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中)主持記者會,表示高一新生要用的新教科書有多處刻意「去中國化」。
中國臺灣網8月31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島內2019年新課綱上路,因不滿新學期高一歷史課本充滿「臺灣地位未定論」,以「多元文化」或「海洋文化」之名矮化中華文化主體地位,由臺灣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等專家學者發起的「新三自運動」(歷史「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選擇周五(30日)開學日,再度召開記者會痛批。
吳昆財表示,高一新生要用的2019年歷史教科書有多處刻意「去中國化」,不符合真實的臺灣史。一本教科書用10年,影響400萬人,目前「去中國化」歷史課本根本是「臺獨建國工程」,呼籲所有熱愛中華文化的人一起來面對這個問題。
吳昆財說,新課綱歷史教科書「民族上去中國」,用「南島語族」取代中華民族;文化上「去中國中心論」,用「多元文化」取代中華文化,把中華文化降為跟東洋、西洋和其他外來文化同等地位。
吳昆財說,今年大陸也在改革歷史教育,主旨是「天人物我」4個字,把「我」放最後面。巧的是,臺灣新課綱也有4字宗旨「適性揚才」,把「我」放在最前面,也就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兩岸學子的教育改革實驗,未來幾年就可以比出高下。
他表示,歷史是勝利者寫的,對抗不義政權的方法就是奪回政權,呼籲所有在野的2020參選人對歷史新課本表態,這是領導人不能迴避的教育政策。
深藍團體「藍天行動聯盟」主席武之璋說,民進黨用教條式、宗教式灌輸錯誤思想,有一次一位很有名的綠營教授大談「南島語系」,他反問:「如果你身上真的流著百分之百的『南島語系』血液,你會講幾句『南島語系』的話?你過不過『南島語系』的節慶?你有幾個『南島語系』親戚?如果都沒有,『南島語系』跟你有什麼關係?」「獨派」理論站不住腳,但其他聲音沒有機會辯論,因為教育、課本和媒體等意識形態工具都是「獨派」掌握。
臺師大東亞系退休教授潘朝陽表示,30年來「臺獨」教育,非常成功地把臺灣人從中華民族變成「臺灣民族」。明年大選如果藍營沒辦法贏,就證明成功的「教育臺獨」可以成為「法理臺獨」的基礎。「臺獨教育」還以公民科、地理科為「側翼」,刪去三民主義與儒家倫理,讓臺灣人沒有靈魂。初中地理課本把「一帶一路」貶為大陸「霸權」,下價值判斷;康軒版初中歷史課本居然沒有「明鄭」,還使用清「帝國」字眼,表示把清朝視為荷蘭、西班牙一樣的外來政權。(中國臺灣網 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