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教育部」日前公布了經過微調的高中歷史新課綱,引發「去臺灣化」爭議。對此民進黨中常會2月5日通過決議,綠營執政的高雄市、臺南市、宜蘭縣、嘉義縣、雲林縣、屏東縣等六縣市拒絕採用新版課綱,將續用2011年通過的舊課綱與教科書;並要求臺灣教育部門撤回課綱調整案。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教育部」於1月27日召開課程審議會議,決定臺灣高中國文科及社會科課綱的調整。按照新課綱的要求,新教科書內文提到關於「中國」的名詞將被改為「中國大陸」,「日本統治時期」也被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對慰安婦的描述增加「被迫」兩字。按照計劃,2015學年、即明年9月入學的臺灣高一新生將採用依據新課綱編的歷史課本。
臺灣高中新課綱的主要微調內容(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新課綱的公布引發了綠營人士和「臺獨」分子的不滿,他們紛紛表示新課綱有「去臺灣化」的嫌疑。在2月5日召開的民進黨中常會上,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稱此次歷史課綱調整有「三大違背」:「違背程序、違背規定、違背事實」。
蘇貞昌在會上表示,臺灣好不容易走出「教育為政治服務」的威權道路,絕不容主政者再次強加意識形態在下一代身上,民進黨將防止臺灣走回頭路,「不會讓我們的孩子去讀錯誤史觀下的歷史課本」。
在中常會上,民進黨決定開啟執政縣市、「立法院」、街頭「三大戰場」。蘇貞昌說,民進黨將結合民間團體及部分學者專家反對新課綱,並動員協助所有民間抗議活動;島內「臺獨」組織「臺灣教授協會」也表示,「應以『中國』稱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是含糊不清的『大陸』」,並停止使用「光復」等「充滿意識形態的用詞」。
抗議新課綱的「臺獨」分子
民進黨的「立法院」黨團也隨之表態,將在新會期開議後要求臺灣教育部門撤回課綱調整案。民進黨立委吳秉叡表示,「立法院」開議後,撤回課綱調整案將列為優先處理議題,黨團將要求教育部撤回課綱調整,並報告課綱審查狀況。
而臺南市長賴清德年前即宣布,臺南市四所完全中學將拒用微調後的高中歷史新課綱。賴清德更是公然宣稱,「將臺灣的主權及於中國,這也跟現實完全不同,不應該再用這種洗腦教育。」在經聯繫和溝通後,高雄市、宜蘭縣、嘉義縣、雲林縣、屏東縣其它五個綠營執政縣市長也決定「跟進」臺南市,拒絕採用新版歷史課綱,並繼續使用2011年通過的課綱與教材。
賴清德
對此臺灣「教育部」主秘王作臺2月5日表示,新課綱經過課審會、課發會審議通過,程序完備,絕對沒有「去臺灣化」,微調是「去日本化」。王作臺說,外界認為此前臺灣歷史教科書對「國民政府」遷臺後的描述全是負面,且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未來的教科書提到日本統治時,寫日治和日據都可以,微調只是加入「殖民」兩字;談到「大東亞共榮圈」時加入「侵略」兩字;慰安婦加入「被迫」一詞,這些都是呈現歷史事實。王作臺表示,未來歷史和地理教科書內用詞,也要更符合「中華民國憲法」的精神,將「中國」改為「中國大陸」。教育部門負責人蔣偉寧也表示,有關程序合「憲」、合「法」、合程序,新課綱不會緩期執行。
至於六縣市拒用新版課綱,「教育部」國教署組長李秀鳳表示,學校擁有教科書的選擇權,地方政府無權幹涉。由於升學考試將按照新課綱命題,若地方縣市學校繼續沿用舊課綱,將會影響學生的權益。
在臺灣,中小學課綱爭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隨政黨輪替而上演。在綠營政客、「臺獨」分子杜正勝擔任臺灣「教育部長」時,曾大力推動「去中國化」,修訂高中歷史課綱,將「本國史」改為「中國史」,並大幅改動臺灣「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綱,把「國語」改成「華語」,「中文」改成「漢字」。這些舉動曾引發了臺灣島內的極大爭議。
除此之外,對於「日治」和「日據」兩詞也存在較多爭議。在1997年之前,臺灣教科書談及日本殖民統治,都使用「日據」這個詞語。在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的推動下,臺灣在當年以更加偏於「中性」的「日治」一詞語取代「日據」,此舉被部分島內人士指責有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