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貨的確認條件(2條)(掌握)
和資產的確認條件相同:
1、與該存貨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 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存貨的初始計量(掌握)
存貨成本=採購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
1、購買而取得的存貨,如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的成本=採購成本
2、通過進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貨,如成品 在產品 半成品 委託加工物資等的成本=採購成本+加工成本+其他成本
三、存貨發出的計價(熟悉)
1、一般情況下應當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包括移動加權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2、對於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多次使用的 逐漸轉移其價值但仍保持原有形態 不確認為固定資產的周轉材料等存貨:
(1)如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可以採用一次轉銷法、五五攤銷法進行攤銷;
(2)建造承包企業的鋼模板、木模板、腳手架和其他周轉材料等:可以採用一次轉銷法、五五攤銷法或者分次攤銷法進行攤銷。
3、對於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製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通常採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4、商品流通企業發出的存貨 通常還可以採用毛利率法或售價金額核算法等方法進行核算。
四、存貨的期末計量(掌握)
(一)存貨期末計量的原則: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淨值孰低計量,存貨成本高於其可變現淨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其中:
1、可變現淨值=估計售價-至完工時估計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金;
2、存貨成本=期末存貨的實際成本。
(二)存貨期末計量方法
存貨減值跡象的判斷:
1、存貨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表明存貨的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
(1)該存貨的市場價格持續下跌,並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
(2)企業使用該項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成本大於產品的銷售價格;
(3)企業因產品更新換代,原有庫存原材料已不適應新產品的需要,而該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又低於其帳面成本;
(4)因企業所提供的商品或勞務過時或消費者偏好改變,而使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逐漸下跌;
(5)其他足以證明該項存貨實質上已經發生減值的情形。
2、存貨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貨的可變現淨值為零:
(1)已黴爛變質的存貨;
(2)已過期且無轉讓價值的存貨;
(3)生產中已不再需要,並且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4)其他足以證明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三)可變現淨值的確定(掌握)
1、產成品、商品和用於出售的材料等直接用於出售的商品存貨,其可變現淨值為: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該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
2、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用其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淨值高於成本的,該材料仍然應當按照成本計量,材料價格的下降表明產成品的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該材料應當按照可變現淨值計量,其可變現淨值為: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該材料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後的金額 ;
3、為執行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其可變現淨值應當以合同價格為基礎計算;
4、企業持有的同一項存貨的數量多於銷售合同或勞務合同訂購數量的,應分別確定其可變現淨值,並與其相對應的成本進行比較,分別確定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或轉回金額;超出合同部分的存貨的可變現淨值,應當以一般銷售價格為基礎計算。
(四)存貨跌價準備的計算
1、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的成本高於可變現淨值,企業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1)存貨跌價準備通常應當按單個存貨項目計提;
(2)但是,對於數量繁多、單價較低的存貨,可以按照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3)與在同一地區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系列相關,具有相同或類似最終用途或目的,且難以與其他項目分開計量的存貨,可以合併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2、存貨跌價準備的確認和迴轉:
(1)存貨跌價準備的確認:
企業應在每一資產負債表日,比較存貨成本與可變現淨值,計算出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再與已提數進行比較,若應提數大於已提數,應予補提,企業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應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
(2)存貨跌價準備的轉回:
當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消失,減記的金額應當予以恢復,並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的金額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
(3)存貨跌價準備的結轉:
①企業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貨已經銷售,則企業在結轉銷售成本時,應同時結轉對其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②對於因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轉出的存貨,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但不衝減當期的管理費用,按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的原則進行會計處理;
③按存貨類別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也應按比例結轉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存貨涉及到的會計科目及帳務處理
1401 材料採購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購入材料的採購成本。
採用實際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的,購入材料的採購成本,在「在途物資」科目核算。
委託外單位加工材料、商品的加工成本,在「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核算。
購入的工程用材料,在「工程物資」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供應單位和材料品種進行明細核算。
三、材料採購的主要帳務處理。
(一)企業支付材料價款和運雜費等,按應計入材料採購成本的金額,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支付或應支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其他貨幣資金」、「應付帳款」、「應付票據」、「預付帳款」等科目。涉及增值稅進項稅額的,還應進行相應的處理。
(二)期末,企業應將倉庫轉來的外購收料憑證,分別下列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1.對於已經付款或已開出、承兌商業匯票的收料憑證,應按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分別匯總,按計劃成本,借記「原材料」、「周轉材料」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將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借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貸記本科目;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2.對於尚未收到發票帳單的收料憑證,應按計劃成本暫估入帳,借記「原材料」、「周轉材料」等科目,貸記「應付帳款——暫估應付帳款」科目,下期初做相反分錄予以衝回。下期收到發票帳單的收料憑證,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帳款」、「應付票據」等科目。涉及增值稅進項稅額的,還應進行相應的處理。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在途材料的採購成本。
1402 在途物資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採用實際成本(或進價)進行材料、商品等物資的日常核算、貨款已付尚未驗收入庫的在途物資的採購成本。
二、本科目可按供應單位和物資品種進行明細核算。
三、在途物資的主要帳務處理。
(一)企業購入材料、商品,按應計入材料、商品採購成本的金額,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支付或應支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應付帳款」、「應付票據」等科目。涉及增值稅進項稅額的,還應進行相應的處理。
(二)所購材料、商品到達驗收入庫,借記「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庫存商品採用售價核算的,按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進價,貸記本科目,進價與售價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在途材料、商品等物資的採購成本。
1403 原材料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庫存的各種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的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
收到來料加工裝配業務的原料、零件等,應當設置備查簿進行登記。
二、本科目可按材料的保管地點(倉庫)、材料的類別、品種和規格等進行明細核算。
三、原材料的主要帳務處理。
(一)企業購入並已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材料採購」或「在途物資」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二)自製並已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生產成本」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委託外單位加工完成並已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三)生產經營領用材料,借記「生產成本」、「製造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出售材料結轉成本,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
發出委託外單位加工的材料,借記「委託加工物資」科目,貸記本科目。
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的,發出材料還應結轉材料成本差異,將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採用實際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的,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可以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認定法計算確定。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庫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
1404 材料成本差異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額。
企業也可以在「原材料」、「周轉材料」等科目設置「成本差異」明細科目。
二、本科目可以分別「原材料」、「周轉材料」等,按照類別或品種進行明細核算。
三、材料成本差異的主要帳務處理。
(一)入庫材料發生的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借記本科目,貸記「材料採購」科目;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應當儘可能接近實際成本。除特殊情況外,計劃成本在年度內不得隨意變更。
(二)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材料成本差異,按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借記「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委託加工物資」、「其他業務成本」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當按期(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計算。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除委託外部加工發出材料可按期初成本差異率計算外,應使用當期的實際差異率;期初成本差異率與本期成本差異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期初成本差異率計算。計算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庫存材料等的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貸方餘額反映企業庫存材料等的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的差異。
1405 庫存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庫存的各種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包括庫存產成品、外購商品、存放在門市部準備出售的商品、發出展覽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接受來料加工製造的代製品和為外單位加工修理的代修品,在製造和修理完成驗收入庫後,視同企業的產成品,也通過本科目核算。
企業(房地產開發)的開發產品,可將本科目改為「1405 開發產品」科目。
企業(農業)收穫的農產品,可將本科目改為「1405 農產品」科目。
二、本科目可按庫存商品的種類、品種和規格等進行明細核算。
三、庫存商品的主要帳務處理。
(一)企業生產的產成品一般應按實際成本核算,產成品的入庫和出庫,平時只記數量不記金額,期(月)末計算入庫產成品的實際成本。生產完成驗收入庫的產成品,按其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農產品」等科目,貸記「生產成本」、「消耗性生物資產」、「農業生產成本」等科目。
產成品種類較多的,也可按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其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可以單獨設置「產品成本差異」科目,比照「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
採用實際成本進行產成品日常核算的,發出產成品的實際成本,可以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認定法計算確定。
對外銷售產成品(包括採用分期收款方式銷售產成品),結轉銷售成本時,借記「營業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採用計劃成本核算的,發出產成品還應結轉產品成本差異,將發出產成品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二)購入商品採用進價核算的,在商品到達驗收入庫後,按商品進價,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在途物資」等科目。委託外單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進價,借記本科目,貸記「委託加工物資」科目。
購入商品採用售價核算的,在商品到達驗收入庫後,按商品售價,借記本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在途物資」等科目,按商品售價與進價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委託外單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本科目,按委託加工商品的帳面餘額,貸記「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按商品售價與進價的差額,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對外銷售商品(包括採用分期收款方式銷售商品),結轉銷售成本時,借記「營業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採用進價進行商品日常核算的,發出商品的實際成本,可以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認定法計算確定。採用售價核算的,還應結轉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三)企業(房地產開發)開發的產品,達到預定可銷售狀態時,按實際成本,借記「開發產品」科目,貸記「開發成本」科目。
期末,企業結轉對外轉讓、銷售和結算開發產品的實際成本,借記「營業成本」科目,貸記「開發產品」科目。
企業將開發的營業性配套設施用於本企業從事第三產業經營用房,應視同自用固定資產進行處理,並按營業性配套設施的實際成本,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開發產品」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庫存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
1406 發出商品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未滿足收入確認條件但已發出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
採用支付手續費方式委託其他單位代銷的商品,也可以單獨設置「委託代銷商品」科目。
二、本科目可按購貨單位、商品類別和品種進行明細核算。
三、發出商品的主要帳務處理。
(一)對於未滿足收入確認條件的發出商品,應按發出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借記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
發出商品發生退回的,應按退回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本科目。
(二)發出商品滿足收入確認條件時,應結轉銷售成本,借記「營業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採用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的,還應結轉應分攤的產品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發出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
1407 商品進銷差價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採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
二、本科目可按商品類別或實物管理負責人進行明細核算。
三、商品進銷差價的主要帳務處理。
(一)企業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委託加工物資」等科目,按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本科目。
(二)期(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成本」科目。
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公式計算: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餘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餘額+「委託代銷商品」科目期末餘額+「發出商品」科目期末餘額+本期「營業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營業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期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採用上期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期的商品進銷差價。年度終了,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四、本科目的期末貸方餘額,反映企業庫存商品的商品進銷差價。
1408 委託加工物資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委託外單位加工的各種材料、商品等物資的實際成本。
二、本科目可按加工合同、受託加工單位以及加工物資的品種等進行明細核算。
三、委託加工物資的主要帳務處理。
(一)企業發給外單位加工的物資,按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貸記「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按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的,還應同時結轉材料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
(二)支付加工費、運雜費等,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需要交納消費稅的委託加工物資,由受託方代收代交的消費稅,借記本科目(收回後用於直接銷售的)或「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收回後用於繼續加工的),貸記「應付帳款」、「銀行存款」等科目。
(三)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的物資和剩餘的物資,按加工收回物資的實際成本和剩餘物資的實際成本,借記「原材料」、「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採用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的,按計劃成本或售價,借記「原材料」或「庫存商品」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或售價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或貸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
採用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的,也可以採用上期材料成本差異率或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期應分攤的材料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委託外單位加工尚未完成物資的實際成本。
1411 周轉材料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周轉材料的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包括包裝物、低值易耗品,以及企業(建造承包商)的鋼模板、木模板、腳手架等。
企業的包裝物、低值易耗品,也可以單獨設置「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科目。
二、本科目可按周轉材料的種類,分別「在庫」、「在用」和「攤銷」進行明細核算。
三、周轉材料的主要帳務處理。
(一)企業購入、自製、委託外單位加工完成並已驗收入庫的周轉材料等,比照「原材料」科目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二)採用一次轉銷法的,領用時應按其帳面價值,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周轉材料報廢時,應按報廢周轉材料的殘料價值,借記「原材料」等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
(三)採用其他攤銷法的,領用時應按其帳面價值,借記本科目(在用),貸記本科目(在庫);攤銷時應按攤銷額,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貸記本科目(攤銷)。
周轉材料報廢時應補提攤銷額,借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貸記本科目(攤銷);同時,按報廢周轉材料的殘料價值,借記「原材料」等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工程施工」等科目;並轉銷全部已提攤銷額,借記本科目(攤銷),貸記本科目(在用)。
(四)周轉材料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的,領用等發出周轉材料時,還應同時結轉應分攤的成本差異。
1471 存貨跌價準備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存貨的跌價準備。
二、本科目可按存貨項目或類別進行明細核算。
三、存貨跌價準備的主要帳務處理。
(一)資產負債表日,存貨發生減值的,按存貨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本科目。
已計提跌價準備的存貨價值以後又得以恢復,應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按恢復增加的金額,借記本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
發出存貨結轉存貨跌價準備的,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成本」、「生產成本」等科目。
(二)企業(建造承包商)建造合同執行中預計總成本超過合同總收入的,應按其差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本科目。合同完工時,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成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貸方餘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存貨跌價準備。
1901 待處理財產損溢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在清查財產過程中查明的各種財產盤盈、盤虧和毀損的價值。
物資在運輸途中發生的非正常短缺與損耗,也通過本科目核算。
企業如有盤盈固定資產的,應作為前期差錯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二、本科目可按盤盈、盤虧的資產種類和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待處理財產損溢的主要帳務處理。
(一)盤盈的各種材料、產成品、商品、生物資產等,借記「原材料」、「庫存商品」、「消耗性生物資產」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盤虧、毀損的各種材料、產成品、商品、生物資產等,盤虧的固定資產,借記本科目,貸記「原材料」、「庫存商品」、「消耗性生物資產」、「固定資產」等科目。材料、產成品、商品採用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的,還應同時結轉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涉及增值稅的,還應進行相應處理。
(二)盤虧、毀損的各項資產,按管理權限報經批准後處理時,按殘料價值,借記「原材料」等科目,按可收回的保險賠償或過失人賠償,借記「其他應收款」科目,按本科目餘額,貸記本科目,按其借方差額,借記「管理費用」、「營業外支出」等科目。
盤盈的除固定資產以外的其他財產,借記本科目,貸記「管理費用」、「營業外收入」等科目。
四、企業的財產損溢,應查明原因,在期末結帳前處理完畢,處理後本科目應無餘額。
5001 生產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發生的各項生產成本,包括生產各種產品(產成品、自製半成品等)、自製材料、自製工具、自製設備等。
企業(農業)進行農業生產發生的各項生產成本,可將本科目改為「5001 農業生產成本」科目,並分別種植業、畜牧養殖業、林業和水產業確定成本核算對象(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公益性生物資產和農產品)和成本項目,進行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企業(房地產開發)可將本科目改為「5001 開發成本」科目。
二、本科目可按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進行明細核算。
基本生產成本應當分別按照基本生產車間和成本核算對象(產品的品種、類別、定單、批別、生產階段等)設置明細帳(或成本計算單,下同),並按照規定的成本項目設置專欄。
三、生產成本的主要帳務處理。
(一)企業發生的各項直接生產成本,借記本科目(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貸記「原材料」、「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
各生產車間應負擔的製造費用,借記本科目(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貸記「製造費用」科目。
輔助生產車間為基本生產車間、企業管理部門和其他部門提供的勞務和產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標準分配給各受益對象,借記本科目(基本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其他業務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貸記本科目(輔助生產成本)。
企業已經生產完成並已驗收入庫的產成品以及入庫的自製半成品,應於期(月)末,借記「庫存商品」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基本生產成本)。
(二)生產性生物資產在產出農產品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借記「農業生產成本」科目,貸記「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生產性生物資產累計折舊」等科目。
農業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應由農產品、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共同負擔的費用,借記「農業生產成本——共同費用」科目,貸記「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農業生產成本」等科目。
期(月)末,可按一定的分配標準對上述共同負擔的費用進行分配,借記「農業生產成本——農產品」、「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公益性生物資產」等科目,貸記「農業生產成本——共同費用」科目。
應由生產性生物資產收穫的農產品負擔的費用,應當採用合理的方法在農產品各品種之間進行分配;如有尚未收穫的農產品,還應當在已收穫和尚未收穫的農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生產性生物資產收穫的農產品驗收入庫時,按其實際成本,借記「農產品」科目,貸記本科目(農產品)。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尚未加工完成的在產品成本或尚未收穫的農產品成本。
5101 製造費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生產車間(部門)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
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管理費用,在「管理費用」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不同的生產車間、部門和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製造費用的主要帳務處理。
(一)生產車間發生的機物料消耗,借記本科目,貸記「原材料」等科目。
(二)發生的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等職工薪酬,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三)生產車間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借記本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
(四)生產車間支付的辦公費、水電費等,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五)發生季節性的停工損失,借記本科目,貸記「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銀行存款」等科目。
(六)將製造費用分配計入有關的成本核算對象,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勞務成本」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七)季節性生產企業製造費用全年實際發生額與分配額的差額,除其中屬於為下一年開工生產做準備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餘部分實際發生額大於分配額的差額,借記「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實際發生額小於分配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四、除季節性的生產性企業外,本科目期末應無餘額。
5201 勞務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對外提供勞務發生的成本。
企業(證券)在為上市公司進行承銷業務發生的各項相關支出,可將本科目改為「5201 待轉承銷費用」科目,並按照客戶進行明細核算。
二、本科目可按提供勞務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三、企業發生的各項勞務成本,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
建造承包商對外單位、專項工程等提供機械作業(包括運輸設備)的成本,借記本科目,貸記「機械作業」科目。
結轉勞務的成本,借記「營業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等科目,貸記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尚未完成或尚未結轉的勞務成本。
相關章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來自:中華會計網校論壇· *小李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