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之一。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育扶貧工作。2015年12月,中國日報社·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設立「希望工程·出彩講堂」公益項目,助力鄉村英語教育事業。
「出彩講堂」專欄邀請國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編制專家組成員、興義民族師範學院中國民族師範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農村英語教育研究專家魯子問教授主持「農村英語教育」專題,從理論及實踐層面解讀發展農村英語教育的意義以及加強農村英語教師隊伍建設、提升農村英語教學質量的舉措。本期為系列專題之十。
導語: 鄉村英語教育相較之於城市還存在諸多困難,反哺鄉村是我國城市英語教育不可推辭的職責,這不僅因為很多城市英語教師自己或者祖輩原本出自鄉村,反哺鄉親和家人是其人性良知基礎;也因為我國城市發展曾經長期受益於鄉村,而且當前依然獲取於鄉村,現今應支援鄉村建設;更因為城鄉協調發展是國家戰略,只有共同城鄉發展的小康,才是真正的國家小康。當然,我國當前城鄉社會結構中,城市英語教育發展程度領先於鄉村英語教育發展,所以英語教育領域的城鄉協同發展更主要城市英語教育支持鄉村英語教育發展。基於國家戰略、城鄉情緣,英語教育也長期通過城鄉協同發展促進鄉村中小學英語教育的發展,我國城鄉教育協同發展的主要推動者之一的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希望工程比翼行動」2018年至今的實踐,具有範式意義,特予以介紹。
在「希望工程比翼行動」每一地區項目開始規劃之時,「希望工程比翼行動」管委會通過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小學外語教育信息化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外信工委」)組織專家到需要協同支持的鄉村地區,如陝西省鳳翔縣、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等,進行需求調研,訪談教育局局長、校長、教師、學生,了解協同發展需求與基礎條件,然後通過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形成促進當地中小學英語教育的城鄉協同發展方案,再邀請有意願參與城鄉英語教育協同發展、對英語教育有著深刻理論和有效實踐的「希望工程比翼行動」的城市英語教育專家,為急需支持的鄉村學校的英語教育發展把脈,設計城鄉協同發展的可能路徑、實踐方法。先後有來自北京、上海、重慶、武漢、廣州、杭州、長沙、深圳、佛山、中山等城市的英語教育專家,為鄉村學校英語教育發展規劃方案。
「希望工程比翼行動」自2018年5月開始以來,先後為200多所鄉村學校編制城鄉協同發展方案,建構多種城鄉協同發展模式,如城市教育資源促進鄉村英語教育協同發展、城市為鄉村培訓教師促進鄉村教育協同發展、城市教研促進英語鄉村教研協同發展等有效形式,形成數十套不同方案,僅僅在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英語教育質量方面,就先後為不同鄉村學校編制18種英語教育信息化方案,包括:在現有計算機教室安裝信息化英語教學軟體開展英語教學、運用已有班班通平臺和電子白板等開展信息化英語教學、運用信息化英語學習平臺教師端開展信息化英語教學、運用信息化英語學習平臺教師端與學生端開展信息化英語教學、建設英語學習智慧教室開展信息化英語教學等。每一種方案均充分考慮當地信息技術基礎、教師信息化教育能力基礎等,並在實踐中根據需要基於數據不斷調整完善,以確保教育信息化進入課堂、進入學習過程。
英語學習對我國學生是外語學習,鄉村外語環境尚很缺乏,外語學習資源尚不夠豐富,尚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此,「希望工程比翼行動」首先組織專家,針對鄉村英語教育資源缺乏的主要特性,建構城鄉協同英語教育資源體系,補缺短板,夯實基礎,通過大數據,建設城鄉協同資源體系,在翼課網的資金、軟體和資源支持下,免費為全國鄉村學校提供優質英語學習資源。僅在陝西一省,就先後為30000多名鄉村學生提供1000餘條具有超強可學習性的英語學習短視頻、1000萬詞的優質英語閱讀材料與各類課後練習、300多套優質試題,以及精準的個人學習分析。
城鄉協同開發的優質英語學習資源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英語學習的參與性,學生在翼課網完成自主學習年均37萬人次,完成教師布置學習活動年均47萬多人次,學生年均達到28次以上,學習自主學習時間最高12萬分鐘,而完成做作業最高為1.8萬分鐘,自主學習時間為完成教師布置作業時間的6.7倍。這說明優質的英語學習資源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從課堂學習為主轉變為自主學習為主,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出現了「學生催促教師布置作業」「布置作業帶來一片歡呼聲」「教師布置一段電影配音,學生自主完成五段電影配音」等高度積極的英語學習熱情。
城鄉協同開發的英語教育資源不僅促進了鄉村學生英語學業的發展,也促進了鄉村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因為城鄉協同開發的優質英語學習資源,不僅有優質的語言能力發展學習資源,更有鄉村學生之前較少、也較難接觸到的文化意識、思維品質的學習資源,比如1000餘篇世界文化資源和100餘篇中國文化資源,讓學生不僅在英語學習中更深入、更廣泛地認知世界文化,同時也學習如何用英語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甚至是自己家鄉的文化,發展學生的家國情懷。這不僅符合他們的英語學習目標要求,也特別符合他們的學習興趣,如陝西學生學習人次最多的就是介紹羊肉泡饃的英語閱讀資源。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研訓為本。「希望工程比翼行動」特別強調城鄉協同的英語教師培訓和協同教研,管委會通過地方希望工程機構、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力量,提出對於運用信息化促進鄉村英語教育發展的總體設計,召開城市促進鄉村基於教育信息化促進英語教育發展的工作會議,部署城鄉協同發展的英語教育信息化教師培訓與教研工作,邀請英語教育信息化和教育質量發展較快的城市學校的校長、教師介紹,並通過現場課讓校長、教師、學生、家長親身感受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質量提升的現實,打造鄉村示範教師和示範引領課例,定期發布教育信息化數據,尤其是課堂使用的數據,表彰先進,批評不足,從而強化教育質量薄弱地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形成內生的教育信息化發展動力,使英語教育信息化課堂教學成為鄉村學校英語教育的新常態。
更為有效的促進內生動力的方式是讓英語教育質量存在不足的鄉村學校、教師、學生、家長親身感受到城鄉協同發展促進鄉村學生英語學業質量的顯著提升。「希望工程比翼行動」不斷關注鄉村學生英語學習數據,專門聘請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等組成的城市學校英語教育專家進行質量提升過程性監測,開展針對性教研,形成科學的教學診斷,提出相應教學建議,使學生英語學業質量穩定而且顯著提升,從而強化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基於教育信息化促進鄉村英語教育質量提升的內生動力。
「希望工程比翼行動」從參與意願強烈的陝西開始,進而推廣到西藏、青海、寧夏、甘肅、四川、湖南、河南、吉林等省、自治區以及廣東的部分教育薄弱地區,整個項目從2018年5月初啟動,籌集愛心企業捐贈5000餘萬元現金及學習軟體、圖書等,目前已經惠及10個省、自治區,30多個地市、百餘縣區、千餘所學校、數千名教師、數萬名學生,並重點支持了西藏、青海、寧夏等少數民族地區鄉村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英語學習。
信息技術促進鄉村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不僅實現了泛在英語學習,學生可以充分利用在家時間在英語學習平臺自主學習英語,而且通過學習平臺評價功能而發現不足、糾正錯誤,精準學習,有效提升英語學業水平,使教師可以充分布置適合學生的作業並通過人工智慧進行及時評價,對學生進行個性化針對性的精準指導。師生充分使用學習平臺,促進了學生英語學業顯著提升。以陝西省鳳翔縣紙坊村的紙坊中學L老師任教班級學生為例,該班學生英語學業成績顯著提升,相對於當地學生學業水平平均成績基本不變而言,該班學生的提升顯然主要可歸因於城鄉協同開發的英語學習信息化平臺的充分運用。
「希望工程比翼行動」的城鄉協同發展的努力與成效對促進教育公平正在形成深度影響,讓山裡的孩子也能用英語點擊這個世界,幫助鄉村孩子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形成顯著發展。
文/魯子問,興義民族師範學院教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專家組成員、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中小學外語教育信息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希望工程比翼行動」項目專家。
(感謝「希望工程比翼行動」項目管理委員會王毅主任、陝西省項目負責人張忠偉老師、翼課網新媒體負責人賈丹彤老師為本文提供材料。)