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內不鏽鋼鍋種類繁多。記者 陸金星
「都說不鏽鋼不會生鏽,怎麼我們家的不鏽鋼鍋才用了一年多,就生鏽了呢?」近日,家住臺東的市民劉曉燕抱怨道。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劉曉燕這樣的遭遇並不罕見,不鏽鋼餐具到底是什麼成分,很多不鏽鋼用品對鋼成分沒有做出任何說明。據專家介紹,不鏽鋼產品主要分為200系、300系和 400系,而其抗腐蝕性能的強弱主要取決於鎳含量的高低。300系和400系不鏽鋼因鎳含量高質量要好一點,但200系不鏽鋼因鎳含量低或乾脆不含鎳,稱之為「不鏽鐵」恐怕更合適 。
■現象不鏽鋼餐具無成分介紹7月26日,市民王強和女朋友一起去香港中路家樂福超市挑選餐具。「到處都是不鏽鋼產品,這些不鏽鋼產品有什麼區別,哪種不鏽鋼質量更好一些?」王強說,這些不鏽鋼餐具的成分在產品和說明書上都沒有標識,大多是銷售人員自己說的,很難讓人信服。
記者在家樂福看到,多種不鏽鋼鍋碗瓢盆等產品沒有對鋼成分做出任何說明,有的只說是「進口精鋼」。前來諮詢購買不鏽鋼用品的顧客中,幾乎沒有人了解餐具中的鋼成分。
■揭秘鎳含量是抗鏽關鍵據了解,目前國內不鏽鋼產品主要分為200系、300系和400系。不同的標準,所含的鉻、鎳、錳相差很大,而其中鎳的含量正是決定產品抗氧化能力的關鍵因素。標準的304不鏽鋼,鉻和鎳的含量為18%和8% ;而200系不鏽鋼,其含鎳量甚至不到1%。
煙臺中大不鏽鋼有限公司青島銷售公司的王經理說,現在常用的200系和 300系不鏽鋼原材料,每噸價格差距在一萬元左右。目前比較低端的不鏽鋼餐具產品,大多都是用200系列產品來做的。比如不鏽鋼鍋,300系列產品要五六百元一個,而200系列產品有的都不到100元,通常用不久便生鏽了。
記者通過一家網店了解到,中空的19cm不鏽鋼筷子每雙重17克,僅售0.3元。而揭陽華典不鏽鋼製品廠同類型的筷子售價每雙是0.9元。「肯定是材質不同,這0.3元連成本也達不到。」揭陽華典不鏽鋼製品廠的銷售經理陳女士說,真正的不鏽鋼產品使用幾十年都不會生鏽,而現在很多產品用不了幾年就全生鏽了,就是在材質上做了手腳。
■原因企業生產偷換標準「國內有些企業並沒有參照國內和國際的不鏽鋼產品標準,而是按照不發達國家的標準或者是企業自己制定的較低標準進行生產。」銀河期貨青島營業部研發總監隋曉光說,由於沒有比較統一的標準,目前市面上不鏽鋼產品質量過硬的也就能佔到一半,「半數不鏽鋼也就能保證幾年不生鏽,稱之為不鏽鐵更合適。」
青島海洋大學經濟學教授李劍認為,因很多市民都不懂不鏽鋼產品的具體成分,因此市場上以次充好的現象時有發生,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明令企業在不鏽鋼產品上明確標識具體成分。
■鑑別如何識別不鏽鋼那麼,如何鑑別不鏽鋼和「不鏽鐵」用品呢?在重慶南路做不鏽鋼型材生意的鐘經理說,對普通市民來說,不鏽鋼主要有三種鑑別方法。一是從標記上識別,很多不鏽鋼用品表面都打有鋼印,例如:13-0、18-8等字樣,前邊的數字表示產品含鉻量,短線後邊的數字表示產品中含鎳量。像13-0表示它只含鉻不含鎳,俗稱「不鏽鐵」;而18-8表示產品含鉻也含鎳,這才是不鏽鋼。二是從聲音判斷,不同材質的不鏽鋼聲音不相同。再就是200系列產品表面通常顏色發暗,亮度不夠;而300系列產品則無論亮度還是光滑度都非常好。
文/記者 崔恆亮 肖良華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