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總講娃不聽,孩子三歲前要立好規矩,否則之後就不好管了

2020-08-25 一更育兒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總是容易遇到很多尷尬的小問題。

比如:帶著孩子去超市,他看見一個東西非要買,不給他買,就要在地上撒潑打滾,這個時候,家長就會感覺非常尷尬,開始懷疑難道是平常教育的問題嗎?

道理講了很多遍,孩子不聽怎麼辦?

最近在和程程媽媽聊天時,程程媽媽向我提出了一個困惑:「帶孩子去別的小朋友家裡玩,去之前三令五申,不要隨便動別人家的東西。

明明說的好好的,可是到了別人家,程程還是到處亂摸亂碰,我在旁邊就很尷尬。道理明明講了很多遍,可他就是不聽怎麼辦?」

這個問題,很多媽媽都會遇到。明明感覺自身的教育方式並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卻無法取得實際性的進展,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孩子不聽話,都是三歲前沒有立好規矩惹的禍

家長三令五申提出的要求,孩子並不聽從,歸根結底都是因為沒有提前立好規矩。關於立規矩這件事情:

詹姆士·杜布森博士曾經在《勇於管教》一書中說過:「若在懸崖邊設置欄杆,懂得的孩子會有安全感,而不懂得的孩子就沒有。」

其實所謂欄杆,對孩子來說就是規矩,如果想要讓孩子懂得,就要提前把規矩立好。

在三到六歲這個時期,孩子們逐漸進入行為發展期,在這個階段,必須讓他們意識到規矩的重要性。

如果不提前立好規矩,孩子們就沒有遵守的意識,那麼等到他們進入幼兒園和學校,就會無法適應,因此造成許多不良後果。

六項規矩早知道

規矩一:行為舉止

立規矩也是要講究方法和先後順序的。如果家長要給孩子立規矩,第一條一定要是行為舉止。

行為舉止看似是一個瑣碎的小問題,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很重要,一個人的表現,通常代表他的性格,諸如講究禮貌。

其實父母只要在生活中,自己做到言傳身教,孩子們就會避開可能出現的問題。

規矩二:物品歸納

學會整理自己的個人物品,在使用後歸位,對孩子來說,也是必須提前立好的規矩。等到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提前立好的規矩,能幫助他更適應幼兒園生活。

規矩三:講究先來後到

這一條主要適用於公共場所,孩子們提早意識到這條規矩,越能避免很多在公共場合的尷尬。

規矩四:學會尊重

孩子們必須提前掌握什麼叫做尊重,不要隨便插話,打斷別人等。如果自身遇到不被尊重的情況,也可以善意提醒對方。互相尊重是非常必要的素養。

規矩五:獨立

其實獨立在幼兒階段,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麻煩別人。

可能孩子們在家的時候,家長們全天候的看護,面面俱到,但是到了學校,就沒有人會這樣做了。因此,學會獨立,是非常必要的。

規矩六:勇敢承擔責任

對孩子來說,即使他們還小,但也一定要讓他們認識到責任的重要。

責任意識,越早認識到越好。勇敢承擔責任,是道德觀的基礎,而勇於避開不應該承擔的責任,也是對自身利益的維護。

總而言之,家長們一定要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候,打好基礎,立好規矩,這樣等到孩子們長大了,才能更好的適應學習和生活。

【媽媽寄語】

家長們一定要提前給孩子立好規矩,避免孩子走彎路。

【本期話題】

如何讓孩子更好適應幼兒園生活?

相關焦點

  • 如何給2歲的娃立規矩?父母從4個方面入手,以後管孩子不費勁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有的孩子長到2歲後,開始會經常發脾氣,不聽勸說大吵大鬧讓父母非常棘手。不管是任何家庭,也無論是做人做事,都得按一定的規矩行事,對待孩子也不例外。由於家裡已有這樣的玩具,李明說換個玩具再買,結果孩子不願意就倒在地上打滾,逼得李明最後又買一個相同的玩具。回到家後,李明經過深思熟慮後對妻子說:「這個孩子脾氣太倔,應該有個規矩管管」,妻子也表示贊同。
  • 不想孩子越來越難帶,6歲前就要這樣立規矩
    比如,他會突然把髒手往別人身上抹;或者,他會突然過去打人、推人;大人明令禁止,可孩子根本不聽,甚至「口出惡言」:我要用剪刀把你剪了!講道理不聽,打罵也沒用。更糟糕的是,在管教和反抗的對峙中,孩子跟自己越來越疏遠了。
  • 多大給娃立規矩合適?2歲最好,再晚別超過6歲,否則管理難
    說起立規矩這件事,寶媽們幾乎是一把辛酸淚,每次試圖給娃立規矩,都會無疾而終,得不到一個好的結果,十分頭疼。如果沒有從小立好規矩,長大之後孩子就會往不可救藥的方向去發展,那麼以後很容易成為一個違法亂紀的人。為啥給孩子立規矩那麼困難呢?立規矩的最晚年齡別超過六歲,三個方法寶媽們可以嘗試,非常有效。
  • 不打不罵立不了規矩?這才是管不了孩子的真相
    這個時候,就要認真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有不少父母,為了將孩子培養得更好,也在不斷地學習新的科學的育兒知識,平時還好,可一到給孩子立規矩卻總達不到預計的效果,最後又走回打罵的老路上去了。我感覺專家說的育兒方法,看起來都特別有道理,可實際上不好用呢!
  • 不想娃越大越難管!抓住3大黃金期,分階段,分年齡立規矩
    總有人覺得,娃還太小,還不急著立規矩。,都是立規矩的黃金期!三歲的姐姐,不讓弟弟碰自己的玩具。,孩子只能感到委屈和傷心,並不能從心底接受你立下的規矩。,今天關於立規矩的事就說到這了!
  • 孩子6歲前要立下這五個規矩,若家長忽視了,以後孩子不好管
    孩子6歲前,對於父母來說,在這幾個方面立好規矩,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遵守規矩,孩子長大後會感激你的,而你也會因為孩子感到自豪,不過,往往最簡單的道理,很多父母卻都做不到。孩子6歲之前對父母有很強的依賴性,這這段時間就是立規矩的最佳時期,因為超過6歲之後孩子兒童第一個叛逆期就會到來,孩子會很不聽話,隨著年紀的增大,父母再想立規矩就比較難了。特別是孩子6歲之前千萬不要慣著孩子,要對孩子說「不」,這樣他們才能不會養成囂張跋扈的性格。
  • 3-6歲是立規矩「黃金期」,家長立下5個規矩,娃將來會感激你
    對父母來說,孩子懂事有規律無疑是最好的,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要是不調皮搗蛋,生活豈不是少了些許趣味。孩子天性愛玩,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一味地順從寵溺孩子,應該趁早為孩子定下規矩。,家長們應該狠心立下5個規矩,娃長大後會感激你。
  • 慣子如殺子,孩子6歲前,一定要立這些規矩
    生活要想有秩序,處處都要我們遵守各種規則。教育孩子立規矩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現在社會上有那麼多的「熊孩子」呢,就是因為家長沒有在立規矩的年齡給他們正確的示範。最怕的不是熊孩子不做作業,而是沒有規矩。
  • 小步在家早教:不想孩子越來越難帶,6歲前就要這樣立規矩
    3歲的可樂年前就因為愛打人和搶玩具被之前的幼兒園勸退了,現在還不知道換哪家好。「怎麼說也不聽,給他立了那麼多規矩都不管用,啥時候才能長大懂點事......」可樂媽媽在群裡吐槽。在立規矩上,像可樂媽這樣,寄希望於孩子長大就懂事了的家長可不少。但,育人就像種樹,小時候樹苗就是彎的,長大要扶直,可以說幾乎不可能。
  • 孩子2歲前要立「三大」規矩,以後帶娃時,能比別人輕鬆一半
    寶寶晚上在家裡拍皮球,告訴他這樣會打擾樓下的叔叔阿姨他也不聽,照玩不誤,到了樓下住戶找上門來以後只能舅媽給人家不停道歉。還有每天玩手機遊戲到凌晨一點,沒收手機以後就大哭大鬧,吃飯的時候亂跑,故意往地上扔飯等等更是不勝枚舉。
  • 在孩子三歲之前,這幾個「規矩」要立起來,孩子長大後會感激你的
    文 | 朗朗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別看三歲的孩子孩子好像什麼都不懂,但是孩子三歲時的一些舉動往往就能反應出他長大後的一些性格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才三歲,沒有必要給孩子立太多的規矩,等他懂事了再慢慢教育也不遲。但是,對於教育孩子來說,有些道理、「規矩」如果沒有早早地灌輸給孩子,那麼等到孩子長大一些,有些行為就成習慣,再想糾正回來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 孩子三歲前,這四個規矩必須要立,家長別心軟!
    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話可一點兒都不假,一個人成年後的行為,都可以在童年時期找到影子。童年時期是孩子性格的塑形期,一些關鍵的行為習慣正是在這一階段養成的。有些家長總覺得孩子還小,就算有什麼毛病也不及時給孩子糾正,指望著孩子長大會自己變好,結果收穫的是孩子越來越變本加厲。孩子兩歲時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並且語言表達和語言理解能力明顯提升,此時就可以給他立規矩了。沒錯,就要這麼早!在三歲前,這些規矩要趁早給孩子立,否則以後就難管了!
  • 2歲是給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家長掌握這3招,孩子更好管教
    不少寶媽在面對孩子這種脾氣不好的行為,多半都會在一氣之下對寶寶施行棍棒教育,但換來的結果是孩子越來越叛逆不聽話,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家長沒有在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給寶寶立下規矩,導致孩子養成了壞習慣。根據研究調查發現:2歲是寶寶立規矩的關鍵期,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具備了自我意識,所以孩子才會不聽父母的話,覺得父母的話是不對的,所以才會拒絕父母。
  • 管孩子要趁早!6歲前立好規矩,打罵是下策,上策卻鮮有人用
    老人常說「管孩子要趁早」,3-6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最佳時間,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抓住這個黃金階段,在該管教時及時糾正,別等孩子長大了定型了再後悔!>為什麼要在3歲立規矩呢?一是因為孩子剛出生時不會說話不會表達,完全沒有自理能力,不適合立規矩。二是因為3歲是孩子上幼兒園的年齡,從教育學角度看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具備了基礎的自理能力、察言觀色等技巧。
  • 孩子犯錯,三流父母發脾氣,二流父母講道理,一流父母對策很高明
    父母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容易讓娃覺得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不僅容易讓他們缺乏安全感,還很可能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而因此變得自卑。>有的家長在意識到棍棒式教育的方式不正確,因此就會選擇在孩子犯錯後,就開始了講道理的方式。
  • 孩子3歲就該立規矩了,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中策,上策鮮有人用
    其實,父母們想要教好孩子,是有秘訣的哦!棍棒教育是下策,說教式教育是中策,立規矩才是上策!教育孩子的上策是立規矩,黃金時間是三歲,很多父母錯過了,給孩子們立規矩的最佳時間是三歲左右。三歲的孩子許多認知還不明確,如果把握住這一黃金時期,給孩子合理地立規矩,並讓他一直堅持下來,當規格成為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之時,這樣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 孩子三歲之前,這三大規矩一定要立起來,心軟一點就會害了孩子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都覺得三歲小孩兒什麼都不懂,給三歲的小孩立規矩沒有必要。教育長大了再說。但是三歲看老,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些道理如果不早早的教會孩子,孩子再長大一些是很難板回來的。
  • 孩子6歲前沒立好規矩,以後就管不了了,犯罪心理學家這樣說
    6歲之前對孩子說不培養孩子的自控力,首先,我們要做到的是,6歲之前對孩子說不。李玫瑾教授舉了這樣兩個對比的例子: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大不了在地下打滾。5歲前後要給孩子立規矩:大人不動筷子你就不能先吃飯。孩子要等,可能會餓,但不要心軟,一兩個小時餓不壞孩子、更餓不死他。
  • 孩子多大需要立規矩?五歲前下面四個規矩一定要教好
    芸芸在評論裡經常看到有家長問:孩子太淘氣了,什麼時候給他立規矩合適呢?相信在立規矩這件事上,不少家長都很糾結,立早了怕限制孩子發展,立晚了又怕沒作用,到底幾歲才合適呢?孩子在兩歲之後,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此時就可以給他立規矩了。立規矩要一個個慢慢來,在五歲之前,下面四個規矩家長一定要教給孩子!一、不要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兩歲的孩子沒有「你的」「我的」概念,他們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霸佔,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
  • 不想娃越來越難帶,6歲前就要這樣立規矩
    ,更聽不懂啥叫「下不為例」,他只接收到這樣的信號:當我哭鬧的時候就會得到想要的東西,規則是什麼?結果呢,總被立規矩的孩子屢教不改,你說東他偏往西,而總在感情滋養下成長的孩子越來越好帶,講道理守規則。在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時,我們的語言要儘量溫柔有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