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證研》滬深資本組易安/研究員 映蔚 洪力/編審
當前,消費者對食用油需求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同時隨著調和油的興起,多種多樣的調和油也為食用油市場增加了活力。而硬幣有正反兩面,現有食用植物油生產工藝過度加工現象突出,造成有害物質產生、加工過程中的安全隱患、資源和能源浪費,加劇環境汙染、天然營養素損失的問題「層出不窮」。在此背景下,小包裝食用植物油排名靠前的益海嘉裡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海嘉裡」),未來能否「站穩腳跟」?
反觀其身後,2019年其他同行業上市公司存貨跌價損失呈減少趨勢的情形之下,益海嘉裡的存貨跌價損失仍同比增長了近1倍,飆升至10億元。而歷史上,益海嘉裡核心品牌「金龍魚」宣傳曾借用中國油脂學會名義而遭其譴責,其1:1:1宣傳或系「噱頭」。此外,益海嘉裡的註冊商標權屢屢被侵權舉證難,其品牌風險或「高懸」。
一、逆行業趨勢,存貨跌價損失「飆升」至10億元
面對潛在的市場風險,對於益海嘉裡來說,其2018-2019年連續發生的上億元的存貨跌價損失不容小覷,其存貨管控能力或「捉襟見肘」。
據招股書,2017-2019年,益海嘉裡存貨跌價損失分別為1.69億元、10.59億元、20.94億元,2018-2019年,存貨跌價損失分別同比增長526.74%、97.65%。
對此,益海嘉裡解釋,2018年第四季度大豆價格處於高位,同時受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影響,國內豆粕需求下降,2018年四季度及2019年上半年豆粕等飼料原料產品價格下跌,其公司2018-2019年對相關存貨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
可見,2018-2019年,益海嘉裡的存貨跌價損失分別增長了8.9億元、10.3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達到526.74%、97.65%,益海嘉裡2019年的存貨跌價損失逾10億元,令人唏噓。
對比同行業上市公司,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8-2019年,道道全糧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道道全」)的存貨跌價損失同比增速分別為1,429.36%、-97.59%;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健米業」)的存貨跌價損失同比增速分別為-78.70、1,393.06%;西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王食品」)的存貨跌價損失同比增速分別為117.35%、-58.41%;海南京糧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糧控股」)的存貨跌價損失同比增速分別為-40.16%、-99.27%%。2017及2019年,克明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克明面業」)的存貨跌價損失分別為3.86萬元、155.87萬元,2018年克明面業並無存貨跌價損失。
由於克明面業2018年無存貨跌價準備,對比同比增速將其剔除。由上述情形可見,2018年,益海嘉裡的存貨跌價損失同比增速遠高於京糧控股、金健米業、西王食品。而2019年,除了京糧控股外,其他同行業上市公司存貨跌價損失呈減少趨勢的情形之下,益海嘉裡的存貨跌價損失仍同比增長了近1倍。
此外,據招股書,2017-2019年,益海嘉裡的存貨分別為339.94億元、370.88億元、345.51元,同期,其存貨跌價損失佔存貨的比重分別為0.5% 、2.86%、6.06%。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7-2019年,益海嘉裡同行業上市公司道道全的存貨跌價損失佔存貨比重分別為0.31%、5.64%、0.08%;京糧控股的存貨跌價損失佔存貨比重分別為0.54%、0.37%、0%;金健米業的存貨跌價損失佔存貨比重分別為0.27%、0.05%、0.76%;西王食品的存貨跌價損失佔存貨比重分別為1.88%、6.47%、2.34%。2017及2019年,克明面業的存貨跌價佔存貨比重分別為0.01%、0.47%。
2017年,益海嘉裡同行業上市公司存貨跌價損失佔存貨比重,整體不高於2%;2018年,行業或受豆粕價格及非洲豬瘟疫情等影響,西王食品、道道全及益海嘉裡的存貨跌價損失佔存貨比重,均呈大幅上升,佔比最高達到6%以上;2019年,西王食品、道道全的存貨跌價損失佔存貨的比重有所下降,回落至近2017年水平,而益海嘉裡的存貨跌價損失佔存貨的比重反繼續「飆升」,佔比逾6%,遠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
由此可見,行業整體受豆粕價格及非洲豬瘟疫情等影響後,2019年,超半數同行業上市公司存貨跌價損失佔存貨的比重回落,而同期,益海嘉裡的存貨跌價損失卻保持高速增長,金額高達10億元,令人唏噓。
對此,益海嘉裡表示,提及的其他上市企業主要為道道全,京糧控股,金健米業、西王食品等,公司相比這些上市公司,規模較大,且業務有差異,所以數據不可完全相比。
而存貨跌價損失同比增速數據刻畫出該指標數據與以往數據的對比,2019年,相較於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存貨跌價同比增速情況,益海嘉裡的存貨跌價損失增速持續高增長。
但益海嘉裡表示,公司保持一定的存貨庫存量能夠保障生產經營的穩定性。公司存貨主要為原材料和庫存商品,公司的存貨金額受到收購旺季的集中採購、應對銷售旺季的採購備貨等因素的影響。
而存貨受公司生產經營穩定性及行業季節性變化影響,是行業普遍存在的特點。但2019年其他同行業上市公司存貨跌價損失呈減少趨勢的情形之下,益海嘉裡的存貨跌價損失仍同比增長了近1倍,上述行業特點,或難解釋益海嘉裡持續保持的上億元存貨跌價損失。
二、多家環評單位被監管層「點名」,單位1人資質環評9億元項目
需要指出的是,益海嘉裡多個募投項目所聘請的環評單位曾被監管層「點名」。
據招股書,「益海嘉裡(茂名)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糧油加工項目」系益海嘉裡的募投項目之一,由其全資子公司益海嘉裡(茂名)糧油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茂名益海嘉裡糧油」)實施,該項目的備案信息為「茂名濱海新區經濟發展局項目代碼2018-440900-13-03-828068」,環評文件為茂濱海環[2018]7號。
據廣東茂名濱海新區政務網2018年11月15日發布的《益海嘉裡(茂名)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糧油加工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益海嘉裡(茂名)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糧油加工項目」批准文號為「2018-440900-13-03-828068」,環評單位是廣東環科技術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環科」)。
也就是說,對比招股書與上述環評文件披露的備案號一致,即環評文件的項目與招股書中的募投項目一致。
據臨沂市生態環境局公開信息,2018年4月18日,在臨沂市環境保護局關於2018年第一季度環評機構考核情況中,廣東環科因報告表及單件不合格等,考核結果為季度不合格,且被臨沂市環境保護局進行通報批評。
選擇與曾考核不合格的環評單位合作,益海嘉裡的募投項目或埋雷。另外,益海嘉裡合作的環評單位或資質平平。
據招股書,由益海嘉裡的全資子公司益海嘉裡(溫州)糧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州益海嘉裡」)實施的「樂清灣港區益海嘉裡糧油加工港口綜合項目」,系益海嘉裡的募投項目之一。該項目的環評文件號為虹環規[2018]55號、溫環樂虹規[2019]4號。
據溫環樂虹規[2019]4號文件,杭州希澳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希澳環境」)是益海嘉裡子公司益溫州益海嘉裡聘請的環評單位。
據嘉環函[2020]32號文件,2020年6月28日,希澳環境在嘉興市5月環評機構「領跑者」和「蝸牛者」評選中,被評為「蝸牛者」,該評選結果將影響希澳環境及其從業人員在嘉興市的信用考核。
這意味著,希澳環境在業務水平、環評質量等方面,或需提高。
無獨有偶,益海嘉裡另一募投項目的環評單位及其環評人員實力或「單薄」。該環評單位成立逾十年,然而公司僅有5名員工,其中持有環評職業資格證員工僅一名。
據招股書,由其全資子公司益海嘉裡(合肥)糧油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益海嘉裡」)實施的項目「米、面、油綜合加工一期項目」,為益海嘉裡的募投項目之一。該項目備案情況為「廬江縣發改委備案項目編碼2019-340124-13-03-009523」,環評文件號為「廬環審[2019]41號」。
且招股書顯示,「米、面、油綜合加工一期項目」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同大鎮,建設內容為日加工小麥1,500噸,日加工水稻1,000噸,日灌裝包裝食用油600噸,日加工米糠600噸等。
據合肥市政府發布的《關於2019年6月17日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覆決定的公示》,「米、面、油綜合加工一期項目」的建設單位為合肥益海嘉裡。該項目選址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同大鎮,項目新建1條大米加工生產線(日加工水稻1,000噸),2條麵粉生產線(日加工小麥1,500噸),1條米糠油生產(日加工米糠600噸)、3條包裝油生產線(日包裝食用油600噸)。且該項目的環評單位是安徽天森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天森環境」)。
即通過對比招股書與上述環評批覆披露的項目名稱、建設單位、項目地址、建設內容均一致,該環評批覆中的「米、面、油綜合加工一期項目」或為招股書中的募投項目。
據招股書,合肥益海嘉裡的「米、面、油綜合加工一期項目」,總投資達9.2億元。
據環境影響評價信用平臺數據,目前安徽天森環境具備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僅1人,該人員近3年編制報告書及報告表共計4份。
據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安徽天森環境成立於2009年,2019年報顯示,安徽天森環境的從業人數為5人。
由上述情形或表明,由合肥益海嘉裡實施的募投項目投資總額超9億元,而其聘請的環評單位成立逾十年,員工總數僅為5人,其中具有環評工程師職業資格的在編人員僅1人,且該員工近3年只完成了4份環評報告。由此,合肥益海嘉裡聘請的環評單位或「資質平平」,其能否完成超9億元募投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且其編制的環評文件質量又如何?或該「打上問號」。
三、核心品牌宣傳曾被譴責錯誤宣傳,1:1:1宣傳或為「噱頭」
據招股書,「金龍魚」品牌為益海嘉裡的核心品牌,產品覆蓋食用油、大米、麵粉、麵條、調味品等。
且益海嘉裡在2007年獲得「金龍魚」品牌,據彼時出具的以2007年6月30日為基準日的評估報告,「金龍魚」品牌公允價值為79.57億元,益海嘉裡公將其確認為無形資產—品牌,初始入帳價值為79.57億元。報告期內,即2017-2019年,益海嘉裡對品牌進行了減值測試,尚未發現減值跡象。
截至2019年年末,「金龍魚」品牌帳面原值為79.57億元。
而歷史上,益海嘉裡核心品牌「金龍魚」產品的宣傳用語曾涉嫌錯誤宣傳。
據益海嘉裡官網,其金龍魚第二代調和油在21世紀初掀起1:1:1風潮;2005年,金龍魚第二代調和油獲得國家發明。
據金龍魚京東自營旗艦店,目前益海嘉裡仍有金龍魚食用調和油售賣,其「金龍魚食用油黃金比例食用調和油5L」的商品介紹提及,該商品倡導1:1:1膳食脂肪酸均衡、平衡營養更健康;金龍魚黃金比例食用調和油,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DRI為國人特別調製,倡導1:1:1膳食脂肪酸均衡攝入,精選八種植物油按科學脂肪酸比調和而成。
(圖片來源:金龍魚京東自營旗艦店)
據公開信息,益海嘉裡營銷公司董事、總經理陳波公開表示,金龍魚1:1:1調和油產品是依據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Chinese DRIs)》進行設計的,用八種植物油調配而成,產品配方通過了中國糧油學會的鑑定,並且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金龍魚1:1:1調和油上市以來,已累積銷售超過30億瓶,成為全球最大的食用油單品,每年進入中國近3億個家庭。
然而據中國消費者協會數據及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2004年9月9日發布的公開信息,2004年,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鄭重發表聲明說,個別單位在媒體上盜用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專業分會副會長李志偉的名義錯誤宣傳,極大地誤導了消費者,引起了社會各界和消費者的廣泛關注。同時該聲明還指出,「目前國內外市場上沒有任何單一食用油或者食用調和油的成分能達到1:1:1的均衡營養比例」。
對此,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立即發表鄭重聲明,嚴厲譴責了上述行徑,將廣告內容斥為「錯誤的和不負責任的」,要求有關單位立即停止在新聞媒體上的不實報導,以此來消除影響,並保留訴論法律的權利。
也就是說,在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發表聲明後的十幾年間,益海嘉裡的金龍魚調和油仍在使用「1:1:1」及「黃金比例」等宣傳語,其中是否還存在借用中國糧油學會名義進行錯誤宣傳?該廣告宣傳是否還虛假宣傳、誤導消費的嫌疑?不得而知。
對此,益海嘉裡表示,「金龍魚1:1:1」以及「黃金比例」是其集團擁有的註冊商標。「金龍魚」調和油是根據脂肪酸平衡的理念而研發的產品,這個理念的核心要點是,人體攝入脂肪酸比例均衡的食用油對人體是有益的,該款產品配方也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我們宣傳的理念是有科學依據的,不會誤導消費者。
由此,益海嘉裡通過註冊商標、國家發明專利,來作為其品牌產品具有營養均衡的科學依據是否合理?而「金龍魚」調和油在遭受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譴責後仍在使用1:1:1等宣傳用語,其中是否為宣傳「噱頭」?尚未可知。
四、金龍魚產品因標籤問題被捲入糾紛,品控或存「漏洞」
事實上,益海嘉裡核心品牌的「故事」還在上演。
據招股書,嘉裡糧油(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嘉裡糧油」)是益海嘉裡的控股子公司。
2018年,天津益海嘉裡生產的金龍魚橄欖油標識不規範而被捲入法律訴訟。
據(2018)豫10民終442號文件,在天津嘉裡糧油與陳獻禮產品責任糾紛中,2016年12月20日,原告陳獻禮在被告河南幸福萬家商貿有限公司長葛長社路分公司(以下簡稱「河南幸福萬家」)購買被告天津嘉裡生產的金龍魚牌5L「橄欖原香型食用調和油」。但該商品標籤上未標註葵花籽油、特級初榨橄欖油的含量。一審認為,涉案商品在標籤上特別強調添加了橄欖油這一有價值的配料,應當適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之規定,在標籤上標示橄欖油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而涉案商品違反了上述規定,未在標籤上標示橄欖油的添加量。
其中,本涉案商品金龍魚牌5L「橄欖原香型食用調和油」,食品標籤中對「特級初榨」「橄欖油」和「葵花籽油」的差異性文字敘述,吸引消費者對「橄欖油」成分加以關注的故意較為明顯,且易引起消費者產生該調和油價值取向是以橄欖油為主要油料的認知錯誤,屬於標籤標識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的情形。
最終法院二審判決,一是被告河南幸福萬家退還原告陳獻禮貨款99.9元,原告陳獻禮同時退還被告河南幸福萬家金龍魚牌5L「橄欖原香型調和油」1桶;二是被告河南幸福萬家給付原告陳獻禮賠償金1,998元;被告天津嘉裡糧油對上述第一、二項款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3年,金龍魚品牌橄欖原香食用調和油也曾因標籤問題捲入糾紛。
據江蘇省鹽城市中級法院於2013年5月9日作出的(2013)鹽行終字第0032號文件,原告為鹽城市奧康食品有限公司東臺分公司(以下簡稱「奧康公司」),被告為鹽城市東臺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簡稱「東臺工商局」)。
2012年,東臺工商局行政執法人員在檢查時,發現淨含量5升的金龍魚牌橄欖原香食用調和油未標示橄欖油的添加量,但其標籤上有「橄欖」二字,配有橄欖圖形,標籤側面標示「配料:菜籽油、大豆油、橄欖油」等內容,吊牌上寫明「金龍魚橄欖原香食用調和油,添加了來自義大利的100%特級初榨橄欖油,洋溢著淡淡的橄欖果清香。除富含多種維生素、單不飽和脂肪酸等健康物質外,其橄欖原生精華含有多本酚等天然抗氧化成分,滿足自然健康的高品質生活追求」。
對此,東臺工商局立案調查並作出東工商案字[2012]第00298號《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原告奧康公司銷售的金龍魚橄欖原香食用調和油沒有標明橄欖油的含量,違反了《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的規定,責令其改正,並處以合計6萬元的罰沒款。且江蘇省鹽城市中級法院於2013年5月9日作出(2013)鹽行終字第0032號行政判決。
也就是說,「金龍魚」作為知名品牌,其產品標貼中存在不符合規範或引起消費者認知錯誤的情形,公司品控是否存在「漏洞」?或該「打上問號」。
對此,益海嘉裡表示,對於所述的金龍魚牌橄欖原香型食用調和油因產品標識被起訴案件,2017年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該產品標識並未違反相關法規,駁回原告的起訴。所述其他兩個案件,我們不清楚具體指的是哪兩個案件,無法做出解釋。但可以說明的是,一直以來,我們對公司的產品標識及廣告有嚴格的內部合規審核程序,我們不會進行蓄意的虛假宣傳。
上述案件中,益海嘉裡金龍魚牌橄欖原香型食用調和油,兩度因其標籤標識規範性問題而產生法律糾紛,其中是否潛藏著一定的品控漏洞及品牌信譽度風險?不得而知。
五、商標屢被侵權舉證難,品牌風險或「高懸」
此外,益海嘉裡的註冊商標權或成「香餑餑」,屢屢被侵權,其或存在品牌風險。
據招股書,益海嘉裡的全資子公司益海嘉裡食品營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益海嘉裡營銷公司」),主營業務為食品銷售。
實際上,益海嘉裡營銷公司因益海嘉裡的商標權屢屢被侵權。
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及公開信息,截至2020年8月,益海嘉裡營銷公司作為原告或上訴人的身份,因商標權被侵權而起訴至法院的案件有3起。
2020年上半年,僅僅半年左右時間,益海嘉裡的商標被多方侵權,而益海嘉裡通過其子公司益海嘉裡營銷公司通過法律手段維權,目前涉訴案件3起。另外,在維權的過程中益海嘉裡或耗費「精力」。
據(2019)黑民終673號文件,益海嘉裡食品營銷公司與綏化市金順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順米業」)侵害商標權糾紛中,益海嘉裡食品營銷公司作為原告,對金順米業侵權進行舉證,提出停止金順米業對第6069018號註冊商標、第5929459號註冊商標、第5929461號註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一審法院認定益海嘉裡食品營銷公司未完成舉證責任,為此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
在二審判決中,益海嘉裡營銷公司公證購買到的被訴侵權產品,其外包裝袋正面顯著位置標示了「黃金魚」標識,下面中間位置標示了金魚圖形,左下角標示了「米寶寶」圖形,此種使用方式具有指示商品來源的作用,應當認定為商標性使用。補充證據後,法院予以支持。由此二審判決,金順米業立即停止侵害第5929459號、第6069018號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由以上益海嘉裡維權過程可知,對於商標被違法使用而通過法律維權時,益海嘉裡或需承擔舉證的責任,在其耗費舉證「精力」的另一方面,或從側面反映益海嘉裡的商標維護或相應地承擔被侵權風險,其品牌風險或「高懸」。
益海嘉裡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品牌得到市場認可,並且產品價值較高,確實存在部分小商家仿冒公司品牌產品、或者未授權的第三方侵犯與本公司主要品牌有關智慧財產權的情況。但公司歷來重視品牌形象的保護,設立了專門的團隊負責品牌維護和維權工作,國家對類似侵權行為的制裁力度也在不斷加強,我們相信不會對公司的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面對多個商家侵犯益海嘉裡商標權的情形,益海嘉裡未來維權道路上是否將面臨接踵而至的品牌風險?尚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