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我國約有45%的產後女性深受盆底肌問題的困擾,有約20%出現明顯的壓力性尿失禁,當咳嗽或大笑的時候,會出現明顯的尿意,甚至出現尿液外露。
編輯:邱寫寫
在醫療水平不發達的過去,女性一生中分娩的次數更多,因而出現盆底肌鬆弛、產後漏尿的情況也就更嚴重。
而如今,產後漏尿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詞了,從Ella自爆產後漏尿以後,產後的盆底肌修復問題,就開始廣泛得到產婦媽媽們的重視了。
盆底肌鬆弛、產後漏尿,真的很影響「生活質量」
產後漏尿,曾經困擾著無數的寶媽,在生娃以後,不僅身材走樣了、皮膚變差了,更尷尬的是,媽媽們竟然連憋尿都成了困難。
很多奶奶輩的老人,平時明明非常講衛生,但身上卻總是帶著一股揮散不去的味道,究其原因和產後漏尿有著很大關係。
這些味道讓老人們內心更加敏感、自卑,甚至影響半生的生活質量。沒有什麼比真的「笑尿了」更加尷尬了,產後漏尿的問題,不知困擾了多少代寶媽。
產後漏尿可以說是數代寶媽心裡的「難言之隱」,為什麼會出現產後漏尿、產後漏尿到底是咋回事呢?
產後漏尿到底是咋回事?
產後漏尿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膀胱尿道括約肌鬆弛,而這個括約肌,就是盆底肌肉中的一部分。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已經婚育的女性當中,有45%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盆底肌功能問題,其中有20%出現產後漏尿的情況。
舉個比較形象的例子,盆底肌肉就仿佛一張網,緊緊兜住了尿道、膀胱這些位於盆底肌附近的器官,正常情況下,這張網是非常緊實的。
一旦盆底肌的力量不足,網的彈性下降,這些器官也會隨之出現異常,變成「一盤散沙」,進而出現漏尿、尿失禁等尷尬的問題。
那麼產後漏尿如何預防和緩解?首先我們要找到其中的罪魁禍首,就是盆底肌。
找到盆底肌的位置
盆底肌可不像八塊腹肌、肱二頭肌那樣肉眼可見,盆底肌所在的位置非常隱蔽,就算我們會一字馬,也看不到自己的盆底肌。不過,盆底肌畢竟是自己的肉,還是可以感知到的。
◆ 憋尿感覺
既然盆底肌肩負著憋尿的大事,自然是和排尿有關的。當我們正常排尿的時候,調皮地嘗試中途停止,你就會感覺到有一部分肌肉在用力,那就是盆底肌啦。
◆ 吹氣感覺
除了憋不住尿之外,盆底肌鬆弛還伴隨用力後尿失禁,因此,每當我們用力吹氣、大笑、大聲說話,甚至是手提重物的時候,都是可以感受到盆底肌在用力的。
這一小塊和排尿密切相關的肌肉,與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是密切相關的,因此生娃後,媽媽們進行盆底肌修復訓練,也是迫在眉睫的。
盆底肌訓練姿勢
除了正常的排便之外,媽媽們對另一方面的生活質量也是非常關心的。那麼訓練盆底肌的姿勢有哪些,怎樣才能讓日常生活更加幸福呢?
1. 盆骨位置
在訓練盆底肌之前,媽媽們別忘了還有盆骨位置訓練。
動作要領:平躺於地面,屈膝,雙膝與髖同寬,大腿和小腿呈90°角。
這個時候,如果腰椎和地面的距離達到一個手掌以上,暗示骨盆前傾位;距離剛好一個手掌意為骨盆中立位;小於一個手掌暗示骨盆後傾位。
這個動作往復25次,共做3組,中間可以休息30s的時間。
2. 盆底肌訓練
屈膝平躺於地面,雙膝與髖同寬,大腿和小腿呈90°角。
可以嘗試將手指放在小腹的下端,伴隨吸氣時身體放鬆、呼氣時上提盆底肌,用手指去感受區別。
這個動作往復25次,共做3組,中間可以休息30s的時間。
▼ 需要注意:
在做盆底肌訓練的時候,吸氣和呼氣的時長盡力平均,且避免憋氣。
產後漏尿是無數寶媽們產後的難言之隱,希望盆底肌訓練可以幫助媽媽們重新找回自信~
小島今日話題:你遇到產後「笑尿了」的尷尬沒?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孕產、育兒團隊,多平臺優質創作者,關注我,孕期營養健康、孩子成長教育,給您專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