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司投標需要製作標書,自己又臨時要開會,吳女士通過閃送平臺下單,將裝有公司印章在內的重要文件的文件袋從自己家送到公司。本應半個小時送達,但近兩個小時後,閃送員才表示,東西丟了。隨後,雖然找回了文件袋,但吳女士表示,公司印章丟失,涉及公司一個重要投標。
閃送員則表示,自己雖然丟失了文件袋,但後來萬幸找回了,收件人也曾確認沒有丟失重要物品,是客戶一直堅持要和相關負責人面談,沒得到回應。
吳女士表示,現在自己儘量減少了公章丟失的損失,並不是因為要求賠償,而是覺得閃送平臺處理時態度不積極,閃送員工作確實存在失誤,希望能得到平臺的致歉。
找回的文件袋,外表沒有破損閃送平臺半小時能送達的重要文件,兩小時後說丟了文件被找回,涉及300萬金額的印章卻不見了?
因公司同事需要做投標標書,而作為公司法人的吳女士早上7點就已經出門前往大邑開會,29日上午10點,吳女士便在閃送APP上下了一個訂單,由吳女士母親將裝有公司公章、法人章、發票、營業執照、法人個人身份證複印件的文件袋,交由閃送員,從位於科華南路的吳女士家中,送往位於東湖公園的公司。
丟失文件地和送達目的地的距離
「本來應該半個小時就到。」吳女士說,兩處位置距5公裡左右,也在閃送承諾的半小時送達的合理範圍內,但吳女士的同事一直沒有收到文件袋。「他(閃送員)一直說他找不到路,送到幾個地方去,發現不對。」吳女士表示,直到接近12點,閃送員才趕到公司,但兩手空空的閃送員這時卻表示,東西丟了。
「他說東西丟了,我們就慌了。」收件人、也就是吳女士同事楊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雙方都報了警,然後一起在丟失東西的東湖公園另一個藝術館尋找,最終找到了裝文件的袋子,但回到公司後才發現,文件袋裡的其他文件尚在,公司印章丟失。
吳女士表示,公司正面臨一個重要的投標,涉及金額300萬左右,在這個關鍵時候印章掉了,補辦很可能趕不及,會錯失投標。吳女士表示,自己當即就和閃送的官方客服打了電話,要聯絡成都地區的負責人,但該負責人表示自己在北京,但會派工作人員到吳女士公司面談。
「同事就讓閃送員在公司一起等到工作人員過來,把情況說清楚,但他說我們禁錮他人身自由,在公司鬧了一場,真的報了警,我們就讓他走了。」吳女士說,此時再和成都地區負責人聯繫,對方卻表示讓吳女士與客服平臺溝通。到了約定面談的時間,吳女士從大邑趕回公司,卻沒有見到工作人員,成都地區負責人的電話也打不通了。
閃送員:這是我第一天上班接的第一單,楊女士曾表示沒有遺失楊女士:回到公司聯繫吳女士後,我才知道公司印章也在袋子裡
平臺顯示,是張師傅的第一個訂單
從吳女士提供的訂單截圖上,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該名閃送員張師傅加入閃送的時間為1天,服務次數為0次,也就是說,吳女士的訂單,是該名閃送員接送的第一單。
訂單詳情
閃送員張師傅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當天接到單後,因東湖公園有工地打圍,導航所指的路無法到達,他在東湖公園外轉了很久也沒找到公司,在另一個藝術館,他將電動車停放在門口,去前臺問路,文件就放在電動車腳踏板上的籃子裡,「我想到這麼近,也不會有人去拿這個文件。」張師傅說,自己問路出來,卻發現文件丟失,他趕緊問周圍賣飲料餐食的工作人員、又在周圍找了幾圈,都沒有發現。
「我著急啊,第一次送單就丟了。」張師傅說,自己一時不知道,是應該先報警,上報平臺,還是該和客戶聯繫。這時,客戶打電話來詢問是否找到位置,並給張師傅指了路,張師傅便騎車到了收件人的公司,這才告訴他們,文件丟了。
張師傅說,一同回到丟失文件的地方尋找時,一位保潔阿姨說,她撿到了文件袋,拿出來時,當著警察的面,楊女士曾檢查過,表示沒有遺失。但回到公司後,自己想去要取件密碼確認訂單,但楊女士公司的同事卻一定要求閃送的成都負責人到現場「給個說法」,並不要自己離開,當時,她們並沒有表示公司章丟失。
對此,楊女士解釋說,當時自己並不知道吳女士都具體放了哪些東西,只知道自己需要製作標書所需的法人印章,但同時還有其他同事要用的文件,是回到公司後聯繫吳女士後才知道公司印章也在袋子裡。
吳女士:平臺在出現重大失誤時,沒有應急機制,像在推諉責任閃送:前方溝通反饋或有誤會,只要證實是閃送員的失誤,平臺一定會承擔責任
張師傅表示,當時楊女士已經確認過文件都在,但楊女士表示,自己是在回公司後才知道還少了公司印章。文件袋裡到底有幾個印章?
按照流程,張師傅在接單時,應該拍攝貨品照片上傳後臺,但因張師傅操作不熟練,在拍攝物品後又上傳了一張自己持證的照片,覆蓋了收件時的照片,後臺也看不到了,因此無法確認。
30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和張師傅、閃送成都地區相關負責人一起到派出所,尋找當時出警的警察確認,但當事民警輪休沒有上班,一位協警撥打了參與出警的一位同事電話後,對方表示,當時丟失東西的人並未檢查文件袋。
放文件的咖啡廳外
隨後,紅星新聞記者又來到丟失文件的藝術館外,幾名工作人員都還能記得29日來找過東西的張師傅,撿到文件的保潔大姐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當時在電動車下方看到文件袋,還以為是垃圾,準備扔的時候覺得袋子有點重,擔心是同事的文件丟了,於是放到了咖啡廳前臺,但袋子裡是什麼,她並沒有打開,也沒有看到他們是否檢查過文件袋。咖啡廳一位服務員則回憶說,當時上班的同事曾提過,裡面有公章,但具體幾個公章,她也不知道。
吳女士表示,發現公章丟失後,公司立即開始著手補辦,儘量減少由此帶來的損失。吳女士說,事情發生後,閃送平臺的處理機制讓她覺得很不滿意,沒有積極地面對和解決問題,拒絕面談,甚至不接電話,讓她覺得平臺是在推諉責任。也認為,閃送員在處理丟件問題時,也沒有相應的上報機制,質疑閃送員崗前培訓資質是否合格。
29日晚上,平臺客服聯繫她表示給予相應的優惠券折扣,吳女士拒絕了。
吳女士表示,閃送員第一次送單,工作出現失誤,也可以理解,但平臺在出現重大失誤時,沒有應急機制,相關負責人在處理時態度也不積極,這才讓自己感到十分生氣。
30日,閃送平臺所屬的北京同城必應科技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回復表示,因閃送員反饋,文件袋被找回,且不能確定後來得知的印章丟失的實際問題,所以可能在前方反饋和實際溝通中存在誤會。只要證實,確實因閃送員工作失誤給用戶造成的損失,平臺一定會承擔相應的責任。平臺下一步也會派工作人員,上門向客戶致歉,並繼續溝通。
因為閃送是一對一服務,丟失率、破損率相比其他快遞更低,公司的專業客服在專業處理用戶投訴事宜,一般都能通過客服溝通解決,這也是公司流程,並不存在推諉敷衍的情況。
至於用戶質疑的閃送員崗前培訓,工作人員解釋,每一個閃送員在入職前,都會先通過犯罪記錄等不良記錄的審核,然後到培訓站點進行一對一培訓,合格後,才能上線接單。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攝影報導
編輯 包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