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份文件,正文第一條寫明「義務教育國家課程相關學科仍使用2019年秋季教材版本,不得更換其他版本。」但文件附件中,其列出的7——9年級英語教材目錄裡,卻悄然用「人教版」替換了自2004年起便一直使用的「仁愛版」。
同一份通知,公開違反上級單位的盲審要求,評審人員資格更違反教育部相關規定。
文件掛羊頭賣狗肉,通知明目張胆違規,靠著這樣的文件和通知,重慶市江北區教委強行更換了今年秋季普通中小學教學用書。更是靠著背後強大的推手,重慶市9個區縣更換了教材。(中國經營報7月4日報導)
重慶市此次違規更換教材事件,涉及全市近百萬名中小學生和數萬名中小學教師。尤其,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下,教師們更需要在暑假期間參加相關培訓。
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二條規定:教科書版本選定使用後,應當保持穩定。小學、初中、高中每一學科教科書版本一經選定使用,在學段周期內,不得中途更換。
如需更換教科書版本,應當從起始年級開始,由學校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請,教育行政部門應委託專業機構徵求使用地區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意見並進行評估,如確與當地教育教學實際不相適宜,由教科書選用委員會按程序選用其他版本。
之所以強調教科書版本選定使用後應當保持穩定,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要保障教學秩序的穩定。不同版本的教材,內容編排不同,課程體系不同,重新選定的新教材授課前,老師需要進行系統的教材培訓,熟悉掌握新教材的教學方法和風格,才能在教學中做到心中有數,否則,學生會變成教材更換的小白鼠、試驗品。也正因此,《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明確要求「教材編寫、出版單位應加大教材使用培訓力度。」
重慶市此次教材更換,涉及面廣、覆蓋幾乎所有學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大規模培訓中小學教師,無疑會增加群體性聚集感染病毒的危險;推遲培訓,只會讓小學生成為小白鼠。
重慶市此次更換教材,最要緊的問題是明目張胆地違規,文件正文強調不得更換教材,附件中卻悄然「頂替」更換教材版本;市教委文件標明「盲審」,卻讓區縣教委領導坐鎮,只收一套或部分教材;更換前,地方出版集團大員密集以調研、研討會形式接觸教委等單位;評選流程、公示時間違規……
如何盲審、怎樣公示,教育部早有明確規定,但重慶的現實卻是連形式都不願意走的盲審、時長縮水的公示。諷刺地是,違規的文件卻偏偏標明是在「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下進行的,甚至,這也是當地首次在文件中明確要求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
重慶市紀檢監察部門會默許甚至縱容這種明目張胆的違規嗎?筆者猜想肯定不會,但相關部門抬出紀檢監察部門,無非是想把它當成護身符,讓質疑的人不敢質疑,如此一來,讓紀檢監察部門不知不覺中變成了違規的同謀。
違規沒有懲戒必然是肆無忌憚。據報導,2017年,在重慶市教委明文規定不更改相應科目教材後,璧山區教委用重複購買二套教材的方式偷偷更換了一年級上冊數學、二年級上冊數學和七年級上冊英語教科書。由原來的仁愛版、西南師大版,更換為人教版。據知情人士測算,這種重複購買,涉及浪費國家財政資金近百萬元。
此事在2017年遭媒體曝光後,並未見任何最終查處結果,於是,2018年春季學期,壁山區中小學所有七年級下冊英語和小學一年級下冊數學、二年級下冊數學又從人教版更換為仁愛版和西南師大版。也即,短短一年時間內,兩度更換了教材。
是誰執意違規更換教材,背後有沒有利益交換?這次違規打著「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的幌子,下次違規就可能是「紀檢監察部門全程參與」了。筆者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嚴查此事,畢竟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教育事大,容不得糊弄。( 尚㳒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