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話,暑假期間,重慶數萬名教師將冒著疫情風險,迎來額外的培訓——一些用了十幾年的教材,在2020年6月,忽然被更換掉了,按照要求,老師們應在開學前接受培訓,熟悉新教材。
更換之舉,正在被多家出版社反映至有關部門:文件正文強調不得更換教材,附件中卻悄然「頂替」教材;市教委文件標明「盲審」,卻讓區縣教委領導坐鎮,只收一套或部分教材;更換前,地方出版集團大員密集以調研、研討會形式接觸教委等單位;評選流程、公示時間違規……
而這一切,恰發生在當地首次以文件明確「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提出「盲審」等具體操作要求後的20多天內。
因涉及百萬學子,且由財政資金購買,每冊雖然只有10元左右的教材,一直都是各方激戰之地。璧山區就曾被曝光同時購買了兩個版本教材,再在春、秋學期換來換去,令教師、家長、學生三方不滿。
「公平競爭是好事,但如此大規模、針對性強、手法露骨的操作,還是第一次見到。」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其「仁愛版」7~9年級英語教材在9個區縣被更換,變為由重慶出版集團代理的人教版本。
作為教育部審定通過名單中,唯一全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仁愛版」7~9年級英語教材,曾在重慶使用長達16年之久,而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則是國內第一家民營教材研究機構。
此外,記者核實,本次更換中,多個版本教材,均被人教版教材替換。截至發稿,針對此事,重慶市教委相關負責人未回複本報採訪。早前,重慶市教委曾向有關出版社稱,將進行行政複議。而區縣教委則向出版社回應稱,不存在問題。
7月3日,江北區教委主任馬培高向記者簡單回應稱「我們是按照程序辦的,按照規矩辦的,大家任何人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完全為學生著想,沒有任何錯誤!」重慶市出版集團相關負責人未回應本報採訪。
「頂替」文件自相矛盾
4月30日,重慶江北區的中小學收到一份文件,該文件正文第一條寫明「義務教育國家課程相關學科仍使用2019年秋季教材版本,不得更換其他版本。」但文件附件中,其列出的7~9年級英語教材目錄裡,卻悄然用「人教版」替換了自2004年起便一直使用的「仁愛版」。
記者核實,該文件名為《重慶市江北區教育委員會關於徵訂2020年秋季普通中小學教學用書的通知》,文件字號為「江北教【2020】3號」。但這是一份並未對外公開,只向轄區內學校下發的文件。
有趣的是,江北區教委在該文件下發之後仍公開進行了教材「評審」。2020年5月7日,其下發公開徵集教材樣書公告,要求出版社或代理商將「教材樣書一套」送往江北區教委408室。「供教材選用委員會評選」。
但該通知本身,便被指責已經違規——按照重慶市教委會、新聞出版局4月20日文件通知,「學科教材評審必須堅持『盲審』制度」,且要求選用委員會對「學科組」提出的初選意見進行充分討論後,再投票決定選用結果,過程必須記錄在案。
如何「盲審」?教育部2012年下發相關文件中,明確要求送審教材樣書應為「10套」或「26套」,且「所報送的教材樣書為白皮書」,「送審教材樣書中不得出現有關教材編寫、出版單位和編寫人員信息」。也即,候選的教材,應該重新包裝確保「不露姓名」地出現在「盲審」中。
只收一套,且未提「盲審」要求,江北區教委上述通知被指責同時,據了解,實際評選過程中,以7~9年級英語教材為例,三家版本共18冊教材,評審卻只用了不足三小時。
「每冊算下來只有10分鐘,學科專家組有時間看完目錄、體系結構和內容介紹嗎?更別提教材具體內容了。」相關人士質疑稱,江北區教委在上述「頂替」、「評審」行為之前,既沒有學校申請要更換教材,也沒根據教育部《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選用辦法」),向教師、學生、家屬徵求意見。
5月15日至5月21日,江北區教委對上述評選結果進行公示,質疑者借用《民事訴訟法》規定,指出其實際公示時間僅6日,違反了教育部不少於7日的規定。也違反了教育部選用辦法中「教科書選用工作一般應在當年4月底完成,為教科書的徵訂、出版、發行留有足夠時間」的規定。
「他們不講道理、無理取鬧,我們是按照程序辦的,按照規矩辦的,大家任何人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完全為學生著想,沒有任何錯誤!」7月3日,江北區教委主任馬培高向本報回應稱:「他那個教材反響都不好,人家幾年前就反映要換,不受歡迎,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們用人教版的教材,語文、數學、思體都是人教版,國家倡導用人教版,這個沒有錯,我們沒有人有任何私利行為。」
「仁愛版英語教材,是2001年7月教育部教材編寫課程標準出來後,我們去教育部立項,然後請外國專家來中國,與中國專家一起,研究編撰的。審核通過後,是目前教育部目錄中,7~9年級英語教材8個版本中,唯一國內100%持有自主知識版權的版本。」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所長趙勇告訴記者,教材研發是一個前期投入巨大,需要漫長過程回收成本的行業,其相關部門審定後的定價僅為每冊八九元。
「過去16年,重慶26個區縣都在用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足見我們的教材是經得起考驗,也歡迎公開、公平、透明的競爭的,但這樣直接發文替換、明著搞形式主義、假的『盲審』,這我們受不了,太過分。」趙勇稱。
國企「調研」玄機待解
如果說江北區的「頂替」文件和評審,尚難以看出為何是「人教版」替代了其他版本,那麼北碚區洩露的內部信息,則說的很直白——重慶出版集團作為地方國企,正是「人教版」的代理商。
「@所有人 各位經理:重慶市教委、市新聞出版局《關於做好2020年普通中小學教學用書工作的通知》已下發各區縣教委。根據文件精神,我市高中起始各學科(除統編教材外),有可能由各區縣教委根據相關文件規定重新選定版本。為此,重慶出版集團近期由他們領導帶隊分別到各區縣走訪調研,聽取對人教版等教材教輔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4月份,重慶市新華書店領導,向各區縣新華書店經理下發上述信息,並稱「希望各店經理高度重視:一是,積極參與,熱情接待,共同維護人教版在本地的市場份額。二是,密切注意各地配套教輔選用情況,據理力爭,確保《同步解析與測評》等重點品種的選用,擴大市場份額。謝謝!」
公開信息,及相關人員往來信息顯示,4月26日,在重慶出版集團總經理李某向北碚區有關部門發文請求協調後,次日,北碚區相關部門即牽頭聯繫了北碚區教委、作協、文聯等單位,以「教材出版及文化服務合作」調研、研討形式舉行活動,該活動曾被媒體報導。
此後,在5月8日北碚區評選7~9年級英語教材活動中,評選委員會中出現了北碚區教委主任楊平和副主任饒英。而根據教育部選用辦法,「教科書選用委員會應當由課程教材專家、教研員、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等組成,其中一線教師不少於1/2。」
相關人員認為,楊平、饒英作為教育行政部門最高長官,親自坐鎮評選現場,有幹預評選結果之嫌,且評選過程也未實施真正的「盲選」。記者曾聯繫到楊平、饒英,但截至發稿,二人均未做出回應。
「北碚區教委僅要求送審一套正式出版教材作為樣書,學科組評選時間不足1.5小時,每冊耗時更是不足5分鐘。」相關人員稱,其教材選用公告有效時間更是只有短短1.5工作日。
此外,忠縣、開州區、巫溪縣、梁平區、城口縣、渝北區、璧山區均被反映出現相似情形:重慶市教委要求的「盲審」並未施行,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最高長官坐鎮評選現場,評選人員構成中一線教師不足1/2,評選時間過短,徵集、公示等全流程均存在明顯違規或不規範行為。
「西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在璧山區、渝北區已經使用了十幾年,評審前,沒有通知大家是『盲審』,但我們是按照『盲審』要求去送教材的,但他們只收一年級教材。這怎麼體現教材的連貫性?」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基礎教育營銷部主任吳歡告訴記者,其西南師大版本的一年級數學教材,在最近的「評審」中,也被人教版替代,其中存在上述類似違規情形。
「都是事前沒有徵求教師、家長、學生意見,也似乎完全不在意疫情中,這麼替換會帶來多少問題,就是簡單直白地指定替換,完全沒有把法律法規、相關文件放眼裡。從結果看,最大的獲益方,就是重慶出版集團,因為替換進去的,都是他們代理的教材。」趙勇認為,結合早前李某調研、研討等活動,以及各方傳出的簡訊、微信內容,替換背後的邏輯已經很明顯。
記者了解到,除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的仁愛版英語教材外,西南師大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也被替換。而「頂替者」,則多為重慶出版集團代理版本。「最直接的是,我們去送評審用的教材,璧山區直接只收7年級上冊和7年級下冊,其他的都不收。太直白了,擺明不給你參與的機會。」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工作人員提供的「璧山區初中英語教材報送清單」顯示,璧山區教委退回了8年級和9年級報送教材。
曾「偷換」百萬教材
本次在收取評審材料時被指「太直白」的璧山區,在2017年曾上演過一場精彩的教材版本「偷換」:當地徵訂了仁愛版、西南師大版本教材後,並未發放給學生使用,而是另行又購買了人教版教材,發給學生使用。
據媒體2017年9月報導,當年,在重慶市教委明文規定不更改相應科目教材後,璧山區中小學卻偷偷更換了一年級上冊數學、二年級上冊數學和七年級上冊英語教科書。由原來的仁愛版、西南師大版,更換為人教版。據知情人士測算,這種重複購買,涉及浪費國家財政資金近百萬元。
此事在2017年遭媒體曝光後,並未見任何最終查處結果,有趣的是,2018年春季學期,壁山區中小學所有七年級下冊英語和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又從人教版更換為仁愛版和西南師大版。也即,短短一年時間內,兩度更換了教材。
「每個版本的教材,在研發、編寫過程中,是具有高度的連貫性,且自成體系的,舉個簡單的例子,這個版本的教材中,可能上學期就教了這個知識點,並且在下個學期會將該知識點延伸應用更多,但另一個版本中,可能這個知識點是在下學期才出現的。」北京市仁愛教育研究所人員稱:「如果突然換掉教材,且不說所有授課教師要全部重新組織教材培訓,最重要的是,學生會對這個課程產生適應性問題,甚至可能出現丟知識點、重複知識點,進度錯亂等問題。」
延伸起來,教材更換還會影響到對應的教輔資料等。記者注意到,就在上述「頂替」發生前20天,2020年4月20日,重慶市教委、重慶市新聞出版局聯合下發「渝教基發【2020】13號」文件《關於做好2020年普通中小學教學用書選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13號文件」)。
13號文件相比於以往同類通知,最為明顯的,即其「有關要求」下第四項增加了較長的一段文字:「教材選用應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保證選用過程規範、有序。區縣(自治縣)應建立健全教科書選用委員會,教科書選用工作接受教育紀檢監察部門的全程監督;區縣(自治縣)教育部門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擬更換學科教材版本的公告徵集;學科專家組由教育紀檢監察部門在學科專家庫中隨機抽樣產生,學科教材評審必須堅持『盲審』制度;……」
該項內容,基本是對教育部相關要求和法規中內容的具體引用,並進行了強調和具體化。
「但他們顯然是頂風而來,一是頂著這個上級文件,不搞『盲選』,在方方面面不遵守規則,明著破壞規則;另一方面,他們頂著疫情調研、研討,也準備頂著疫情,不顧忌教師、學生們的意願,進行教材更換和後續數萬名一線授課教師的教材培訓。」相關人士稱。
相關文件顯示,有出版方已將各區縣具體情況反映至重慶市教委,但截至發稿時,各區縣各自回覆信息稱,其行為不構成違規、違法,但均未對具體被反映行為作進一步解釋。而重慶市教委,則向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發文稱,將進行行政複議。
截至發稿,重慶市教委、江北區教委、北碚區教委相關負責人均未對採訪做出更多回應。重慶出版集團李某未接受本報採訪。(記者 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