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素有百戲之祖的美譽,為了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蘇州崑山秉持建設「無邊界」的戲曲博物館群落,打造凝聚戲曲精彩殿堂的理念,在崑山正儀古鎮著手打造戲曲百戲博物館。崑山戲曲百戲博物館由中建八局三公司承建,業主方為崑山城投古鎮保護發展有限公司,自9月中旬全面開工以來,工程建設已經步入正軌,逐步進入攻堅期,預計2022年建成開放。
緊抓工期 持續推進工程高質量建設
「開工兩個月,我們就已經在預計時間內,完成了幾個重要節點,現在整個工程正在有序推進,是我們攻堅克難要大幹快上的時候了。」項目現場負責人宋餘剛說:「目前整個項目的主體建築部分的樁基施工完成,第一個重要節點已經順利達成,預計12月下旬開始,工程將進入基坑開挖、土方外運和建設支撐階段。」現在每天現場施工人數在50人左右,施工過程有序、施工推進平穩,預計在2021年春節前,整體基坑開挖要完成出土和支撐的50%。
據了解,戲曲百戲博物館融入了大量古鎮文化元素,項目南北兩側呈現東西向的高低摺疊,與周邊古鎮起伏的黛瓦屋頂相得益彰。不過優雅獨特的設計,也給施工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我們現在的施工規模是地上兩層、地下兩層,按照正常的建築高度,這個地下其實不需要做到這麼深,但是按照設計,將在B1開闢出部分展區,B2才是停車場,所以別看我們項目主體建築不高,但是地下施工工程量還是很大的。」項目現場技術負責人朱海說:「獨特的設計,導致了我們的基坑開挖直接步入深基坑的門檻,一般的深度是12米,深的地方比如電梯井達到了14米深。」
全新技術加持 助力工程建設
項目現場負責人宋餘剛(右)和項目現場技術負責人朱海(左)
由於項目西、北兩側都毗鄰河道,深基坑開挖過程中的地下水管理難度不小,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項目引入了智慧檢測系統,將物聯網技術引入施工現場,通過設置基坑水位監測傳感儀實現全天候對水位的監測,並在此基礎上聯動設置管井降水裝置20處,成功做到對地下水位的全掌控,極大保障了項目的有序建設。此外,由於項目是博物館工程,設計使用年限達到100年,對於混凝土的用料也是十分講究,項目建設者通過控制原材料配比,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壽命,引入高耐久性混凝土技術,為博物館的使用年限延長夯實了基礎。
鐵軍豪情助力「螺絲殼」裡做道場
據了解,博物館整個項目佔地是1.7萬平方,整體施工面積還較小,附近區域還有幼兒園、居住區並存的情況,給建設者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場地的限制是客觀上沒法改變的,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比如說車輛出土運輸,就一個出入口,而且道路狹窄,整體的挑戰還是很大的。面對客觀條件上的種種限制,項目管理組邀請對口專家進行仔細論證,並嚴格落實各類政策,堅持安全、文明、綠色施工理念不動搖。此外,項目還設置了4米高的長高圍擋,並配備了噴淋、霧炮等設施,最大限度抑制揚塵,做到綠色文明施工。「安全和環保是我們施工的兩個重點前提。安全上,引入了蘇安碼,並且制定了項目管理人員排班制度,做到24小時有管理人員在現場,將施工中的安全風險降到最低。」宋餘剛如是說。此外,項目還致力於打造智慧工地管理系統,通過大數據和網際網路搭建監測平臺,實現24小時對工地安全、文明、綠色施工各個板塊的全面覆蓋。「這個工地,雖然佔地小,但是我們的激情不小!打個比方來說,就是在螺絲殼裡做道場。」宋餘剛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要爭取獲江蘇省優質工程揚子杯,以及打造江蘇省三星級標準化工地和二星級綠色建築。」
據悉,崑山戲曲百戲博物館預計2022年建成開放,博物館建成後將成為戲曲藝術的博覽園、戲曲人的後花園、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園,為城市整體發展和文明進步帶來源源不斷的生機。(胡詩文 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