 重慶市規劃局原局長蔣勇落馬-錢色貪慾始為禍 權力尋租終成囚
    作為重慶地產窩案中級別最高、涉嫌受賄金額最大、案件偵查時間最長、補充偵查次數最多的涉案者,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重慶市原規劃局局長蔣勇受賄案作出一審公開宣判:蔣勇犯受賄罪,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其情婦唐薇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
  • 《魯迅在廈門》的紙型
    董橋《〈青玉案〉散記》開頭寫道:「知道紙型見過紙型的人不多了。紙型是印刷用的澆鑄鉛版模型,用多層特製紙張沾溼了覆在活字版上壓出版上的文字。」讀了這段話,沒見到實物,你還是對「紙型」具體是個什麼東西不甚瞭然。董橋接著引了巴金和阿英各一段關於紙型的話。實際上還有別的人提到過紙型,但是他們都以為「紙型」跟「印刷」一樣是很普通的詞,無須解釋,大家都知道似的,其實大家都不夠清楚。
  • 重慶中小學新學年將使用新版語文教材,怕學生不適應?聽聽專家怎麼說
    重慶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新學年開學後,我市中小學起始年級(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採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語文教科書。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
  • 重慶中小學新學年將使用新版語文教材 怕學生不適應?聽聽專家怎麼說
    重慶日報微信公眾號消息,9月新學年開學後,我市中小學起始年級(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採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語文教科書。作為教育改革的標誌性學科,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綱多本」的時代正式終結。據「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溫儒敏教授介紹,由於我國幅員遼闊,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在過去一段時間裡,語文教材編寫出版存在「一綱多本」的現象。據統計,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版本大約有10餘種,重慶曾使用人教版、西師大版、北師大版等多個版本。
  • 重慶市原副市長、公安局原局長鄧恢林被"雙開"
    日前,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對重慶市政府原黨組成員、副市長,市公安局原黨委書記、局長鄧恢林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正處級)2002.12—2003.12 湖北省鄉鎮企業管理局離退休幹部處處長2003.12—2006.01 湖北省經濟委員會辦公室主任2006.01—2009.07 湖北省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2009.07—2010.10 湖北省宜昌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2010.10—2011.12 湖北省宜昌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公安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