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烏雞國——大明王朝的一個縮影

2020-12-17 文史聽風D

《西遊記》是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克服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作為四大名著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一部,《西遊記》的各種故事情節被後人搬上了螢屏,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喜愛。今天筆者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的一個故事——除妖烏雞國。通過這個故事來談一談筆者透過文本背後發現的一些細節和思考。

全真烏雞國的故事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看過電視劇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個故事。它講述了烏雞國的國王寵信妖道,反被妖道推入井中所害。妖道本人變作國王,霸佔了他的妻子和王位。那死去的國王,在唐僧的夢中訴說冤情,請求唐僧師徒助他除妖復國。得知此事的悟空和八戒去井下,通過井龍王引路,背出國王的屍體,病用還魂丹將國王救活。後來悟空變作木箱中的小和尚,向烏雞國的太子揭露了國王被害的事實真相,並在大殿上用真國王掀開了假國王的面具,並通過一場打鬥迫使妖道現出原形。問訊趕來的菩薩將妖道坐騎收走,國王一家團聚,唐僧師徒繼續取經趕路。

那歷史上是否真的有一個烏雞國呢?答案是肯定的。確實有這樣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的遺址現在在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焉耆回族自治縣。《大唐西域記》開篇就是這個國家叫阿耆尼國,又叫烏耆國:出高昌故地。自近者始。曰阿耆尼國(舊曰焉耆)。

後來,口耳相傳發生了音轉,等《西遊記》最終成書,小說家展開豐富的想像,就把它叫成烏雞國了。這個國家怎麼樣呢?《大唐西域記》中記載:

阿耆尼國。東西六百餘裡。南北四百餘裡。國大都城周六七裡。四面據山。道險易守。泉流交帶。引水為田。土宜穈。黍。宿麥。香棗。蒲萄。梨。柰諸果。氣序和暢。風俗質直。文字取則印度。微有增損。服飾氈褐。斷髮無巾。貨用金錢。銀錢。小銅錢。王。其國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稱伐。國無綱紀。法不整肅。伽藍十餘所。僧徒二千餘人。習學小乘教說一切有部。經教律儀。既遵印度。諸習學者。即其文而翫之。戒行律儀。潔清勤勵。然食雜三淨。滯於漸教矣。

通過文獻記載,不難看出,烏耆國的地理條件還好,也算一片盛地。只是民風不好,國家社會秩序有點混亂。

所以,玄奘法師很不喜歡這個國家。結果在《西遊記》裡,烏雞國也是一個很亂套的國家。這個亂,寫得很形象。很有諷刺意味。因為,寫小說的人,就是想通過烏雞國的亂象,來諷刺《西遊記》作者所在的明朝嘉靖年間那種黑暗的政治朝局。我們首先來看國王。這個國王很昏庸。為什麼那個妖道全真會來惑亂朝綱?按小說中敘述,這是因果報應,國王做壞事了。三年前文殊菩薩見他樂善好施,化成凡僧來度化國王,結果,幾句話不對付,惹惱了國王,把它捆到河裡,淹了三天三夜。所以,他活該在井下被淹三年。所以,這個國王的特點就是認不得真神,他忠奸不辨。結果妖怪變成了道士,用邪門歪道贏得了皇帝的聖心,被奸人蠱惑。

在明朝的嘉靖帝是不是這個情況呢?還真是。嘉靖皇帝重用奸臣嚴嵩,痴迷於道教煉丹,一心想要長生不老。那個國王就是在影射嘉靖帝。妖道全真影射的就是嚴嵩。迷惑著皇帝不理朝政,痴迷於煉丹,結果自己把持朝政,一手遮天。後來真國王被推到井裡死了之後,臺上的國王其實是個假國王,或者說是個傀儡。那真國王是誰呢?是妖道全真。就像嘉靖帝,大體上我們說,他其實形同於嚴嵩的傀儡,真正把持朝政的是嚴嵩。(當然,真實的歷史是嘉靖帝從來沒有放棄過大權,也隨時有處死嚴嵩的能力。但確實被嚴嵩利用了。)這個諷刺很鮮明。那在嚴嵩的蠱惑之下,我們的嘉靖帝,不溺愛女色,沒有特別寵愛的妃子,而且不斷疏遠自己的太子。是不是跟烏雞國國王很像?不讓太子幹這個,不讓太子幹那個?從來不親近太子,也不親近嬪妃。(按歷史文獻上記載的說法,是嘉靖迷信,道士告訴他,二龍不能相見,所以他一直不見太子。)所以,朝綱混亂,奸佞專權。能跟皇帝說話,取得皇帝信任的只有妖道跟一個太監。烏雞國裡,那個國王其實也是,只信任一個太監。(太監也許是影射當時的大太監陳洪。看過《大明王朝1566》的都知道這位仁兄。)烏雞國的太子很明顯就是在影射嘉靖帝的兒子裕王朱載垕,也就是後來的隆慶皇帝。也許大家不知道隆慶皇帝,但大家肯定知道他的兒子,萬曆皇帝。《人民的名義》裡面,高育良書記不是特別愛看《萬曆十五年》?隆慶皇帝就是這個萬曆的父親。烏雞國國王的貴妃其實影射的是萬曆皇帝的母親李太后,她聯合外張居正和太監馮保扶持萬曆皇帝登基,鞏固了自己的權勢。就像烏雞國貴妃聯合唐僧、孫悟空保住太子一樣。

那麼唐僧師徒應該代表誰呢?我覺得,唐僧代表的是明朝那些反對嚴嵩的清流文官集團。以徐階、海瑞、張居正等人為代表。他們不怕撕下皇帝的虛偽面紗,敢於直言進諫,戳穿嚴嵩把持朝政的陰謀,立志要把嚴嵩搞垮。但是他們有一個特點,他們代表著正義,滿腹經綸,但是書呆子氣,沒有謀略,更沒有實權。就像唐僧只會念經,沒有法術一樣。所以他們需要有人幫助。需要一個孫悟空。那孫悟空代表誰呢?

孫悟空見烏雞國太子的時候,不是變成了個小人嗎?那個小人叫什麼?——立帝貨。這個立帝貨就能表明他的身份。這個名字在其它時代看來沒有任何意義,似乎就是孫悟空隨口取的,但在明朝卻是一個政治上的敏感詞。最早用來形容正德朝太監劉瑾。雖然他不是皇帝,但是善於蠱惑君心,大權在握。像一個站著的皇帝,被稱為立皇帝。後來又被形容大太監馮保。這個人在宮內曾經當過御馬監管事,跟孫悟空經歷一一樣。他跟張居正、李太后聯手廢掉了當時的首輔高拱,奪取朝政大權。萬曆皇帝登基,百官跪拜皇帝,馮保居然站在皇帝旁邊,相當於百官也跪了馮保。這就惹怒了一些文官,怒斥他何德何能站在皇帝跟前,受百官朝拜,所以,挖苦他,叫它立帝貨。當然,有一種說法,是,立帝貨是個音譯詞,是英語redeemer的音譯,redeemer就是就是救世主,就是耶穌。也就是說,孫悟空變成了耶穌的樣子,來拯救太子。(明朝確實有傳教士,比如利瑪竇、湯若望。大家也都知道耶穌,這個說法是有依據的。所以大家也不用笑。)其八戒沙僧也是文官集團的幫手。那誰代表嚴嵩一黨呢?還記得那個皇家寺院嗎?就是不許唐僧借宿的皇家寺院?那裡的和尚很明顯是欺軟怕硬的牆頭草,代表了朝中趨炎附勢的小人。

一個小小的故事,居然暗含了如此大的格局,《西遊記》真是一部包羅萬象,思想深邃的奇書啊,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西遊記》烏雞國故事和哈姆雷特這麼像?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經過一個國度,國王遇到了麻煩。師徒想辦法解決了問題。這也是一種,例如寶象國、朱紫國、祭賽國、玉兔公主等都是。但這些國度,起碼國王是真的。連國王都是假的,《西遊記》裡只此一例!這個故事的核心人物是烏雞國太子,可以叫做「烏雞國王子復仇記」!然而,莎士比亞還真有一部《王子復仇記》,這部《王子復仇記》和《烏雞國王子復仇記》有關係麼?
  • 金聖宮娘娘和烏雞國皇后,都倖免於難,為何百花羞公主被玷汙真身
    第二位是烏雞國皇后。烏雞國國王交友不慎,認識了一位自稱從鍾南山遠道而來的道士。該道士頗有神通,能夠呼風喚呼,還能保得烏雞國常年風調雨順。唐僧師徒進入烏雞國境的3年前,御花園裡的一口八角琉璃井中,突然大放光彩,從下到上湧出了萬道金光。
  • 孫悟空大戰青獅精,或涉明朝皇帝一個秘密?烏雞國國王原型之謎!
    文:白玉基(作者原創授權)烏雞國,烏雞是什麼意思?可以肯定的是這裡的「烏雞」不是指家禽的種類,因為裡面的故事與禽類無關;要是有關也只能是取其諧音「禽」,是不是要罵裡面的某個角色像——禽獸?如果故事中要是有「虎」、「豹」之類的,倒也能坐成這一假設。
  • 王慶祥解說《大明王朝1566》
    而在眾多實力演員中,飾演胡宗憲的王慶祥無疑讓人關注,因為他在此前還曾在另一部明史電視劇《大明王朝驚變錄》中飾演于謙,說到這兩部明史大戲,王慶祥表示,雖然都是自己出演的,但是《大明王朝1566》不論是從製作水準、思想性和厚重感上,都遠遠超越了《大明王朝驚變錄》。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世紀末家喻戶曉的《雍正王朝》,也就此成為七年後《大明王朝1566》的先聲。《大明王朝1566》與歷史史實相去甚遠。但《大明王朝1566》不是如此,簡單的黑白正邪無法劃分其中的人物,甚至沒有絕對意義上的主角——貪官嚴嵩,在大多數時候看起來,更像是一個虛弱的老人,嘉慶皇帝一心修道,卻在暗中把控著朝臣之間的平衡;旁白把嘉靖調侃成「大明事實上的戶部尚書」。
  • 《西遊記》中祭賽國這段情節,其實暗藏了作者頗為深刻的寓意
    縱觀整部《西遊記》,就會發現作者在其中暗藏著許多寓意,尤其是祭賽國這段情節,寓意頗為深刻。因為這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國度,雖然西邦各國都尊它為大,每年都來進貢,但這個祭賽國所依仗的,卻不是強大的軍事力量,而是靠金光寺寶塔上一個會發光的佛寶——舍利子。
  • 西遊記:豬八戒為一個凡人痛哭流涕, 是怎麼一回事? 不是唐僧, 很有趣
    文/小冷如果我們僅僅看86版《西遊記》,那麼,就很難體會到《西遊記》這本名著的偉大,高深之處。如果僅僅看劇版《西遊記》,那麼,我們看到的也僅僅是一部神話故事。西遊記在劇版《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關係比較的和睦,偶爾孫悟空與豬八戒之間有一些插科打諢,沒有什麼暗黑之處。其實,我們大家熟讀名著《西遊記》的話,就會發現裡面的隱喻,諷刺,暗黑之處就特別的多了。比如在真假美猴王這一回,熟讀西遊記的童鞋都知道,假的孫悟空-----也就是如來佛祖口中的六耳獼猴,是孫悟空的二心所幻化出的。
  • 優酷《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國之崛起》獲贊
    優酷《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國之崛起》獲贊 2017-02-24   自《大秦帝國之崛起》《大明王朝1566》兩部歷史正劇在優酷上線以來,引起了廣泛關注。
  • 解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王朝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尚武之國,中華民族也是世界上最血性、最有骨氣、最有民族氣概的民族之一,漢唐盛世則延續了秦人的勇武血性,逐匈奴、破突厥、誅樓蘭、攻烏恆、殺西羌、滅高句麗,留下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壯語。
  • 大明王朝人物篇:楊金水,一個最有前途的太監
    大明王朝的權謀玩家,大致可以分為三檔:玩弄天下於股掌之間的嘉靖;三足鼎立的嚴(嵩)、徐(階)、呂(芳);以及眾多實力非凡,卻還有待磨練的中流砥柱。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還是你們的」。 而這些處於第三梯隊的人物,就是大明王朝未來的掌舵人。
  • 此國和另一國平分世界,鯨吞東半球,吞至明帝國,被大明水師全殲
    在世界歷史上,曾經有一國和另一國平分世界,聽著有點好笑。為什麼呢?因為這兩國並不大,好像有蛇吞象的意思。但在當時,他們可不這麼認為,因為他們的航海技術世界領先,而且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他們認為有能力徵服世界,於是就把世界平分了。
  • 《大明王朝1566》後,中國還有可堪入目的歷史劇嗎?
    只要認真觀看《大明王朝 1566》的觀眾,就會發現,海瑞這個角色根本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看似剛正不阿的海瑞是一個有計謀,甚至有點腹黑的角色。經過劉和平藝術加工的海瑞,不僅有著清醒的一面,還非常懂得使用「計謀」和法律保護自己。
  • 86版西遊記的古裝美女盤點,以為女兒國國王最美,她卻驚豔眾生
    86版《西遊記》是家喻戶曉的經典古裝神話劇,這部電視劇的觀眾上到80歲老人,下至三歲孩子都看過如此精彩又頗有意味的神劇。儘管在當時拍攝條件極其艱苦、特效也比較容易穿幫、一個演員要演好幾個角色、經費嚴重不足等等外在條件的影響下,依舊沒有影響這批表演藝術家們的精彩演繹。
  • 唯一包攬《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大明王朝》三大歷史劇的演員
    在中國影視劇中,有三部歷史劇,堪稱是中國歷史劇的巔峰之作,他們分別是《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從故事架構,到制度,典章,官場,市井,服裝,聲音等等細節,無一不精,遂成經典。能在三部劇中擔綱任意一個露臉的角色,都是影視演員的榮幸。
  • 《大明王朝1566》究竟有多好
    《大明王朝1566》是由陳寶國、黃志忠、倪大紅主演的電視劇,講的是明朝嘉靖皇帝一朝的重要事情,有嚴嵩、有海瑞等,活靈活現的歷史人物躍然紙上,一件又一件的歷史事件基本還原,把當時的社會階級矛盾和勾心鬥角刻畫地非常到位。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大劇,甚至可能是大陸最好的歷史大劇。他的亮點很多,我主要說一下三個方面。
  • 西遊記中最可憐的三位美女,一位淪為玩物,一位被流氓霸佔了18年
    西遊記中最可憐的三位美女,一位淪為玩物,一位被流氓霸佔了18年《西遊記》作為國學經典,其在中國文學歷史上的地位是無可匹敵和撼動的,書中那些來源於現實,又都高於現實的人物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或許有人說,看西遊記就是看唐僧、孫悟空、八戒和沙和尚,這種觀點小編不敢苟同,其實在西遊記中還有很多形象值得我們去思考。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述西遊記中三位命運比較坎坷的女性,一位淪為了玩物,一位被流氓霸佔了18年。第一位:烏雞國王后西遊記中的烏雞國王后,原本和自己的丈夫烏雞國國王兩人琴瑟和諧、鸞鳳和鳴。
  • 四大菩薩的座下神獸,哪一個最厲害?曾組團吃唐僧肉
    在西遊記裡,四大菩薩是佛派神系裡四個同等級別的高層領導,如果佛教是一個公司,如來是董事長,他們是副董事長,各自分管不同的領域。但畢竟是大領導,給他們在配備車輛的時候還得兼顧個人喜好,你想啊,都是副董事長了,四個人開著一個色的黑色奧迪多不合適,有點扎眼,而且體現不出個人魅力。越是同級別的同事,越是喜歡相互攀比和競爭,暗自較勁兒。
  • 清朝的江山,是從大明王朝手裡奪得,還是李自成的大順王朝?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從小學習的歷史教育就告訴我們明朝之後的王朝是清朝,所以說清朝的江山應該是從明朝的手裡繼承而來的,那麼這個說法就一定是正確的嗎?首先我們要知道,當時的清朝之所以能夠從北方向南進攻,並且用幾年的時間入主中原,一方面因為當時的清朝在北方統一了各部自己的實力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提升,而另外一個方面與明朝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當時的明朝發生的一些重大的事件和幾場影響比較大的戰役,使得明朝的綜合國力走上了一個下坡路。
  • 大明王朝1566——如何深入看懂(核心人物解析)
    1566#《大明王朝1566》其實是一部非常少見的好作品。其真正精髓是少有的影視作品能從統治階級(主要指的皇帝和官僚)視角展開故事,而不是從大眾認為(想像)的統治階級進行展開,這一個角度有點類似《資治通鑑》(當然只是類似)關於大明王朝,我想到一個哲學典故還是很形象的:看山景,在山下,在山中,在山頂,大家看到的風景各不相同,但是大家看到的又都是風景
  • 大明王朝興亡錄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大明,人們只記住了那個充滿爭議的乞丐皇帝朱元璋,那個無論如何都擺脫不了「篡位」惡名的永樂大帝,剩下的,就是一群奇葩皇帝了——40年不上朝的萬曆,豹房娛樂城董事長明武宗,玩玩權術上癮的嘉靖皇帝,木雕藝術大師等等。令人驚奇的是,這樣一個王朝卻存在了整整276年,如果算上南明朝廷和各地的反清復明武裝,明朝政府的武裝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了康熙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